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1
“你碰到問題就不會自己想一想再問嗎?!”媽媽火冒三丈。哎呀,誰叫我這個頭腦不是數學頭腦呢?做難一點的題目就開始問這問那,唉,還是自己想想吧!
我呆呆地望著這道數學題:同學們去植樹,如果每人栽8棵,則少7棵樹;如果每人栽7棵,則多出8棵樹,問有多少個學生?他們一共要植樹多少棵?討厭,又是盈虧問題,這奧賽快樂訓練就不能出些別的題嗎?但是氣歸氣,到頭來不還是要做嗎?這道題有兩種方案,每人栽8棵和每人栽7棵,這樣每人少栽1棵,原來的少7棵就變成多8棵兩種分配總差額是:7+8=15(棵),誒,這樣接下來的步驟不就和前面的例題一樣了嗎?先根據方案找出個體差,再根據結果找出總差,然后求出總差中包含個體差的個數,最后根據數學公式:總差額÷個體差=個數來求出結果。這道題也可以運用這個公式啊。得到:
學生:(7+8)÷(8-7)=15(個)
樹:8×15-7=113(棵)或者15×7+8=113(棵)
答案不就出來了嗎?有15個學生,一共要植樹113棵。
這認真想,還就有了思路和興趣了,我便“唰唰唰”地往下做:鼓號隊同學排隊,如果每行站8人,則多24人;如果每行站9人,則多4人,問一共站多少行?有多少個學生?同樣的思路,求出兩種分配的`總差額為24-4=20(人),再運用公式得到:
行數:(24-4)÷(9-8)=20(行)
學生:20×8+24=184或者20×9+4=184(人)
我越做越高興,自己能解出這么多難題,并得到一個重要的公式:總差額÷個體差=個數,以后可以更好的運用來解難題。
做著做著,我漸漸悟到:其實做難題并不難。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2
大千世界,數學無處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觀察,善于動腦,你就覺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數學的海洋。是的,數學無處不在,這個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這一點。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響曲,“好餓啊——”我呻吟道!皝恚詡蘋果吧!”還是媽媽好,“但是……”“但是什么?吃個蘋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問道,伸手向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抓去。誰知,媽媽一把抓住蘋果,奪了過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臉茫然,媽媽這是賣哪門子的藥。课也荒蜔┝恕皨,別鬧了,還讓不讓人吃啦?”媽媽還是微笑著,洗起蘋果來“吃,誰說不讓你吃啦,我這不是洗了嗎?”“哦!”我還是一臉疑惑!暗,我還是有一個要求!苯K于說出來了,我就知道不對勁了嗎!笆裁匆蟀。俊蔽矣悬c生氣了,不就是吃一個蘋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澳悴皇菍W過體積了嗎?”“是啊,怎么了?”這根吃蘋果有關嗎?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數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算算這個蘋果的體積呢?”媽媽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給你看!一定!
于是,我趕忙把這個令人饞涎欲滴的紅蘋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樣算體積來。蘋果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更不是圓柱體,怎么算它的體積呢?我擺來擺去,沒有頭緒了,此時的肚子還在咕咕作響,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諾,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讓媽媽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還有什么好方法。于是我又鼓起勇氣,忍住饑餓,繼續埋頭考慮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終于豁然開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裝些水,記下水位。隨后把那個蘋果放入水中,此時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記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減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蘋果的體積了嗎?我高興極了,向媽媽匯報了實驗結果,媽媽這回是滿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著蘋果,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數學無處不在,你說是嗎?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3
=20xx分之20xx
。〗K于算出來了!在我伸懶腰時,腦子里又有一個“亮點”,也可以反過來用20xx又20xx分之20xx:
=1÷(20xx又20xx分之20xx÷20xx)
=1÷(20xx÷20xx+2006分之20xx÷20xx)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4
摘 要:本文從教學內容選擇生活化是小學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窗口”,教師要有效把握住這一“窗口”,就必須從理論、備課、生活、創新四個方面準備,同時從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實施機制等方面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窗口 生活化 實施機制
小學數學從編排結構與情景設計上都匠心獨具,體現出新課程理念,那么怎樣在教學中落實這一理念呢?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徑。下面談談我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些體會。
一、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生活化
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生活化是小學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窗口”,教師要有效把握住這一“窗口”,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一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論準備。沒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想理論基礎,就不知道從何下手,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論,并能站在其前沿,方能跟隨課改潮流,使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新課程告訴我們以教材為憑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為數學教學生活化打開了“窗口”。二是備課中要體現數學教學生活化。因為備課就是為了上課,如果在備課這一環節沒有充分準備,就難以把握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課時的選材與發揮。至少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容應心中有數,或是相關內容有可供選擇的探討例子。三是為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生活準備。這是要求教師注意觀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數學的眼光洞察生活,體會數學的功能與妙趣,從而為生活中的數學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心里做準備。使自己在教學中從容地選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容,有利于自己厚積薄發,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適合學生心理與年齡特征的內容。四是挑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要符合時代生活特征,具有創新的'思維特征,更能激發學生創新心理需求。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
