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必備)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
一、高校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必要性
1、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是適應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需要,也是合規性審計的升級
近年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對高校管理越來越重視,倒逼各高校管理越來越規范,內部審計機構開展的合規性審計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一方面,內部審計人員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查出的問題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候甚至勞而無功;另一方面,由于合規性審計的目的僅僅在于被審計對象是否遵循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發現不了被審計對象深層次的問題,也加大了審計風險。因此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有助于內部審計機構拓寬審計職能,逐步由監督為主向監督服務并重轉變。其次,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地評價,更有助于從根源上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及時對制度進行糾錯,降低了合規性審計存在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風險,提高了審計工作的層次。最后,從高校多發的問題總結,重大問題多源于內部控制的缺陷或缺失,開展高校內部控制審計,能夠克服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的弊端,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增強高校內部風險識別、應對和控制的能力。
2、靈活掌握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的生存之基
現代內部審計之父勞倫.B.索耶曾經說過:控制是內審師的“魔杖”。當前,高校業務涉及很多方面,千差萬別,想讓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全部的專業背景,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具備系統的內部控制評價的能力的內部審計人員,即使不是某個業務方面的專家,也可以根據內部制度來評價業務的合理性、有效性。
3、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保證
通過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有助于確定各類審計項目的重點、步驟和方法,保證審計實施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和質量,維護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
二、高校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
1、高校內部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內部控制理念
由于近期高校才開始系統的內部控制建設,大部分高校管理層對什么是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都不清楚,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2、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還不全面
財政部、教育部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都出臺了內部控制審計或評價相關的文件規定,但評價指標集中在預算、收支、采購等經濟活動管理內部控制上,對高校的主要業務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基本沒有涉及,而剝離高校的主業去評價或審計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顯然是不合理、不充分和不完整的。
3、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可能會加大審計風險中的檢查風險
對于絕大多數高校來說,內部控制評價或審計開展時間不長,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相關的業務背景和經驗,可能導致內審人員對內部控制測試失效的.風險及做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從而使內審人員出現失職等問題,并嚴重影響內部審計機構的聲譽,影響審計項目質量。
三、高校做好內部控制審計的對策
1、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降低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阻力
內部控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更是一種過程,它貫穿各項業務活動的始終,需要人人參與。因此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要當好內部控制的宣傳員,要向每個教職工宣講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降低開展審計時的抵觸情緒,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
2、提高內審人員素質,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很廣,只有會計和審計知識是不足以勝任實際工作的,需要內審人員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一方面,可以鼓勵內審人員參加國際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專業資格證(CCSA)考試,提高業務知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介機構已經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或評價多年,具備一整套較為成熟的做法,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在剛開始實施內部控制審計或評價時,可以引入中介機構,并指派內審人員參加審計項目,實地鍛煉,提高業務操作水平。
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審計制度,不斷探索內部控制審計的方法
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要參照《內部審計準則》、《內部審計實務指南—高校內部審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和《教育部直屬高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指南(試行)》相關規定,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包括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的制度,通過內部控制審計,促進高校內部的業務流程再造工作。同時,結合內部控制審計的特點,采用的審計方法要應用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方法。比如:實施面談時,可以考慮與問卷調查結合,圍繞單位層面的內部控制和業務活動的流程、控制措施等,精心準備問題。在面談期間,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消除被訪談者的心理顧慮。
4、以風險要素評估審計為重心,不斷高校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控制風險。因此,內部控制審計必須要關注風險要素評估。對于單位層面的風險要素評估審計,要重點評價發展規劃、治理結構、內部機構設計和會計與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風險的識別、發生可能性及應對措施;對于業務層面的風險要素評估審計,要重點評價相關的部門對有關風險的識別、發生可能性及應對措施。如對合同業務,要重點關注合同授權、簽訂程序、合同條款、合同履約情況、合同保管和合同糾紛等方面的風險,合同管理部門是否評估風險并采取了合理地應對措施。
總之,高校內部控制審計要通過轉變審計理念、推動內部審計的轉型發展,強化風險評估要素的審計,優化審計工作程序,才能更好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評價和咨詢的作用,更好地推動高校內部控制建設。
參考文獻:
[1]麻東鋒.高校內部控制審計探究[J].商業會計,201(08).
[2]朱軍武.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市場,20xx(19)..
[3]趙楠.高校內部控制的審計分析[J].現代審計與會計,20xx(05).
[4]潘瑩.探析現代高校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J].會計之友,20xx(07中).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2
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提升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披露質量和內部控制水平。20xx年10月中注協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全面的、有效地從技術上指引注冊會計師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該項審計既可單獨進行,也可融合到財務報表審計中,在制度上為兩者的整合提供了保障。
一、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系
內部控制審計是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新興審計業務。該審計項目在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審計程序、審計取證方法上與財務報表審計是相互關聯的,而在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和審計報告類型等方面又是不同;基于二者之間的關系,在開展財務報表審計時融入內部控制審計,對于節約審計成本、保證審計質量、和提高審計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1、風險導向審計理念
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都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依賴于對內部控制評估的結果。如某些內控領域存在重大缺陷,注冊會計師給予該領域的關注就越多。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它始于財務報表層次,通過對內部控制整體風險的了解,然后,再將關注重點放在企業層次的控制上,并將工作逐漸下移至重大賬戶、列報及相關認定。這種自上而下的方法充分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顯然,兩者都體現了“風險導向”,在審計理念上具有一致性,為整合兩種審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2、審計程序
在審計程序中都安排了了解和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基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了解,進而評價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并發表審計意見。而財務報表審計里,注冊會計師通過了解和評價財務報表編制的相關內部控制,在認為在需要時進行控制測試,以此確定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審計程序的相同之處,為兩者同時實施提供了可能。比如,在了解評估內部控制時發現的問題,既可以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依據,也可成為內部控制審計中的證據。
3、審計取證方法
在進行內部控制的了解和評價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都運用了觀察、詢問、檢查、穿行測試等方法,獲取有關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審計證據。如果是由同一家事務所實施兩種審計,在取證方法上的共性,,為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提供了可行性。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整合的必要性
首先,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健全與有效,對財務信息質量有重大影響;若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漏報現象,則表明內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顯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整合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次,從審計成本與效率層面看,上市公司承載雙重審計費用,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財務負擔。而通過兩者的整合,減少兩次審計所帶來的不必要的重復工作,節省人力與財力,提高了效率。再次,從審計風險的層面講,注冊會計師同時收集了財務報表數據與內部控制的相關資料,更加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整體情況,從內部控制的缺陷中容易發現重大錯報、漏報的情況,降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
(二)整合的可行性
通過對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關系的分析,雙方都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在資料的收集以及審計程序安排上都有可以相互利用的。在審計取證方法上兩種審計存在共性,如果是由同一家事務所實施兩種審計,將有利于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因此,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在理論上是可以進行整合的。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日本等國家早已推行整合審計,并且效果顯著。
三、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內容
(一)總體審計計劃的整合
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實施審計之前,都需要編制總體審計計劃,其內容包括: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審計策略、重要會計問題及重點審計領域、審計工作進度、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及風險的評估等。從中可以看出,諸如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重點審計領域、風險評估等內容都可以實施一次,直接或者略微調整而被利用在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中,實現審計計劃的整合。
(二)審計過程的整合
財務報表審計實施的風險導向審計,該導向審計貫穿的是自上而下的審計思想,內部控制審計采用自上而下的審計,這意味著二者在具體方法的選用上,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收集審計證據是圍繞審計目標、采用適當的審計方法基礎之上的,當實現目標、方法的整合之后,審計證據的整合也就自然完成了,可以一次性收集審計證據,同時用于報表審計與內控審計。審計工作底稿編制包含了報表審計的內容,也包含了內控審計的內容,可以將工作底稿加以區分,分別歸屬于報表審計與內控審計,共同部分可以復印,將兩份工作底稿分別歸類裝訂。由此可見,在審計過程中,審計方法的選用,審計證據的收集、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都可以進行有效的整合。
(三)審計人員的`整合
注冊會計師主要是負責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業務從事較少,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內部控制審計,這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由同一會計師事務所負責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僅憑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以往的審計經驗進行,無形中增加了審計風險。因此,需要對審計人員進行整合,一方面加強對現有注冊會計師的培訓,另一方面,可以從社會招聘經驗豐富的經營管理人員、專家教授充實到審計人員隊伍中來,進行指導,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
(四)審計時間的整合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要求必須在次年的 4 月 30 日之前報出,因而報表審計在這之前就應結束,而內部控制審計的截止時間沒有強制要求,具有一定的彈性。業務約定書簽訂后,在編制總體審計計劃時就應當整合時間和范圍,最遲7-8月,需進場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公司整體層面及業務層面的內控制度。10月底11月初再次進場,選取較多樣本進行控制測試,為符合基準日前45日需要至少有樣本的要求,還會留取1-2個樣本,待12月份時再行測試。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報表審計的同時也完成了內部控制審計是最佳選擇,這樣進場時間最少,也可以減少部分重復工作,但是會計師事務所時常遇到項目時間緊,人員緊缺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注冊會計師們自己權衡時間的分配問題。
四、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意義
如果實現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即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兩種審計,則提高了資源整合的可能性和效率。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大量的審計程序和審計證據就可以共享,會計師事務所只承擔比單一審計略高的成本,卻可以收取兩份審計費用,顯然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則;通過審計程序和審計資源的整合,將更有利于實現二者的審計目標;在一種審計中獲得的結果為另一種審計的判斷提供參考信息。例如,可以根據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缺陷或實質性漏洞,來決定財務報表審計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發現了重大錯報,則說明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顯然,將兩種審計進行整合,有助于更好地發現問題,降低審計風險,從而提高審計質量。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3
摘要: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在內部控制框架構建中如何正確認識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針對不同的審計任務制定靈活適用的審計方案,以確保審計質量、提高審計工作的實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實施
1 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內審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同時內部審計還能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1。1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
。1)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是為加強內部經濟監督和經營管理的需要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是企業內部一種獨立的評核工作,通過檢查會計、財務及其他業務,為管理當局提供咨詢、建議等服務。內部審計作為監督的一個重要角色置于整個內控的較高層。
(2)內部審計又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內部審計又是全面審查、監督內控制度的專門組織,它立于會計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門和控制所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內部審計范圍已從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擴展到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另外根據國際慣例,內部審計通常代表管理層對整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況等進行評價,所以它又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
1。2 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1)內部審計的角色由監督者逐步轉變為控制者。
內部審計曾一度被定位于“監督者”的角色。英國著名的特恩布爾報告認為,內部審計師的主要作用是“確證和建議”,而不再是以往的“監督和復核”。這一轉變賦予了內部審計更多的內涵,也將內部審計定位成增值性審計。目前,內部審計職能已逐漸發展為“保證和咨詢服務”,內部審計正在充分發揮其評價職能的作用,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有關數據和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通過咨詢活動,為管理當局提供專業服務,為風險管理出謀劃策,降低企業風險,從而在實質上促進財務報告內容的確定性和質量的提高。內部審計師也應該成為企業內部戰略的計劃者。
(2)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
