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

        時間:2024-10-03 22:47:5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

          論文關鍵詞:朱熹;倫理精神;誠信建設

          論文摘要:在朱熹的倫理精神范疇中,仁義為先、義中生利、忠信為本及敬事而信、節用愛人等倫理精神原則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內涵,它所倡導的公平正義、義利兼顧、誠實信用、取信于民、執政為民、公正廉潔等價值取向和政治理念,契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政治國家走向市民社會的需求,對于建構當代誠信社會具有重大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建設誠信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誠信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屬于道德范疇的東西,僅靠外在規章制度的約束和對違反誠信行為的事后懲罰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還需從道德倫理的角度去認識把握誠信。這是推進當前誠信建設的一項重大而又迫切的課題。

        為此,筆者以傳統文化作為關注點,以朱熹的倫理精神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出朱熹倫理精神中與當前誠信建設有關的幾條重要原則,并分析它們在當前誠信建設中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

          1朱熹倫理精神范疇中的若干重要原則

          1.1仁義為先,義中生利仁義是朱熹倫理精神中兩個重要范疇。仁是朱熹倫理精神的核心和根本,它有著廣泛的內涵,“仁包四端,側隱、是非、羞惡、辭遜”,有仁才能知是非,知廉恥,知從善去惡。仁和很多人性道德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如仁與愛之間,仁就是愛。仁和愛的關系是根與苗、體與用的關系。其次,仁與公之間,仁是根本,公是仁的外在表現,“唯仁,然后能公”,“公而無私便是仁”,“私欲凈盡,天理流行,便是仁”。“仁則公,不仁則是私意,故變作百出而不一也!笨傊适侨诵悦赖碌脑慈,有了它才有愛,才能公正無私、公平正義。“義者,天理之所宜”,朱熹說:“凡事皆有一個合宜底道理,須是見得分明,雖毫發不差,然后得是當!薄熬右姷眠@事合當如此,那事合當如彼,便裁處其宜而為之,則何不利之有?義者,就是按天下正理之所在來處理周邊事物,也就是公平而妥當、無偏無頗地處理外界事務。仁義是人性道德的前提,沒有仁義之德的人如同禽獸,不能成為人。做人的首要前提是為人處事處處以仁義為先。

        義利之間,自古以來是儒家討論的熱點,朱熹也非常重視義利的關系,他說,“事無大小,皆有義利”,“學無深淺,并要辨義利”。義利關系也是人生重要學問,不可回避。朱熹認為:“仁義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比柿x與利心之間有著公私之別,公私之間,顯然不能統一。但他并不像孟子那樣簡單地舍利取義,而是既取義又不舍利,他認為“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義則和而無不利矣”。他看出了義利之間源與流的關系,道出了利由義生的深刻見解。

          1.2誠實守信,忠信為本何謂忠?朱熹說:“忠是無一毫自欺處”;“忠者,盡自之心,無少偽妄。”忠,就是誠實無欺,忠就是“盡己”(《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對人誠實無欺,盡心竭力,沒有貳心,就是忠。何謂誠?朱熹解釋是:“誠者,合內外之道,便是表里如一,內實如此,外也實如此。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能做到不自欺,不欺人,便是誠。何謂信?朱熹說:“以實之謂信。信,就是實,就是無欺。那么忠誠信之間關系如何呢?對此,朱熹多有闡述。如忠與信之間,“盡己之謂忠,盡物之謂信,只是一理”“忠是信之本,信是忠之發”;“忠信只是一事,而相為內外始終本末”;“忠是有諸內,信是形諸外,忠則必信,信則必是曾忠”。再如忠與誠,“忠與誠,皆是實理!爸艺撸\也。信者,不欺也。君子之守,誠為大;其與人也,不欺為大,故心必以忠信為主,言必以忠信為主,行必以忠信為主,忠信,所以立本也。他還說,做人當以忠信為本,若無忠信,便不是人。從以上文字中我們歸納出兩點:第一,忠、誠、信三者內容的一致性,說到底,都是實的意思。第二,為人處事要以忠信即誠信為本,說實話,辦實事。否則,“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故學者必以是為主也”。

          1.3敬事而信。節用愛人朱熹說“敬事而信,便是敬那政事也,節用,有節用之政事;愛人有愛人之政事,使民有使民之政事。不敬則不信,不信則不能節用愛人,就談不上使民以時了,這句話體現的是朱熹的執政理念。他認為作為一名執政者,敬很重要,“根本功夫在敬字上,自古圣賢,自堯舜以來便說這個敬字”;而且他認為敬、信、節用、愛人之間,四者相因,各有次序,“敬了方會信,信了方會節用,節用了方愛人,愛人了方會使民以時”,如此社會才能走上政通人和之路。其實,朱熹一生做官時間不長,但他對執政卻頗有研究,他還提出了許多與之相關的倫理精神,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首先,他認為執政人員應該講信用,“無信,如何做事,如朝更夕改,雖商較之徒亦不可為政,要之下面的事,須以敬信為主”。其次,他認為獲得民眾的信任對一個政府來說至關重要,所以他說“民無信不立”“信則民任焉”“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寧死而不失信于我也!钡谌⌒庞诿褚粐鴱姳,“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執政者能讓國富民強,百姓自然擁護。第四,執政者要忠于職守,誠心愛民。所謂“愛則不倦,忠則盡誠”“無誠心愛民,則必倦而不盡心也”。沒有誠心愛民,工作就失去了思想動力和保障,所以為政當以誠意為本,“誠立而后政可為也,誠意不至,則有時而倦,行不以忠。若居之有倦,行不以忠,而能正者,未之有也”。第五,要求執政者能“敬其事”,盡職盡責!熬又,皆以敬其事而已,不可先有利祿之心也。”在工作過程中,“敬其事而后其食”!跋炔槐赜嬢^個人利祿多少,只求盡心盡責,把該做的工作盡力做好。第六,要身先士卒,做好榜樣作用!吧硐仁孔洌駝t無怨”,“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政者凡事身先士卒,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為民謀利,就會得到廣大民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以誠換信,獲得威望。最后,要節用、廉明、公正。在執政過程中,崇尚節約,廉潔自好,“寧過于予民,不可過于取民”。

        [1][2]下一頁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相關文章:

        當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德性分析03-18

        傳統倫理與現代社會--論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當代處境03-18

        我國傳統社會誠信機制對當代的啟示03-07

        朱熹與中國美學精神11-21

        藤原惺窩的社會倫理教化思想分析03-25

        “仁義禮智信”與當代社會道德文明建設03-07

        試論和諧財政的倫理精神03-21

        關于當代普世倫理言說語境的思考03-03

        關于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現實思考03-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