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的論文錦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臨床護理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臨床護理的論文1
摘要:目的探討在臨床上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隨機實驗法,以我院收治的760例接受普通外科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處理,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對實驗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干預。結果經過風險管理措施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醫患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結論在臨床上實施風險管理干預措施,能夠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風險管理;臨床護理管理;護理滿意度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競爭力也在不斷加劇,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醫療市場中,患者選擇就醫區域的主要評判標準就是一所醫院的安全質量。醫院是一個高風險的場所,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要嚴格控制臨床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降低手術風險和醫療隱患的發生率[1]。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臨床作為患者治療的特殊場所,如何降低手術風險是重中之重。為了探討臨床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選擇20xx年4月-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患者與20xx年12月-20xx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380例未實施風險管理護理,對其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我院在20xx年12月-20xx年3月期間收治的38例住院患者為對照組,男性患者有198例,女性患者有182例,患者的年齡在18-81歲,平均年齡為39歲。以我院在20xx年4-6月期間收治的380例住院患者為實驗組,男性患者175例,女性患者205例,患者的年齡在16-9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歲。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如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結果沒有出現明顯差異(P>0.05),在臨床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的基礎上,對實驗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和方法如下:
1.2.1設置風險控制小組
在加強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要設置相關的風險控制小組,風險控制工作的重點內容是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成立相應的考核小組,根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風險的措施,防止風險事件的發生。
1.2.2風險因素的分析
從管理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針對潛在的風險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明確了護理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之后,要確認風險因素的危害及發生概率,根據對資料及數據的分析結果,對風險進行管理,并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2]。
1.2.3加強專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素質
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可以降低手術風險。使每位護理人員都具有較高的職業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嚴格的慎獨修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操作技術、極強的應急能力。對新開展的手術,邀請有關專家講授相關知識,對大型儀器的.使用制定操作規范。隨著新儀器設備的不斷出現,對手術室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技能以適應外科手術發展的需要。熟悉新器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手術室護理人員在和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態度應和藹溫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將手術室護理風險預告制度告知患者,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在患者和患者家屬知情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手術,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1.3評價標準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患糾紛發生率和患者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1.4數據處理
對實驗結果采取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在臨床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護患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差異明顯(P<0.05),具體內容如表1:
3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也在逐漸增強,近些年醫療糾紛案件的發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不但嚴重影響了醫院救死扶傷的形象,還嚴重干擾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3]。臨床護理過程中,任何一個護理過程中的風險都將直接影響手術的最終結果。風險管理是指將風險降至最低的管理過程,護理風險管理是醫療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理論的重點是建立更加規范的醫療管理體系。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早做好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確保手術成功,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4]。臨床風險管理降低了醫療事件發生率、切口感染率,改變了臨床的護理工作模式,完善了臨床工作流程和標準,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學習自覺性和應對風險的能力。綜上所述,在臨床實施風險管理模式能夠降低醫療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了患者術后切口的感染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杜立,陳彩玲,崔欣,等.風險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xx,12(8):135-137.
[2]倪青.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xx,5(4):34-37.
[3]馬海云.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xx,23(11):181-183.
[4]方碧華.風險管理在臨床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藥管理雜志,20xx,19(5):475-476.
臨床護理的論文2
1臨床資料
2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
SLE以年青女性多見,育齡婦女占90%~95%[2],該病病程遷延,反復發作,間有長短不等的緩解期。因此患者大多有悲觀失望情緒,應當鼓勵他們做好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體態、容貌改變,嚴重者部分功能喪失,使患者情緒低落,思想負擔過重,對生活失去信心,拒絕治療。護理人員和家屬應多與患者談心,給予精神及情緒上的支持,增加對治療的信心。由于SLE常同時侵犯全身器官,在發病后患者常有病重感,因此,護理人員應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反復使用“狼瘡”一詞,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懼和不安。這類患者特有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而人的情緒可直接影響免疫系統[3]。這使我們認識到,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遷延和治療中起作重要作用,作為臨床護理工作者更應該重視患者的心理活動。
2.2病程觀察
、僮⒁庥^察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皮損及潰瘍的部位、范圍,末梢循環情況,有無伴隨癥狀,如咳嗽、胸痛、關節痛等。久病涉及腎臟,注意監測血壓,記錄24 h出入量,觀察有無水腫發生;病及心肺者,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律的變化;病及胃腸道者,觀察有無惡心、嘔吐、便血及食欲改變等情況;累及神經系統時,需密切觀察意識狀態、面色、瞳孔等情況。②注意藥物反應: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治療時,告知患者,需堅持長期服藥,應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可自行停藥或增減藥量,并說明服藥后可出現滿月臉、痤瘡、多毛等現象。服藥期間,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及有無真菌感染、潰瘍病、糖尿病、骨質疏松、電解質紊亂、庫欣綜合征等不良反應發生。應用環磷酰胺(CTX)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脫發、膀胱出血、白細胞減少,大劑量沖擊前需查血常規、肝功能。CTX沖擊時靜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體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對于血小板減少者,在靜脈穿刺前,扎止血帶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皮下出血。白細胞減少時,要做好保護性隔離,避免院內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劑時應多喝水,以減少腎臟的損害。
2.3飲食護理
SLE患者的'基本飲食應為高維生素、優質蛋白質、低脂肪的平衡膳食,動物實驗顯示低脂肪對自身免疫有益。一項雙盲交叉研究顯示狼瘡患者進低脂肪飲食并補充海魚油每日10 g,共6個月,病情較對照組明顯進步。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長期應用激素者注意補充鉀、鈣。腎衰者應限制含鉀食物攝入。急性活動期患者宜進食野菊花、金銀花茶、綠豆、赤豆湯、西瓜、冬瓜等清熱涼血之品;緩解期患者,進食牛奶、蜂蜜、甲魚湯、銀耳湯以滋陰降火。均忌食或少吃芹菜、無花果、蘑菇、豆莢、煙熏食物,以避免誘發SLE。
2.4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夏日出門應撐傘,對于局部暴露部位,應使用陽光濾過劑,減少局部受刺激。每天檢查皮膚,以便發現新的病灶。面部出現紅斑者,忌用堿性肥皂、化妝品及油膏,宜用鹽水清洗有皮疹、紅斑或光敏感者。皮膚紅斑處,急性期外涂黃連膏,切忌擠壓皮膚斑丘疹,預防皮損和感染。加強四肢末端的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觸冰雪或暴露在低溫下,防止雷諾現象發生。夏天癥狀相對較輕,亦注意保暖,不可貪涼、冷飲等,可經常行局部按摩和溫水浸泡手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接觸刺激性的物品,如染發燙發劑、發膠等。
3健康教育
過勞、感染、生育常是復發的誘因,應注意避免。告訴患者及家屬要嚴防感染,要少去公共場所,以免感染疾病。出院后必須堅持按治療方案服藥,不可隨意停藥或減少激素用量,及時門診復查。若出現癲癇發作、神經精神癥狀、發生關節腫痛、口腔潰瘍或皮損加重、尿蛋白增多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即使無癥狀,也應定期復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刺激。適當參加強身健體的鍛煉,但需注意不可勞累。
4小結
SLE育齡婦女發病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當患者明確本病后需要積極治療。經過對患者的病程觀察、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療效,維持了較好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2]陳灝珠.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1.