隨著風險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發生變化,由“控制”轉向“風險”。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觀念下,年度審計計劃與公司最高層的風險戰略連接在一起,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使用風險管理原則改變審核過程。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主要將大部分精力用于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查證和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審計尚未得到廣泛的開展。因此,筆者認為要順應內部審計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推動內向型管理審計的發展。從強調確認和測試控制完整性,逐步轉向強調確認和測試風險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審計建議應不再僅是強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應該是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和控制風險,通過風險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體管理效率和效果。
在邯鄲市農業銀行5100萬被盜案中千錯萬謬的根源在于,違背忽略一項審計人員耳熟能詳的“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國家規定“金庫不得直接對外辦理現金收付業務,絕不允許管庫員攜帶現金出入金庫”。邯鄲市農業銀行在有關的內部制度中也有相關規定,如果內部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起到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和控制風險的作用,將嚴格的制度真正執行到位,變事后“亡羊補牢”“防患于未然”,那么類似于邯鄲市農業銀行的事件也就不再會發生。
(3)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有效性,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國外把必須設置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一個公司若要上市的必備條件之一,以顯示其內部治理結構的完整性。在COSO框架中更是將內部審計的作用作為要素之一進行了描述和要求!端_班斯—奧克斯利法案》404條款明確了管理層必須對企業內控運行情況進行有效性評估,這一被稱之為“管理層測試”的過程通常由內部審計部門代表管理層來進行,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日常活動的監督和控制,從而減少風險,保證財務信息數據的加工、傳遞和披露的可靠性。筆者認為,今后可以通過持續的內部控制測試將審計范圍延伸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例如常規財務審計、制度審計、合同審計等審計,并且其審計成果也可被其他專項審計所利用,從而將審計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咨詢和建議上來。
(4)內部審計作用的充分發揮有賴于其地位的進一步提高。
要加強內部審計工作,首先要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內部審計應該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它代表企業董事會和管理當局對其他部門開展的業務活動及其成果、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在國外,內部審計部門是直接對董事會中的審計委員會負責,具有較強的相對獨立性,內審部門的許多人也最終進入了企業高級管理層。但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內部審計獨立性實際被大大削弱了,甚至有些企業將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合并在一起,極大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筆者建議,上市公司在建立內控體系之時,應當根據相關法律要求建立并發揮好審計委員會的職能,對于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置應當高于其他職能部門,應該設立如總審計師等職位專門負責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及與其他部門的協調工作;內部審計部門應當隸屬于審計委員會和企業最高管理當局,實行雙向負責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越過管理當局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報告,這樣就可以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和獨立性,
維護必要的內部審計權威,從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5)內部審計作為監督要素中的最高層次,在內控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COSO框架中“監督”要素的要求,企業的監督可以分為持續性監督活動和內部審計定期的、相對獨立的評估兩部分。這樣一來,可以將整個內控體系劃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經濟業務發生部門嚴格按照企業內部設計的'程序、相互牽制的制度開展業務活動,建立起第一道監控防線。有關人員在處理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處理的權限和應承擔的責任,嚴格按照控制步驟流程辦理。第二個層次,經濟業務最終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財務報表中去,因此財務部門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監控防線。要對原始的數據、憑證、票據進行日常性、規范化的檢查稽核,要及時把監督的過程和信息反饋給財務負責人。第三個層次,內部審計部門要建立起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通過內部控制測試來發現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風險,提出改進措施,促進內控體系建設趨于完善。
2 內部審計的實施方法研究
內部審計有一套獨特的程序和方法,這是執行內部審計監督與服務職能的基礎業務技能。但在錯綜變化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如何針對不同的審計任務制定靈活適用的審計方案,以確保審計質量、提高審計工作的實效,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總結、分析、挖掘,對內部審計的方法進行研究。
比如,原來的內部審計多以事后審計為主,對其結果的合規性和效益進行審計,但是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多元化和管理的現代化,內部審計必須及時擴展到事件發生前的決策、可行性論證和事件發展中的過程控制,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和控制風險,通過風險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體管理效率和效果;原來的內部審計關注企業財務收支的合規性,隨著經濟發展,內部審計的領域涉及內部控制、公司治理、工程項目、投資效益等內容。內部審計的方式也由傳統的嚴肅揭露式轉為積極參與、合作的審計方式。在審計過程中,征求被審計部門或人員的意見,及時與當事人討論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與被審計部門及時地溝通信息,從協作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成因,切合實際地提出建設性意見,便于被審計單位理解、接受和積極主動的改進、完善。內部審計的任務不同,其審計方法也應在基礎業務方法上重新調配。在日新月異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內部審計人員面臨極大的考驗,許多新的業務沒有既定的方法,只有適時調整和改變審計方法和策略,才能應對新的挑戰。
第一步,了解基本情況。通過詢問管理人員,查閱文件、會計資料等獲取相關信息:行業、歷史沿革、組織結構、人員規模、崗位設置、單位資產規模、生產經營特點、主營業務、輔營業務與各業務量、財會機構及重要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等內容。
第二步,了解內部控制體系的整體框架,按業務循環檢查控制狀況。了解內部控制體系,初步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主要針對貨幣資金、實物資產、采購與付款、成本費用、銷售與收款等業務循環,檢查控制點。
第三步,實施符合性測試。符合性測試的重點是通過檢查控制信息的載體,如憑證、報告、合同等,測定內部控制各組成部分是否按規定的控制步驟、方法運行,是否由規定職務的人執行(健全性、有效性測試),以及是如何一貫執行的(遵循性測試)等內容。對初評中內控無效或效果很好的,可不考慮符合性測試。對下列可進行符合性測試:大量發生的業務或控制點;業務不大量發生但金額很大;控制程序復雜的。通過符合性測試,再評內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等,揭示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第四步,根據單位基本情況、內部控制體系狀況、內部控制符合性測試后的結果,分析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可能導致的管理疏漏,進一步提出改進和完善的建議,并撰寫內部控制審計調查報告。
總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自身的需求,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內部審計部門更應該發揮好作用,認真總結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企業以合理成本促進有效控制,從而從根本上確保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J]。會計研究,20xx,(2)。
[2]@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20xx,(5)。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4
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概念與范圍
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以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基礎,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及時性、經濟性、有效性的過程;蛘哒f,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在特定期限內,分析與判斷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各種缺陷并對這些缺陷進行評定,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合理化改進意見的過程。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理論與實踐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學習。內部控制審計范圍包括: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和非財務信息的全面審計。對信息使用者來說,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是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避免錯報發生的最有力工具。同時,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可以增加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信心,而對企業做出投資決策。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現狀分析
鑒于我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還處于摸索階段,相應的基礎理論及規范呈現出混亂的局面,企業經營者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認識明顯不足,審計方法相對比較落后,已經不能再適應復雜的經濟環境,因此,審計弊端日漸凸顯;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只對企業內部的經濟問題進行檢查,審計工作會影響內部的團結;還有一部分管理人員認為,內部審計工作削弱了自身的權利,使企業失去了自主經營的權利,從而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進行干擾,使內部審計部門形同虛設、審計過程流于形式,喪失了其在企業運營過程監督與管理的權威性。
與國外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相比較,我國審計體系不夠健全、起步時間也比較晚,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企業“內部人控制”現象比較嚴重,內部控制相對薄弱,有關挪用、侵占或詐騙企業財產的行為亦屢見不鮮,企業所有者的權利得不到有效的保護,致使企業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陷入經營困境。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企業內部控制問題不斷,已經有許多企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需要我們高度關注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及流程的不合理,決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失控。許多管理者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將內部審計機構控制在本職權利內,使其受自身控制,因此,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機構,不具有獨立性與權威性,人為控制、回避審計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隸屬關系不明確,甚至有的企業的財務部門負責人兼任內審部門的領導,導致企業內部監督不力。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受到企業內部利益的限制,當企業出現違規行為時,內部控制審計就會失效,最終引起審計風險。
(二)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技能不足
首先,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認識不到位,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業內部環境的限制,缺乏審計部門的專業指導。其次,內部審計人員缺少專業技能,許多內部審計人員都是由財務人員兼任。從專業角度來說,專業化技術不精,審計過程會習慣性的用會計眼光、思路審視問題,使審計工作效能低下、審計質量不高,查處力度不到位,影響審計工作的深度發展。最后,內部控制審計剛剛起步,許多內容都比較新穎,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明顯不足,理論與實務的把握程度不夠。因此,協調審計工作差異,實現資源共享,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三)對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視度不高
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審計工作是會計師事務所的事,與本企業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沒有關系,也不需要配備專業的人員,因此,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自覺性不夠,致使企業內部控制基礎薄弱。企業管理者對于各種管理服務缺少必要的理解,并沒有認識到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巨大潛力,只是片面的認為審計是對自己的工作找毛病,從心理上就對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排斥,致使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受到管理者權利的控制,不能發揮應有的職能,也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分析、評判問題,尤其是企業管理者進行違規操作時,內部控制審計更是無能為力,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使企業財務工作不能得到監控,為企業埋下經營隱患。
四、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
身為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認識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在內部控制審計部門配置適宜的技術、資源及人力,努力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機構人員的地位,堅持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框架,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審計機構,在審計部門與被審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力求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權限、責任,以書面形式形成規章,得到企業管理者及各部門的認可。審計部門需要及時匯報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贏得管理者的信賴,確保審計權利可以有效執行。
(二)提高內部控制審計人員的專業化技能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領域,應積極倡導學習理念,在審計部門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部門之間定期進行業務交流,探索不同業務的審計流程,鼓勵審計人員從實踐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深入思考面臨的新問題、新環境、新形勢,將每一個內部控制審計項目當成一門課題來研究與分析,沖破傳統思想的禁錮,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拓展審計空間,提升審計人員的審計水平。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人員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應以淡然平和心態盡其職能,不為利益所動。同時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溝通能力,從交談中找到審計線索,完成審計工作。
(三)提高對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視度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更好的完成,一定要在企業內部改變觀念,高度重視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利用自我評價的方式,優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審計機構的建立,通過對經營、財務狀況的了解,及早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時整改。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內部審計部門。協調企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審計形象,通過促進內部控制審計的快速發展,減少外部審計工作量及審計成本,達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的目的。
(四)增強內部控制審計法規的執行力度
由于受當前市場競爭環境的影響,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相關法規不夠完善,對于企業內部違規操作的處罰力度不強,相關法規的執行力度不到位,加大了企業違規操作的概率,給企業帶來了各種風險。許多審計人員為了個人利益,與企業管理者相互勾結、鋌而走險,出具虛假審計信息,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正確判斷。所以,當前應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政策、法規,嚴格控制違規操作行為的發生,加大對內部審計人員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使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具有真實性、完整性與獨立性。
總之,現階段,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尚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高效運行,努力降低企業審計成本,使內部控制審計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源動力。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5
一、引言
內部控制審計是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對特定基準日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所進行的審計。雖然內部控制審計面臨著執行成本較高等爭議,但在美國《薩班斯- 奧克斯利法案》( 以下簡稱SOX) 的示范作用帶動下,聘請外部審計師對公司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的做法,逐漸被許多國家和地區所借鑒。我國財政部等五部委分別于20xx 年和20xx 年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評價其內部控制有效性并披露自我評價報告,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上述要求區分不同情形分期分批實施。自此,我國上市公司逐步進入了內部控制審計的時代。
內部控制審計作為一項新興的審計業務,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重視。近年來,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處于逐步強制推行的進程之中,部分上市公司陸續開始在年報中公開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根據深圳迪博DIB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數據庫的統計,20xx—20xx 年,滬深兩市主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總計3803 家( 20xx—20xx 年分別為373 家、947 家、1093 家、1390 家) ,其中,單獨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公司已達2788 家( 20xx—20xx 年分別為34 家、692 家、883 家、1179 家) 。
部分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收費情況,向資本市場傳遞了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價格信息,這在增加披露透明度的同時,也為我們深入分析和考察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針對該問題的深入研究能夠為相關的后續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礎,有助于深入了解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供需狀況和定價規律,有利于加深對內部控制審計服務市場的認識,也便于監管部門掌握和觀察市場主體和中介機構的策略性行為,進而為制定科學的監管政策提供依據。本文以20xx—20xx 年滬深主板單獨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可公開獲取的數據,分析和考察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探索意義和實踐參考價值。
