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公司內部監視模式的國際比較和思考

        時間:2024-07-20 11:14:31 審計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公司內部監視模式的國際比較和思考

        [關鍵詞]公司內部監視模式;監事會監視;審計委員會監視;內部審計
          [摘要]文章通過比較、以德日公司為代表的監事會監視模式和以美國公司為代表的審計委員會監視模式,以為:一個公司究竟應選擇何種監視模式必須權衡考慮公司所處外部環境和內部所有權結構。并指出,從上上述兩種監視模式在公司組織架構中完全可能相容。文章繼而運用這一思想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視體系的重構提出看法。指出監事會制度改革的關鍵和經營者內部監視體系構建的。
          
          內部監視機制是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受、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國家公司的所有權結構存在較大差異。以德日為代表的機構控股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股權分散型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兩類。上述三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也因所有權結構的不同而大相徑庭。在眾多差異中,內部高層監視組織的差異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點。德日采用監事會監視模式,美國采用審計委員會監視模式。本文試比較、分析就這兩種監視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視體系的重構提一些建議。
          
          一、 公司內部監視模式的國際比較
          1、以德日為代表的監事會監視模式
          受法律和相關制度的影響,德日證券市場與英美證券市場相比規模相對較、。個人投資者并非上市公司主要的資金來源,相反,大量股權集中在機構(主要是中介機構)手中②。委托投票制的盛行使金融機構得以對更多有投票權的股票實施控制③。在德國,這一所有權結構使德國銀行實質上控制著監事會中一半以上監事的人選(另一半由雇員推選產生)④,從而在監事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國的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享有充分的權威。它負責批準公司的主要決策;任命治理委員會進行日常經營治理,并對其業績和具體經理職員行為進行檢查和監視。
          而在日本,股東對經營者施加影響的非正式機構是總裁會議。由于典型的日本大是由金融中介機構和產業企業相互持股形成的企業團體,總裁會議的作用在于為這些大股東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和影響的機會。它并非以一個命令機構的形式存在,而是股東間相互溝通和對經營者進行協同監視的論壇。
          可見,在德日模式下,機構擁有的大量剩余索取權和與之相匹配的剩余控制權為其在公司內部行使監視權提供了動力和權利。而且由于深受國家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兩國金融機構大量持股都不是一種短期行為,而是一種長期投資。特別是銀行以股東和放債人的雙重身份參與到公司內部治理,使德日兩國在外部證券市場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依靠穩定的利益相關者相互制衡的內部治理結構實現了對經營者的有效監視。
          2、以美國為代表的審計委員會監視模式
          股權高度分散是美國公司所有權結構的一大特色。中小投資者理智的冷漠以及美國各州法律對機構投資者享有企業直接控制權的普遍限制,使得由股東行使企業內部監視權的權利被大大削弱。
          當企業對經營者的內部約束機制相對弱化時,依靠外部約束機制,尤其是資本市場的氣力對經營者進行約束的重要性就會凸顯。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順應了這種需求,其中,強大的外部審計就是約束經營者行為的一支重要氣力。對于外部審計而言,獨立性是靈魂。只有審計職員處于獨立的地位,他們才能提供有價值的審計(盡管審計的結果并不完全可靠)。但假如連審計職員也抵制不住***而與治理層共同參與欺詐,獨立審計的意義就蕩然無存了。審計委員會正是為了防止CPA與治理層之間可能出現的利益共謀或厲害沖突而在公司內部進行的一項制度安排。一般將它設置在董事會之下,與負責董事會治理的其他若干職能委員會并列,作為CPA與治理層之間的一個緩沖裝置發揮作用:當CPA的獨立性受到威脅時,由審計委員會出面干涉和保護;同時它還負責整合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資源,向董事會與股東大會報告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的可靠性。
          
          二、比較兩種監視模式的啟示
          通過熟悉和比較上述兩種監視模式,我們看到:
          1、德、日、美等國公司內部監視模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和文化背景。監視模式不存在哪一種好或不好的,只存在哪一種更適合一國國情的題目。因此,我國公司在鑒戒他國成功經驗的同時一定要結合我國環境及自身所有權結構和公司內部治理的實際情況,不能隨意就其中一種監視模式生吞活剝,拿來就用。
          2、從世界范圍來看,公司內部監視模式有融合的趨勢,F在即便在日本也有采用審計委員會監視模式,在美國也有企業采用監事會模式。可以預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不遠的將來,這種一國之內大部分企業都采用一種監視模式的格式將被打破。筆者以為,只要政府不以法律或其他政治手段強迫(或蓄意誘導)本國企業在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之間做出選擇,那么這兩種監視模式競爭的結果可能是一國之內一些企業采用這一種監視模式,另一些企業采用另一種,更可能促成這兩種監視模式的融合,發展出二者并舉的第三種模式。
          3、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說,這兩種監視模式在公司組織架構中是不矛盾的兩個層次。監事會是代表股東對經營者行使監視權的機構;而審計委員會則隸屬董事會,是經營者內部監視的領導機構?梢,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在公司治理中分屬不同的層次。從公司組織結構角度考慮,同時設置這兩個機構完全可行。
          
