- 相關推薦
當代文學語言問題反思與追問分析
價值沖突既是現代人的基本處境,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最常見的遭遇。長期以來,各種現當代文學史著作對各種價值沖突淡然處之,大學中文系的師生在現當代文學史的教學中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語言是文學環境下較為重要的表達形式,文學語言在當代文學作品中不僅具有較為重要的表達技巧及審美風格,而且也可以充分展現社會環境下的基本政治意圖,通過口語化及簡潔化藝術體系的表達,可以實現對當代社會文化的充分體現,實現文化的有效傳承。
關鍵詞:當代文學;語言問題;反思追問
文學是語言藝術的表達形式,從語言角度分析可以發現,文學中語言內容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文學理論中思想、形式以及意識等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語言的基本特點,實現語言角度下文學內容的充分性闡述。同時,在文學語言分析的環境下,其內容成為當代文學中較為關注的藝術內容,雖然這種語言形式并沒有在藝術實踐中得到充分性的體現,也沒有形成特定化的語言意義,但是,具有十分明確的語言目標,通過語言口語化、簡潔化的表達,實現了當代文學表達中極具價值的語言形式。
一、當代文學語言的口語化
口語化是當代語言文學中較為重要的特征形式,一些學者在語言文化解讀的過程中,將當代文學劃分為四種基本形態,分別是大眾群言、精英獨白、奇語喧嘩以及多余混成。其中的大眾群言也就是指語言的大眾化體現,在文學表述中整個語言呈現出口語化及生活化的特點。例如,趙樹理就是當代文學領域中語言口語化的代表,他在創作的過程中認為,對于寫進作品中的語言,就應該與口頭上的語言一樣,寫成文字之后可以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眾看懂,從而達到文學服務群眾的最終目的,在創作的過程中,更要將說話作為基礎,將作品修理的比說話還要準確,從而實現文學語言的口語化。同時,在趙樹理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基本的原則,也就是盡量少用方言,如果要用也要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如,在《小二黑結婚》中,運用了較少的山西方言,如“撈飯”、“假眉三道”等,使人們在作品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含義[1]。
二、當代文學語言的簡潔化
在當代文學表述的環境下,主要集中了生活化及民族化的特點,在文學民族化特點體現的過程中可以降低語言運用中的風險性。其中的民族化語言特點主要包括了民族內容以及民族形式。如矛盾認為,文學民族化的形式通常包括兩種基本因素,一種是語言,另一種就是表現形式。同時也有學者提出,在新的人民文藝形成的過程中,其藝術的發展應該與文化創作進行充分結合,展現民族形式的基本特點,通過簡練語言的運用,可以明確人物的性格,交代情節的發展,保證作品的完整性。而且,在當代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通過簡潔語言的運用,也可以使文學克服不大眾化的缺陷,因此可以發現,在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大眾化及民族化的藝術形式是不可分離的。老舍曾提出在文章創作中,文字的運用應該深入淺出,從而顯示出作者的本領,他也曾說過一些人認為白話運用并不精煉,對于白話本身而言其雖然不是金子,但是需要創作人員的加工將其練成金子。所以,在當代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怎樣將簡潔化的語言精確化,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通過精煉化口語語言的運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實現文學創作的精確性,從而為語言資源的優化提供良好依據[2]。
三、當代文學語言的言外之意
在文學語言分析的過程中,口語化以及簡練化的語言形式雖然逐漸成為當代文學追求的藝術特色,但是,在現階段語言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很多語言問題卻受到了一定的質疑。對于中國現代漢語文學而言,其發展雖然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中國的現代漢語并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文學語言,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質疑。同時,在當代文學語言形成的環境下,口語化以及簡潔化的語言形式并不是技術問題或是知識問題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去體現出價值觀及世界觀等因素的限制。老舍希望充分的信賴大白話,并相信白話是萬能的,因此要去全心全意的進行白話的學習,并運用白話,體現出白話語言運用的基本立場。而在文學語言分析的環境下,其內容與政治語言存在著一定差異,如果這種語言形式已經是大白話,還要在創作的過程中追求簡潔,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就很容易使文學作品落入到簡陋的狀態,所以,在作品創造的過程中,作者應該認識到語言不僅是一種基本的交流工具,而且也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方式,所以,具有怎樣的生存方式也就體現出特定的語言環境。例如,汪曾祺強調,語言不只是一種技巧,也不只是一種形式。在一些小說創作的環境下,其語言不是外部東西,可以與語言及內容共同存在的,在某種程度上會呈現出不可剝離的狀態。所以,在現階段文學語言分析的環境下,應該在口語問題以及簡練問題追求的基礎上,實現文學藝術性的充分體現,從而為文學藝術表達現代化發展提供穩定支持[3]。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代文學語言研究的過程中,通過語言角度的研究可以有效確定文學理論、文學史,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術方法及學術研究的有效創新。但是,在現階段文學語言探究的環境下,仍然存在著很多制約性的因素,其中語言理論的運用以及語言的方式分析等內容都需要人們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通過語言口語化、簡潔化以及言外之意等形式的綜合分析,實現文學語言運用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顧彬.從語言角度看中國當代文學[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5,02:69-76.
[2]文貴良.回顧與展望:百年文學語言變革——“文學語言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J].學術月刊,2015,04:135-140.
[3]王本朝.簡練的口語:當代文學的語言問題[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103-109.
[4]汪樹東.筑造龍江當代文學的宏偉景觀——評馮毓云、羅振亞主編的《龍江當代文學大系》[J].學術交流,2012(4):207-208,封3.
【當代文學語言問題反思與追問分析】相關文章:
關于中國當代舞劇創作問題的分析03-17
存在問題的“追問”之辨析03-20
試論課改背景下校園文學語言特色及問題03-19
當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德性分析03-18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走向分析03-20
當代廣告審美取向的界說與分析03-23
探析當代大學生擇業問題03-18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03-18
當代攝影創作中數字技術的作用分析11-27
當代市場營銷研究課題分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