二、文獻回顧
(一) 國外文獻回顧
國外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大致可以SOX 實施為標志分為兩個階段。SOX 施行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內部控制評價方法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SOX 施行后的研究集中于內部控制審計方法、執行成本及審計報告的信息特征。SOX 404 條款及相關規則要求將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整合起來實施,但SOX 施行后美國公眾公司在年度財務報告中公開披露的審計費用結構各不相同,單獨列示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公司更是鳳毛麟角,這成了研究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實質性障礙。國外已有文獻研究SOX 施行后的審計費用( 即包含兩類審計收費的綜合審計費用) ,結果表明執行內部控制審計后,顯著增加了審計費用。由于數據可獲得性方面的障礙,至今還沒有專門針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研究。鑒于SOX 實施后的審計收費實際上涵蓋了財務報表審計收費、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等相關費用,故本文文獻回顧主要集中于SOX 法案施行后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
1. 內部控制審計與SOX 施行后的審計收費
關于內部控制審計與SOX 施行后審計收費( 總審計費用,一般包含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兩類審計收費) 的研究,主要包括兩類話題,即SOX 施行后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 主要涉及公司規模、資產增長率、內部控制質量、內部控制有效性、審計師變更及變更方向、審計意見等) ,以及SOX 施行后審計收費的變化情況。Eldridge 和Kealey 針對入選《財富》1000 強上市公司的審計收費進行研究,發現由于執行內部控制審計,研究樣本20xx 年的審計收費較上一年度顯著增加,并發現公司規模、資產增長率、內部控制建設的有效性以及上一年度的審計收費與SOX 施行后的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Ettredge 等研究SOX 施行后外部審計師變更及變更方向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發現SOX 施行初期審計收費顯著增加的公司為降低高額的審計成本,傾向于變更外部審計師,且變更方向是從“四大”變更為“非四大”。Krishnan 等針對20xx—20xx 年自愿披露審計收費的公司進行研究,發現公司規模、內部控制質量與SOX 施行后的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Hoag 和Hollingsworth 以20xx—20xx年SOX 施行后的審計收費為研究樣本,發現審計收費呈逐年下降趨勢,并且審計意見類型對審計收費有顯著影響,收到非標準審計意見公司的審計收費更高。Ghosh 和Pawlewicz 驗證了SOX 法案的施行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現實施SOX 后的審計收費顯著增加,平均增長率高達74% ,其中,“四大”審計收費上漲幅度更高。Kinney 和Shepardson 的研究印證了Ghosh 和Pawlewicz 的結論,他們發現施行AS5 條款后,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均值高達SOX 施行后審計收費的54%。
2. 內部控制缺陷與SOX 施行后的審計收費
國外關于SOX 施行后的內部控制缺陷與審計收費的相關研究,主要涉及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缺陷的嚴重程度以及缺陷的彌補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Raghimandan 和Rama 以20xx 年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直接驗證審計收費與內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間的關系,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與審計收費正相關,但是尚未發現審計收費與缺陷類型之間的相關關系。Hogan 和Wilkins 進一步發現審計收費與內部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內部控制缺陷嚴重程度越高,即缺陷越重大,審計收費越高,與Hoitash 等人的研究結論一致。Munisf 等人研究上市公司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和矯正與SOX 施行后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與持續披露缺陷的公司相比,矯正缺陷公司的審計收費顯著下降,但仍顯著高于未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
( 二) 國內文獻回顧
我國內部控制的建設、發展和監管滯后于國際進程,有關研究也相對滯后,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張宜霞實證考察我國91 家在美上市的公司,利用綜合審計收費系數進行調整估算,分離出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并根據該數據來研究影響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因素,結果發現: 公司規模、外部審計師聲譽以及非常規業務流程內部控制設計的復雜性與內部控制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結論,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內部控制失效風險與內部控制審計收費顯著負相關,出現“極反效應”。黃秋菊以我國A + H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公司的行業特征、資產規模以及風險程度會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產生顯著影響。傅紹正以20xx 年滬深主板公司為樣本,借鑒經典的審計收費模型,發現上市公司規模、業務復雜程度、會計師事務所聲譽以及行業專長與內部控制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
國內已有的關于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研究存在以下問題:較早年度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實際數據并未公開披露,已有研究多采用替代變量或是估算模型來衡量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而這會導致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已有研究都是單年度研究,時間窗口短促,也會影響信度和效度。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依據經濟學原理,產品價格受供需雙方的影響。內部控制審計服務是一種產品,提供者( 供給方) 為接受委托的審計師,接受者( 需求方) 為被審計的上市公司,其價格為審計師向被審計單位提供審計服務所獲得的報酬。價格的形成過程必然包含供給、需求雙方的“討價還價”,因而是審計市場上供需雙方相互博弈的結果。有效的需求是內部控制審計業務誕生的`前提條件,因此內部控制審計是客戶需求導向的服務產品。內部控制審計需求是內部控制審計產品的預期使用者在特定時間內,依據偏好以及支付能力,愿意且能夠購買的內部控制審計服務數量。作為被審計單位的上市公司是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潛在需求方,需求方特征是影響審計服務定價的關鍵因素,其中需要重點納入考慮的特征包括公司規模、產權性質、業務復雜程度以及內部控制質量等。
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價格高于其生產成本是保證內部控制審計產品持續供給的必要條件。
依據經濟學的供求理論,定價低于產品成本一般會導致供給下降,直至供給方完全退出市場。審計市場上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審計收費低于審計服務生產成本的情況,例如審計折扣、低價攬客等現象,但是審計折扣僅僅是事務所在特定情況下的定價,低價攬客的價格虧損也會在未來的利潤中得到彌補。因此,長期來看,供給方的定價必須高于其生產成本,才能在市場中獲得利潤進而持續經營。會計師事務所是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產品的供給方,其自身特征對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供給和成本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特征中需要重點納入考慮的特征包括連續內部控制審計年限、會計師事務所聲譽以及是否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施行整合審計等。此外,內部控制審計不僅是服務產品,而且是準公共產品,其自身的經濟特質是導致定價復雜性的主要根源之一。舉例來說,保證程度是集中體現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產品特征的因素之一,它可能會影響內部控制審計收費決策。
由此可見,在內部控制審計產生和實現經濟價值的過程中,社會需求僅僅是必要條件,經濟價值的實現還要受到作為供給方的會計師事務所的特征以及內部控制審計服務自身特質的影響。因此,被審計單位( 需求方) 特征、會計師事務所( 供給方) 特征以及內部控制審計業務自身的特性是影響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共同決定因素。下面我們分別予以剖析。
( 一) 被審計單位特征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
被審計單位規模越大,涉及的經濟業務與會計事項越多,內部控制系統越復雜,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需要執行的內部控制測試程序就越多。在內部控制審計實務中,會計師事務所依據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來評價項目的重要程度,制訂時間預算,合理確定收費基準,并根據公司規模來安排內部控制審計測試的范圍。規模大的公司一般經營風險較高,在審計高經營風險的公司時,事務所會投入較多的審計資源,以期合理保證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對于事務所無法消除的風險,只有通過向高風險的客戶收取高額審計溢價作為補償。因此,本文提出假設H1a。
H1a: 公司規模越大,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高。
被審計單位業務和組織的復雜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難度。被審計單位經營的復雜程度越高,業務流程以及內部控制系統越復雜多變,審計難度越大,事務所需要派出越多具備更高執業能力的專業人員,因此人工成本越高,審計成本的增加會導致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增加。舉例而言,納入合并報表的子公司數量是集中體現業務復雜程度的因素之一,納入合并報表的子公司的數量越多,越可能發生“灰色”關聯交易,合并與抵消集團內部交易的工作量越大,對固有風險的評價越高,就需要搜集越多的審計證據,會計師事務所需要耗費越多的審計資源,從而直接導致更高的審計收費。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1b。
H1b: 公司業務復雜程度越高,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高。
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身份會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的選擇,國有上市公司存在選擇高質量會計師事務所的動機。原因之一在于國有公司普遍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及特殊的代理問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人格化主體缺位,實際控制人委托管理人員執行相關的控制職能,增加了公司代理鏈條的長度,復雜化的委托代理問題加劇了內部控制建設的難度。被委托的管理人員大多具有政治背景,可能引發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的風險,抑制了內部控制職能作用的發揮,導致內部控制流于形式。為緩解代理沖突,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國有公司更傾向于選擇高質量的事務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有公司普遍面臨更嚴格的風險監管要求。20xx 年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對國有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做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出于向利益相關者傳遞高質量內部控制信號的目的,一般更傾向于選聘規模大、聲譽好、質量高的會計師事務所,并且愿意支付更高的費用,以便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面臨自身聲譽機制和上市公司的雙重壓力,會促使其提升審計努力程度,進而增加審計成本,提高內部控制審計收費。事務所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定價時,對不同產權性質的上市公司具有差別化收費的傾向。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1c。
H1c: 與其他產權性質的公司相比,針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收費更高。
根據相關準則的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計劃階段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解、評估和測試,依據其結果決定需要搜集的審計證據的數量和質量,進而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審計證據的可靠程度越高,外部審計耗費的審計成本與承擔的審計風險越低。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就會降低,從而降低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風險,減少審計工作量,進而降低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的公司,其內部控制審計風險較高,會計師事務所需要花費額外的審計投入,諸如采取擴大控制測試范圍、增加審計程序、與客戶管理層溝通等措施,從而導致增加審計努力程度。內部控制質量越低,公司的整體風險水平越高,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訴訟風險越高,由于需要收取審計風險溢價,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1d。
H1d: 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低。
( 二) 會計師事務所特征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
以往研究一般按照會計師事務所規;蚵曌u將其劃分為“四大”與“非四大”。Simunic 對事務所規模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三個假說: ( 1) 壟斷勢力假說。大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擁有高的市場份額或壟斷勢力,為獲取高于平均水平的壟斷利潤,可以依據對市場的影響力制定較高的審計定價。( 2) 異質產品假說。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其審計質量,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其總體水平顯著高于非四大,因此,聲譽高的事務所的收費溢價涵蓋了更高的審計質量。( 3) 規模經濟假說。差異化服務的市場中,聲譽高的會計師事務所在人力資源、客戶資源以及行業專長等方面具備規模經濟效應,大所審計收費可能較低。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具備較強的職業素養、高水平的專業能力,且聲譽機制是促使其提高審計質量的推動力。依據“深口袋”理論,外部審計師是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保險人”,選擇高聲譽的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幫助公司降低甚至轉嫁風險。事務所的聲譽會被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看作是內部控制審計質量的重要指示器,較高的聲譽意味著事務所有能力為其審計服務提供擔保、有動力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從這個角度看,會計師事務所為維持其良好的聲譽,可能向被審計單位收取審計溢價。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2a。
H2a: 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越高,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高。
內部控制審計業務屬于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契約行為,雙方需要在審計業務開展前簽訂正式契約。審計雙方之間的長期合作有助于雙方在審計過程中形成默契和好感。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維持良好的客戶關系、獲得穩定的收入、保持市場份額,一般會將審計收費控制在既定區間。會計師事務所在與客戶首次合作時,存在較高的交易費用以及契約成本,依據經濟學的學習曲線理論,會計師事務所任期越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熟悉公司的組織結構、經營狀況、交易流程及內部控制系統等,越能更好地識別和應對審計風險。由于審計本身所具備的這種學習效應,需要付出的審計努力將伴隨著連續審計年限的增加而減少,進而降低審計收費。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2b。
H2b: 會計師事務所連續提供內部控制審計的年限越長,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低。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鼓勵會計師事務所將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進行,兩類審計整合的重點在于控制測試,內部控制審計包含的控制測試范圍更廣、可靠性更高,用它來替代財務報表審計中的控制測試,有利于降低審計成本。而財務報表審計中通過實質性程序得出的審計結論,則可以用來驗證內部控制審計中控制測試的結果,或者進一步指明控制測試的方向和領域。將兩類審計整合進行,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共享工作成果,提高審計效率,進而可以為降低審計收費提供一定的空間。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2c。
H2c: 與其他情況相比,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整合審計的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收費更低。
( 三) 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特征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
盡管我們一般將會計師事務所為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內部控制保證服務泛稱為內部控制審計,但是現實中有少數業務從嚴格意義上講,并不屬于提供合理保證的內部控制審計,而只是提供有限保證的內部控制審核,還有個別業務甚至屬于含糊其辭的內部控制鑒證。內部控制審核屬于有限保證( 低程度保證) ,審計師執行的程序較少,且以消極的方式提出結論,相應地,審計師所需承擔的執業責任也較為有限。內部控制審計屬于合理保證( 高程度保證) ,審計師執行的程序較為充分,且以積極的方式提出結論,相應地,審計師所需承擔的執業責任也較大。內部控制鑒證事實上也可以根據所執行的程序及提出結論的方式來進行分類,歸入審核和審計之中?傮w而言,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保證程度越高,所需耗費的審計成本越高,所需承擔的執業責任越大,因此所要求的審計收費也會越高。從客戶的角度看,會計師事務所針對其內部控制所出具報告的保證程度不同,意味著對其財務報表使用者所傳遞的可信賴程度存在差別。針對更加積極的保證,被審計單位也會愿意支付更高的報酬。因此,綜合供需雙方可能考慮的上述因素,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保證程度越高,內部控制審計收費也就越高。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3。
H3: 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內部控制服務的保證程度越高,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越高。
四、結論與啟示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定價的過程和機理并不為外界所知。伴隨著內部控制審計相關規范與指引的實施,內部控制審計收費情況開始公開對外披露,這為研究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本文以20xx—20xx 年滬深兩市分別披露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從被審計單位特征、會計師事務所特征以及內部控制審計業務自身特征三個方面出發,對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進行分析和考察。研究發現內部控制審計收費與公司規模、業務復雜程度、公司的國有產權性質、事務所的聲譽、事務所提供的內部控制服務的保證程度顯著正相關,與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連續內部控制審計年限、整合審計顯著負相關。由此不難發現,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與財務報表審計收費的影響因素頗有相似之處,這也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本文的研究可以帶來如下啟示:
( 1) 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實際上是被審計單位與會計師事務所市場勢力博弈的結果。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應樹立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專業勝任能力和執業質量,提升競爭力。在市場競爭機制的約束下,內部控制審計收費會更加公正、公開。