[3]游自立.應激對免疫功能及疾病發生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5,9(3):140
“淺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護理畢業論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著名出處。
臨床護理的論文3
醫護合作是醫生和護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專 業知識和能力的前提下,通過開放的溝通和協調,共同決策, 分擔責任,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1]。良好的醫護合作是目前國內對于mini-CEX的相關研究和實踐還十分有限。 由于臨床護理人員不足及患者不配合,給項目的實施帶來了 一定困難,有3名教師曾拒絕學員約定,其原因是太忙沒有時 間;另外5名教師曾遭遇患者拒絕,其原因有患者不想被打擾、 個人因素、無耐心等。如醫院出臺相關獎勵政策,提高教師的 自我效能感,獎勵配合評量的患者,將會有力推進多元評量, 進一步提高醫院的整體帶教質量。消除疾患,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醫療成本,促進康復的重要保 證[2],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降低 離職率。醫護合作態度是指醫生或護士對醫護合作的評價和 所持有的具有持久性而又有一致性的心理傾向,積極的醫護 合作態度對雙方的職業行為具有指導作用[3]。醫學生和護生 作為未來醫療領域的主力軍,他們對醫護合作的態度和認知 將直接影響醫護合作的發展前景。本研究通過對154名臨床 醫學專業及145名護理學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力求為今后進 一步開展醫護合作教育、提高醫護合作水平提供實證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選取鄭州大學實習已滿 10個月的154名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以下簡稱醫學生)和 145名護理學專業實習生(以下簡稱護生)為研究對象。其中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以下簡稱醫本生)88名、臨床醫學專 業研究生(以下簡稱醫研生)66名,男106名,女48名;年齡21~ 30歲,平均(23.89±2.56)歲;96.8%在三級醫院實習,3.2%在一 級醫院實習。護理學專業本科生(以下簡稱護本生)79名、護 理學專業研究生(以下簡稱護研生)66名,女生122名,男生23名; 年齡19~31歲,平均(23.18±0.34)歲;均在三級醫院實習。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包括一般 資料和Jefferson醫護合作態度量表。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 齡、專業、學歷、實習醫院級別、對醫護關系的認識。Jefferson 醫護合作態度量表由Hojat等[4]于1995年開發,用于測量醫生 和護士對醫護合作所持的態度,分為共同教育和合作、護士 自主權、照料與治療的對比、醫生權利4個維度。采用Likert 4級 計分法,1~4分分別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同意”“非 常同意”,條目8、10采用反向計分,使用總分評價,總分為15~60分,得分越高,說明醫護合作態度越積極。量表總分45.1-60.00為醫護合作態度水平高;30.01 ~45.00為中等; 15.01~30.00為低[2]。此量表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廣泛使用,在跨 文化因素的比較和合作教育的成效評價等方面,均具有良好 的適用性。楊曉莉等[2]將其譯為中文版,包括醫生卷和護士 卷,Cronbach’s a系數分別為0.84和0.85。
1.2.2資料收集方法
調查開始前,由研究者向被調查者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方 法,并講解問卷填寫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問卷由被調查者自 行填寫,當場收回,最后由研究者進行核查;厥蘸蠹皶r串 核,剔除無效問卷,進行編碼和分析整理。本研究共發放問卷 320份(醫學生165份,護生155份),回收有效問卷299份(醫學 生154份,護生145份),醫學生和護生有效回收率分別為 93.33%和93.55%。
1.2.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雙人同步錄入,輸入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描 述,呈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t檢驗。
2結果
2.1醫學生和護生的醫護合作態度(表1)
醫學生醫護合作態度總分為(49.36±5.27)分,護生總分 為(50.58±3.37)分。根據Jefferson醫護合作態度量表的分數評 價標準,醫學生和護生均處于較好水平,護生高于醫學生,差 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2.115,戶=0.036),在“共同教育和合作” “護士自主權”“照料與治療的對比”這3個維度上,醫學生和 護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醫生權利”這個維度上,護生得 分高于醫學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555,P=0.000),護生 更不贊同臨床醫生的主導權威地位。
2.2醫學生和護生醫護合作態度的主要差異(表2)
3討論
3.1醫學生和護生醫護合作態度總體水平良好
表1顯示,醫學生和護生得分均在高水平的醫護合作態 度范圍內,與醫學生相比,護生得分較高,由表2可知,在條 目“護士應該被看作是醫生的合作者和同事,而不僅僅是助 手”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7 ),護生醫護合作 態度更積極,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5-6]。醫護生合作態度 均較好,可能與雙方都處于實習階段有關,剛剛從課堂轉入 臨床中,熱情飽滿,具有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精神 狀態能夠促進醫護溝通,融洽的醫護關系能夠促進醫護合 作。護生得分高于醫學生可能與傳統的觀念有關,一直以來 護士的地位較低,人們普遍認為護士僅僅是打針、發藥的, 所以患者對護士的尊重和依從性遠遠不如醫生,并且護理學發展起步晚,同時女生占絕大部分,所以護生從心底里對醫 學生有種依賴和信任的態度[7]。然而對于高學歷的護本生和 護研生來說,已經不滿足傳統的護理定位,希望將來在臨床 中獲得與醫生平等的地位,通過自己的專業優勢促進患者 的健康,所以護生有著更加積極的合作態度。
3.2協助發展護生的護士自主權
表2顯示,在條目“護士應參與有關醫院后勤服務的政策 決定”上醫學生得分較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8), 說明醫學生更希望護士擁有較高的責任意識和自主權。雖 然護生正在被灌輸護理工作者新角色和職能的觀念,認為 應該為患者所提供的護理負責,并有權利和義務發表自己 的意見和建議,但在現實的臨床工作中醫生多處于支配地 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護士也習慣于聽從醫生的安排,很 少表達自己的建議。患者也往往覺得治病靠醫生,更多注意 與醫生搞好關系。另外,盡管越來越多的學者致力于探尋適 合護理人員發展的科學管理機制[8],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目 前我國護理人員配置還沒有合理的能級標準,護理人員能 級結構不夠清晰,崗位職責并不能充分體現出專業技術水 平[9],這些消極因素都會影響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自我價 值實現,并在影響護士自主權的同時,不同程度地通過臨床 老師的帶教和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實習護生。因此護生 的護士自主權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護理教育及管理者應 該注重對護士專業技術的培養和提高,并通過積極開展在 職繼續教育項目和開設醫護論壇等方式,為臨床護理人員 提供足夠的教育支持和參與管理決策的`機會,創建良好的 合作環境,協助發展護生的自主性。
3.3開展醫護合作教育勢在必行
本研究中,在條目“在所有的衛生服務事物中,醫生應占 有主導的權威地位”和“護士的基本職責是執行醫生的醫囑” (反向條目)上,醫學生與護生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護生得分較高,雙方對醫護職能關系、醫生權利的認 識不平衡,護生對醫生的主導地位更持不認同態度,更愿意 接受“并列-互補型”的醫護合作關系。目前,護理學已成為一 級學科,護士被賦予了新的角色,不僅僅是醫囑的執行者,更 是患者健康的教育者、權益的保護者、示范者、研究者、咨詢 者、管理者[6]。我國也提出了護理學專業教育的新標準?,努 力使護生適應現代護理教育的發展。然而醫學生受傳統觀念 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接納了醫生在醫療體系中的主導地 位,往往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11]。臨床帶教的醫生往往 是主動的,習慣給護士命令和指示,同時缺乏對護士新角色的 認識,即使是有新的了解,但舊的思想根深蒂固,也不能在短時 間改變,帶教醫生的態度和行為讓實習的醫學生逐漸形成了錯 誤的觀念[12]。因此應加強醫學生對醫護合作關系的進一步認知 與對護士新角色的認同,積極引導醫學生接受新的理念。
