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實驗課的教學教育論文
【摘要】數學實驗課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其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數學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學,實驗課,數學,淺談,
一、數學實驗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根據學生特點,趣化教材,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實驗情境,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2.現實性原則。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生動形象的典型實驗,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生活數學化,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
3.開放性原則。就是課堂實驗教學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學生思考的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方法來解決問題,答案不唯一。
二、設計數學實驗教學的幾點要求
1.圍繞教學目標。實驗教學要針對課堂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問題內容的指向應是教學的重點,切入的角度應該針對學生學習的需要,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會因無關緊要的問題而影響學生的注意力。
2.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故實驗設計要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適時調整或修改實驗方案,使其能充分適應學生學習的實際。
3.具有探究性。因為探究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創設實驗應具有探究性,使學生在問題情境的探索過程中,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4.設計新穎,趣味性強。創設密切聯系學生實際而新穎、奇特、有趣的實驗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應創設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問題情境。
三、數學實驗教學設計的幾種方式
1.運用數學實驗作為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菱形”一課時,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動手實驗的環境,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矩形紙片,對折兩次,折出一個直角,剪一刀,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把所得的直角三角形展開,得到一個四邊形,然后請同學觀察所得四邊形,它是怎樣的四邊形,引出“菱形”概念。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對菱形有一個感性認識,借助得到的菱形,探究新知:①觀察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對稱軸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②從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結論?通過小組合作,集大家智慧,使學生能從線段、角、圖形的形狀、大小、面積方面得到更多的結論。這樣不僅可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探究、精于思考的好習慣。另外,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的知識更易于理解、記憶。
2.在觀察——嘗試——體驗的數學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用剪、拼、擺等方法來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如何證明自己的猜想。經過討論學生發現拼圖的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角的轉化問題——找等角,這樣就可以得出兩個思路:①作等角,證平行。②作平行,證角相等。顯然,為學生提供自由地看、想、說、做的條件,可促進學生多角度靈活思維,學得更為主動,也就促使學生不斷地追求、探索、創新。
3.利用直觀、熟悉的數學實驗,歸納出抽象的數學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合情推理能力。在學習“三視圖”時,我讓學生自己制作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模型,學習中先根據課本的內容擺出具體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分組,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人用實物擺出具體圖形,再讓另一個同學畫出它的三視圖,老師在一旁巡視并適時加以指導。利用立方體來擺出老師所提供的三視圖的實物圖形學生解決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又培養了合作意識。
4.在數學實驗中探求實際數學應用模型,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高于現實,因此又必須返回去服務于現實。數學實驗與建立數學模型息息相關,通過走出課堂去實驗,到大自然和社會去搜集實物和數據樣本,理論聯系實際,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揭開奧妙的心理使他們興趣盎然,從而達到探索與獲取數學模型的目的。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計算機進入課堂,數學實驗的內容和方式也更加豐富重要起來。因此數學已經成為一門更具探索性、動態性的實驗學科,而數學實驗的教學價值也將更全面的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張馬彪.對數學實驗的探討[J].數學通報.
[2]李淑文.數學教育學[M].東北師范大學.
[3]邵光華,卞忠運.數學實驗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
【數學實驗課的教學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數學實驗課教學論文09-25
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6-28
初中數學實驗課教學探討10-10
實驗教學化學教育論文06-25
化學實驗課中的心理教育研究論文09-27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7-22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5-07
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05-16
享受數學的教學教育論文07-16
初中數學實驗教學淺探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