( 2) 關于內部控制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研究在揭示內部控制審計服務定價規律的同時,也便于監管部門洞察市場主體的策略性行為,審視內部控制審計服務定價政策的合理性,為制定科學的監管政策提供依據?傮w上講,內部控制審計服務的供給與需求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如綜合權衡內部控制審計收費的相關因素,建立市場定價機制為主導、監管機構合理引導的定價模式,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形成合理的定價區間,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合理定價,以促進和保障公平競爭,實現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內部控制審計服務市場的良好秩序。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6
1 企業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整合審計”概念的提出給國內大部分企業帶來了經濟與技術方面的巨大考驗,但與此同時,也使得愈來愈多的企業更加關注并重視審計建設,從而起到引導國內企管理念變革、推動企管向更先進方向發展的積極效應。所以,要想試行整合審計,就要做好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兩者之間關聯性分析的基本功,才能有的放矢地完成兩者的有機融合。
1.1 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的主要區別
1.1.1 審計目標和對象不同
內控審計強調的是對企業經營運作有重大影響的事項的審計與監督,而財務報表審計則將其目標定位于對企業財務報告的有效性分析與審計,進而形成財務報告審計機制,故兩者的審計目標與審計對象存在差異。
1.1.2 測試范圍和目的不同
內控審計需要對企業內控的設計及運行進行全面測試,故涉及范圍較大,樣本容量及涉及內容也較多。而報表審計則相反,其一般只選取對企業列報的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關鍵事項,進而尋找可靠數據指標以形成審計意見,故其測試的范圍、樣本量和內容都相對較小。
1.1.3 評價深度和準確度不同
內控審計除需對內控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外,還需要對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重大內控缺陷予以披露并對現存問題進行嚴格區分,從而形成精準的分析與評估,故對內審深度要求較高。而財務報表審計只是為了給后續實質性內控審計工作提供相應依據,所以,只需在做出必要分析的前提下,判斷出它對內控有效性的實質影響即可,因而評價結論在準確度與深度上要求略低。
1.2 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的主要聯系
談到兩者的聯系,具體表現為兩者在審計業務類型、風險導向理念、審計操作流程與方法等多方面體現出的一致性。畢竟,無論是基于何種指標的審計,其運用的審計理論都應具有高度適用性,另外,財務報表審計首先是針對企業所處的經濟、政治及自身行業特色,并依據審計風險模型對企業現行報表數據進行評估,獲取審計證據;而內控審計也是基于企業風險導向理念,特定領域存在缺陷的風險程度越高,審計關注則越多,再加上內控的日常審計主要是側重于財務報表的審計,因此,兩者在審計視角的確認等方面聯系頗為密切。
2 整合審計可行性分析
雖然內控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存在差異,但兩者在審計目標和技術操作上卻存在相似之處,因此,實現兩者的整合審計十分可行。
2.1 整合審計具有理論基礎
企業內控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最終服務對象都是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即涵蓋股東、債權人、監管部門等在內的各方人員,同時兩者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通過提高他們對企業公布信息的信賴程度而維護和提高企業信息受眾的整體利益,所以,兩種審計在審計方法存在共性,在審計流程上亦有重疊。審計共性為整合審計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理論上的可行將推動整合審計的發展。
2.2 整合審計具有實踐基礎
現階段,部分企業實行兩種審計并行,這勢必要增加企業的審計成本,而將審計過程進行整合,終將大大削減像審計證據收集、整體情況了解等這些基礎且重要的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各項耗費,對企業與事務所雙方都將是利好消息。除了實現資源共享必然會節約時間成本外,雙方資源的機會成本也大大提高,所以,有效降低審計成本為整合審計進一步實踐提供良好基礎。
2.3 整合審計具有智力支持
隨著審計工作的深入落實及對企業的卓越貢獻,使得“審計”一詞深入人心,再加上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逐步壯大,高精尖審計人才輩出,也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添磚加瓦。然而,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形下,分秒必爭的從業心態也不容忽視,注會行業應拓寬自身從業范圍,推陳出新,提升審計工作綜合效率,因此,整合審計在人才儲備方面應十分充足。此外,整合審計也并沒有忽略注會獨立性的體現,由于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本身都會對兩個出具的審計意見負責,所以,根本不存在以一方面業務為主導傾向而甘愿犧牲另一方面審計業務的客觀問題,這不僅體現了審計的特性,也迎合了企業的審計訴求。
3 企業整合審計協同機制構建
現階段,整合審計構建與落實還需多方共同協作,才能鋪平整合審計的前進道路,進而以此帶動業務本身、行業本身及企業等多方的共同進步與長足發展。
3.1 構建執行規范與操作指南
目前,整合審計備受青睞,但現行整合審計卻沒有與之配套的專項指引與具體規范加以指導,使其在實際操作與實施中,僅存概括性總體要求及簡易操作方法,從而呈現出一種重理念輕實際的現實問題。因此,要想使整合審計能夠長久發展,亟須盡快出臺針對整合審計計劃、實施、程序等方方面面的細化指引、規范及操作方案,甚至還要依據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執行指南,以更好地服務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
3.2 進一步加強注會素質建設
注冊會計師是新型整合審計的主要執行者,其職業判斷可謂是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故審計質量的優劣與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素養與操守有著緊密聯系。一般而言,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進行整合審計時常采用分組合作方式,這就對一個注冊會計師的.整體審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不可否認的是,企業有些涉及商業機密方面的審計結果不便對外報告,故一些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也表現得只是走走過場,未能深入考察,這些做法都無法滿足整合審計的要求。由此可見,目前事務所還缺乏整合審計方面的注冊會計師,因此,未來的人才吸納應多注意兩種審計人才的平衡,才能幫助注會行業實現良好發展。
3.3 精細區分審計界限與范疇
在企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愿意分別聘請不同審計人員對內控與財務報表進行單獨審計是非常奏效的,但前述也提到過這個問題,如若這樣進行將會大大加重企業成本負擔。鑒于成本效益原則,企業也應綜合考量,采用整合審計方式進行兩者的協同審計。這里有一點值得強調:就是在整合審計過程中需明確審計界限并保證雙方彼此的獨立性,同時,為了防止審計人員審計時的主觀臆斷,應明令禁止其直接引用報表審計的證據或結論,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劃清財務報表與非財務報告兩者之間的審計范疇與涉及的審計界限。
3.4 構建溝通協調的合作氛圍
為了更好地完成整合審計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可要求企業與審計單位之間各司其職,并強化雙方及時而全面地溝通與協調的機制。具體地,企業應在保持彼此獨立性的前提下,積極配合審計工作,主動提供審計依據;同時,審計人員也應隨時與企業相關部門溝通,避免閉門造車和主觀傾向作祟,這樣一來可使雙方都能夠更加積極、認真對待審計工作,二來也能使注會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很快落實與反饋,從而促進企業整改。
3.5 大力加強企業信息化管控
處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企業已逐步實現了財務電算化,但信息化步伐卻在審計應用上停滯不前。注會在內控審計時,需綜合考察其設計與執行的貫徹一致性及合理性,設計的合理性可通過企業章程進行預判,但執行一貫性判斷卻存在困難。如若企業引進ERP系統就可對企業內控相關業務流、審批流及人員權限進行事先設定,以保證內控執行的一貫性,從而使注會在整合審計工作中的難度大為降低,同時信息化管控也為整合審計的資料提取等工作相應縮短了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進而達到整合審計的總體目標。
4 企業整合審計執行著力點
整合審計可通過內控與財務報表兩種審計間的相互利用與彼此驗證降低了審計風險,并借著二者優勢使審計質量大大提升。但審計人員在使用共享信息時應保持高度警惕,不可盲目借鑒,否則可能會造成某項存在錯誤的審計影響性放大與延續,進而導致結論偏頗。故整合審計應保持高度的機動靈活性,每一步驟的繼續推進均需大量的職業判斷,才能切實保障審計的質量提升。
4.1 計劃階段
在審計計劃階段,風評、規模、工作量及協作程度等都應被看作是開展整合審計初始計劃的關鍵因素,需重點考慮。另外,審計總體策略與具體方案也應在這一環節加以制定,主要包括審計范圍、方向、時間及具體步驟等,才能保證環環相扣的連續性工作的信息聚集與分析判斷,并對所有環節中可能出現的缺陷進行及時修正,以保證審計計劃的順利施行。
4.2 執行階段
在審計過程中,為了確保內控審計與報表審計同等重要,應先對企業內控環境加以評估和判斷,以識別出重要信息,據此了解錯報來源。當然,對企業整合審計還應以內控審計要求為藍本,在研究內控制度前提下,對企業內控流程進行精心設計,以保證審計工作的運行更加有效。
4.3 評價階段
大量實例表明,現階段的注冊會計師對報表審計關注度較高。而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國家已在相關文件中規定了現代企業內部控制普遍存在缺陷的類型,即為設計與運行缺陷,并按影響程度具體細化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與一般缺陷等,所以,審計人員在此方面可能發揮的主觀作用較小。而在整合審計評價階段,需發揮人為主觀作用對各項缺陷進行嚴格評價,以便最大限度地規避缺陷和連鎖效應的惡性循環。
4.4 報告階段
報告階段的注會要借助職業能力對整個審計階段做出結果判斷,并最終形成報告報出。當然,注冊會計師在出具審計報告時,應綜合考量企業的客觀情況,如審計范圍受限,審計時間倉促等,皆會造成審計判斷的客觀性部分失效,所以,事務所應根據內控及財務報表的報告服務對象差異單獨出具審計報告,進而體現整合審計的協同與獨立。
國內的整合審計雖起步較晚,但它能夠促進內控審計的長效健康發展,使財務報表與內控審計質量得到雙重提升,并能夠促使注會行業職業能力和企業內控水平的整體提高,故相信實現整合審計,便可以促使國內企業的管理水平迅速提高,最終實現企業與事務所之間的協作雙贏。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7
一、內部審計的作用
1。 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的作用,是隨著內部審計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經濟監督。內部審計監督是對單位經濟監督的第一個窗口,通過審計監督來規范單位的經營行為,使經濟整體運行協調一致,從而自我約束。具體來說,要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要對單位的重點部門進行監督;要對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通過對所發現問題的揭示,促使各部門規范管理,堵塞漏洞,為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
2。內部審計的評價鑒證作用。評價是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和作用之一,實質是對審計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評議。鑒證是對單位經濟活動的鑒別和證明,針對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改進建議。通過開展績效審計、經營目標審計、內控制度審計,對單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及時掌握及評價,協助管理者更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活動。
二、單位內部審計現狀
1。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完善,獨立性不強。內部審計的地位和職能定位不夠清晰,作用難以發揮。獨立性原則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項根本指導性原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只有在組織上、行為上都是獨立的,職能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一些單位對內部審計認識不足,將內審機構合并到紀檢、監察或財會部門,或者由會計人員兼任,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保證。
2。內部審計程序不規范,技術手段滯后,難以適應工作需要。許多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仍局限于單純的財務收支或收費價格等方面的審計,沒有或很少開展對經濟責任制和內控制度的評價。少數審計人員缺乏風險意識,不能嚴格履行相應的審計程序,導致相關審計準則的運用流于形式或沒有得到正確運用,使得很多部門內審工作不能為單位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不利于兩個效益的提高。
3。單位內審人員專業素質普遍較低,制約了審計工作的開展,F代內部審計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轉移,要求內審人員具有綜合性管理知識,但實際工作中,搞內部審計工作的審計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員是從其他部門調來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甚至對審計業務一竅不通,缺乏必要的審計專業知識和審計技巧,而且對單位經營管理工作缺乏了解,難以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三、加強單位內部審計的方法
1。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嚴把審計取證關,審計人員所取得的證據必須客觀、真實、充分、有力、合規;嚴把審計復核關,通過實行審計復核,強化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審計質量,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2。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一是事前審計與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內審的作用應不僅限于事后監督,更多的應是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隨著單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將對單位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把單位風險降到最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或初始階段。二是微觀審計與在宏觀方面發揮作用相結合,既從宏觀調控和宏觀管理的要求出發安排審計項目,又在審計若干具體項目后,綜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傾向性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規范單位財務收支行為提出建議。三是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既要進行恰當處理,又要深入分析產生的原因,從幫助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管理工作等方面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使之不再有重復發生的可能。
3。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為了保證單位內部審計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并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必須定期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評價單位管理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看內部審計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某項內部審計制度不能執行或不能完全執行,估計可能產生或已經造成什么后果。開展對專項業務活動的審計,評價各部門對單位決策和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以及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對于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審計的目的。
4。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提升審計工作水平。要將那些懂業務、知識面廣、能力強的人選拔進來,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在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績評價上,嚴格考核制度。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工作技能和審計理論水平。單位應對內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強內審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同時,還要加強內審人員的后續教育,內審人員也應注意更新知識,通過自學、培訓、繼續教育等方法不斷拓寬知識面,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技能,不斷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促進單位又好又快發展。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8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實施管理的關鍵環節,兩者之間互相協作,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管理的核心,內部審計促進內部控制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現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狀況來看,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行政事業單位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審計單位設置不合理等,只有完善和解決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高效發展。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
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都有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制度難以實施。導致單位只能使用財務管理制度來替代內部控制,限制了內部控制范圍,財務管理制度只能按規定的資金使用方向對單位實施內部控制,難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憑借著財務人員以往的工作經驗實施控制,對單位內控監管就大打折扣。
(二)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如果對內部審計沒有足夠的重視,則會影響單位內部審計的有效性。近年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認為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和自身的利益存在很大的沖突,對內部審計工作產生一定排斥。還有部分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有這樣的認識,認為內部審計工作主要由財政核算中心進行審核,并且有相應的審計部門來實行定期審計,因此,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好像對審計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這就難以保障內部審計必要性和權威性。
(三)單位內部機構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控制知識并不是很了解,認為會計就是記賬、算賬以及報賬,并不會關注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經費投入等工作。此外,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較少,造成很多部門出現不合法的兼崗現象,很難實現不相容職位相分離,管理人員與保管人員之間并沒有明確的職權,單位的領導沒有對相關負責人的職權進行審批,導致工作難以開展,這樣的管理方式受到管理層的控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策略
(一)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