這主要是強調教學方法與生活化教學內容保持協調一致。要使教學方法生活化就必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置身其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帶來的樂趣,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彰顯自己的創新思維,讓學習的動機更加明確,動力更加充沛。如教學“測量長度”,我先讓他們怎樣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隨后我讓他們選出一人,再分組討論怎樣給他(她)量,并試著給量一量,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并再量一量。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下冊(6)克和千克時,從學生每天吃的蛋奶引入,再讓他們動手稱一稱,從而讓他們在感知中體會克和千克的關系。認知身邊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較重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學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
一方面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同時也是教學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還學生一個精彩的學習生活空間,激發他們轉變學習方式。使用直觀的教學具或多媒體課件,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一比、賽一賽也能彰顯他們的學習激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機制
一是要選準內容,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這種方法。必須要選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豐富感知力的內容,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把他們的學習欲望充分調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準教學內容。如我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時,考慮到本地山區學生的居住環境,秋季學生喜愛撿拾核桃、板栗等果實的活動,導入時問學生;“星期天你在家附近的樹下撿了多少顆核桃(或板栗)?”學生都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們各自的成果,然后我接著問:“同桌兩人一共撿到多少核桃(或板栗)?”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計算起來。之后我讓部分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板演,有兩位同學在計算中忘記加進“1”,一位不知進“1”怎么辦,我讓他們根據以前所學展開小組討論,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時我再與他們一道歸納小結。數學是身邊的學問,教師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所設計的數學問題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只有綜合了這些因素,才能有效激活數學課堂教學,使數學教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是要把握好恰當的契機進行切入,這與每個教師的教學藝術有關。如果在教學時運用學生身邊的懸念,巧妙的問題設置可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當然使用多媒體技術、遠教IP等都能作為很好的憑借,更好地服務于教學。三是教學設計要富有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常教常新教學相長。四是要有靈活的教學機制。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養,提倡他們仔細觀察事物(生活),大膽質疑、動手驗證,合作分享。因此課堂教學設計宜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發展空間,留給他們展示自我、創新自我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在創造中成長,并形成主動與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分享成功時共享歡樂時光。
五、數學教學生活化中要注意的事項
一要避免教學過程形式化。不能為數學教學生活化而生搬硬套。二要避免教學準備不充分、倉促上陣。易造成教學目標不明、效果不顯,挫傷學生學習熱情。三要避免教學環節戲劇化。不能人為地一折又一折,波瀾起伏,高潮迭起。而應根據教情學情恰當引導、適時深入,自然形成高潮。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與反思。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以生活化的情景為基礎的,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任何背離這一原則的做法,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5
這樣等差數列和的計算公式可以改寫成:
等差數列的和=(首項+末項)*[(末項-首項+差)/差/2]
于是,習題答案很快就計算出來了:1-3+5-7+9……-1999+20xx
=(1+5+9+……+20xx)-(3+7+……+1999)
=(1+20xx)*[(20xx-1+4)/4/2]-(3+1999)*[(1999-3+4)/4/2]
=20xx*[20xx/8]-20xx*[20xx/8]
=1001。
做題目時,只要肯思考,任何題目都會迎刃而解。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6
數學俗稱“開發腦子的工具”,它無處不在,比方說在學習上,在生活中…~~
——題記
一次,爸爸媽媽外出買衣服,我一個人在家,這可了壞了我這個“滑頭”。我躡手躡腳的走到電腦旁,開啟電腦,本想在“網”里“暢游”一番,可我這個聰明老爸早就知道我這招,便在電腦上設了密碼!唉!怎么辦呢?只能碰碰運氣是一下啦?晌易笤囉以嚕看味疾恍。
正想關電腦時,突然看到屏幕上有一個“提示”,我一看是一道算式“20xx÷20xx分之20xx
等于多少”我蒙了,可為了打電腦,只能拿起演算紙,動起腦筋:
如果把它化成假分數,那就太麻煩了……。突然,我想起奧數老師曾說過:“一個分數除法算式中,除數是帶分數時是不能拆開的',但可以化成假分數,在化成假分數時如果數字大,分子可以不算出來,用兩個數相乘的算式表示!”那不就成了,直接:
=20xx÷20xx分之20xx×20xx+2005
=20xx÷20xx分之20xx×20xx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如果你做一個有心人,并且善于總結,總能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互規律。這不,今天,我在做課外習題時,就有了下面一個小發現。
最近,老師剛給我們講解了有關等差數列的計算方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為:1+2+3+4+5……+97+98+99+100=?老師講解的算法為: 1+2+3+4+5……+97+98+99+100=(1+100)*100/2=5050,當時,我覺得自己已經聽懂了,心想以后碰到這類題目我也可以做了。
但是,在做到具體習題時,事情的發展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簡單。今天,我在做習題時就遇到了一只“攔路虎”:1-3+5-7+9……-1999+20xx=?
