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少數民族診療骨傷方法的臨床運用論文
1水族醫藥診療骨傷的特色
1.1環境、行醫、傳承特點
許多藥用植物為當地的水族認知、采集、應用并作為部族間的交換物品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水族醫藥在骨傷方面治療主要依托生物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就地取材。通過實地調查發現水族醫生對骨折、跌打損傷、風濕疾病有其治療的的特長,是其適應生存環境所必需手段。水族醫學大多是祖傳或親人相授,存在著“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習俗。傳授方式是”先藥后醫”,老醫師先帶徒弟采藥、認識藥材,學習藥材的采集、功效、主治病癥、收藏及炮制后,然后通過臨床診治疾病,言傳身教,把祖傳水醫經驗傳給下一代。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水族醫藥治療骨傷疾病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不可能聚集許多人在一起從事水醫醫藥治療骨傷研究工作,也不可能細分工。因此,水族醫藥治療骨傷具有醫藥一家、醫護一家,防治結合的特點。因各地藥源不同,醫生用藥情況也不盡相同,形成自己看病、自己采藥、加工和配藥,既懂醫又懂藥的特點,他們在藥物治療骨折患者的同時,又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
1.2正骨術宏觀理念及手法
當斷骨間有軟組織嵌入,操作者除有彈性感外還要結合傷者自我感覺是關鍵,常用“外靜”而“內動”,“內靜”而“外動”,并逆順骨折線的發生軌跡,復位以“動靜合一”手法準則;骨干斷骨在采取牽引基礎上,結合擠壓、折頂、提按、拿捏等復合性手法使其歸位。在陳舊性骨折愈合后未達到功能要求,重新調整方法為借助凳子、錘子等工具來折斷骨質;在施行手法及復位之前,用井水(或是山中沒有人用過的干凈的水)或用生草藥煎水外洗患部來止痛。水醫對于水療很重視,很多治療都需要水作為藥引,他們用水時多加念咒語(巫術)。當冷冷的水噴射到正在發燙、腫脹、疼痛的骨折部位時,這種高速流、噴霧狀水汽對骨折端帶來瞬間散熱、消腫、止痛作用;同時滲透到肌肉、肌腱上的“水因子”對周圍血管、神經的激活與抑制疼痛效果,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安慰療法。或是轉移注意力,將患者帶入到骨折復位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水醫重視和調動醫者與患者“天地感應”機制,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整復手法的因勢利導作用,做到骨折的解剖或功能復位。
2骨折選用藥源與觀點
除了植物性藥源外還有部分動物、礦物藥源,如螃蟹、小仔雞(以剛出殼為好)、蝗螂、雄黃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及醫學的進步,對藥物的需要日益增多,面臨依靠野生野長藥物資源匱乏,目前大力推廣人工栽培,不斷地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水族醫生在組方特別是劑量(水族稱“火后”)必須要視病人進行體質辨識,不能千篇一律。一般骨折外敷藥物的共性是:一是用生藥居多,就地取材,方便使用;二是用水或用酒搗碎;三是大多7天換一次藥;四是藥味在5—8味之間。老一輩水醫治療骨傷疾病還注意講究飲食忌口:如傷后不要吃竹子、蕨菜、牛肉、母豬肉等發物,3年的老公雞不要吃,認為雞冠子有毒,觀點是傷后早期應該注意消炎、清火,對提火的飲食慎用。水醫還積累了很多口訣:如馬錢子:“人吃人退涼;狗吃狗斷腸”,炮制方法:用童子尿泡10天后,再9蒸9曬,然后切成薄片使用。治傷方面,如:“千傷萬傷,離不得野馬桑;千煉萬煉,離不得一支箭;千打萬打,離不得四塊瓦;千刀萬刀,離不得一支蒿”。這些藥用口訣,符合我國傳統醫學規則。
3結語
挖掘、整理水族醫藥治療骨傷疾病資源應從多角度入手,對當地特用的醫療技術、藥物加工技術、動物藥、草藥、礦物藥等需要認真的研究設計方案,用科學、真實、可靠,并得到公認循證醫學支撐來規范水族醫藥診療骨傷疾病的理論體系和實用醫療技術是社會共同責任。
【探究少數民族診療骨傷方法的臨床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運用數學魅力培養探究精神09-05
婦產科臨床實習教學探究論文10-26
關于高中地理趣味游戲運用探究論文10-16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運用論文06-05
節水方法的建筑給水設計運用論文07-26
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的運用價值論文07-18
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床運用的論文09-16
高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式探究的運用論文07-03
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方法探究論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