建議醫學院校在重視醫學生和護生專業課同時,重視醫 護專業間的合作教育,考慮在教學中適當增加醫護合作教育 課程,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技巧,改善醫學生和護生對自 身職責的認識,提高醫護生的自主性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 觀念和態度,提高醫護合作能力。有調查[13-14]顯示,跨專業教 育和醫護合作帶教模式對醫護合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 以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結合專業發展趨勢及學校自身的特 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有關醫護合作的教育。帶教老師以身作 則,在傳授技術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醫學生和護生溝通交流 合作的能力。
臨床護理的論文4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xx年5月至20xx年9月間在內科進行治療的非精神障礙患者60例,納人研究患者人院時間均在1周以上,且排除不良影響因素(危重患者、昏迷患者、存在意識和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治療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25荀7歲,平均(403士4t6)歲,住院時間8一56d,平均(23t6士6.9)d。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滬<0t05)。
l.2方法
臨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護患溝通方法:首先幫助病患熟悉病房環境,減少內心壓抑感與緊張感,確保其在睡眠環境內能做到心情放松,同時由護理人員親切、悉心指導,與患者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及時解決患者心理需求;然后通過教育和引導幫助病患了解、識別情緒障礙與疾病恢復的關系,引導其正確認識,樹立信心,保持輕松、愉快的心境。
l.3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13to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檢測后與標準樣品采用t檢驗,臨床治療效果采用才檢驗,組間尸<0t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我院呼吸內科實施護患溝通護理服務模式以來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問卷調查,觀察組患者滿意度%t67,家屬陪護率為40t0%,對病情知曉率為93.33%,基礎護理落實率達到100%。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差異,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滬<0t05),兩組均沒有發生護患糾紛現象。
三、討論
3.1科學掌握溝通時機
在患者人院前,臨床內科護理人員應該依據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將對應的診治科室推薦給患者,然后將相關檢查流程、地點等介紹給患者,并向患者傳授預防和保健知識,使患者的信息知曉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將良好的就醫環境營造給患者;在患者人院時,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有效的了解,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對患者的心理壓力進行有效的緩解,并將患者的病情科學介紹給患者,從而促進其治療配合程度的顯著提高。同時,還應該將醫院方方面面的情況介紹給患者,讓患者更好地接受接下來要生活的環境;在患者人院d3內,對患者的病情發展、心理等進行全方位的掌握,然后將其和臨床護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將更為全面和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醫院的治療和護理工作。
3.2全面把握溝通內容
首先,依據護理方案和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臨床內科護理人員應該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病情特點,將一整套完整的`護理方案制定出來,然后將護理方案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患者知情,如果患者提出了一些意見或建議,則應該給予其充分的考慮,如果合理,則積極采納;其次,進行護理技術服務溝通。向患者詳細介紹每一項護理項目的內容,讓患者了解進行該項護理的方式和目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配合度。盡可能少地暴露患者的身體,讓患者建立信任感?傊R床內科護理工作中護患溝通在醫院的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臨床內科護理人員應該認真查找影響護患關系的各種因素,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溝通方法,為減少護患糾紛、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而提升醫院的整體效益做出積極的貢獻。
臨床護理的論文5
[摘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客觀上對醫療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人們對優質護理的需求最主要的便是提升護士的護理能力。就高等護理教育過程中護理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銜接之間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等護理教育;臨床實踐;銜接對策
近年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早已開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茖W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衛生服務的深入改革一方面為醫護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另一方面也要求護理人員的數量同步增加、護理工作的質量快速提升以及護理工作的結構進一步優化,F階段護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結合當前市場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培養出既符合我國衛生事業要求又能夠同國際先進護理水準相當的優秀護理人員。目前,我國高等護理院校和高等護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養出適應于社會需求和臨床要求的高水平護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等一系列問題。然而,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高等護理教育和臨床實踐的銜接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下對影響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高職護理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以工學交替為主,雖然在具體實施形式上有差異,比如部分院校始終將臨床見習貫穿在三年教學培養過程中,部分院校則先集中進行理論學習緊接著安排臨床實踐,但是總體來說都意識到二者不可偏廢其一。為何需要將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從專業能力來說,護生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不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會使得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無從下手。在護理理論教育的同時,安排臨床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鞏固護理理論,也能擴展臨床知識視野,逐漸增強臨床技能。護理教學的重點正是臨床專業技能和能力的訓練,護生良好的臨床能力也凸顯了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培養的質量。從用人單位角度講,大量需求專業性強、業務能力高的護理人才,又因無法給予護理人員大量的技能培養時間,所以更傾向于選擇擁有臨床實踐基礎的畢業生。
二、影響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因素
自我國重新開始設置高等護理教育到現在,已經有不少高水平護理人才從高校走出進入醫療護理崗位,但客觀上說我國的護理教育仍有許多問題,同國際護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理論知識掌握好、實踐能力欠缺,學校安排臨床實踐時間短、效果弱等。以下從幾個方面來說明影響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因素。
。ㄒ唬⿲W生重理論輕實踐
