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典舞蹈的技術技巧形態以及獨特審美內涵分析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古典舞蹈的技術技巧形態以及獨特審美內涵分析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跳躍、旋轉、翻身是中國古典舞的三大重要技術技巧,這些技術技巧在中國古典舞表演中的高低交錯、承轉啟合承載了重要的技術內涵和審美趣味。本文對中國古典舞三大技術技巧的審美意蘊分別進行總結和歸納,在此基礎上提出以審美為指導的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發展趨勢,以此強化中國古典舞蹈的民族審美特點,促進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形成獨特的審美意蘊。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審美意蘊;
中國古典舞的龐大技術技巧體系主要由“跳、轉、翻”三類動作組成,這些技術技巧不但是舞蹈的表現手段,代表了中國古典舞高超的藝術水平,還能夠體現飽滿的人類情感,使舞蹈作品的呈現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如今的許多中國古典舞編導卻在舞蹈編排中使用了大量技術技巧,忽視了舞蹈技術技巧的審美內涵及舞臺情感表達,最終形成的作品只是技術的堆疊物,失去了舞蹈傳情達意的本質屬性。為此,本文擬從中國古典舞的技術技巧出發,對中國古典舞蹈的技術技巧形態以及獨特審美內涵進行分析,總結出具有現代審美特征和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發展趨勢,促進中國古典舞蹈技術技巧的美學表達。
一、跳躍技術的形態特征及審美意蘊
中國古典舞蹈的特質在于其舞蹈技術技巧變換所帶來的舞蹈意境變化,不同形態的跳躍技巧會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營造不同的意境氛圍。跳躍類舞蹈技術技巧注重動靜結合,在動與靜之中體現舞蹈的不斷變化。[1]如表現騰云駕霧、凌空而起的飛天動作時,就需要運用到跳躍技術。
靈巧流動的小跳是較小的低跳動作,是舞蹈者肌肉快速收緊、動作敏捷變化的體現。在小跳技術中,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含蓄內斂的審美價值觀:在跳躍變化上體現出輕快靈巧、節奏明快、優美舒展的審美追求,在視覺效果變化上體現出來回躍動、錯落有致的流動性審美追求。伸展若騰的大跳是古典舞蹈中表現劇烈情感的技巧之一。這類動作技巧的種類多種多樣,在跳躍過程中要求上下身協調統一,“跳躍動作是舞蹈動態美與造型美協調統一的整體”。[2]在不平衡的變動之中尋找平衡,在動作中實現重心和動力的結合,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相融、子午結合的審美特征。輕盈飄逸的復合跳躍技巧動作需要讓兩個舞姿在空中實現交融匯合,增添舞蹈的復合性。這類舞姿大多由男性舞者來呈現,需要在空中完成二次發力,對肌肉收縮能力和爆發能力的要求較高。比如云門大卷動作,這一技巧強調腰部發力帶動肢體末梢用力,呈現出身輕如燕、靈敏矯捷的姿態,給人帶來極具沖擊力的視覺享受。
跳躍技術技巧體現流動周轉的空間審美和周而復始的“動”與“變”結合的文化審美。中國人習慣將宇宙納入自家的亭臺樓閣,建立自身與宇宙的獨特聯系,這些行為都來自于古人對宇宙的樸素認知。從空間意識角度出發,行進低空的跳躍動作是橫向空間走向的廣闊延展,而凌空跳躍技術則體現出立體的縱向空間走向。舞蹈技術技巧中的小跳、中跳和大跳動作結合所體現的舞蹈空間美感,是舞蹈設計者需要考慮的因素。跳躍動作的設計不能一味追求高度和快速,而是要符合一定的空間韻律及劇目表演特征,最終編排出高低交錯、遠近適度的舞蹈動作,如此才能真正體現出跳躍動作的美學意義內涵——“中國古典舞在空間構圖上追求一種線條的圓形流動之美”。[3]舞蹈演員在有限的舞臺空間之中,通過不同幅度、不同方向的跳躍動作構造出復雜而廣闊的空間感,營造出不同的舞蹈意境,帶動觀眾進入舞蹈所體現的情感場景,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合理跳躍動作運用以及審美意蘊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變”的思考有很多,《周易》中的“易”就是變的體現,是中國古代人以變化的觀念看待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的體現。中國古典舞同樣強調這種不斷變化之勢,在“萬物歸一的理念下衍生出了積結著古典舞形、神之精髓”的技術技巧。[4]在古典舞中,不論是什么幅度的跳躍動作,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動靜結合的特征在此得以完美體現。在舞蹈過程中,一味地加快節奏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動作不但無法顯得急促有力,反而會使觀眾感到乏味無趣,只有在不斷變化過程中的快節奏才能夠將觀眾帶入情景,由動靜結合帶來出其不意的落差襯托效果。
