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舌尖上的中國》英譯中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運用

        時間:2024-09-10 05:51:26 文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舌尖上的中國》英譯中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運用

          【摘 要】為更好地向英語受眾介紹中國飲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英譯綜合采用了歸化、異化以及歸化與異化相結合的翻譯策略。文章對該紀錄片中的菜肴名稱、制備過程和所涉民俗文化的英譯過程中這三種翻譯策略的運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譯者圍繞實現最佳譯文效果這一中心,因地制宜地靈活采用了這三種翻譯策略,此外,與此前同類紀錄片相比,該紀錄片英譯過程中異化策略的運用比例有明顯提高,反映了近年來中國文化自信的提升。

          【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歸化與異化;紀錄片翻譯

          歸化與異化是翻譯時普遍使用的兩種翻譯策略,由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學家勞倫斯・韋努蒂提出。“歸化”指在翻譯時盡量向目的語的讀者靠攏,采取目的語習慣的表達方式翻譯原文;而“異化”則是翻譯時向源語作者靠攏,盡量在保留源語的表達方式后進行翻譯。歸化與異化是對立統一的,譯者在翻譯時通常會綜合運用歸化法與異化法。

          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與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增強,世界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以中華飲食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成了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自2012年5月首播以來,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舌尖》主要介紹了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從多個側面展示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舌尖》的字幕翻譯作為中國紀錄片外宣的典范,受到了海外觀眾較好的評價。本文以《舌尖》中英文腳本為語料,對《舌尖》腳本中譯英過程中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的運用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并歸納總結在翻譯具有鮮明中國文化色彩的中文紀錄片時,如何在歸化和異化這兩種翻譯策略中間取得最佳平衡,以實現譯文的忠實、通順,并通過影視這一特殊載體,實現翻譯目的,為類似紀錄片的英譯提供指導和參考,服務國家的“文化走出去”戰略。

          一、歸化與異化策略在《舌尖》英譯中的應用

          (一)歸化策略的應用

          “影視翻譯的瞬間性、通俗性以及觀眾多層次等諸多特點決定了影視翻譯必須以譯語觀眾為中心”(李顏,2005:82),即中文紀錄片翻譯工作者在翻譯時應充分考慮譯語觀眾的欣賞角度與接受程度,向目的語靠攏。此時,譯者需要熟練應用歸化法,以《舌尖》中菜名的翻譯為例:腌篤鮮:Bamboo Shoot Soup with Fresh and Pickled Streaky Pork。蜜汁火方:Braised Ham in Honey Sauce。炸藕夾:Deep-Fried Lotus Root Sandwich。臘汁肉夾饃:Chinese Hamburger。毛蟹炒年糕 :Rice Cake Stir-Fried with Crabs。清明團子:Sweet Green Rice Ball。香炸奶豆腐:Fried Dried Milk Cake。面拖蟹:Stir-Fired Crab。金絲蝦球:Braised Shrimp Balls。

          根據翻譯菜肴名稱時采用的具體手法,《舌尖》中菜名的歸化翻譯又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代表為“腌篤鮮”、“蜜汁火方”,譯者在翻譯時采用了解釋、增譯的歸化翻譯策略。“篤鮮”、“火方”等食物對很多中文觀眾也是一時難以說清的,更不用說對中國飲食文化知之甚少的外語觀眾了。因此,有必要提供解釋。在《舌尖》腳本英譯過程中,對于此類情形,譯者通常以該類菜肴的制作方法與食材的結合作為其英譯菜名。第二類歸化翻譯代表為“炸藕夾”、“臘汁肉夾饃”等。“Sandwich”、“Hamburger”是最為常見的西方代表性食物,而其外觀與制作方法恰巧與“藕夾”、“肉夾饃”相近,譯者直接以目的語現有詞匯對源語菜名進行翻譯,既生動形象,又便于譯語讀者理解記憶。第三類翻譯手法的典型例子為“香炸奶豆腐”、“面拖蟹”為例,譯者在英譯時采用刪減的手段,使譯文向目的語文化靠攏。“香”是一個較為抽象性與描述性的詞語,而英文菜名大多直接簡潔,很少運用形容詞,因而譯者選擇在翻譯時刪去“香”。“面拖蟹”是上海名菜之一,其制作工序較為復雜,難以僅用幾詞概況,因而譯者可省去過多描述,僅選其主要工序翻譯出即可。

