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課堂五化導學法論文
摘要:根據新課程理念要求,有效提高數學課堂導學效果,只有堅持數學導學的學科化、興趣化、生活化、人文化、創新化,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健詞:數學課堂 五化導學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能親身體驗到數學發現和創造的研究歷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如何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導學的效果,本文將從課堂“五化”導學方面進行探析。
一、學科化。教師要重視數學課堂導學的學科化。
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它的學科性更為突出。導學中教師要從科學、嚴謹、應用三方面把握好該學科的基本特性。
1、科學化。高度的抽象是數學的一個基本特點,要解決數學問題,有時不易發現其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因而往往要從“抽象”到“具體”進行科學的探究!俺橄蟆笔峭高^事物現象,深入內部,抽取事物本質過程的一種認識方法;“具體”是所抽象出來的概念原理同相應的感性材料聯系起來,從而更具體的理解概念的一種認識方法。抽象與具體是對立的統一,只有科學的利用數學抽象的層次性,培養學生學會逐步過度、層層理解并把握實質的能力,才能適應學生數學學習階段性發展的需要。為此,數學導學的學科化必須堅持數學導學的科學化。
2、嚴謹化。數學的嚴謹是該學科的又一特點,對數學概念、定理的敘述必須精煉、準確,結論的推理和系統安排既嚴格而又周密。在初、高中階段的數學導學中,教師要把握嚴謹性和量力性相結合的原則,準確的理解 “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的精神,對概念、定義、定理的導學,必須要準確的分析,揭示出本質特征,對公式法則、結論要在靈活性前提下進行拓展、變式應用。
3、應用化。數學的應用尤其在近幾年我國的中高考試題中常常會出現。啟迪學生智力的探究應用題,在新編的初高中過渡教材中,比重也大大增加了。但是,我國大量的中學生并不十分適應中高考及教材中的應用題,許多中學數學教師對應用題的導學頗感頭疼。事實上,除了要認真對待教材中的應用題之外,還應該在導學中經常介紹數學應用的經典例子,在導學中廣泛引用實例來說明數學概念的原型和數學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時時抓住隱含在數學應用題中數學模型和滲透在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的能力。
二、興趣化。教師要做到數學課堂導學的興趣化。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誠然,數學的表現形式是比較枯燥的,但在形式背后的數學研究和思考卻是火熱的、生動活潑的。因此,教師在導學中,盡量做到數學導學語言形象化、通俗化、動作化。
1、形象化。數學概念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教師在導學時應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導學內容就會變得生動、形象,原本冷漠的數學術語就會溫情起來。
2、通俗化。數學給人以嚴肅的面目、嚴謹的語言、嚴格的推理等印象,仿佛數學就是冷酷無情的。然而,我們只要善于聯系到實際生活,用通俗話的語言進行導學,就會激發學生熱愛數學。
3、動作化。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發揮師生肢體語言的優勢,將數學道理表演出來,讓學生有動手操作的機會。
三、生活化。教師要創設數學導學的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把著力點放在“樂”上,找準與導學內容有關但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采取實踐、現實、活動的體驗導學方式,把課堂激活,把數學導活。
1、實踐化。數學導學要強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導學方法應以學生自主的發現、實踐、探究和創造為根本,將抽象性的知識學習過程變革為實踐開放的學習過程。
2、現實化,F實生活問題就是數學問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3、活動化。讓數學回歸生活,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并建構自己對數學的感悟,在活動中內化為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
四、人文化。教師要滲透數學課堂導學的人文化。
數學是人類智慧最完美的.結晶,人文性是它突出的特點。教師在課堂導學中要營造情感氛圍,以生為本,激勵學生學好數學。
1、情感化。數學課堂導學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情感變化,要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努力營造尊重、坦誠、公正的集體文化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產生快樂的情感體驗,讓數學課堂形成一種和諧、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互動的“情感場”,以引發學生高度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的心智火花,給迷茫者以希望,給彷徨者以勇氣,給松懈者以力量,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以增強教師的人格影響力,達到導學的雙贏結果。
2、人本化。自主是人最本質的特征,馬克思指出:“活動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動是全面發展人的根本特征!闭n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數學導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數學的主人。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可能,對教材進行二度加工,讓“文本”和“人本”有機地整合,依據“人本”之實際充分的挖掘“文本”的潛能,把知識點的掌握轉化為探索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實現“人本”與“文本”的有機整合。
3、激勵化。在數學導學中教師要用數學人文化的視角來創設合理的課堂情境,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著眼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導學的不同內容,引經據典,講數學家的故事,在引入無理數的導學中,恰到好處地介紹第一次數學危機的暴發經過;在學習數列知識這一章節時,用古老的有關國際象棋的傳說引入;在講解數列極限這部內容之初可考慮開展一個與此內容有關的數學文化專題,如莊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話意簡單,卻隱含著深刻地極限思想。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以表揚、鼓勵學生為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五、創新化。教師要實施數學導學的創新化。
創新數學導學,是數學課堂導學的理想境界,在創新活動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建模能力,想象能力和捕捉靈感能力的導學過程中實施創新化。
1、建;。一般地說,當實際問題需要我們對所研究的現實對象提供分析、預報、決策、控制等方面的定量結果時,往往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而建立數學模型則是這個過程的關鍵環節。數學建模的學習和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場景。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
2、想象化。想象是直覺和靈感的搖籃,想象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問題解決之后,學生的認識結構歷經順應或同化,此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其它的任務情況,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想象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3、靈感化。靈感是人們在自悟活動中所出現的一種豁然開朗,思路突然貫通的頓悟狀態。捕捉靈感,要有自悟能力、創新意識和立馬追憶的習慣。另一方面積極思考和良好心態也能激發靈感的光臨;掌握潛意識活動的最佳狀態,讓意識處于松弛“休息”,潛意識便開始積極工作之時,正是靈感光臨的最佳時機。為此,教師必須要積極誘導學生,把握時機讓靈感光臨學生的思考中。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一定要實現數學課堂導學的學科化、興趣化、生活化、人文化、創新化的教育。
【中學數學課堂五化導學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