二、旋轉技術的形態特征及審美意蘊
旋轉技術呈現出一種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審美意境。舞者大量運用速度快慢不一的旋轉技巧,在舞臺上營造出錯落有致的空間,古典舞特有的古典意蘊和審美特質也由此體現出來,并精準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形象。
柔美流暢的旋轉常常用于塑造端莊柔美的女性角色。中國古典舞蹈中常由行云流水、輕柔飄逸、恬靜舒暢的旋轉動作體現中國女性含蓄細膩的內斂特質。這類動作大多采用碾轉作為主要旋轉方式,需要舞者在碾轉過程中形成最后的舞姿造型,比如“斜探海碾轉”就是強調舞者身韻動勢的延伸與舞姿回旋的結合,以此充分體現女性角色的高雅品質。靈巧輕快的旋轉大多是用小舞姿轉和直立轉實現的,這類舞蹈動作大多是短小急促的旋轉,節奏明快,舞姿多變。剛勁有力的旋轉主要是塑造憤怒激昂的角色情緒,充分體現男性的陽剛之美,這類旋轉的爆發力較強,以多復合的旋轉技巧進行表現,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比如掃堂轉動作,在舞者完成這一動作時,會體現出高爆發力的萬馬奔騰般的氣勢。
舞姿轉是最能體現中國古典舞蹈意蘊美感的旋轉技巧,這種舞姿主要由腰部發力帶動身體回旋動勢后,在空中形成完美造型的凝聚點,使舞姿與旋轉完美結合。比如在流動狀態中的斜探海舞姿,就是結合了多種舞蹈動作,在舞者做出下肢部分“射燕”動作進行配合的同時,再由“旁提”帶動舞者的上身做出“順風旗”。中國古典舞的意蘊美就在這種虛實結合與勢態變換中得到了完美體現。在“擰、傾”舞姿下的旋轉,需要人體重心偏離垂直中心軸,形成“走上身留下身”的擰傾舞姿轉特點,這一動作將身韻中的走留關系運用到了旋轉技巧之中,形成上半身和下半身不同方向的旋轉形態,其中也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周流圓轉特征。舞姿轉需要在身法動律的帶動下順勢做出技術技巧,極具動律感,它強化了中國古典審美中行云流水的追求,而不是簡單的旋轉與舞姿的疊加。在旋轉動作中,舞者呈現出上下空間迂回流轉的線條美感,其美感在于在流轉中體現的韻律節奏和身法美感,舞者的身體舒展顯示出螺旋修長的形態,這也是中國古典舞蹈追求線條美和藝術生命的體現。
中國傳統宇宙觀念認為,天地萬物都在進行著循環往復的運動,宇宙天體在年復一年的運轉中平衡萬物。中國古典舞蹈中的旋轉技術就將這一周而復始的審美觀體現得淋漓盡致,其運動軌跡和諧圓滿,無論是旋轉的軌跡還是運動規律都講究不斷繞圓,轉完一圈又回到開始的位置繼續下一圈,反復運行,讓觀眾在行云流水般的旋轉中體會到循環的審美意境,感受到“中國圓場舞動作蘊涵著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宇宙觀、倫理觀”。[5]中國古典舞蹈的旋轉動力來自于內在發力而形成的圓形自轉,運動軌跡和諧圓滿,其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審美。
三、翻身技術的形態特征及審美意蘊
翻身技巧種類繁復、姿態多變,是我國舞蹈中的獨特技巧,具有得天獨厚的特殊民族文化底蘊,主要體現出“擰、傾、圓、曲”的審美特點,在動作中貫穿“俯、仰、旁提”特征,在舞者風格、形象和神韻上體現出中國古典舞的傳統審美意蘊。
中國人追求圓滿的思想深入骨髓,中國傳統思維模式受到尚圓精神的影響,這在中國古典舞蹈的翻身技術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翻身動作在起承轉合之中形成立圓的運動軌跡,舞者的身體帶動手臂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形似快速翻轉的車輪,在翻轉中呈現出圓潤之韻與和滿之美,中國舞蹈中的尚圓精神在如今的世界藝術舞臺上代表著中華文明的獨有姿態與立場。[6]除了尚圓美學,中國古典舞蹈的翻身技巧中還顯現出一種“曲”之美,由翻身動作、舞者的動作軌跡、身體曲線共同體現了彎曲流暢的優美造型。這種對“曲”之美學的追求,一方面來源于中華民族長久傳承的龍鳳圖騰、人首蛇身的女媧形象等,這些神話形象都具有優美纖長、彎曲伸展的軀體線條,另一方面來自于“天地觀”這種龐大的文化形態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與中華民族思想的融合,這些都使得彎曲的線條美學成為中華民族審美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7]
