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力與氣在中國古典舞人體表現中的應用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力與氣在中國古典舞人體表現中的應用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中國古典舞中對“力”的用法有很多種,它包括輕重、緩急、長短、頓挫、符點、切分、延伸等的對比和區別,不同力量的爆發和展現,都是對“氣”運用和控制而產生的。“力”通過“氣”來展示,“氣”又順“力”而來,因此可以說,“氣”與“力”是有著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的,“氣”是“力”產生的根源,“力”是“氣”運動的結果。中國古典舞的“力”“氣”關系中講究,一招一式均需貫穿一氣,做到勢斷勁不斷,勁變意相連,它要求蓄力時吸氣,發力時呼氣,做到以氣助力,氣力相合,“發力”的同時必有“氣”相隨,氣到力到力發氣追,氣息與肢體間的運動是有著必然聯系的。
關鍵詞:氣;蓄力;爆發力;控制力;關系;
“氣”作為一種中國特有的哲學范疇,對中國藝術乃至中國人的世界觀、審美觀都造成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打造了中國化的藝術精神,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基于對“氣”的理解引發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形成,也引導了中國古典舞的走向,形成了古典舞的審美意蘊與身體運動法則,因此“氣”論哲學成為中國古典舞特別重要的哲學理念,并且對中國古典舞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為古典舞在理論、教學和創作層面提供了審美上和理論上的支撐,它代表了中國人身體的習慣性和思維特性,也影響了古典舞的身體運動方式以及審美意蘊,也是中國古典舞特有的一種屬性。對于“力”“氣”關系的分析有利于教學的科學性,舞蹈是肢體語言的藝術,中國古典舞中存在大量的技術技巧如翻身、旋轉、跳躍等,掌握科學的用力方式可以使訓練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避免學生在訓練時使蠻力而受傷,以正確的身體運動方式更好地完成動作。[1]
在舞蹈中“力”與“氣”是有著密切關系的,“力”通過“氣”來展示,“氣”又順“力”而來,“氣”催“力”生,“力”依“氣”在,相依為用,通常在舞蹈運動中,起要吸、止要呼;跳要吸、落要呼;挺要吸、蹲要呼;開要吸、合要呼;伸要吸、縮要呼;上要吸、下要呼;前要吸、后要呼。舞蹈中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力量”的用法,都是舞者對自身呼吸不同形式的運用而形成的,舞者對于氣息的控制和不同的使用方式,形成了古典舞中不同的勁力爆發,并且在用“力”時對氣息與肢體的正確配合,也能為舞者減少身體負擔,增強肢體“力量”的表現性,使其“力”的展現賦有質感。
在本文中將列舉出,中國古典舞在舞蹈運動中常用到的“蓄力”“發力”“控制力”三種不同的用力方式,并通過具體動作為實例,對“氣”與“力”的關系進行更深入的解釋說明。
一、氣息與蓄力
蓄力是一種由柔轉剛的過程,蓄力的目的是發力,所謂“先收后放、蓄而后發”,“收”和“蓄”是由蓄變為發的關鍵,蓄力是為了集蓄力量而收,是為了尋找時機,由收轉放,由放轉收形成了古典舞身體的“一開一合、一進一退、一高一低、一左一右、一收一放,而正是有了肢體間高低、開合、快慢、強弱的變化運動,才有了古典舞得以延續的源泉!盵2]
以中國古典舞經典動作“青龍探爪”為例,通過對該動作的運動方式及對“氣”“力”的配合,分析氣息與蓄力的關系。
“青龍探爪”該動作體現出“探”“鉆”的動態之美,動作結束時的“探”為該動作的力量爆發點,需要舞者的氣息、肢體、意識在瞬間凝聚,突出亮點,而過程中腰部的“擰”到“含”就是“探”的蓄力過程,通過身體的擰轉,將身體的“仰”轉變為“合”,作為下一個“開”蓄力的準備。而在這個蓄力動作的轉變過程中,對于氣息的控制和與肢體運動的配合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該動作的蓄力過程中,沒有氣息的“吞”“吐”貫穿,就必然不會產生身體的“收”“合”,沒有肌肉的“松”就不會產生肌肉的“緊”、沒有身體的“合”就沒有肢體的“開”,氣息不通暢肌肉會很僵硬,這樣就不能體現古典舞“陰陽”“開合”“虛實”間的相互轉變,那么古典舞的肢體語言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失去生命感。同時,因為中國古典舞是以身體的“開合”“虛實”“收放”的“陰陽”轉變為其身體運動規律的,這就要求蓄力的過程,不僅單純為了發力做鋪墊與準備,通過蓄力時身體與氣息之間的配合,將身體間“開”與“合”、“虛”與“實”、“收”與“放”的變化,充滿流暢感,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格韻味,展現古典舞的審美境界。
