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被應用于課堂教學。微課憑借其短小精悍、新穎活潑的形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 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將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微課;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 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小學數學是小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那么, 如何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提高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參與度以及促進學生知識的運用遷移是一個應該被重視的問題。將微課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
一、關于微課的概述
(一) 微課的定義
張一春教授認為,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 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華南師范大學焦建利教授認為, 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 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 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綜上所述, 微課就是以在線視頻的形式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的短小精悍的教學活動。
(二) 微課的主要特點
(1) 時間較短:微課主要以教學視頻形式展現, 一般時長為5~10分鐘。
(2) 內容精簡:微課的內容主要是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 (重難點或疑點) , 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教學主題的教與學的活動, 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
(3) 進度靈活:微課可以反復播放, 不受時間的限制, 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學習進度。
(4) 形式豐富:微課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為一體, 更能刺激學習者的感官,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使學生集中到學習內容上。
(5) 移動學習:微課基于流媒體形式播放, 可以將其下載到移動設備終端, 便于移動學習, 不受空間的限制。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學科邏輯性強, 缺乏趣味性
小學數學與語文、英語等學科相比, 邏輯性、思維性較強,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容易產生枯燥、乏味、厭倦等負面情緒, 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二) 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 學生練習為輔
一方面由于學科本身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特點, 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思維發展尚不成熟, 自身理解能力有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向學生講解重要知識點, 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并且輔之以必要的練習題, 來鞏固所學知識, 促進學生的知識運用。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使學生獲得系統科學的知識, 但是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三) 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失衡
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的大多是公式、定理以及數的運算, 再加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 所以在面對具體的情境化問題時, 學生往往理解不清題意, 不知如何解決問題, 這就造成了學生不會用的現象。再者, 學生對于知識點理解不透徹, 以致遇見不同形式的題目不會做, 不能將知識靈活地進行遷移。
三、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利用微課導入教學, 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教學環節的第一步便是引起學生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方面小學數學與語文、英語等學科相比, 邏輯性、思維性較強,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容易產生枯燥、乏味、厭倦等負面情緒, 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 教師的講授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傳播活動中, 我們不僅要考慮到傳播內容 (教學內容) 的系統性、科學性, 更要分析受傳者即學習者的特征, 因此, 把握好學習者的學習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傳播過程中,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 使學習者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教師可以選擇將多種媒體組合利用, 例如將視聽媒體組合利用, 避免學生因老師單純地講授失去興趣。微課教學將聲音、圖片、文字和色彩等多種元素集于一體, 能帶給學生感官上的沖擊和享受, 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 引起學生的注意, 激發學生的興趣,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教學案例:在學習圓的面積前, 教師利用微課視頻導入, 首先呈現出將圓等分成偶數個小三角形, 并將這些小三角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的動態過程。將學生吸引到與本節課相關的內容上, 接著再呈現一個將圓等分成更多偶數個小三角形, 仍然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動態過程。然后提問學生:觀察拼出的兩個圖形有何不同?哪一個更接近長方形?引導學生回答出將圓等分成的三角形越多, 用這些小三角形拼出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接著再提問學生:通過觀看這個視頻, 發現長方形的寬和長與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通過動態的微課視頻, 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初, 就引起學生的注意, 激發學生的興趣, 使得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 學生結合圖形的動態變化, 可以形象地感知圓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也能更好地理解圓的面積公式。
(二) 合理利用微課, 加強直觀教學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課程, 小學數學教學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 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生學習知識主要以間接經驗為主, 但間接經驗的學習又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教學, 重視小學生的動手操作, 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 在觀察、操作中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 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 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案例: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中, 應該利用微課盡可能地給學生展示生活中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 使學生通過觀察能夠準確把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 形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概念, 并通過變式, 來增加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各個部分的認識。
教師要主動地給學生創造條件, 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去觀察, 去思考, 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更好地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三) 靈活利用微課, 突破重難點教學
重點難點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對重難點的教學內容, 往往是教師教得辛苦, 學生學得費力。教師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 對重難點的教學內容細化講解的時間有限, 而小學生本身的理解能力有限, 對這些內容可能是一知半解。微課教學化解了這一矛盾, 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 微課短小精悍, 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在時間上比較靈活。微課一般是圍繞某個知識點 (如重點、難點、疑點) , 以5~10分鐘為標準, 將某一知識點進行深入透徹的講解, 主題突出, 針對性很強。另外, 微課具有回放、重復等功能, 學生可根據自我的學習需要, 一次、兩次或者多次地播放視頻, 進行重難點的學習。對課上遺漏的知識點或是沒有理解掌握的內容, 學生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學習進行必要的補充、鞏固。
(四) 引導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學習, 拓展課堂空間
課堂教學時間短暫而寶貴, 而教學內容多而雜。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面面俱到地向學生講解每一個知識點是不可能完成的。并且學生的學習水平是不一致的, 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也存在差異。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課堂教學主要以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為主, 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實驗能力。因此, 在教學中, 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來拓展教學空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可以根據新的教學內容, 編排與其內容相關聯的微課視頻, 督促學生課前預習, 提前了解課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教學結束后,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一載體, 向學生補充與內容相關聯的練習題或是知識鏈接, 便于學生鞏固復習, 拓展知識。利用微課把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結合起來, 引導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學習, 尤其針對課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更應該充分利用微課視頻的學習, 補充課上學習的不足, 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同時學生在業余時間利用微課學習, 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終獲得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五) 利用微課促進深度學習, 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 學習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信息的過程, 而是學習者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的過程。深度學習是一種倡導通過深度加工知識信息、深度理解復雜概念、深度掌握內在含義, 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建構個人知識體系并遷移應用到真實情境中, 解決復雜問題, 最終促進全面學習目標的達成和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布魯姆關于認知領域學習目標的分類, 按從低到高的順序又分為: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以及評價六個層次。深度學習的認知水平應該對應“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這四個比較高級的認知層次, 深度學習要求學習者不僅要理解、掌握知識, 還要學會知識的運用和遷移, 將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具體復雜的情境中去。
學習者通過微課進行學習, 有利于信息的整合、知識的構建和遷移應用, 促進深度學習。微課學習可以補充課堂教學內容, 學習者可以通過更多渠道了解相關知識, 進行信息的整合, 將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起聯系, 進行意義建構, 促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并且微課可以提供更多的學習情境, 知識總是存在于具體的、可感知的學習情境中, 而課堂教學中提供的情境是有限的, 因此, 利用微課所提供的具體的學習情境, 能夠促進學習者的知識遷移運用, 有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使學習者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新課改所提倡的當代教學不僅要關注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 也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微課應用到傳統的課堂教學中, 有利于學習者的深度學習, 培養學習者的實踐運用能力。
四、結語
將微課整合應用到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發揮微課“生動形象, 直觀明了”的優勢, 充分利用直觀教學, 讓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去分析、綜合、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促進學生良好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精講重難點, 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重難點教學難的問題;有利于把課上、課下結合起來, 能夠拓展課堂空間, 學生可以重復、多次地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浩, 吳秀娟.深度學習的內涵及認知理論基礎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 2012 (10) :7-11+21.
[2]吳秀娟, 張浩, 倪廠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學習:內涵與過程[J].電化教育研究, 2014, 35 (12) :23-28+33.
[3]姜羽秋.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 2017 (1) :47.
【《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13
教學論文: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12-09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20
論文: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12-09
運籌學在工業工程中的運用分析03-28
微課在平面設計教學中的運用與反思12-02
論文: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12-09
淺談美術課在教學中的運用論文(精選7篇)01-28
情景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