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確保內部控制的工作效率,近幾年,財政部制定了很多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工作規范制度。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管理與資金來源非常特殊,單位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制定相應的授權審批制度以及內部財產管理制度等,充分明確內部控制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而完善與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首先,應該合理設置單位內部控制崗位,明確內部控制崗位責任,科學地規劃內部控制工作程序,制定內部控制措施,使內部控制的業務流程規范有效、清晰簡潔;其次,單位內部可以制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費用支出以及資金管理制度等,進行系統性的設計、監督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最后,單位內部的財務部門應該充分了解單位重要事項的決策與結果,對單位業務部門實施嚴格的財務控制,并加大對被審計部門的監管力度,構建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同時增加對外部管理工作的監督,進一步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監督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要確保單位資金資產安全,促使內部控制行之有效,必須加強內部審計與監管。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在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要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相應的職權,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次,要強化單位內部審計監督與考核,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和重大財務收支事項進行定期的審計與考核,并對審核的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找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設計缺陷和薄弱環節,對內部審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改正糾偏,進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會計核算方法。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還應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內部審計意見,杜絕把內部審計部門作為擺設、把內部審計意見擱置一邊、依舊我行我素的局面,要通過嚴格執行審計意見和審計建議,不斷完善規范規章制度,加強單位內部控制,進而全面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
(三)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
要想做好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就必須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整體業務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由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導致很多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因此,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同時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依法構建嚴格的用人標準,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配備的審計人員必須要具備非常強的思想素質、優良的道德品行、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以及敏銳的思維能力等。
三、結束語
隨著國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很多單位也開始關注和重視內部控制,而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也逐漸顯現出來。行政事業單位是一個國家政策落實的執行者,相關的領導要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尋找更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從而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9
一、內部控制審計規范工作概述
。ㄒ唬﹥炔靠刂茖徲嬕幏豆ぷ鞯膬热
內部控制,即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實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目標,如股東利益最大化、盡可能保護所有利害關系人的權利等。通過內部控制,達到興利與防弊,特別是提高經營效益的目的。如果企業內部控制失效,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就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內部審計不僅僅只是一種保證活動,更多的是一種咨詢活動,并且內部審計的目標與組織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增加組織價值。
。ǘ┪覈膬炔靠刂茖徲嬕幏堆芯抗ぷ鳜F狀
在借鑒西方內部控制審計規范的同時,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規范研究與實踐工作也取得了相應的發展。從20xx年起,內部控制審計規范的研究制定工作進入了快車道,我國力求在借鑒SOX法案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20xx年財政部等五部委出臺了《內控基本規范》,這標志著中國版的SOX法案的誕生。由于這一基本規范是原則性的,還需要有進一步的指南性文件以使規范更具操作性,20xx年,《內控基本規范》配套指引(征求意見稿)應運而生。20xx年4月26日,在征求意見稿的基礎上,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至此,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完善,為企業評價內部控制工作、注冊會計師執行內控審計工作提供了具體指導。
二、我國審計規范工作存在的問題
。ㄒ唬┪覈形葱纬赏晟频膬炔靠刂茖徲嫓蕜t
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制定問題一直是國內外學者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國內部分審計師以多種不同的執業準則為依據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活動。受諸多不穩定性因素的影響,部分執業準則在目標定位方面已嚴重脫離現行實際狀況,無法滿足內部控制審計的要求。20xx年,我國政府部門出臺《內部控制審計指引》,這一政策雖然對審計師能夠更好的執行內部控制審計起到借鑒意義,但仍然未明確審計師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時所要依據的準則和規范,只是在后附中簡單的提到“審計師已嚴格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相關要求執行了內部控制審計”。
一方面,《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僅在部分方面對內部控制審計具有指導作用,而未對審計方法的選擇、審計計劃的審核及審計過程中的評價等方面做到明確指導,可想而知,其指導作用也就沒有什么可期待的了。正因如此,使得國內多數事務所只能夠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101號》、《內部控制審計指導意見》及《中國注冊會計師準則第1211號》等準則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活動。另一方面,主動將內部控制的測試和評價業務從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中脫離出來,這一舉動打破了傳統的一次性業務或面向特定企業的業務,實現了與財務報表審計并列的經常性業務。尤為注意的是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背景下,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已成為注冊會計師的法定業務。
。ǘ┪覈鲜泄緝炔繉徲媹蟾娲嬖谥鴨栴}
1。內部審計報告中缺乏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報告由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共同構成。研究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制定內部審計報告時,過于重視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而忽略了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內部審計報告的高效性。
2。內部審計報告中披露的大都為標準審計意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中主要具有四種參考格式:標準格式、否定意見格式、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格式以及無法表示意見格式。在樣本數據中,我國上市公司均采取無保留審計意見格式,究其根本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報告,同時,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夠保持獨立性,多為附和被審計公司的要求而出具無保留意見,導致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流于形式,無法充分發揮其職能。
(三)我國當前存在準則并非內部控制審計的恰當執業標準
在查閱的內部控制審計師報告中,事務所主要提及了以下執業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于20xx年2月15日單獨發布的《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中注協20xx年頒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10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務》、《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20xx年財政部等部門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20xx―20xx年間為《內部控制鑒證指引(征求意見稿)》。
《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本意見所稱內部控制審核,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就被審核單位管理當局對特定日期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認定進行審核,并發表審核意見!钡诙艞l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復核與評價審核證據,形成審核意見,出具審核報告!薄吨笇б庖姟穼τ谝幏蹲詴嫀焾绦袃炔靠刂茖徍藰I務、明確工作要求、保證執業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認為是我國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雛形。但《指導意見》要求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認定進行“審核”,“審核”業務在程序、對證據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保證水平方面都不及“審計”業務的要求高。目前,內部控制審計已經從財務報表審計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項單獨的審計鑒證業務,顯然《指導意見》已不適合作為恰當的執業準則。 《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第3101號――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務》是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執行歷史財務信息審計或審閱以外的鑒證業務而制定的準則,內部控制審計屬于鑒證業務的一種特定類別,審計師以此為執業準則,具有原則指導性,但針對性明顯不足。
《中國注冊會計師準則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是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而制定的準則。該準則適用于注冊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注冊會計師在編制審計計劃時,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包括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對擬信賴的內部控制進行控制測試,據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顯然,該準則定位于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對內部控制的了解和測試是作為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輔助部分展開的,而非為了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而進行的全面指引。顯然,該準則也不完全適合于獨立的鑒證業務――內部控制審計。
三、我國審計規范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ㄒ唬┩晟苾炔靠刂茖徲
準則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以至于內部控制審計的高效性職能無法充分發揮。針對于這一現狀,筆者認為,我國相關部門需吸取發達國家的優秀作法,結合我國的市場特點和需求,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鑒證業務準則》中新增更為全面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之后將其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閱準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其他鑒證業務準則》相融合,最終將其確定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計準則》。除此之外,相關部門可結合實際狀況,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更名為《中國注冊師財務報表審計準則》。為滿足財務報表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的需求,相關部門也可依據美國的PCAOB AS No。5,結合國內市場現狀,制定《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相整合的審計準則》。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可構建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從而為完善和調整內部控制審計準則提供有力平臺。
美國PCAOB AS No。5中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作出了規定,我國相關部門可依據這一規定,結合國內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格式,推進內部控制審計準則改革。在內部控制審計準則改革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將《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后附中的“審計師已嚴格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相關要求執行了內部控制審計”改為“審計師已依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執行了內部控制審計”,F階段,對于跨國的上市公司而言,要求其注冊會計師嚴格依據國際審計準則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活動;對于在中美同時上市的公司而言,要求其注冊會計師嚴格依據PCAOB AS No。5下的審計準則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活動,以此才能夠確保公司平穩而快速的發展。
。ǘ┩晟粕鲜泄緝炔繉徲媹蟾
1。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對于保持獨立性多為附和被審計公司的要求而出具無保留意見,針對其現象,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需進一步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和相關專業技能知識培訓和再教育,實現注冊會計師思想和能力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需定期接受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監督和管理,保證會計師充分的獨立性。
2。轉變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認識。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會計師事務所都應該樹立其正確的內部控制審計觀,在充分認識到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條件下,確保上市公司能夠立足于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基礎之上開展內部審計報告制定工作,從而,全面調動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仍存在一定的不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足,大大削弱了內部審計報告職能。該環境下,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準則不容忽視,即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的完善需結合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加大內部審計報告披露力度,推進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名稱和格式的統一性。
。ㄈ┓婪秲炔靠刂茖徲嬶L險措施
1。研究制定獲取第三方信息的程序和規范。制定完善的《審計機關獲取第三方信息操作規范》須立足于下述方面:首先,應該統一第三方信息的概念及構成要素;其次是制定健全的第三方信息操作步驟和標準;再次是明確第三方信息的使用范圍;最后是規范第三方信息風險控制措施。
2。運用多種方法對第三方信息予以加工、提煉和驗證。第三方信息數據受客觀環境、信息來源渠道的影響非常大,在不同環境下或不同信息來源渠道下,審計機關獲取的第三方信息數據有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就需要審計人員采取趨勢分析法或對比分析法等諸多方法加大對第三方信息數據的分析、提煉和驗證,從而篩選出最真實、可靠的第三方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更好的采集和應用。
3。構建第三方信息的專家鑒定和數據認證制度。在眾多知名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到目前為止,關于第三方信息的相關研究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歷史數據,因此,需要審計部門依據研究數據和歷史經驗構建第三方的專家鑒定和數據認證制度,F行研究人員可憑借該制度實現對第三方信息和風險水平的評價、分析,從而制訂出相對應的措施,以此增強第三方信息的可靠性、客觀性、完整性。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0
4月,財政部、證監會等五部門出臺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18個應用指引,1個評價指引和1個審計指引),連同20xx年6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已經建成。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手段。筆者認為,在內控規范體系出臺后,內部審計已由幕后走向前臺,內部審計理念將發生以下四個轉變:即從財務審計向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轉變;從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轉變;從事后審計向全程審計轉變;從查錯防弊導向審計向價值增值導向審計轉變。
一、從財務審計向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轉變
傳統的財務審計強調的是結果理性,而忽視了對生成財務報表的內部控制系統的過程理性的審計。近幾年,公司倒閉大多與公司內部控制失效、無法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財務信息有關。筆者認為,要解決公司財務信息不真實、財務報告誤報的災難性問題,關鍵在于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和發揮作用的內部審計!端_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下稱薩班斯法案)404條款要求經營層在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之前對本組織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自我評價,并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因為內部控制制度及其程序是管理部門建立的,其執行狀況和有效性由管理部門自己評價有失公允,所以,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之前,內部審計人員要對本公司的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評價,向高級經理層提交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高級經理層認可后才能向會計師事務所提交。這樣一來,就把內部審計人員從“后臺”推向了“前臺”,本組織的內控狀況不佳,內部審計人員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镀髽I內部基本規范》第十五條明確指出,企業應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內部審計機構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按照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程序進行報告;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權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镀髽I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也明確指出,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評價和監督職責。這就為內部審計向財務報告內部審計轉變提供了法理依據,內部審計由結果理性的財務審計向程序理性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轉變是勢所必然。
二、從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內部審計一直處于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的范疇,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是在總經理或副總經理的經營層領導之下,甚至有一部分是由負責財務的總會計師或者負責財務的副總經理主管。這種把內部審計的地位限制在總經理或負責財務的副總經理的經營層級以下,實質就是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而戰略決策層相關的審計成為內部審計的盲區。同時由于我國企業的組織架構中,審計委員會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虛設,阻塞了內部審計由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的上升路徑。