翻身技術動作中的重點就是舞者的腰部,以腰圍軸的豎線運動可以產生立圓路線,翻身中的立圓運動以腰部為圓心、以手臂為圓尺,翻身動作就在這樣的畫圓過程中形成。將腰部作為中心軸的翻身運動,在身體外部形態上主要表現為“擰傾、旋鈕、彎曲、旁提”等形式!皵Q”是盆骨固定,腰部左右水平扭動的動作!皟A”則是將髖關節作為身體節點,上半身向前或者向旁側做屈伸動作!皵Q”的動作在我們熟悉的敦煌壁畫、傳統武術中都有廣泛運用,“擰”的姿態在中國古典舞蹈中主要以“擰傾”動作表現出來!皵Q”“傾”是以立圓為依托,在翻身動律中無縫銜接、相互伴隨的兩個體態動作,它們賦予了翻身技術鮮明的層次感。中國古典舞蹈的翻身動作繼承于戲曲翻身,并將其與舞蹈的風格相結合,誕生出具有身法韻律感的獨特舞蹈技術。翻身動作中,舞者的運動路線會形成不同形態的立圓,這些圓潤彎曲、各不相同的線條體現出翻身的曲線美感。翻身動作技巧是在折腰旁提的基礎上,由舞者的腰部發力,做出前傾和旋擰動作,帶動圓弧軌跡運行。一個好的翻身動作不但要兼顧技術性,還需要考慮動作路線上的點線結合,處理好停頓與流動的關系,形成富有層次感的舞蹈表演。
四、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審美發展趨勢
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審美底蘊支撐來自于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熏陶。在中國古典舞的技術技巧運用過程中,體現出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神韻,彰顯出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中國人的特有文化品格和審美內涵都匯聚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未來的中國古典舞蹈技術技巧發展方向一定是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平衡、天人合一、虛實相生等中國傳統審美意蘊在動作的急緩、動靜交錯變化中體現出來。
中國古典舞蹈的動作語言豐富,技術技巧的發展需要符合以“神、形、勁、律”為基礎的動作語言系統特征。中國古典舞蹈的動作風格和韻律軌道是其獨特動作語言的體現,為避免整體動作的雜亂無章,技術技巧的創新不可偏離其獨特的語境,舞蹈動作和技術技巧必須同屬一個體系,具有相同的韻律軌道和審美特征。身韻與技術技巧的融合方式有許多,比如由身韻產生動勢,或是將身法韻律直接融入舞蹈技術技巧之中,實現融會貫通。在這一過程中,應注重技術技巧之間的巧妙連接,淡化技術痕跡,做到與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自然融合。
總之,中國古典舞蹈的技術技巧發展應以其獨特審美意蘊內涵為指導,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審美趨勢把控下進行創新改進,促進其在美學基礎上的發展進步。
五、參考文獻
[1]張西貝:《試分析在古典舞跳躍中步伐連接的重要性》,《戲劇之家》,2015年第8期.
[2]盧鵬:《試論中國古典舞基訓“蹲”對跳躍的輔助作用》,《戲劇之家》,2017年第1期.
[3]龍岳:《論中國古典舞的特點》,《歌海》,2009年第4期.
[4]賀嘉:《由〈周易〉陰陽說解析中國古典舞動態舞姿中的八卦陰陽》,《語文學刊》,2013年第11期.
[5]王思思:《圓之藝步生蓮-解析中國古典舞“圓場”中滲透的中國古典美學之妙意》,《音樂生活》,2019年第2期.
[6]楊成:《舞蹈中跳、轉、翻技術技巧訓練的特點與運用---以中國古典舞為例》,《藝術研究》,2015年第2期.
[7]朱玉紅:《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審美、訓練和應用》,《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
【中國古典舞蹈的技術技巧形態以及獨特審美內涵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SCI論文寫作技巧以及常見退稿原因分析02-26
曹丕《典論·論文》中“文氣說”的審美體征03-29
分析氣對中國古典美學形態論的影響03-24
體育舞蹈雙重審美解析論文11-12
傣族舞蹈審美的淺義論文11-16
關于舞蹈在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2-03
碩士論文答辯流程以及技巧05-26
關于幼兒舞蹈審美趨勢改變引發的思考的論文11-13
對幼兒舞蹈教育的分析與研究論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