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數學的論文

        時間:2024-08-15 00:20:09 數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數學的論文

          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笨梢,動手操作應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有效的操作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有效的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在有效的操作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下面我將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個人的粗淺體會。

        關于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數學的論文

          一、以有效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恰當地進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有效的操作中發現、感悟,迸發出學習的熱情。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課前準備了一個蘿卜和一把水果刀,學生們有些納悶,但對上課充滿了期待。上課剛開始,教師宣布: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切蘿卜,學生們感到莫名其妙,然后教師就指導學生開始切蘿卜,切1刀,得到長方體的一個面,切2刀,出現剛才一個面的對面或鄰面,此時,電腦顯示兩個相鄰的面,揭示: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切3刀,得到三個相鄰的面,電腦形象揭示: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此時,教師就抓住火候,因勢利導:繼續這樣切,直到把蘿卜切成長方體形狀,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整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們興致高昂地切蘿卜,談認識,親身經歷了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在有效操作中歸納出長方體的特征。

          二、以有效操作實現自主建構。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學做合一”的理論,他認為,要想教得好,學得好,就必須做得好。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理解、記憶主要還是建立在學生的直觀操作、動手實踐上。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操作活動,耐心引領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使學生在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主建構。

          例如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設計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操作材料有活動角,一些同樣大小的小角,畫有18個角的透明的半圓工具。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用活動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然后讓學生用這些同樣大小的小角在兩個角中擺一擺,同時思考:用小角擺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接著,教師又展示了學生的幾種錯誤的擺小角的方法,引導學生辨析,說理,從而使學生不僅知道了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而且直觀形象地感知到:擺的時候,小角的頂點要與大角的頂點重合,小角要擺在大角的邊線里面,小角要一個一個排列好,初步體會到量角的方法。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電腦把18個小角排列起來形成半圓,讓學生用畫有18個角的透明的半圓工具來量幾個大角,卻發現期中一個大角是2個小角還多一些,教師又一次利用多媒體電腦把半圓上的小角再分得細一些,逐步顯示成量角器形狀。學生正是在這一系列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有效操作中,逐步認識了量角器,初步感悟了量角的方法。

          三、以有效操作發展學生思維。

          現代教學論主張:學生學習數學,是讓學生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動手操作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索、猜測和發現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中去,最終達到學會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先是讓學生比較方格圖中的不規則圖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大小,喚醒了“圖形等積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確立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策略。然后教師讓學生動手嘗試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通過比較幾種不同的剪拼方法,使學生知道“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它分成兩個部分是實現圖形有效轉化的關鍵!贝藭r,學生心生疑問: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呢?教師立足學生需求,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嘗試轉化成長方形,在操作中感悟到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又設計了小組活動,先是把三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用數方格的方法獲取相應的數據,即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然后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數據,思考討論:轉化成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正是學生的有效操作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親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最終得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四、以有效操作搭建創新舞臺。

          荷蘭數學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就稱之為再創造。”他認為,學習數學的方法是讓學生再創造,就是由學生去發現或創造要學的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分實物的基礎上得到了分數1/2,然后讓學生拿出長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來表示出這張長方形紙的1/2,在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畫斜線的部分都可以用1/2來表示嗎?它們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此時學生通過有效操作與思維活動的結合,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智力活動,深刻地理解了1/2的本質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啟迪學生思維:我們已經認識了1/2,想不想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的分數呢?你能用長方形紙片或圓形紙片來表示出你所喜歡的幾分之一這個分數嗎?結果,學生們的學習情緒十分高漲,“我用圓形紙片折出了它的四分之一”,“我用長方形紙片折出了它的八分之一”,“我用長方形紙片折出了它的十六分之一”……學生們就是在這樣有層次的有效操作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感悟到了分數的本質意義,實現了思維的“再創造”。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精心設計一些有效的操作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自主體驗中感悟數學。

        【在有效操作中感悟數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的作用論文04-26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論文(精選14篇)04-08

        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11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論文12-08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11-17

        小學數學論文: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03-19

        實踐活動是數學課堂的有效拓展論文11-23

        小學數學有效探究的實踐及認識論文11-07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舉例論文12-10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論文11-1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