          三、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視體系構建的思考
          1、對監事會監視現狀的思考
          根據上述思想,再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監視體系的現狀。我國1993年的《公司法》明確了上市公司應采用監事會模式進行內部監視⑤,但多年實踐證實,這一監視模式運行地并不成功。國有股"一股獨大"導致上市公司遴選經營者、監視者時的政府行為;國有股不流通導致"用腳投票"退出機制的不適用。加上薄弱的外部審計市場、接管市場、經理市場和產品市場等外部約束機制均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內憂外患"使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監視體系瀕臨癱瘓。
          筆者以為,解決題目首先有賴于股權結構的優化。從德、日、美等國的經驗,我們不丟臉到:選擇什么樣的監視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監視的效率如何受公司外部環境的和內部產權結構的制約。就外部環境而言,我國不成熟的資本市場尚處在整頓和摸索改進階段,法律法規對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規范也還在籌備醞釀之中。公司外部大環境呈"混沌"狀;而在公司內部,與德日的股權機構代理制相比,我國國有股行政代理不能公道地保證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的有效配比,行政代理效率的進步只能依靠加強對負責官員的道德約束和行政約束等次級手段。因此,在不改變國家性質的條件下,適當地減持國有股,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是激活公司內部監視機制的的首要舉措。
          在此條件假設下,我們考慮從程序上改善監事會監視的現狀。一個監視組織的有效運作取決于兩個方面的:監視者參與監視的動機和監視者的監視能力。將其運用到監事會制度的設計中,是否具有參與監視的動機決定了監事會的職員構成,是否具有監視能力決定了監事所應具備的個人素質。在公司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中,股東和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相關性最強,最具有參與監控的動機。德國的成功經驗表明,監事會集中代表股東和員工的利益能更好地實現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可以考慮監事會主要由股東和員工代表構成。
          而考察監事是否具備監視能力則可從兩個方面著手:監事的獨立性和知識結構。為了保證監事的獨立性,一方面必須對股東大會推選持股監事的程序進行規范,限制控股股東的一切越權行為,另一方面在推選員工監事時應留意避免選出的監事受制于治理層或與其利益趨同;至于監事應具備何種知識結構則與監事會的職責定位密切相關。筆者傾向于單純地賦予監事會監視,發現和糾正經營者違法違規、舞弊行為的職能。也就是說要求監事必須具備法律、財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至于一些學者提出的監事會應具備"影響決策的能力",筆者不敢茍同。由于我國的監事會是設置在股東大會之下與董事會并級的監視機構,這一點與德國模式下兼"董事會"之職的監事會不同。假如要求我國監事會具有影響決策的能力無異于要求監事必須具備與經營者一樣稟賦,強加這一職能不僅會造成人力資源配置上的浪費,而且還極有可能束縛經營者的手腳。正如馬克ooJo洛在《強治理者 弱所有者》一書中所指出的:"負責檢查工作的人只要能夠發現負責完成工作的人的某些錯誤,而在他正常行事之時不加以阻止即可。" 因此,筆者以為監事審計應側重于事后監視,一般不應參與決策過程。
          2、對經營者內部監視體系構建的思考
          除了監事會監視,針對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者內部普遍存在董事會--高級治理層--部分(子公司)經理--普通員工的委托代理層次,如能設置一系列的監視組織,使其對這一委托代理鏈上的每一代理方都實施有效的監視,那么這些監視組織的集合就構成一個比較完備的經營者內部監視體系(見表1),它們各司其職、有效運作結果對防止治理層內部人控制現象應是大有裨益的。
          表1
          層次  委托人          代理人       監視組織
          1    董事會         高級治理層      審計委員會
          2    高級治理層      部分(子公司)經理  內部審計部分
          3    部分(子公司)經理   普通員工       財務職員
          