在中國古典舞身體運動中,肢體間“開合”“收放”“松緊”的轉變,都是與氣息的一呼一吸緊密伴隨著的,“正是有了氣息的一呼一吸,賦予了身體運動的生命力!辈⑶,蓄力過程中氣息的貫穿始終形成了古典舞形斷勢不斷的動律,氣息的運轉形成古典舞流暢的語言特點,賦予古典舞語言的生命精神,形成了中國古典舞獨特的語言語匯和民族風格。
二、氣息與發力
“發力”在中國古典舞運動中是無處不在的,它存在于舞蹈運動中身體的一切開合、收放、舉手投足、力量蓄發的轉化之間,中國古典舞“力”“氣”關系配合中講究,蓄力時吸氣,發力時呼氣,做到以氣助力,氣力相合,“發力”的同時必有“氣”相隨,氣到力到,力發氣追,氣息與肢體間的運動是有著必然聯系的。以“大射燕跳”為例,該動作是展現中國古典舞子午陰陽的體態特征與跳躍時瞬間爆發力量的技術動作。其技術特點是通過主力腿蹬地的力量、動力腿快速踢起和腰部“擰”的動勢,將身體瞬間拋向空中形成身體“合”的體態,它要求蹬地、擰腰、前踢腿在剎那間同步完成,該跳躍動作凸顯了“爆發力”的勁力特點和“閃”“快”的動作美感。氣息對于該技術起到了推動作用,通過對“氣息”輕、重、緩、急變化的控制,貫穿在肢體開、放、收、合的運動當中,體現出該跳躍的騰空感和瞬間爆發的力量之感。
(一)吐氣為力量的爆發做準備
大射燕跳是通過主力腿蹬地,呈現空中“合”的身體形態,展示出身體的騰空感。該技術要求跳躍時的高度,和肢體瞬間完成舞姿的速度,這就使得該技術需要舞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大幅度的勁力爆發。發力時間快、力量強,這就要求舞者在發力前做好充分地準備,僅靠舞者肢體上的“合”與“松”作為爆發力的動力,恐怕會使舞者在跳起時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在爆發力前的蓄力過程中氣息的松緊、快慢的變化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跳起前氣息應急速的吐出,使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松弛,為跳躍做好蓄力準備,也可以說該技術的發力特點是“氣”瞬間的聚散而形成的。
(二)提氣為跳躍增加動力
在跳起的剎那,以快速的吸氣配合跳躍時力量瞬間的爆發,形成身體瞬間的騰空感。氣息快速上提配合起跳時的蹬地,加強了勁力爆發的力度,幫助肢體在瞬間收緊,有利于跳躍的高度。同時急速的提氣,又為肢體的同步運動發出命令,使舞者的勁力、意念、肢體再次迅速集合,瞬間形成空中的舞姿造型,這種肢體的瞬間凝聚是通過“氣”迅速的“凝聚”而形成的。在該跳躍技術中,是否能夠將身體瞬間拋至空中,形成“騰”的美感,彰顯出強勢的閃電感,就在于發力時,舞者的力量爆發、肢體的舞姿造型、氣場的放射、意念的外展,能否在同一時間迸發出來,只有將氣息、肢體、勁力同時剎那爆發出來,才能形成該技術瞬間騰起的力量。
(三)屏氣形成跳躍的騰空感
空中的屏氣形成跳躍“掛”的美感。大射燕跳的美感不但產生于跳躍時肢體剎那相“合”的美感,關鍵是看跳躍過程中,舞姿造型能否在空中停留,呈現“掛”在空中的美感,也是該技術的重點所在。這種身體的空間感,是力量、氣息的延續過程,這一過程中氣息由快提氣變為有控制的短暫屏氣,氣息的屏住,使肌肉保持收緊狀態,幫助身體爭取更多的時間停留在空中,并且此時的屏氣,也有利于身體在空中保持平衡,增強身體的穩定感,與快速提氣協助勁力爆發的呼吸方式相比,這一環節中的屏氣,更是一種對肢體穩定性的控制。在“大射燕”的跳躍過程中,氣息不間斷的運用充實于肢體之間,它的瞬間凝聚,形成跳躍時的勁力爆發,它的空中屏氣,成為身體停留在空中的可能性,賦予了整個跳躍技術的質感,增添了舞姿造型的飽滿。
三、氣息與控制力
這里說的控制力是一種更廣泛的意義,它體現在中國古典舞一切舞姿造型、運動路線、技術技巧,以及身體的收放、開合和動作蓄力發力的過程當中,它是對自身重心、平衡、穩定性的控制。對于身體控制力的應用,不但需要舞者的肢體具備相當的素質能力,同時還需要舞者對自身呼吸之氣加以控制。這是因為只有通過氣息的控制和配合,才可以強化在身體運動中穩定性、協調性的作用。