護理專業學生入學后開始進行護理理論技能的學習,由于多年學習思維定勢,在學習過程中將大量時間用于背誦理論知識、準備各項職業技術考試,并不力求理解理論的使用方法和條件成為普遍現象。作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忽視所學知識的實踐意義,單純進行理論記憶無益于日后的就業。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直接造成院校安排臨床實踐后,學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僅影響學院實踐安排的持續性,也影響實踐醫院的正常工作。
。ǘ┰盒Un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設備等因素
院校課程設置結構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陳舊、授課教具陳舊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實踐的有效對接。分別分析這三種因素,首先課程設置結構和比例不合理:雖然護理專業教育體系已經經過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經費制約等原因,在課程結構安排上設置大量的理論教學,將實踐環節簡化或者以護理技能講座代替實踐,教學與實踐脫節,無法實現讓學生知行合一、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目標;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陳舊:院校訂購教材時沒有詢問專業教師,選擇的教材編者自身脫離臨床實踐,將陳舊知識重復羅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臨床理論研究成果,而學校一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味陳述課本內容,不及時補充當前的先進理論,致使課堂氣氛沉悶、授課內容單一枯燥,部分教材內容跟以往其他課程內容又產生重疊;授課教具器材相對落后:20xx年以來,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用于臨床的醫療設備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轉變更新。一些院校沒有定期與醫院交換發展現狀,不了解臨床醫學與護理學的發展動態,另一方面,由于將大量經費預算投入校園建設,購置新型教學器具經費不足,都使學生在進入臨床實踐時面對新器材束手無策,從頭學習。
(三)院校教師臨床經驗不足
院校教師臨床經驗不足,具備充足臨床經驗的教師比例較少成為制約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實踐銜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養院校由于歷史發展體制、實施政策的差異,存在教師培養的各類問題。對于部分任職時間較長的教師,長期不進行臨床實踐,多年重復進行護理理論授課,使得自身臨床經驗不適用于當前實際護理工作。此外,由于專業擴招對新教師的需求,院校選聘了缺乏臨床經驗的畢業生,學院又不能提供臨床教學實踐基地供新任教師積累經驗,使得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過程更加脫離實際。
(四)院校臨床實踐模式不完善、學生實踐機會不足
國內醫學院,F行的兩種實踐教學方式,無論臨床見習還是臨床實習都難以完全滿足擴招后學生的實踐需求。護理專業學生逐年擴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夠滿足實習或見習要求的醫院數量卻并沒有相應的增長,無法滿足傳統實踐模式的需要。
。ㄎ澹┎』季芙^實習生技能操作隨著醫患關系問題日漸進入公眾視野,病人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醫學院校學生實習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些病人認為實習生操作會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療或者會增加疼痛感,即便實習生是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進行操作也會遭受到病患的拒絕,更有甚者對實習學生護理工作進行干擾。多數實習帶教醫院以及帶教教師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糾紛形成不必要的麻煩,只考慮自身利益,不顧與院校達成的協議,一再減少實習學生在醫院的護理學習項目,從而使學生無法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護理技能,無法實現護理理論的真實應用。
三、鞏固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對策
科學的發展和教育體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實現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有效銜接,就必須在漫長的積累與前進過程中不斷找準和修正教學方案,并爭取使醫學院校、醫療機構等都參與到護理教育工學并重的進程中來,讓每一方都能盡己之力解決當前的制約因素。
。ㄒ唬┡囵B學生的實踐意識,完善課程設置
可以借鑒部分院校的成功經驗,在開學伊始組織學生到醫院臨床、社區見習1周,使學生感受醫院文化,增加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所記知識都是為最終實踐所用。在教材的選擇上,定時訂購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師甄選,經多位教師查看后確認專業教材,同時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續性。課程設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時積極聯系醫療機構保證臨床實習在培養方案中的比例。教師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時,應補充最新的護理理論成果,教學方法上可列舉正反面護理實例供學生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拍攝制作真實臨床護理工作環境、急救場景等。院校在制定經費預算時,根據具體情況逐年增加用于采購先進設備的預算,更新教學應用設備。
。ǘ┒ㄆ诎才判吕辖處熯M行臨床工作
考慮到護理學本身是一門需要落實到實踐、完善于實踐的學科,護理教師的選擇必須以優秀的護理能力作為先決條件。目前高校教師招聘將學歷作為重點,強調名牌院校,殊不知對于護理教師而言缺乏實踐經驗,理論講得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無法很好地啟迪學生。教師脫離臨床的現象不僅影響教學質量,更是影響學校的總體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應要求教師隊伍與臨床緊密結合,將此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標準。根據體制管理,要求相關醫院必須接受教師參與臨床工作,安排教師在不同的醫院每年完成一定時間段的臨床工作,同時作為一名護理教師必須通過國家護士執業注冊考試,具備從業資格才能上崗。
。ㄈ┰谛韧饨⑴嘤柣,落實臨床實踐
解決高校擴招與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無法相適應的問題,客觀上無法通過增加城市醫療機構的方式來解決,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礎上改變實踐模式才能逐漸解決。面對醫院數量有限這一問題,高?梢杂嗅槍π缘剡x擇一至三個符合條件的醫院,建立標準化實習教學基地。醫院原有院室無法接納大量的實習學生,但是通過標準化的教學基地可以使學生學習到規范的臨床教學過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內也可以設置用于護理實踐和模擬護理情境的實驗培訓基地,設置專項護理訓練項目,從而落實教學大綱上所要求的諸如基礎護理、ICU技能護理、臨床各科護理技能等實踐教學。
。ㄋ模┠M病患、病情進行操練
解決病人不配合實習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的技能操作這一問題,除了需要向病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外,院?梢栽谌粘=虒W中采用模擬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擬病情的方法進行操練。模擬情景練習給予學生更多機會練習與病患的溝通,學生可通過言語以及觀察評估病人情況,進行護理技巧訓練。此外,可以購置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用于模擬病患的仿真機器,在課堂上供給學生操練,結合多媒體課件,盡可能讓學生在模擬操練中多角度認知臨床操作技巧。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護理技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專業能力,這是護士從事護士工作所必須要具備的專業條件。因此,對于高等護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能夠踐行護理理論,具備走上工作崗位的能力。顯然,不斷探索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制約因素,尋求鞏固二者緊密結合的對策,進行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有助于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護理院校畢業生更好地在工作崗位服務,有助于我國的衛生事業在國際范圍內得到認可?傊,不斷發現和解決制約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制約因素絕非朝夕之事,需要護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陳靜.以整體護理為中心的內科護理教學改革[J].時代教育,20xx(7):55-56.
。2]陳典明.以就業為導向中職衛校中醫護理教學改革探討[J].護理學,20xx(9):77-78.