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出臺,為內部審計由經營層業務導向審計向戰略層治理導向審計轉變提供了法規和制度保障。首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明確要求企業應當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構建內部審計參與公司治理的`橋梁和通道。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等。同時,《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明確指出,內部審計部門負有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和評價之責,有權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報告,內部審計部門必須接受審計委員會的職能監督,并通過審計委員會不受限制地接觸董事會。在隸屬關系上,內部審計部門不再由經營層領導,而是由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領導,直接對董事會負責,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工作范圍不受管理部門的限制,能夠確保審計結果受到足夠的重視,進而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其次,《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體現了內部審計部門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經營層(總經理)雙軌報告、雙重負責的模式。職能性審計報告向審計委員會報告,而行政性審計報告向經營層報告。這種轉變體現了內部審計的服務范圍和內容從傳統的經營層經營業務活動擴大到風險管理、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發展戰略等公司治理所關注的內容。
三、從事后審計向全程審計轉變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指出,企業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應遵循“全面性”原則,在流程上應當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避免內部控制出現空白和漏洞。內部控制強調全過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那么作為對內部控制負有監督、控制之責的內部審計,也必將變為全過程審計,由傳統的事后審計變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與事后審計相結合。
。ㄒ唬┦潞髮徲嫷膬炔靠刂乒δ芘c作用
事后審計是我國傳統內部審計的方式,主要側重于事后的監督和評價,對內部控制進行查缺補漏。事后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內省反思的過程,其側重點包括戰略的正確性、財產的安全性、法規的遵循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及經營的效率效果性,企業對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采取適當的形式及時進行報告。當經濟活動結束后,內部審計人員應對計劃、決策的完成情況作出全面、綜合的審查、分析和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意見。企業應當分析內部控制缺陷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和實施改進方案,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對于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風險,應當及時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經理匯報。
。ǘ┦轮袑徲嫷膬炔靠刂乒δ芘c作用
事中審計側重于審計的實時性,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過程進行實時跟蹤,借助于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和軟件技術,實時審計和遠程審計都將成為可能。內審人員要進行跟蹤審計調查,對計劃的實施、方案的落實和決策的執行、經濟效益和工作效果進行分析。實時審計能夠及時糾正內控制度制定過程中對既定戰略目標的偏離傾向和執行過程中發生的偏差,實現對生產管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財務會計管理系統等的實時監控,不斷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在實施事中審計過程中,內審人員應重點關注以下領域和環節:在財務報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虛作假;未經授權、濫用職權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業資產;在開展業務活動中非法使用企業資產牟取不當利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舞弊給企業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可能造成的重大影響;員工單獨或者串通舞弊給企業造成損失。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內部控制制度的行為,應及時通報情況和反饋信息,并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維護內部控制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ㄈ┦虑皩徲嫷膬炔靠刂乒δ芘c作用
事前審計是一種積極防御性審計方式,審計關口前移,體現了“要我審計”到“我要審計”的理念的轉變;體現了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的轉變。事前審計的控制功能與作用突出體現在對事前控制標準的制定和控制環境的改善等方面。內審人員要對企業的計劃、決策進行審計,審查決策方法的科學性,審查決策所依據的資料、數據的可靠性,審查決策有關保證措施的可行性和執行情況與結果。在企業經營決策過程中,內審機構應積極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對各方面進行經濟技術分析和論證,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企業的決策參考。事前審計實質上是對內控體系進行風險評估和識別的過程,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和財產的安全完整。事前審計強調在內控制度建立和執行之前就對風險進行評估,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并采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內審人員應當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依據風險的重要性水平,運用專業判斷,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對企業影響的嚴重程度進行風險排序,確定應當重點關注的重要風險。內審人員應當充分關注包括經營層凌駕、串通舞弊、人為錯誤或者疏漏、制度滯后等內部控制的局限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將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內審人員應當根據風險分析情況,結合風險成因、企業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具體業務層次上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確定風險應對策略。風險應對策略一般包括風險回避、風險承擔、風險降低和風險分擔等。事前審計是一種積極預防性審計方式,是內部審計未來發展的方向。
四、從查錯防弊導向審計向價值增值導向審計轉變
傳統內部審計側重于查錯防弊和對經營業務層的監督控制,甚至和作為被審對象的經營業務層形成了對立面,使內部審計工作阻力重重,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內部審計和作為被審對象的管理層目標應是一致的,都在于實現組織目標和增加股東價值。在防風險、重控制、強監管的時代背景下,內部審計必須要轉變目標理念,應由過去的查錯防弊等一般防護性目標,發展到預測決策、獻計獻策等高層次的增加組織價值的目標導向上來。正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頒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2130規定:“內部審計活動應該評價并改進組織的治理過程,為組織的治理作貢獻。內部審計師應對經營和管理項目進行評價,以確保經營管理活動與組織的價值保持一致,應該為改進公司的治理過程提出建議,為公司治理做出應有的貢獻。”
內部審計創造價值的途徑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其增值功能的實現是一個間接的過程。恰當的內部審計,還會起到優化企業內部價值鏈的每個連接和降低連接間的協調成本的作用。內部審計創造的價值表現為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內部審計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組織預防和減少損失,提高組織運行效率,當內部審計成本小于損失的減少時,企業的價值就增加了,這是內部審計創造的直接價值,也是顯性價值。除此之外,由于內部審計天然的監督職能,還會產生“威懾價值”,即無論內部審計是否發現了問題,由于在公司治理架構中有其存在,客觀上會對組織內的包括總經理在內的各級管理者產生震懾作用,使其盡忠勤勉職責,避免偷懶和機會主義行為,并努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績效,以應對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檢查。當然,這種被動的“自控”行為客觀上導致了組織價值的增加,這種“威懾價值”的實質也是潛在價值、隱性價值。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1
所謂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其運行情況有效性進行的審計。自美國20xx 年公布SOX 法案起,國際上很多國家都相繼建立起自己的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其中包括中國和日本。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由《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的應用指引、評價指引和審計指引組成的。
相比而言,日本作為亞洲經濟發達國家,其內部控制制度相對完善;而且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在文化上與我們有許多相似性,因此,他們的實施效果和推動過程中的困難,對我國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中日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共同點
美國在1994 年和20xx 年分別發布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企業風險管理框架》,這兩部準則一直被國際上的很多國家采用為自己內部控制體系的模板,其中包括中國和日本。這樣不僅可以與國際接軌,而且為公司境外上市提供便利。在規范方面,兩國審計準則的設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提高審計質量;在審計方法上,兩國也都強調自上而下的審計方法,注冊會計師都需要先識別風險,然后選擇擬測試控制的基本思路。在執行方面,我國首次執行《審計指引》并出具審計報告的941 家企業,只有5 家被出具了非標準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占總樣本的0.5%;在日本首次執行《準則》及《實施準則》的2670 家公司中,只有10 家被出具了非標準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占總樣本的0.4%。該數據顯示,中日兩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非標意見的比例都很低。相比較的是,美國在20xx 年初次內部控制審計時該比例就要高出中日兩國。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亞洲與歐美文化、社會背景不同造成的;二是我國與日本都是指導性質的內部控制準則,而美國是詳細性質的審計準則
二、中日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差異
1. 內部控制審計規范差異中日兩國在借鑒美國COSO 框架的基礎上,也都分別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相應修改,這就使得中日兩國在規范的很多方面有不同的規定。下面筆者就兩國在審計范圍、審計主體、審計意見以及編制報告形式等四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1) 審計范圍:我國內部控制審計范圍不局限于財務報告范圍內,如果審計過程中發現了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需要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而日方則不同,審計范圍只限定在財務報告范圍內。
(2) 審計主體:我國注冊會計師可以單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亦可以與財務報表進行整合審計。而日方則要求內部控制和財務報表審計必須由同一事務所的同一合伙人完成。
(3) 審計意見:首先,形式上,我國注冊會計師是直接針對被審公司內部控制情況發表審計意見,而日方則是間接對管理層出具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發表審計意見;在內容上,日本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有5 種,我國則為4 種,區別在當審計范圍受到限制的時候,我國的《審計指引》要求注冊會計師解除業務約定或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日方則需要注冊會計師進行判斷,當判斷其重要性影響未達到對內部控制報告無法表示意見的程度時,要出具附有除外事項的有限定合理意見,并在審計實施概要中記載未能實施的審計手續,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記載該事項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
(4) 編制報告形式:《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規定注冊會計師獨立發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并編制單獨報告;而日方則規定原則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合并編制。
三、內部控制審計的執行情況差異
在執行效果上,由于我國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效果較好;而日方出于節省審計成本的考慮,導致內部控制審計效果不是很好。數據顯示,我國首次執行新的《審計指引》時,只有3 家公司管理者出具非標準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但是有5 家被注冊會計師給出了非標準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而日方首次執行《準則》及《實施準則》時,有65 家管理者出具非標準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卻只有10 家企業被注冊會計師給出了非標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可見,日方雖然節省了審計成本,但審計效果不佳。
( 三) 完善我國規范的建議內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及公司文化的'體現,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是預防財務舞弊的天然屏障。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他們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的創新點以及遇到的問題,對我國內部控制審計的發展都有參考價值。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對日本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總結出它的特色和不足之處,最后給出幾點完善我國規范的建議以供參考。
1. 強調對IT 技術的運用與完善當前大型企業基本都有自己的ERP 或SAP 等管理系統,通過這些管理系統,企業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戶就了解到每個部門的運作情況及每名職員的工作完成情況。因此,在我國《審計指引》中,也應強調企業在內部控制上對IT 技術的使用與完善,一方面可以加強企業內部監管,另一方面也為外部內部控制審計提供便捷的獲取信息的渠道。
2. 降低內部控制審計成本作為日方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的主要特色之一,降低審計成本同樣應成為我國所重視的問題。隨著上市公司審計費用的連年增長,注冊會計師審計也開始成為企業的財務負擔之一。因此,我們也可以借鑒日方相關規定,如要求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必須為同一合伙人,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證據可以相互利用等,這樣既減輕企業審計負擔,同樣也提高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效率。
3. 優化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形式日方分別在管理者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了“附注記錄”和“追加記錄”兩項,用于記載一些特殊情況。這樣就使報告更簡單明了,同時也為信息使用者查閱報告提供便捷。我國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讓報告更加簡潔明白的呈現出來,以方便一些沒有財務知識的利益相關者查閱報告。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2
現在,加強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文章基于COSO內部控制框架的基本內容,結合當前高校內部會計控制中常見的問題,分別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管5個方面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一、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辦學經費已脫離了單靠國家財政撥款的狀況,步入了多渠道籌資的辦學軌道。要使大量的資金籌集和資金使用活動健康有序地進行,就必須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加以監督制約。然而,我國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健全,具體表現如下:
1.高校內部會計控制環境惡劣
對于高校而言,內部控制環境包括高校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管理層次、操作水平、經營理念;經濟環境、法律法規環境、高校制度環境、人員的職業道德環境等,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領導層內控意識薄弱,導致內控制度威懾力下降;內部監督機構設置不合理,內部控制有效性難以保證;網絡環境引發內部控制新難題,內控制度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2.風險意識淡薄,內部控制缺少風險管理與預警機制
由于歷史的原因,高校的計劃經濟烙印較深,風險意識沒有提高到應有的'高度,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與風險預警機制。如對投資立項、評估、實施和決算等環節控制松弛,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資風險;籌資活動不規范,不能科學合理地確定籌資規模、結構、方式,只注重資金的多少,不講資金成本高低。
3.人員素質不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難以發揮
內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實施,關鍵取決于人員的素質。但相當多的高校忽視員工的素質培養,特別是作為內部控制制度重要執行者的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在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錯弊不斷,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難以發揮。
二、COSO報告
COSO內部控制報告對會計誠信的要求現行的內部控制框架主要是1992年,美國“反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屬的內部控制專門研究委員會發起機構委員會(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簡稱COSO委員會),對內部控制組織了專門研究后,提出的專題報告——《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也稱為“COSO報告”。
COSO委員會指出,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應該來源于管理階層經營企業的方式,并與管理的過程相結合,其具體包括以下五個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其中,控制環境是指構成一個單位的氛圍,影響內部人員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礎。包括:員工的誠實性和道德觀;員工的勝任能力;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組織結構;授予權利和責任的方式等等。在控制環境這個要素當中,明確提出了對于員工的誠實性和道德觀的要求,這就是“COSO報告”對于會計人員和會計誠信的基本要求。
三、基于COSO報告對高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般而言,內部控制制度應該遵循相互牽制、協調配合程式定位和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則。按照COS0內控理論,結合我國高校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擬從以下幾個個方面入手,對完善高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高校的控制環境
要想真正做好內部控制,需要對領導者進行內部控制方面的學習培訓,使得他們在了解把握內部控制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認識,培養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