以“重心組合”為例,它是以訓練舞者在立半腳尖過程中身體重心的平衡感和穩定性為主要訓練目的的組合,它包括了在單腳重心基礎上起落半腳尖和變化各種舞姿以及通過推移變換重心。下面筆者將以氣息、身體與腳尖起落之間的關系以及氣息如何能夠幫助半腳掌的身體保持平衡為例,說明氣息對身體的控制力是有著極大積極作用的。
(一)氣息對控制力的協助性作用
在整個組合中,從其舞姿形成、腳尖的起落、立半腳掌的重心保持,一切的過程都是通過氣息而貫穿,協助肢體動作完成的。舞者通過順暢與平穩的呼吸方式,幫助身體找到立半腳尖過程中的平衡感和穩定性。由于該組合是在勻速舒展的速度中,通過肢體長線條的流動狀態下,以保持身體重心穩定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舞者是以勻速、緩和的呼吸方式配合肢體動作的變化,氣息跟隨肢體運動的速度,連貫于肢體流動之中,同時,要盡可能地將呼吸調節到最平最穩的狀態,以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將“氣”充分的灌滿肢體,做到以“氣”的流動帶動肢體的走動,使肢體的運動賦有質感和生命感。2
(二)氣息對控制力的依賴性表現
在該組合中的立半腳尖并不是強調立的速度與力度,也不是突出動作的閃轉騰挪和力量爆發的力量美,而更加注重整體組合中動作與連接動作之間的流暢感、組合中舞姿造型的優美感、和整個組合中給人的心靜神寧的審美意境享受,因此該教學組合整體風格是恬靜柔美的,動作形成的過程、動作的力量速度、氣力的配合都是在緩慢勻速的狀態下進行的。與之相應,在該組合過程中,對于氣息的運用,也都是保持呼吸處在緩速、均勻的淺呼吸上,而不是急促的呼吸或強力度的深呼吸。也就是說對于某種呼吸方式的采用,也是要根據組合或劇目所要呈現的意境以及組合的整體風格與動作的幅度、力度等一系列客觀因素而決定的,這也證明了氣息依賴動作的本質。
氣息對身體的控制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身體運動中對呼吸方式的調整和控制,能夠協助身體對控制能力的發揮和完成,增進運動中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感。正確的呼吸方式是舞蹈動作完成的必要條件,可以為肢體減輕多余的負擔,增強身體的穩定性,但以何種呼吸方式貫穿與肢體間運動之中,又取決于動作本身。如爆發力很強的動作氣息會變得急促,呼吸的幅度也會變深;舞姿亮相時,呼吸跟著身體“閃”“亮”的變化,氣息會變為短而急的小喘氣,此時的呼吸也不宜很深,用氣息的急促、閃轉來形成外部動作“脆”“亮”的質感;很舒展的長線條動作,一般呼吸會很均勻,呼吸速度相對變慢,呼吸深度加深,在保持呼吸順暢的同時用“氣”來延長肢體動作,以“氣”來豐滿舞姿造型;做技巧的時候,當呈現技巧的最高點,呼吸都會形成一個短暫的小小的屏氣,以保持技術技巧的穩定性,和技術技巧的速度、力度。
四、結語
氣息與力量有著一種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方面,舞者對于自身氣息的控制能夠協助外部肢體動作的完成,幫助增強身體在流動過程中的穩定性、協調感,同時加入了呼吸的身體動作被賦予了語言的生命感,提升了肢體語言的質感。另一方面,對于氣息如何去控制,將呼吸控制為哪種形式,這又要根據舞蹈動作的幅度力度、舞蹈展現的情感,以及舞蹈所要表達的意境來決定,通過不同動作不同情緒不同意境的作品,對自身呼吸的深淺、快慢、聚散進行控制,這樣才能使氣息與肢體之間順暢地配合,更好地為身體動作服務。找出“氣”對古典舞身體運動的重要作用,研究“氣”對舞蹈運動中勁力產生的指導作用,用“氣”來規范身體、用“氣”來要求身體,加強對“氣”的認識,將“氣”的方法帶到教學領域中。
五、參考文獻
[1]溫力.中國武術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85.
[2][3]李佳妮.陰陽在中國古典舞中靜態舞姿與舞蹈動態中的呈現[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2):188.
【力與氣在中國古典舞人體表現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訓練與應用03-21
幼兒舞蹈表現力培養論文05-29
淺析中國傳統藝術在現代標志中的應用論文11-25
傳統建筑材料在徽派建筑中的表現力論文11-07
導數在經濟中應用的論文05-27
快速表現能力在環藝中的應用03-06
淺談身韻在中國古典舞中的作用03-14
探析快速表現能力在環藝中的應用03-25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21
高校舞蹈教學下的表現力分析論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