臨床護理的論文6
【摘要】
目的探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102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3.6±4.2)分、SDS評分為(32.5±5.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1.3±7.1)、(39.7±5.8)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緒明顯減輕,有利于病情恢復,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護理;效果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指的是由于房角關閉,對房水排出造成阻礙,導致眼壓明顯升高,視神經以及視野受損的一種常見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現為眼球脹痛、嘔吐以及視物不清等[1]。其發病誘因主要為情緒異常、用眼過度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帶來較大不良影響。因此,必須要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措施。本文選取102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51例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xx年5月~20xx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10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1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61.3±5.2)歲。對照組中男33例,女18例;年齡44~77歲,平均年齡(63.2±6.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2]。觀察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①院前護理:采取個人責任制護理,增強患者進入醫院時候的交流,責任護士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詳細介紹整個住院環境,同時能夠明確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況,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法、藥物的'作用以及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穩定患者的情緒,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進而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3]。
、谑中g護理:做好整個圍術期的護理工作,臨床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擺放適宜體位,將頭部墊高,動作一定要輕柔、緩慢,切勿震動,對其相關病情變化給予密切監測,密切監測患者的眼壓以及各項生命體征,增強對患者病房的巡視,手術以后一定要詳細詢問患者是否出現頭部疼痛、惡心以及嘔吐等相關癥狀,同時詢問患者有無其他不適癥狀。臨床手術后72h對術眼狀態給予密切觀察,及時更換藥物以及滴入眼藥水等相關操作,以及對患者術眼采取廣譜抗生素進行清洗,進而能夠有效預防感染。另外,患者在手術以后切勿自行松解或者揉壓術眼,手術后7d,根據患者術眼眼壓情況,對術眼進行適當按摩。
③用藥護理: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個性化藥物護理,縮瞳劑應用開始的時候,每隔5min滴眼1次,當瞳孔縮小以后,每隔1~2h給予1次滴眼,滴眼以后,馬上壓迫淚囊,進而能夠減少對藥物的吸收,能夠有效預防藥物所造成的機體不適反應,與此同時,患者在使用藥物后,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除此之外,當患者采取房水抑制的時候,應該同時采取縮瞳劑,而且對有無腎功能損害給予密切監測[4]。
、苋粘Wo理:讓患者傾聽自己喜愛的音樂,病房的溫度以及濕度一定要適宜,病房環境一定要衛生、整潔等相關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明顯減輕。另外,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治療后的眼壓和眼局部情況,同時給予眼部衛生護理指導,并鼓勵患者多加進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增強營養支持,避免辛辣、冰涼等相關刺激性食物,同時保持大便通暢,以免發生便秘。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SAS、SDS評分,并進行組間比較。SAS、SDS評分越低,則表明患者不良情緒越低[5]。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5.2±5.1)分、SDS評分為(46.1±5.5)分,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6.6±6.4)分、SDS評分為(44.5±6.1)分,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3.6±4.2)分、SDS評分為(32.5±5.2)分,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41.3±7.1)分、SDS評分為(39.7±5.8)分,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眼科疾病,其癥狀主要為眼壓急劇升高,同時眼前段組織發生改變為主要特點,這種疾病在發作之前,大部分患者均伴有情緒異常激動和精神創傷有密切關系[6-9];颊咴诎l作時,視力會明顯下降,眼部疼痛以及惡心等相關軀體癥狀,進而使患者的心理障礙進一步加重,對臨床治療和病情恢復帶來較大影響[6,10-12]。根據相關研究表明[7],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療期間,全面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大部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治療的時候治療依從性相對比較差,手術以后缺乏對自身疾病的保健意識,造成病情反復發作,對眼組織和視功能造成巨大損害。所以,在整個臨床治療期間一定要在全面評估其病情的基礎之上,增強對患者的個體化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導,使患者能夠了解更多關于自身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使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改善,與此同時,臨床護理人員要為患者量身定制護理干預措施,正確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以及有效預防眼部感染[8]。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3.6±4.2)分、SDS評分為(32.5±5.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1.3±7.1)、(39.7±5.8)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報道[13,14]相一致。綜上所述,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緒明顯減輕,有利于病情恢復,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臨床護理的論文7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臨床重癥疾病,其給患者以及患者家人帶來了巨大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因此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得特別重要,主要對隨機選取接受治療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xx年2月~20xx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對其進行有效分組,分別作為對照組(18)與觀察組(20),其中對照組的1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為女性患者,14例患者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齡分布在39歲~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49±2.37)歲;其中觀察組的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為女性患者,15例患者為男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齡分布在40歲~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68±2.46)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單一常規藥物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加用護理干預,其護理干預方法為:(1)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絕大部分住院患者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緊張、恐懼、焦慮等諸多不良心理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主動的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對于患者產生的任何疑問護理人員都必須進行耐心講解,多對患者進行有效鼓勵和關心,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讓患者對該疾病有一個基礎了解;(2)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飲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有效指導,指導患者合理搭配食物,鼓勵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肉類、果糖等食物,從而有效保持患者營養均衡;(3)對患者的藥物治療進行有效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將藥物的配伍禁忌為患者進行詳細介紹,為患者建立有效的口服藥物醫囑執行制度,從而使患者的臨床用藥變的更加合理、更加安全;(4)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運動進行有效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運動進行有效指導,鼓勵患者多參加羽毛球、乒乓球、太極拳、慢跑等諸多有效鍛煉,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囑咐患者少吸煙少喝酒。
1.3統計學分析