          除了菜名翻譯,烹飪制備過程的翻譯也涉及歸化法的應用。由于飲食文化差異,譯語文化中并沒有與中國眾多烹飪手法對應的詞匯,《舌尖》譯者選取譯語中較為接近的概念來對源語表達的意思進行解釋,如“braised”一詞在《舌尖》的菜名翻譯中就兼顧了“燒”、“燜”、“炒”、“爆”四中烹飪方式。這與英國的“downpour”,“ shower”,“heavy rain”在漢語中只能譯為“大雨”同理。源語文化與譯語文化有較大差異且無對應表達的情形中,采用歸化法是為首選。

          另外,民俗文化內容的翻譯也多次用到歸化策略。由于這部分內容并非《舌尖》的主題,因此譯者采用歸化法,向目的語讀者靠攏,使讀者更易理解,盡量減少對非主題內容的民俗文化的解釋。如譯者將“紅白壽誕或大型節慶”譯為“personal anniversary or public holiday”,避免了對中國文化中“紅白之事”的贅述,緊扣飲食文化這一主題。

          (二)異化法的應用

          歸化法固然可使譯文地道、可讀性強,但如果源語意義較明確,或盡可能保留源語傳統文化,則需譯者恰到好處地使用異化翻譯策略,以下文為例。

          泡饃也是從饃變化出來的一種西安主食。每個人根據自己喜好的口感,掰出大小、形狀不一的饃塊。對西安人來說,這個舉手之勞是一個彌足享受的過程。

          Paomo,another staple food in Xi’an,originated from the baked buns.Based on their own preference,people can tear a bun into different sizes.As for Xi’an natives,this process is what they enjoy very much.

          這一段的字幕是介紹古都西安的主食,譯者全段使用了直譯的方法將西安人的飲食習俗表達出來。段首初次出現了“泡饃”這種歷史悠久且極具代表性的西北小吃,譯者直接以漢語拼音形式將其音譯為“Paomo”,保存了泡饃所具備的獨有的文化色彩。《舌尖》中類似的翻譯還有馕(Nang),臘八豆腐(Laba Tofu)等。一些涉及地名的菜肴在翻譯時也運用拼音直接進行音譯,如諾鄧火腿(Nuodeng Ham),蒙古奶茶(Mongolia Milky Tea),西湖醋魚(West Lake Fish with Vinegar)等,這類翻譯保留本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的烹飪技藝和風味。從目的語的形成來看,形式上更簡潔、清晰、直接,同時也傳遞了源語文本訊息的準確性。

          還有一些菜肴,如金魚戲蓮(Goldfish Playing with Lotus)、長壽面(longevity noodles)等,這些菜肴往往帶有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意象與美好寓意,譯者將其直譯可以展現目的語文化內涵,同時反映出中國人趨吉避兇的文化心理!渡嗉狻分幸援惢ǚg,最大程度地向目的語觀眾展示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將中國的特色文化推向世界。

          (三)異化與歸化策略相結合

          異化法與歸化法并非對立的兩種翻譯策略,這一點在《舌尖》英文版譯者對一些典型菜名的翻譯中得以體現,如:岐山臊子面:Qishan Minced Meat Noodles。紅燒毛豆腐:Stinky Tofu Braised in Soy Sauce。新式大閘蟹:New-Style Crab。手推餛飩:Handmade Wontons。麻婆豆腐:Spicy Tofu。異化法的效果是使源語文化能以本土化的方式傳播,增強源語文化的影響力。歸化法注重譯語讀者根據譯語文化理解源語所表達內容。采用異化法將典型的中國食物“豆腐”音譯為“tofu”,譯者在翻譯“麻婆豆腐”時又結合歸化法,未對“麻婆”直接翻譯,而是使用了目的語讀者易理解的“spicy”一詞。這種結合使用異化法與歸化法的策略值得借鑒。