          1、審計委員會監視。當明確董事會采用委員會分立治理模式后,筆者傾向于將審計委員會定位于經營者內部監視的領導機構,并賦予其溝通與監視兩項主要職能。
          A、負責高管層和外部審計的溝通與協調。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防止CPA與治理層之間可能出現的利益共謀或厲害沖突是審計委員會最"原始"的職能。特別在我國,CPA審計市場是一個典型的買方市場,高管層很可能利用其對CPA的選擇權或審計收費等手段來CPA的獨立性,達成購買審計意見的意圖。所以在外部審計與治理當局之間設置一個減震器是很有必要的。審計委員會可以對事務所的聘請或解聘進行提議和復合;考察CPA擬訂的審計范圍和審計收費并在審計過程中與CPA及時地進行溝通,盡力保證CPA審計時的獨立性不受傷害。
          B、監管內部審計部分的工作,從而實現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監視。監視高管層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情況需要充分的信息。審計委員會由于受到人數和職員專業知識的局限,無法經常性參與到公司基層業務的審計中往。而內部審計部分則具有職員,專業技能方面的上風,他們分布于公司基層各部分、子公司,了解公司各個局部的情況,使其可以對治理層的內部控制活動做出客觀的評價。因此,對內審工作的監管成為審計委員會實現對內部控制監視的主要手段。獲取內控的充分信息也有助于其溝通職能的履行。當然,除了評價高管層的內部控制活動,審計委員會通常還被要求幫助高管層營造'軟環境',成為內部控制設計和改進過程的顧問。
          2、內部審計部分的監視。當公司治理引進審計委員會后,內部審計的職能產生外延:由傳統意義上服務于公司高管層,以各部分(子公司)的經營治理活動為監視對象,擴張為同時服務于高管層和審計委員會,并把對高管層內部控制活動的評價也納進工作范疇。上述職能外延要求內部審計在公司中的組織地位更為超然獨立,尤其是其相對于高管層的獨立性必須得到保障。審計委員會通過對內審組織章程、預算、人事、工作計劃和審計結果的復合,確保其工作范圍不受治理層的局限,避免了由此職能外延而產生的內審"角色困境"。
          在這一監視體系中,內部審計部分在高管層和審計委員會的雙重支撐下,承擔內部財務審計和經營治理審計的職能,其工作結果一部分為高管層所用,另一部分為審計委員會與外部審計機構及高管層的溝通、監視和對內部控制的評價提供。
          3、機構、會計職員的基層會計監視。公司內部監視體系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由會計職員對普通員工所從事的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的監視。在該層次的監視中,監視主體是企業的會計職員,客體是普通員工,對象是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監視的主要是審核實物、款項、原始憑證,保證財務收支的正當與公道性等。根據《會計法》中有關"單位內部會計監視"的規定,會計職員應"回回"企業--在基層經理的領導下,按照國家同一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從事會計核算,在核算的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直接的,"面對面"的監視。因此,該層次的監視實際上是由部分(子公司)經理和會計職員對員工實行的一種聯合監視。這層監視在內部監視體系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沒有會計在反映基礎上進行的監視,也就不可能有現代企業制度,二者共生共長。"(吳水澎,2000)
          
        -----------------------------------
        備注:  
          
         、 德日的與制度對兩國公司股權的構成和證券市場的規模有著決定性的。主要體現在A、對機構的管制較為寬松。B、對非金融在證券市場上的直接融資行為長期采取過于嚴格的監管。C、在信息表露方面規定不太嚴格。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德國,銀行實際控制了德國上市公司近一半的股票投票權,而德國股市的市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僅為13%(美國為58%)。

          ② 對德國的公然上市公司而言,三家或更多的銀行通常每家控制其10%的投票權。一些產業企業也控制了較大的投票權。銀行作為股東與其他持有股份的企業和持有大份額股份的家族分享權利。典型的日本大企業屬于由產業企業和金融中介機構相互持有股票形成的企業團體。團體內(主銀行,產業企業和其他幾家銀行和保險公司)相互持股通常占所有權的一半。

         、 金融機構的投票權不僅來自于它們直接擁有的股票,還來源于通過控制共同基金擁有的股票,最重要的是,來源于它們以經紀商身份代理客戶存進銀行的股票投票權。

         、 在最大的德國公司中,股東僅選舉一半的監事會職員,雇員指派另一半監事。銀行擁有委托投票權,它在為這些委托股票投票之前,要將它的投票意向通知客戶,客戶可以指示銀行以不同的方式投票。但理智的冷漠使大多數股東沒有提出這一請求,他們很少否決銀行的提議。這使銀行實質上控制了委托投票機制,決定著監事會中持股監事的人選。

         、,我國的監事會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在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設置的監事會;第二類是根據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第159號令的要求,對國有重點大型企業采用的外派監事會;第三類是在2000年,國家實施財務總監委派的辦法,委派財務專家對國有資產治理實施監視。這里討論的只是第一種類型。

         。
          1、羅飛、柳木華. 2001. 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監視. 財會通訊,10
          2、陳麗紅、汪文豪. 2001. 中外公司治理結構對監事審計的影響及啟示. 審計與,1
          3、徐海榮. 2001. 中外公司監事審計比較及啟示. 審計與經濟研究,2
          4、陳漢文、張志毅. 2002. 審計委員會與內部審計. 注冊財務師,1
          5、馬克oJo洛著,鄭文通等譯. 1999. 強治理者 弱所有者:美國公司財務的根源.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公司內部監視模式的國際比較和思考】相關文章:

        公司內部監督模式的國際比較和思考03-18

        海爾與格蘭仕的國際化模式比較03-23

        假日食品監視治理帶來的思考12-06

        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較和發展趨勢分析03-19

        兩大國際化經營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03-19

        審計模式的比較與選擇03-23

        保險監管模式比較03-19

        國際化經營兩大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03-19

        獨立董事激勵機制:理論和實踐的國際比較03-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