研究中的數據處理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觀察組20例患者中頭暈6例、心悸3例、心絞痛4例、生活質量滿意20例、血脂下降20例,對照組18例患者中頭暈11例、心悸11例、心絞痛9例、生活質量滿意8例、血脂下降14例。觀察組患者出現頭暈、心悸、心絞痛等臨床癥狀的發生率要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血脂下降以及生活質量滿意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臨床疾病,導致腦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獨立致病因素為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脂質代謝異常等,如果該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因此有效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在為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要想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注意這樣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患者要能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嚴格禁止吸煙、飲酒;其次,患者要能夠保持適量的運動,以便于促進患者體內糖及脂質的代謝;另一方面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積極為患者應用有效的降脂藥物開展治療。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能夠自覺遵守這幾點治療基本原則是非常難的,這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開展治療的過程中,針對該疾病的特點及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做好患者各方面的指導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通過對患者實施生活習慣以及運動指導、藥物治療護理、飲食控制、心理護理等有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綜上所述,將護理干預應用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臨床護理的論文8
1對象與方法
1.1教學對象
以九江學院20xx級高職護理專業(三年制)1個班4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9.1歲,其中女40人,男2人。
1.2評價工具
參照相關文獻自行設計了教師授課效果問卷調查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1.2.1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表
該問卷由學生填寫,用來對教師的授課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指標為討論主題、創新思維、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小結歸納5個方面。每個項目從高到低分為A、B、C、D4個等級,級別越高,表明授課效果越好。本研究在正式調查之前,進行預調查,在30例學生中問卷信度系數Cronbach’alpha測得為0.73。30名學生隔1個月后進行重測,兩次相關系數為0.75[2]。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結構效度進行測量,累積有效程度為90.7%。
1.2.2學習狀態評價表
學習狀態評價表從思辨能力、參與程度、交流程度和生成狀態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參與狀態就是看學生是否全程參與學習,在討論中是否積極發表意見。思辨能力是看學生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善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學知識。交流程度就是看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友好合作。生成狀態指學生能否總結當堂課程,見解是否有創意或能提出深層次的問題。教師在討論課堂中對每個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后做出評價。每個項目由優、良、中、差四個等級組成。本問卷在正式調查之前,進行預調查,在30例學生中信度系數Cronbach’alpha測得為0.72。30名學生隔1個月后進行重測,兩次相關系數為0.74[2]。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結構效度進行測量,累積有效程度為91.3%。
1.3方法
1.3.1課程設計
以輪狀病毒腸炎為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研究課程內容,明確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評估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并通過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來完成教學目標[3]。
1.3.2臨床路徑表設計
(1)住院第1d:①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病情告知;腹瀉護理常規;飲食:流質或半流質,乳糖不耐受者采用低乳糖奶粉喂養。②遵醫囑應用口服補液鹽、腸道菌群調節劑、胃腸粘膜保護劑。病重者予呼吸、心電監護,吸氧。③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CRP,肝腎功能,電解質;大便輪狀病毒檢測;必要時做血氣分析、大便乳糖檢測。④根據血氣分析結果予以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按照脫水程度予以補液;高熱時降溫處理。⑤主要護理工作:入院護理評估;入院宣教;定時測量體溫。對病情變異進行記錄。(2)住院第2-3d:①上級醫師查房;整理送檢項目報告,有異常者應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并予相應處理;注意防治并發癥。②腹瀉護理常規;飲食;服補液鹽:按需供給;腸道菌群調節劑;胃腸粘膜保護劑;③必要時復查血氣分析、電解質。④根據脫水程度、電解質及血氣分析結果予以液體療法;高熱時降溫處理;必要時查心電圖、心肌酶譜。⑤每日護理評估;定時測量體溫。對病情變異進行記錄。(3)住院第4-7d:①上級醫師查房后同意出院,完成出院小結[4];②出院宣教:向患兒家屬交代出院用藥及注意事項,如隨訪項目,間隔時間,觀察項目等。③出院醫囑:出院帶藥,門診隨診。④主要護理工作:出院宣教,對病情變異進行記錄。
1.3.3教學活動的實施
以我校兒科護理實驗室為教學場所,以真實的護理過程為依據,將教學和模擬工作情境相結合。(1)準備:提前發放臨床路徑表,指導學生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圖書館資料和網絡查詢的資料預習課程內容。(2)學生進行分組,以角色扮演的方法分步驟演示臨床護理路徑表中要求的內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真正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3)教師進行最后點評,進一步強化輪狀病毒腸炎的重點和難點,加強學生的認識[3]。
1.4統計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學生對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效果評價很好,對于5個項目的評價等級均在A或B以上。說明學生對于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的教學質量是肯定的。
2.2學生的參與程度、思辨能力、交流程度和生成狀態評價均較好,優良以上的分別占74%、71%、79%和64%。
3討論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系統地掌握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的知識,需要對醫院的護理工作有一個整體了解,特別是臨床護理的運作規律和制度。這不僅是當前護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和提高護生臨床護理素質與道德觀的一個重要環節[5]。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低耗、高效、標準化、程序化,有時間性、有計劃性的先進管理模式[5]。表1顯示,臨床護理路徑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CNP的認識,能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學習品質,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結歸納,使學生在更高層次上領會和掌握知識能力要點與本質,從而縮短了課堂與臨床需求的距離,有利于實現教學與崗位執業無縫對接。從表2可看出學生的參與程度、思辨能力、交流程度和生成狀態評價均較好,說明學生能較好的適應并接受這種學習方法。運用這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進行兒科護理學的教學,可以將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的緊密聯系,加強了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3]。目前,我國護理教育教科書中幾乎沒有提及CPN理論及如何在臨床實施CPN,教師有責任讓學生認識這種新的護理理論與方法,使學生具備實施CPN的能力,使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師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預見性、有計劃的進行護理工作[6]。臨床路徑是一種新的醫療模式,目前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病種[5],所以在兒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進行選擇及運用。
臨床護理的論文9
【摘 要】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師在社會實踐及臨床實踐中進行現場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幫助學生將課堂上做學到的基礎知識與分析,解決護理和專業問題的理論知識及技能應用到臨床的過程。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從而加深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全面培養臨床護理能力,為今后從事的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
臨床護理教學、人才培養、帶教老師、專業素質、溝通技巧