同時,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教育培訓組織對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進行培訓,以會計相關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及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為內容的培訓,使會計人員掌握財會各基本環節的規定和要求。
2.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
高校內部應該建立有效的風險識別評估及應急體系。日常工作中實時監控單位中可能面臨主要風險,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相關的風險管理措施。同時應建立風險的應急機制,一旦無預計和無法控制的風險發生時,可以按照緊急預案,將風險程度控制到最低。
3.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監察作用
高校內部的審計部門是內部控制重要的保證。因此,在健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應當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定期的制定相關的內部控制審計計劃,定期和不定期審查單位各部門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內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對癥下藥。通過內部審計,不僅保證了會計處理的正確性,還可以稽查和評價內部控制是否完整、是否有效率,確保內部控制的貫徹實施。
4.建立廣泛的信息與交流
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內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統。高校應該在內部建立信息傳遞通道,并為員工所熟知,讓單位成員之間能不后顧之憂的使用信息通道進行信息交流與反饋。
建立溝通交流平臺,使上下級之間能進行平等的雙向溝通,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交流途徑,了解企業面臨的內外的狀況及員工的動態,同時各個部門及各個級別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有助于各項工作順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3
摘要:隨著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利于實現醫院的經營管理目標,也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完善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是規范管理、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成為醫院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本文著重從醫院內部控制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目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探討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的主要措施,從而促進醫院經營管理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醫院;內部控制;內部審計;探討
隨著新醫療體制改革,實行藥品零差價,打破了傳統的以藥養醫格局,迫使醫院走上重視醫療服務質量、降低經營成本的發展之路;而目前大部分醫院內部控制起步較強,且沒有得到管理者應有的重視,內部控制環境薄弱,制度執行往往受到制約,而醫院內部審計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控制系統不能有效的得到評價,致使無法實現醫院的現代化管理要求。因此,管理者應結合醫院自身情況,加強對醫院內部控制的重視,不斷健全和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只有建立完整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醫院健康穩定的發展。
一、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ㄒ唬┯欣卺t院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
內控系統是一種自我約束、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機制,為實現醫院有效的經營管理及財產安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與內部監督評價機制是醫院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內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醫院的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持續發展,只有采取多種措施來改善醫院內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ǘ┚S護醫院財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首先,醫院應建立規范化的資產登記備案制度。每年加強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性清查,每半年對重點資產進行局部清查,以確保賬實相符,從而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其次,醫院應建立規范化的倉儲管理體系。分類管理資產,實行專業化管理,嚴格執行倉儲管理制度;在內部配置資產時,應堅決服從管理者內部的分配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并能防止資產轉移。
。ㄈ┐龠M醫院貫徹執行國家的各項政策及法規
醫院管理的內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督和管理,以及監督的規模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的國家。因此,國家法律在對各行業的`財務管理需要明確的權利和責任,對違規行為的嚴格處罰,并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以加快管理的有效實施;醫院管理者需要明確的工作職責和要求,認真貫徹并執行各級政府的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
二、目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的問題分析
。ㄒ唬﹥炔靠刂浦贫戎贫ú豢茖W及不能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醫院管理者對預算管理并不重視,思想意識淡薄,各項審批制度和權責分離制度不建全。編制日常預算沒有考慮醫院的經營發展戰略和當前國家整體的醫療市場環境,也沒有對預算數字變化做出詳細說明,更沒有對醫院發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進行全面預算。同時在執行預算時,常常出現改變預算用途、擴大項目金額等情況,使預算監督難以落實。
。ǘ﹥炔靠刂骗h境薄弱及管理者缺乏有效執行力
內控環境是指對醫院內部組織結構、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員素質和專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醫院,內控環境薄弱主要表現為即使有一套內部控制制度,管理者也缺乏執行力,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者認識不夠、專業能力缺乏及人員素質偏低等。醫院在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方面更加注重經營管理的方便性,比較少考慮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不合理,容易導致內部管理沖突,從而影響醫院經營管理效率。此外,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權利和義務之間的上下層次,協調和部門科室之間的合作,使得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內部信息流通不順暢,各科室人員間的協調不佳,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的成效。
(三)沒有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內部監督和評價機制
醫院內部審計制度不夠健全,管理者對內部審計制度重視不夠,造成了內部很少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評價,致使監督檢查都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給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完善也帶來的不良影響,造成內部審計機構很難有效地進行內部監督評價。
三、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的主要措施
。ㄒ唬┨岣哒J識改善醫院內部控制環境
要想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就必需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首先,醫院管理者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塑造良好文化,提高內部控制意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從院長到財務科長和財務人員、層層把關,對不合理支出堅決杜絕。其次,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加強財務人員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更新知識,提高經營能力。應安排財務人員經常參加專業培訓,與其他醫院多溝通交流,學會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環節,為醫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集思廣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健全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及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就醫院
HIS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及藥品倉儲等管理系統而言,因這些管理系統的高效性,使得原來許多不兼容的工作均由這些管理系統來完成,從而增加了內部監督的難度。解決這類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是對每一項具體操作進行人為分解,使人機能達到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目的。同時計算管理員定期進行數據備份、倉儲管理員定期進行實物盤點、財務人員定期進行賬實核對,也是防止舞弊發生的重要舉措。內部審計部門如對某些數據產生疑問,可以使用備份數據進行分析,調查和驗證,使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內部相互制約。因此,為了方便查證,防止舞弊行為的發生,需要注意建立一個良好的數據備份系統,以避免因數據丟失而引起重大經濟損失。首先,醫院應加強對醫療活動的監管,以高質量的服務態度,培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從而有效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其次,根據醫院各科室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機制,避免一個人或一個單獨的決策部門,對內部控制程序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并匯總,找出問題原因,及時化解潛在的醫療風險。最后,在新設備新技術方面,醫院要多關注臨床科室的實際需求,對潛在風險及時作出全面評估,盡可能避免醫療風險的發生,同時保障醫療資產的安全。
(三)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使其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1、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隨著醫院對經營管理需求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部門已經由簡單的監督檢查職能向對內部控制分析評價職能轉變,這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是醫院內部控制的評價部門;只有有效地進行再控制,才能實現醫院經營管理的目標。
2、要建立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內部審計機構建立醫院院長領導負責下的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是一種較理想的模式,同時,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合理配置,加強內部審計管理,促進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制度中的作用。要加強對醫院內部日常業務進行監督和檢查,進行必要地內部審計工作,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公開批評或處以罰款,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3、要擴大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面并提高其業務水平有一支過硬的審計隊伍,是做好各項審計工作的保障;內部審計工作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工作,各級公立醫院應根據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合理配備,使其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同時各級醫院應鼓勵內部審計人員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建立和健全后續教育制度?傊,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需要醫院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需要綜合運用多方位的管理模式,需要充分運用多種手段,才能提高醫院經營管理的水平,從而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楊莉。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xx(6)
[2]馬瑞春。淺談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中國總會計師,20xx(6)
[3]李森林。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研究[J]。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xx(5)
[4]羅麗瑜。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J]。現代醫院,20xx(8)
[5]袁新春。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J]。會計之友,20xx(13)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4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對于醫療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完善,之前藥品都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支撐醫院的發展,如今藥品與藥品之間沒有任何差價,這樣醫療服務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提升,對醫院經營也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提升,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保障醫院實現全面改革和發展。但是從醫院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很多醫院的相關管理內容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內部控制上就顯得非常不完善,因此醫院相關管理人員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醫院控制和管理工作加以重視,從而完善醫院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新醫改;內部控制;內部審計
如今社會發展程度不斷加快,對于人們的生活水平如何去更好地得到保障是相關工作人員最關注的話題,從這方面來講,對于醫療水平的提升和完善相關制度是至關重要的,從我國目前的醫療環境來說,已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其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的,主要是從制度、控制意識上來講,相關工作還需要進行進一步提升,保障醫療系統能夠得到更好更完善的控制。
一、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醫院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內部控制系統也就是說對相關目標進行控制和約束,從而達到對目標的管理。對于醫院系統來說保障整個醫院的運行是相關工作人員最關注的話題,為了保障醫院管理和安全,需要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和監督管理水平,醫院的控制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院的經營能力,因此需要采取各種措施去保證內部控制系統的完善,提高控制能力。
(二)維護醫院財產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醫院的財產都是需要進行登錄相關系統進行查看和保存的,因此對于資料的控制和保存也需要進行制度的保障,在對醫院資產進行整理和查看的過程中,一定要首先對資產數據庫進行整理,從內部進行查看,從而保證相關記錄與實際情況相互符合,同時對醫院中的資料和設備儲存的位置要進行查看,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提升專業程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為了保證這些材料和設備的使用效率,保障醫院的正常運行。
(三)促進醫院貫徹執行國家的各項政策及法規。很大程度上為了實現醫院管理的內部控制,需要進行相應的監督和管理,對于如何去監督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去監督要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法律制度去執行,因此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要明確他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其中存在一些違法行為,需要進行嚴格的處罰和管理,保障各項制度能夠順利實施。同時對醫院進行管理的人員要根據自己的職責和相關工作要求去保證法律的貫徹實施。
二、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不高。內部審計獨立性從目前的實際狀況上來看,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是對于這項工作的認識程度有待提升,醫院的相關管理人員對于審計機構的設置存在著很多認識上的錯誤,他們認為上級檢查和進行評審都只是一些應對策略,同時認為如果設置這個機構會對其本身進行約束,無法保障其權利,同時對于內部審計這項工作來說,它的重要性并沒有被人們所認識,這樣對于內部審計的設置和后期的工作都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內部審計的職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內部審計人員構成不合理。對于進行內部審計的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是政治素質,還包括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水平整體上進行提升,對于審計工作來說,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以及認識程度,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技術人員對于計算機的掌握和科學的`了解是必要的,但是從內部審計人員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的,綜合素質不高,同時內部審計技術能力達不到相關要求,很多人員并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不能夠完全完成審計工作,這樣導致我國審計機構的審計人員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無法保證標準程度和專業度,同時可以看出審計人員在年齡上偏高,這樣導致創新能力和水平無法提升,這也是制約內部審計工作推行的重要因素。
(三)內部審計人員配置不足。我國衛生事業對于內部審計工作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定,從醫院這方面來看首先對于年收入以及整體的配置有著揚格的要求,床位上需要達到300以上,同時相關單位需要年收入達到20,000,000,同時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來說需要設置獨立的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是專業人員,但是從實際狀況上來看,很多審計部門并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撒律法規的要求,對于相關設置和工作并沒有嚴格遵照要求,同時對于內部審計工作重視程度不高,這樣導致對于審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從人員的配置上來看,并沒有配置上專業人員,同時也沒有經過嚴格的培訓和教育工作,這樣導致審計工作無法高效率完成,質量上也無法得到保障。
(四)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管理。無論是任何工程的建設和發展都需要進行監督和管理,在當前醫院的發展和進步上,對于監督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醫院中存在著很多責任意識不強的情況,這些問題也無法得到監督的管理,因此在進行內部控制過程中,保證完善的監督和管理內容不僅需要從口號上進行提升,還需要將其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當前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監督不力的情況,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無法正常運行。
三、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與內部審計的措施