咋一看到這道題目,我首先就懵住了,后來,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認真思考,終于理出了一點頭緒:這是等差數列,要求出答案,只要把加的部分和減的部分求出,再求差就行了,即,1-3+5-7+9……-1999+20xx
=(1+5+9+……+20xx)-(3+7+……+1999)
但是,在計算1+5+9+……+20xx,以及3+7+……+1999時我犯了難,因為它與老師的例題不相同,此時,我才感覺自己沒有真正理解老師講授的方法,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學習老師的例題,并竭力回憶老師講解的過程:1+2+3+4+5……+97+98+99+100=(1+100)*100/2=5050中,該公式的基本算法應該為:(首項+末項)*數列個數/2;對于從1開始的并且數列之間的差為1的數列而言,其數列個數為最大的數,那么,對于不是從1開始,并且數列之間的差不是1的數列如何計算數列的個數呢? 我陷入了迷茫之中。
這時,爸爸進來了,見我在思考問題,便也加入進來。爸爸循序漸進的啟發我:
1)1、2、3、4…·8、9、10總共有幾個數?
2)2、3、4…·8、9、10總共有幾個數?
3)0、1、2、3、4…·8、9、10總共有幾個數?
4)2、4、6、8、10總共有幾個數?
5)6、8、10總共有幾個數?
在我計算出結果后,爸爸又要求我分析它們之間的規律,并用公式來表達計算結果:
經過好一會兒的.腦力激蕩,我終于理清了頭緒,找出了計算數列個數的基本公式:即,
數列個數=(末項-首項+差)/差,
采用該公式,可以驗算上面幾道題的計算結果:
1)1、2、3、4…·8、9、10的個數=(10-1+1)/1=10
2)2、3、4…·8、9、10的個數=(10-2+1)/1=9
3)0、1、2、3、4…·8、9、10的個數=(10-0+1)/1=11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8
記得一次公開課上,一位六年級老師在教“圓”這個概念時,一開始就問學生:“車輪是什么形狀的?”
同學們覺得這個概念太簡單,便爭著回答:“圓形!
老師又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呢?難道不能做成別的形狀?比方說:做成三角形、四邊形等!
同學們一下子被逗樂了,紛紛回答:“不能!”“它們無法滾動!”
老師又問:“那就做成這樣的形狀吧。ɡ蠋熢诤诎迳袭嬃艘粋橢圓)行嗎?”
同學們開始茫然,繼而大笑起來:“這樣一來,車子前進時就會一忽兒高,一忽兒低。”
老師再進一步發問:“為什么做成圓形就不會一忽兒高,一忽兒低呢?”
同學們議論紛紛,最后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圓形的車輪上的點到軸心的距離是相等的。至此,老師自然地引出圓的`定義。
由此可見,我們要善于編輯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把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教學不再鎖定在課堂上,封閉在課本內,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學生活數學,過數學生活”!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9
=20xx分之20xx
哈!我用兩種方法算了出來,正想把正確答案輸上去,可門去卻開了!唉…
可這一次雖沒有玩的著電腦,但卻也讓我在無意中鍛煉了自己,也想告訴大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自己沉下心來,靜靜思考,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每一道難題也會迎刃而解。不要說自己智商差,不要畏懼難題,只要仔細讀題,認真思考,你也可以是100分!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10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教學過程中實物的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內容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演示。學生對于數學新知識雖然容易感到枯燥和難以理解,但是對于生活中的物品有濃厚興趣和熟悉感。運用實物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紙箱子作為教學道具,將其各個面拆開,詳細講解計算方式和計算過程,讓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這一教學內容生活化、簡單化。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深刻的生活體驗感,從而很容易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效果。
2.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的引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具體的數學內容或者題目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因而不利于教學工作的展開。這時,數學教師可以將課堂中的數學內容適當轉化,形成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生活感、熟悉感,如此方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興趣。例如,在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可以將分數轉化成生活中的模型,比如蛋糕模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蛋糕平均分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后將分數計算引入其中,讓分數教學變得形象化、具體化,這樣對學生來說會相對容易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對分數學習的興趣。
3.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氛圍的構建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構建一個輕松、活躍、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可以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構建生活化氛圍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學語言的生活化。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應當采用學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語言,保證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有足夠的理解。第二,教師應當盡量將數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聯系起來。在舉例的過程中融入數學知識,讓學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第三,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熟悉內容,從而降低授課難度,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課后作業設置的生活化
在課后作業的設置中,教師同樣應當注意知識的生活化,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具體來說,可以將相關數學題目轉化為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數學計算和解題過程生活化,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有生活感,從而加深理解。例如,在布置“數學模型體積、面積的計算”相關作業時,可以給學生一些具體數據,讓學生計算校園中的樓房體積、講臺體積、花池表面積、操場面積等,這樣學生會在計算過程中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感,實現了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的解題阻力,有助于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實際的轉化過程中,需要著重進行生活化轉化的題目是應用題。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表明,應用題的生活化轉化,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確實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需要相關小學數學教師開拓思路、創新辦法、多思考、多總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應當認識到數學生活化的意義所在,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重視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采取合理的方式,讓數學教學真正實現生活化。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與生活論文01-03
小學生數學教學論文12-06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11-05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5-30
(經典)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6-06
生活中的數學小論文(精選25篇)07-31
關于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的論文12-08
(實用)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6-01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精]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