臨床護理教學的目標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態度目標。臨床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質量。教師的勞動具有示范型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所表現出的知識水平、專業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學效果。臨床教師素質結構的優劣將直接影響護士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影響到護理學生畢業后從事未來臨床工作能力的高低。臨床護理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在臨床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響的護理專業人員。80年代教師們在臨床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指導,而到了90年代臨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協調臨床人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承擔臨床聯系者的角色。護理教師即是護理實踐的參與者,又是護理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最為重要。許多學生是通過觀察自己教師的工作行為,最初理解和建立對護理工作的概念。教師的教學行為分為職業素質行為、護理能力行為及教學能力行為。作為護理專業的臨床教師,要熱情,樂觀向上、思維活躍、有創造性、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挫折和失敗有高度的.承受能力,以職業道德約束自己。護理能力行為是臨床教師在護理實踐中表現出的專業知識、臨床技能、專業態度情感以及職業責任心。教師和學生所認定的重要行為特征包括:準確快速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熟練的臨床操作技能,豐富的專業知識等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教學能力行為是指臨床教師創造一種環境,能夠將知識、技能、態度、情感通過一定方式轉化為學生學習成果的能力。教師與學生認為教學能力中,熟練準確示教,關心愛護學生等是較為重要的行為,教師的專業行為特征包括:精心備課做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教學示例等。
從學生的角度看,臨床護理教師具有以下專業素質和教師行為有助于護理學生的臨床學習:人道主義態度、善于與人合作、合格的護理實踐、利于教學的管理方式、教學意識,愿意解釋并回答學生的問題、鼓勵并表揚學生、關心尊重學生、具有幽默感、聲音語調愉快、當學生需要時會及時出現、對學生指導的量適當、表現出自信并信任學生。
臨床護理教師的心理素質。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和重要的影響源,教師的言行舉止可以成為學生模仿的依據,因此對教師的心理素質與健康予以足夠的重視。
臨床護理教師的壓力來源。壓力主要來源于環境、工作和家庭社會。人們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要不斷適應這種文化轉型,迅速學習和思考新的文化與知識。護士承受著較高水平的壓力,有研究表明醫護人員的職業心理緊張程度高于中學教師,對醫生和護士的心理狀況比較結果顯示心理狀況差。醫療護理臨床教學由于其特殊性——服務對象是病人,因而在教學時常會遇到一些特殊困難,這也會導致帶教老師壓力增加。
臨床護理教師的管理。選拔與資格確定,設立專職帶教老師,教師的培訓與考核。教師在帶教中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向護理學生傳授知識與醫療道德。一位優秀的教師將帶出一批合格的護士。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一批高學歷的護理學生進入臨床,給臨床帶教提出了新的挑戰,選拔工作迫在眉睫。有志于從事臨床護理教學工作的優秀護士,采用綜合評分、教學競賽的方式,逐步選拔,通過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護理教師一旦確定,便在護理部注冊備案,成為專職帶教老師。角色的明確有利于保證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專職的帶教老師是為了更好的教書育人。護理部設臨床教學科,由專職護士長管理。制定和不斷完善帶教老師職責和各項教學制度,嚴格要求,增加教師責任感。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送出去,請進來。增加學習機會,從教師方式、內容、教師素質等個方面進行系統培訓,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由護理部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帶教質量,了解學生反饋,并設問卷從職業道德、組織紀律、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四大方面進行考核。
教學方式的發展。醫生是護理教育和實踐的直接監督者,護士的醫院培訓完
全由醫生完成,醫療實力與護理實習相結合的臨床實習模式。實際帶教的過程中,從整體護理的角度出發,運用護理程序的科學方法,重點抓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訓練,培訓護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模擬教學效果顯著。模擬臨床工作情境進行訓練,使學生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猶如身臨其境。護士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站在床邊觀察病人的反應,而這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臨床教師有責任縮短此差距。
護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21世界的“以病人為中心”進而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能夠處理衛生保健問題的護士。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護理模式的轉變,一名合格的現代護士,僅有豐富的護理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的有機結合。人文素質是指一個人通過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或環境的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體現在人能否正確對待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茖W素質體現在學生所表現的專業能力,目前我過護理學生被期望的能力包括七項:照顧、管理、溝通、專業、教學、研究及評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亞趙麗琳韓桂霞、淺談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外醫學研究、20xx.09(22):215
【2】韓葉芬、淺談臨床護理教學中人文素質培養、西南軍醫、20xx.10(2):105
【3】秦麗霞、孫巖紅、蘇麗凈、淺談臨床護理教學的幾點體會、20xx/.29(2):35
臨床護理的論文10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xx年l一9月64例符合下列條件的住院患者:①年齡≥6O歲;②有中上腹脹痛,燒灼感1個月以上;③胃鏡證實有胃,十二指腸潰瘍。隨機將64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齡(72.5±4.6)歲,其中十二指腸潰瘍潰瘍24例,胃潰瘍8例。對照組32例,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齡(74.5±4.2)歲,其中十二指腸潰瘍27例,胃潰瘍5例。
1.2方法:實驗組應用CPN進行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管理,出院后追蹤患者,采取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及疾病愈合情況。
1.3老年PU患者健康教育路徑:患者入院由責任護士發放表格,主動為患者做表內健康教育內容,已實施內容“、/”并簽名。隨時抽問患者對內容掌握情況,反復宣教,直至患者理解掌握。
1.3.1人院第1天:入院宣教:人院第1天給予患者人院介紹,進行護理評估、人院處置、發放臨床路徑告知單,給予患者檢查前指導。正確執行醫囑,作好患者的各項交接手續,了解患者的醫療關系。
1.3.2入院第2~4天:①飲食指導:a.急性發作期:少食多餐低溫半流,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b.好轉愈合期:定時定量,逐漸過渡到鍛煉性飲食;C.恢復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飲食;d.穩定期: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溫熱軟食,定時進食,少量多餐,禁止暴飲暴食,避免油炸辛辣食品,忌食濃茶咖啡煙酒及過熱過甜的食物。并發癥期飲食:a.少量出血:低溫半流;b.中量出血:溫涼流質;c.大量出血:禁食,靜脈營養;d;出血停止:溫熱半流,牛奶稀粥面條為主。②用藥指導:a.H受體拮抗藥(H2RA):H:受體拮抗藥能阻止組胺與其H受體相結合,使壁細胞胃酸分泌減少,常用的有3種,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三者均經肝代謝,通過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來排出體外,肝腎能不足者應嚴密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H受體拮抗藥停藥后胃酸分泌很快恢復原來水平,1年內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可高達55%一80%,繼續服用維持量可防止復發,西咪替丁為400mg/d,或雷尼替丁150mg/d,可有效降低復發率。b.質子泵阻滯藥(PPI):宜在餐后1—2h服用。臨床常用的PPI如奧美拉唑在通常劑量下(20~40mg/d)可抑制24h酸分泌≥90%,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遠較H受體拮抗藥為強,在十二指腸潰瘍服藥2周后潰瘍愈合可達70%,4周后達90%以上,6~8周后幾乎全部愈合,其PPI如蘭索拉唑,泮托拉唑(潘托拉唑)及雷貝拉唑等常規量治療4—8周,治愈率均可達90%一100%。C.胃粘膜保護藥枸櫞酸鉍鉀:枸櫞酸鉍鉀(CBS)在酸性胃液中,能與潰瘍滲出的蛋白質相結合,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潰瘍,使之免受胃酸侵襲,亦讓粘膜的修復不受胃酸之干擾。臨床用量次為120mg,4次/d,餐前服,8周為1療程,該藥所含鉍吸收量雖少,但有積蓄作用,應避免長期服用以防中毒。胃動力藥物: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如有明顯的惡心,嘔吐和腹脹,提示有胃潴留,排空遲緩,膽汁反流或胃食反流者,可同時給予促進胃動力藥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滅吐靈),多潘立酮,及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等。阿司匹林、消炎痛、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可引起胃粘膜的出血應避免使用。③心理指導:根據患者的心理情況,選用分析,支持和暗示心理護理。保持情緒穩定,消除緊張情緒。④作息指導: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潰瘍動期絕對臥床休息。⑤疾病觀察指導:學會觀察大便狀和顏色,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嘔吐,便血等癥狀及時就診。