(一)改善醫院內部控制環境。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于完成控制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保障環境的專業性需要從下面幾個方向上去進行努力,首先建立完善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相關管理工作人員必須要轉變自己的工作態度,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對于內部審計工作所能起到的作用進行完全的認識,同時根據醫院的實際發展情況,去制定符合醫院發展的制度和體系,可以從上層管理人員在找各個部門每個環節上都需要進行監督和管理,對于一些不符合程序的工作不予以支持,同時為了保證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實施,需要管理人員從自身素質上進行提升,對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進行提升,同時對于內部審計人員要加強培訓和教育工作,與其他醫院的相關學者要積極的進行交流和溝通,對于內部控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認識,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完善。
(二)培養一批復合型內部審計人員。如今新的醫改政策得到了快速普遍應用,因此對于審計人員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從財務工作上要加以重視,對于內部審計中經濟能力和信息化技術的運用也需要進修學習和提升,培養出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保證醫院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更加順利、高效率的完成。對于醫院中高技術人才要從數量上進行擴充,同時對于這些人要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對其專業能力進行考試和測評,對于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進行提升和豐富,如果遇到一些專業情況可以進行及時的解決和判斷。
(三)讓內部監督得以重建。在醫院的內部監督方面的工作來看,要根據工作單位對于發展的要求和對實際工作的安排來看,對于內部監督和管理機構進行設置,這項制度不能高于其他部門混合在一起,保障監督管理制度和相關機構所執行的內容能夠保證絕對的獨立性,保障在醫院監督和管理工作中順利地實施內部審計制度,對于醫院發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風險問題進行最大限度地避免,對醫院內部進行的業務活動也能夠得到更好保障,相關部門在進行工作當中可以進行相互的配合,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在審計工作人員中可以通過社會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來實現,保證醫院的發展更加公開,也能夠保證內部制度的順利實施。
(四)加強信息控制,完善信息管理,實現醫院運營的有效控制與高效運轉。如今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對于醫院的發展來說更是有所幫助,在醫院發展中需要應用到大量的數據,因此如何將這些數據進行整合是相關人員最為關注的話題,進行系統設計和規范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這樣無論是從效率上還是從經血程度上都能夠有所提升,同時信息技術之間能夠實現融合從而保障系統的完善性,對于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程度也能夠進行監督和控制,通過計算機軟件將信息進行調整和分析從而真正實現風險的控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去進行正確的認識,從審計工作實際開展情況去進行總結,讓更加完善的審計制度去保障醫院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楊莉.新醫改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xx(6).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5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總體規模超過8000 萬家,在新的經濟形式下,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及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在國家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環境下,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將越來越好。中小企業在“增速下臺階、質量上臺階”的經濟新常態下,在整體經濟增速日趨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等宏觀環境下,中小企業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那么,中小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并能持續健康發展是當前社會和企業亟需探索的問題。
與大中型企業相比而言,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還處于明顯的劣勢和不足。在這樣的劣勢下,為提高企業管理質量,促進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必須要做好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內部審計的質量。內部審計質量主要針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而言,也就是內部審計質量強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合法性、客觀性、準確性和效益性。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實踐中能否發揮期望效果,能否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主要取決于內部審計的質量的高低。為此,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轉型難、融資難和用工難等風險也比較突出,為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諸多問題,本文首先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內外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繼而探討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最終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和建議。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
1. 外部環境
企業外部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行業環境等均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政治環境是國家政治發展大背景,是內部審計質量的先決條件。法律環境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保證依據,也是保證內部審計質量的基礎。目前,我國出臺的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實施條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及《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國內部審計準則》,雖然這些法律法規是對內部審計的各方面給出了法律層面的約束和規定,然而,針對中小企業這樣特定對象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依然適應的評價標準及依據。
2. 內部審計技術方法和程序
內部審計人員在內部審計過程中采用的技術方法是為實現相關職能采用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包含內部審計活動中采用的方法和收集審計證據使用的方法。內部審計的技術方法貫穿于審計工作的整個環節,影響審計質量。技術方法的不斷完善和提高也意味著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
內部審計程序是內部審計工作有序開展的保證,也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基礎。內部審計程序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系統化可實現企業實施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進而提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同時,內部審計的計劃、實施、報告和結論等環節對內部審計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不能想當然地簡化或減少相應審計工作環節,否則將導致內部審計程序無法順利實施。
3. 內部審計組織和機構
內部審計組織和機構是保障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常態化的基礎。首先,內部審計崗位的特殊性,注定了該崗位不同于其他崗位。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的監督活動,是對經濟主體財務收支以及其經濟活動進行客觀評價。獨立性是保證內部審計順利開展的決定性條件,保證內部審計質量的前提是保持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4.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審計人員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操守和溝通能力的高低對內審計質量的優劣有決定性的影響,F代企業內部審計不僅僅局限于財務方面的審計,還對企業管理和內部風險控制等方面進行綜合審計。因此,內部審計職能的變化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則更高。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要運用專業知識對企業信息進行分析,不具備相關知識的儲備,就無法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依據,最終將影響內部審計的質量。
二、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1. 內部審計質量標準不明確
現已發布實施的內部審計準則存在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等問題。且協會頒布的相關準則的法律約束力不清,進而使得內部審計缺少約束力。同時,當前企業內部審計準則對于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標準未有明確界定,致使企業內部審計質量難以評價和分析。
另外,中小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過程中,因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也使得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無法統一審計目標。而且,從現實情況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相關制度建設大多是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較差。同時,中小企業對內部審計質量也缺少相應的考核和追責機制,使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2. 審計技術方法落后、審計程序不科學
當前,中小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大多采用傳統方式審計。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審計技術和方法也正逐漸發生變革。然而,中小企業在審計技術及方法上的局限性,使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在技術和方法上無法實現現代化,這給中小企業審計效率和質量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理論上,內部審計過程中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時,只有選用合理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才能保證審計的全面性、科學性和系統性。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中小企業因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流程化不規范等問題的存在,導致中小企業在內部審計程序中存在程序簡化的亂象較多,進而導致中小內部審計質量的準確性不高、效果不理想和效率低下等后果和問題。
3. 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規范
現實中,中小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上存在較多誤區,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有審計人員不足的現象。并且,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為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有的中小企業甚至不設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而是將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在財務部門或者監督檢查部門。內部審計人員則有的由管理者直接擔任,或者有的由會計人員或其他管財產物資的人員兼任,在管理上財務工作和內部審計工作也由同一個部門管理。有的中小企業即使設有內部審計機構,但審計機構也大多受董事長或總經理的.領導。這就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計劃編制、審計證據搜集和審計意見發表等方面的獨立性難以得到保障,進而使內部審計部門發表審計意見缺乏客觀性。
4. 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不夠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由財務人員兼任或其他非審計人員擔任,且審計工作依然停留在財務收支、查錯防弊等一些事后審計上,缺少企業質量和風險管理等事前審計。這些兼職人員或非審計人員在當前企業發展的環境下,難以承擔起對企業內部審計,且難以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傊行∑髽I內部審計人員的非專業性,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發展要求的。中小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不夠主要體現在專業水平低、缺少職業道德和公正性。中小企業在內部審計人才方面面臨較大危機,主要體現在內部審計人員缺少審計和會計的專業知識; 缺少現代審計技術; 缺乏對企業相關業務的了解。當前,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偏低,在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因專業水平低,無法找出問題的根本所在,進而使審計結果與企業實際情況完全脫節。
另外,中小企業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與公正性也是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大多中小企業有些內部審計人員道德缺失,或為了相關者利益而喪失職業操守和原則。凡此種種,將會嚴重影響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進而會影響到企業發展的決策。
三、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1.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內部審計質量的根本,F階段,我國缺少針對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可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以及企業的需求,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優化和完善,出臺針對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明確中小企業內審準則及審計質量評價標準。同時,要在法律層面明確內審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并規范相關內部審計工作。理論上,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不僅可加強內部審計的規范性,對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執行進行指導和監督檢查,還可促進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形成“防范重于糾正、制度促進管理、服務重于監督”的觀念,進而提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2. 加強審計信息化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大多中小企業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設。為此,內部審計工作也應順應趨勢,使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過程中。中小企業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并利用企業現有信息化經營的成果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內部審計,不僅可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可使相關審計數據獲得更加及時和準確,進而提高審計的可靠性和審計質量。中小企業在推進內部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需利用各種科學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
3. 規范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中小企業要提高內部審計質量,首先要規范內部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確保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是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關鍵。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獨立的內部審計委員會,則不易受企業相關人員的影響,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權威性、客觀性和公正性。中小企業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時,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使內部審計機構盡量保持獨立,讓內部審計機構在人員、經費和工作開展等方面獨立于被審計單位,不受管理層、其他組織或個人的干預和影響,進而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
其次,要加強內部審計機構的規范化管理。所謂規范化管理,就是內部審計機構本身要受到企業相關的規章制度的約束。所以,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要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就應該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從企業內部審計目標、職責和權限等方面制定適合本企業需求的內部審計規則制度。通過設立內部審計規章制度,不僅規范了內部審計組織機構,還明確了內部審計的責任,從而使內部審計機構更加規范化。只有規范的審計機構和組織,才是提升審計質量的保障和途徑。
4. 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對審計質量保證起著關鍵性作用。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審計專業知識,還要具有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并精通企業經營管理規律及相關業務流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能夠將審計業務、財務知識、管理和經濟法律等知識有機融合,并具備職業從業資格,這樣才可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所以,中小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要具備再學習的能力,掌握內部審計的專業知識,創新內部審計理念,改進審計方法,規范審計程序,最終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只有內部審計人員加強了職業道德修養,掌握了較強的專業知識,才能使內部審計工作做到科學、客觀、公正,進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5.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良好的企業管理水平,可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良好的企業環境才能有規范的內部審計過程和高質量的內部審計結果。因為,企業管理水平越高,企業組織機構也就越規范,企業也更加地從根本上避免舞弊事件的發生,更好地使企業規避風險,進而可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企業管理者注重企業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從而會注重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管理者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管理,保證了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規范性,從而客觀上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相關文章: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1-29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5-23
(經典)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5-26
內部控制審計與組織效率的論文11-24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5篇【精選】05-25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5篇(精華)05-24
內部審計部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研究論文12-22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方法研究論文11-20
內部控制審計的探討12-08
淺論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