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成因與應對
《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中對審計風險定義為: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這里對審計風險的闡述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注冊會計師以為公允的會計報表,但實際上卻是錯誤的,即已經證實的會計報表實際上并未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變動情況,或以被審計單位或審查范圍中顯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著重要錯誤而未被注冊會計師察覺的可能性;二是注冊會計師以為的錯誤的會計報表,但實際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由于審計所處的環境日益復雜,審計所面臨的任務日趨艱巨,審計也需遵循本錢效益原則。這些原因的存在決定了審計過程中存在審計風險。這在客觀上要求注冊會計師留意風險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應措施盡量避免風險和控制風險。審計風險的成因
審計風險的產生有內、外部兩大原因,內部原因取決于企業內部的控制系統,外部原因則取決于審計職員的判定力。由內部原因而產生的風險是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這是審計職員所不能控制的,但必須對這類風險進行評估,并確定風險水平。由外部原因而產生的風險是檢查風險,這種風險是審計職員可以控制的,也是審計職員調控審計風險的最主要因素。從審計風險主體來分析,有三方面原因:
(一)注冊會計師方面原因。
審計風險的重要內容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采用了沒有意識到的不恰當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或者錯誤地估計和判定了審計事項,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而這方面主要是由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等因素決定的。在專業能力方面,具體原因表現在:注冊會計師應有的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及審計相關知識等不足;執業經驗不足,職業判定失誤;錯誤使用技術方法等。從職業道德方面,具體原因表現在:注冊會計師喪失獨立性,責任心不強;缺乏應有的執業謹慎;盲目從事不能勝任的業務等。另外,假如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治理存在漏洞;承接不能勝任的工作;不注重對本所執業職員后續教育等因素,也會增加注冊會計師執業過程中的審計風險。
(二)被審計單位方面原因。
由于被審計單位原因,會增加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可能性,從而增加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1)財務報表編制不符合正當性、公允性,其中包括會計信息本身的不確定性導致編報者難以把握而致使編報出現重大錯報、漏報;或是會計職員的故意行為致使重大錯報、漏報出現。這樣的財務報表客觀上已經存在了風險隱患,假如注冊會計師通過測試未能發現其中錯報、漏報,風險就轉移到注冊會計師上了。(2)企業未來經營失敗,依據會計信息作出投資決策的投資者就會遭受損失,為了挽回損失,投資者就可能把注冊會計師推上法庭。(3)企業治理當局欺詐行為是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重要根源,治理當局出于經濟或政治目的,常采取多種手段粉飾財務報表,而且手段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隱蔽,這種欺詐行為假如沒有被注冊會計師識別出來,終極,投資者、社會公眾或有關部分就會追究注冊會計師責任。
(三)審計環境方面原因。
這方面原因比較復雜,主要體現在:一是現代經濟生活對審計意見的依靠程度及其影響范圍擴大會導致審計風險增加;二是法律規定是審計風險是否產生及大小的關鍵標準。法律是國家要求注冊會計師承擔相應審計責任的強制措施。目前,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對象與內容呈擴大趨勢。隨著市場經濟觀念深進,法律意識增強,廣大投資者、利益相關者將逐漸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正當權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
1.治理舞弊的題目。
自從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上市公司申請配股的依據之一,上市公司在ROE數據上存在著明顯的操縱行為,曾經有一項“會計誠信基本評價”調查表明,有71%的人以為單位負責人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說明企業治理層舞弊是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的最大執業風險。 2.公司治理結構題目。
由于一些公司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監視、制約功能形不成協力,導致審計關系的嚴重失衡,在公司治理結構缺失、經營權和所有權沒有真正分離、出資者缺位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的聘任固然要經過股東大會批準,聘任注冊會計師的權力實際上還是把握在治理層手中,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很難做到真正的獨立。經營治理者由被審計對象變成了審計委托人,決定著注冊會計師的聘用、續聘、解聘、付費等事項,在一些重大的會計、審計題目上與注冊會計師討價還價,使會計師事務所在企業的審計關系中處于從屬地位,嚴重破壞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降低了審計的價值,增加了審計風險。
3.經濟環境的影響。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進和現代高科技的發展,企業的規模迅速膨脹,經濟環境十分復雜,市場經濟的多元性,企業經營的不穩定性,以及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都使審計職員對企業的情況難以全面地反映和評價,獲得正確結論的難度加大,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4.法律環境的影響。
由于當前我國的法律制度尚處于逐步健全和完善階段,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還未出臺,而已有的一些法律制度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環境迅速轉變的要求,有待修訂和完善。審計工作中對一些經濟事項進行審計定性、評價、處理、處罰相對困難,有的無依據,有的依據不清,有的依據政出多門且相互矛盾,使審計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輕易出現隨意性,審計執法力度和工作深度存在著某些方面缺位、某些方面越位的情況,潛躲了一定的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的應對
(一)明確劃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根據獨立審計準則,會計責任是被審單位建立、健全內控制度,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其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正當性;而審計責任則是對被審單位的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互相替換、減輕或免除。為避免審計風險,應由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對是否存在“未決訴訟”和是否為其他單位進行擔保等做出說明,以明確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防范審計風險。
(二)完善審計機構建設。
進步審計隊伍整體素質。審計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不僅要有完善的審計行業標準來規范審計機構和職員的行為,更重要的是要建設一支合格的、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對審計職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建立職業準進制度,確保審計職員在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等方面符合要求;二是建立審計職員后續教育制度,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系統地、有計劃地組織高層次業務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以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三是建立審計職員待遇與專業知識水平掛鉤的制度。
(三)規范審計程序。
一是建立審計三級復核制度,確保搜集的審計證據客觀、真實、充分、有力;二是要重視審計工作底稿的撰寫。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證據的載體,是審計過程形玉成部審計工作記錄和獲取的資料。在審計中要認真編寫審計工作底稿,以減小和化解審計風險;三是出具公道的審計報告。審計職員要依據搜集到的審計證據,做出公道判定,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要求審計報告語言表達正確,數據正確,證據資料充分、報告結構完整;對于審計報告的形成要執行規范程序,即由專門機構或職員對審計組提出的審計報告進行認真復核。審計報告經復核后,由審計機關分級審定,層層把關,以減少審計風險。
(四)改進審計方法和手段。
一方面在采用抽樣審計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慎重選擇審計樣本,使樣本能充分代表總體的特征。同時在設計和選擇樣本,評價抽樣結果時,應當結合專業判定關注期后事項審計,應盡可能關注至報告發出日的所有期后事項,在審計報告中作必要的表露,保證企業與報表使用者之間信息及時溝通。另外,要大力開發和應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迅速進步審計職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開發設計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建立審計作業平臺。要將傳統的事后審計轉變為滲透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實時審計。以審計方法的創新,來進步審計質量,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成因與應對】相關文章:
民間審計風險成因及對策03-24
淺論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03-24
效益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對策研究03-24
試析審計風險的成因、防范及對策12-08
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與控制對策03-21
淺論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與防范03-20
論計算機審計風險的成因12-07
計算機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對策03-22
淺析審計風險的成因與防范措施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