          二、對外宣紀錄片翻譯的啟示

          我國譯界對涉及文化因素的文本翻譯應傾向何種翻譯策略有較大分歧。一些學者支持歸化的翻譯取向,以目標語文化作為導向,為理解源語文化奠定基礎。也有觀點認為應采取異化的翻譯取向,盡可能地保留和傳達源語中的異國文化因子,幫助有著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學習和交流。筆者認為,就中國文化外宣紀錄片文本的英譯而言,異化與歸化的翻譯策略是二元共存的。并且近年來,異化與歸化這兩種翻譯策略取舍的實踐過程,呈現出由歸化譯法向異化譯法漸進的總體趨勢。

          在對《舌尖》中菜名翻譯策略進行統計之后,我們發現歸化法占43%,為該文本翻譯中的主導譯法,但異化法則以38%的比例緊隨其后;此外,與之前同類紀錄片的英文譯本相比,《舌尖》腳本的英譯中采用異化翻譯策略的比例有明顯提升。這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不斷增強,中國文化的識別度與認知度大幅提升不無關系。譯語讀者在對源語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更易理解異化翻譯中具體表達的含義,源語文化也能在異化翻譯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現與保留。

          美食無國界,用食物傳遞文化,《舌尖上的中國》英文版在翻譯上對異化法與歸化法的應用做到了適當的權衡,堪稱中國文化外宣紀錄片的典范,也為以后此類紀錄片的翻譯提供了借鑒。筆者建議在今后中國文化類外宣紀錄片的翻譯中,譯者應把握由歸化向異化漸進的大趨勢,大膽采用異化翻譯策略,盡可能地保留和傳達中華文化因子。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適當采用歸化法。在譯語讀者對源語文化不了解的領域應采取過渡的譯法,既做到忠實源語,又兼顧目的語讀者對譯文的理解能力,把握異化與歸化相結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陳江宏,李靜波.《功夫熊貓2》異化趨向歸化的字幕翻譯[J].電影文學,2013(16).

          [3] 褚倩,陳建平.語用學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式餐飲菜名的翻譯對比研究[J].現代語文,2012(10).

          [4] 黃海翔.中餐菜單英譯淺談[J].中國科技翻譯,1999(1).

          [5] 李顏.從文化翻譯觀的角度談影視翻譯[J].湖南大學學報,2005(19).

          [6] 梁海飛.從中外史上功能對等理論看紀錄片字幕翻譯[J].黑龍江史志,2014(3).

          [7] 林夏.歸化、異化翻譯策略與譯者意圖[J].電影文學, 2011(20).

          [8] 劉澤權,張麗.異化之異化:韋努蒂理論再批評[J].外語研究,2009(3).

          [9] 任靜生.也談中菜與主食的英譯問題[J].中國翻譯,2001 (6).

          [10] 喬拓新.中文外宣紀錄片英譯的四類困難及相應策略――以“玩味京城”節目第五期《生靈的感悟》翻譯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6).

          [11]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12] 王曉旭.以功能目的論(Skopos Theory)為指導試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的菜名[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3(2).

          [13] 袁曉寧.對歸化和異化翻譯的再思考――兼談韋努蒂在歸化和異化問題上觀念的轉變[J].東南大學學報,2010,7 (12).

          [14] 張新.目的論指導下的中國國產紀錄片字幕翻譯[D].北京:外交學院,2012.

        【《舌尖上的中國》英譯中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運用】相關文章:

        試論翻譯的歸化和異化03-16

        探討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取向和歸化—異化策略03-18

        跨文化視野中的異化/歸化翻譯12-11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12-08

        論文學翻譯歸化與異化的兩個層次03-03

        差異化營銷策略及應用03-22

        差異化營銷策略與應用02-28

        中國股市慣性策略和反轉策略的實證分析03-21

        有關差異化營銷策略的問題研究03-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