1.3.3住院第5~7天:了解患者對飲食及用藥的掌握情況,觀察心理狀態,加強對藥物治療的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督促患者正確服藥。
1.3.4住院8~15天:出院及康復指導:繼續用藥治療,堅持服藥隨訪3年。戒煙戒酒。出現腹痛,乏力,惡心,嘔吐,便血等情況及時到醫院就診。出院評估:詳細了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的了解情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理出院手續。交代出院帶藥的劑量和服用方法。護送患者出院。
2結果
兩組老年PU患者藥物知識掌握比較,兩組老年PU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高效、低成本的醫療服務模式J。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士能及時有效按照護理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患者建立全新的、科學的'飲食觀點和生活習慣,能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制定飲食護理方案,讓患者做到合理飲食,定時定量,使患者認識到規律生活和充足休息對潰瘍愈合的重要性,讓患者充分了解PU常用藥物的正確服用方法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做到全程規律用藥。PU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精神心理應激和壓力,護士根據護理評估情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根據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采取有針對性地心理、社會文化護理,使患者以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減輕其心理、生理障礙和社會功能缺失J,增強了患者的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和自我護理的能力,從而促進了患者疾病的愈合,有效防止PU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的健康質量、生存質量得到提高。
臨床護理的論文11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和關鍵,衡量護理質量的標準是進行質量評價。目前上級醫院管理部門和各醫院管理部門都制定了全面反映護理質量的橫向和縱向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但都是共性指標,不能反映各?频淖o理特點。由于?谱o理質量缺乏客觀的評價指標,管理者只能用單一的、無針對性的指標體系來評價?谱o理質量,不但達不到科學評價的目的,嚴重者甚至挫傷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因此,迫切需要開展?谱o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胃腸外科手術難度大、風險大,術后并發癥也較多,故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有豐富的專科護理知識和扎實的基本技能才能勝任。鑒此,本課題以胃腸外科病種為研究對象,采用多種統計學方法進行指標篩選,建立胃腸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旨在既能反映專科護理特點,又能保證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病種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①以常見病和多發病為主,一般認為,被監控的若干病種患者之和應達到該科室患者總數的60%以上;②能代表科室的質量水平,并能反映科室的技術特色11。鑒于胃癌、直腸癌是胃腸外科最常見的病種,且最能體現胃腸外科的護理水平,因此,本研究選取此2種病種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研究內容的確定在查閱國家衛生部《醫院分級管理標準》、《全國“百佳”醫院評審標準》、醫療護理操作常規、最新版《外科護理學》、《重癥監護學》及國內外有關質量評價指標的文獻資料基礎上,針對胃癌和直腸癌的護理特點,初步建立胃腸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3個一級指標和22個二級指標)。組織胃腸外科醫生3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博士1名、碩士1名、本科1名)、護理人員4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均為本科學歷)及護理管理者1名(為副主任護師,本科學歷)討論,內容為:初步擬定的指標體系①是否能反映胃腸外科的護理質量?還需増加哪些指標?②哪些指標比較重要?哪些指標是次要的?哪些指標可以刪除?③哪些指標不夠科學,應如何改進?④哪些指標相互包含交叉,可以合并?會后整理討論記錄,總結專家的意見,初步確定了胃腸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1.2.2指標的篩選
1.2.2.1第一輪專家咨詢請專家對基礎的一、二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初步篩選。以本地區6所三級甲等醫院的專家15人為咨詢對象,設計專家咨詢表,請專家首先根據各指標的重要程度,按“重要、次要、刪除”進行歸類,然后將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最不重要的序號為1,次不重要的為2同等重要的并列,依此類推。對回收的第一輪咨詢表分析專家意見,并且以專家咨詢得出的數據為資料,進行離散趨勢法、相關系數法、聚類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4種統計分析,對指標進行進一步篩選。①離散趨勢法。分別計算各指標的均數、標準差,然后計算變異系數。計算結果變異系數為0~46%。綜合權衡變異系數值的分布情況、指標數量等因素后,刪除變異系數在40%以上的二級指標。②相關系數法。先計算24個指標(個一級指標和21個二級指標)的相關矩陣,以r0.01(2)=0.515為界值,判斷任一指標與其余23個指標的相關性。保留顯著相關個數多(0個以上)和少(個以下)的指標。因前者具代表性,提供了較多的信息;后者有獨立性,為其它指標所不能代替。③聚類分析法。采用系統聚類法將指標聚為一定數目的類別,根據變量聚類分析所得相關系數矩陣(即變量聚類的相關系數矩)的結果,保留每類中平均相關系數較大而類間平均相關系數較小的指標。④因子分析法。計算各指標的因子載荷,剔除因子載荷<0.1的指標。
1.2.2.2第二輪專家咨詢根據篩選結果,修改指標體系,初步擬定各指標的權重,形成第二輪專家咨詢表。并附第一輪專家的意見匯總、多因素分析的結果和相應采納或未采納意見的說明,請專家再次做出判斷、進行論證。
1.2.3確定指標權重對篩選結果選中的指標,根據第一輪咨詢專家對各項指標重要性的排序結果,采用對比排序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即將每名專家對各指標重要程度的序號轉化為分數,在同一層次的指標中最不重要的計為1分,次重要的計為2分,同等重要的秩次并列,依此類推。將初步擬定指標的權重在第二輪專家咨詢中再次進行論證。
2結果
2.1專家情況
2.1.1咨詢專家的一般情況15名護理專家,均為女性,年齡31~55(41.90±8.21)歲;只稱:主任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13名;職務:護理部主任5名,總護士長4名,護士長6名。個因素決定,一是專家對方案進行判斷的依據,可以用判斷系數G表示;二是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數CS表示。這兩項指標值的'獲得以專家自我評價為主。權威程度系數(Ca)為兩者的算術平均值,即:Ca=(G+Cs)/2。本研究專家的權威系數為0.960,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
2.2評價體系的相關情況
2.2.1第一輪專家咨詢的結果全部專家同意指標的分類方法,對于一級指標,僅1名專家認為整體護理質量指標次要,其他專家認為環節質量指標、終末質量指標及整體護理質量指標均重要。對于二級指標,術前住院時間、術后恢復室滯留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診斷正確率、心理狀態分別8、9、11、10、9名專家認為次要,予以刪除;9、12名專家認為導管感染、堵塞率,循環系統嚴重并發癥搶救成功率應該更改為導管意外拔除率和心肺復蘇成功率;名專家認為護理評估符合率重要,但根據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護理記錄的要求,建議將護理評估符合率改為護理記錄準確率;名專家認為術后自行排尿時間可反映護士對導管護理效果,建議増加該指標,經課題組討論后増加該指標。
2.2.2第二輪專家咨詢指標及權重計算結果。①15名專家認為指標項目合適的頻率大都達到了100%,表明專家對指標項目的認同程度己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②各指標權重的變異系^10%者較少,說明專家對各指標權重的意見比較一致。
2.2.3確定胃腸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經過兩輪專家咨詢,并運用4種統計學方法對指標進行統計處理及分析,選取選入次數較多(至少3次以上)的3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初步構建了胃腸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3討論
3.1多種統計學方法保證了評價指標的相對準確性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很多,但各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如專家咨詢法帶有主觀色彩,忽視了利用客觀數據進行多因素分析;聚類分析和因子分析,往往篩選出的指標帶有片面性,難以做到評估的準確性。本研究應用多種統計學方法對指標體系進行篩選,既能體現各種方法的優勢與差別,又可彌補單一方法的不足,能充分利用資料提供的信息,結合專業知識,比較全面合理地篩選出各種評價指標,因此保證了評價指標的相對準確性。
3.2指標體系科學文獻報道,建立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較常用的方法是行政領導和專家評判法M,這種方法雖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往往受評判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患者滿意度和平均住院時間在影響,實際數據值相差不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敏感性低、代表性差,獨立性),用5種方法篩選出共有的指標組成評因此,在篩價指標體系,并經樣本聚類分析和與實際情況比較驗選指標時本研究既借鑒了專家意見(注重指標重要性,結果反映指標體系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和實用性),又考慮了數據的特征。
3.3指標體系完整評價指標體系的完整性是指不能遺漏任何與質量評價有關的指標,應全面地、系統地、本質地反映、再現和涵蓋評價護理工作的各方面情況。如果指標體系不具備完整性,就會遺漏某些重要情況,評價者就不能多角度、多側面地觀察分析,那么評價結果就會有偏頗,從而造成評價工作的失誤。本研究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不僅從臨床護理活動的質量評價方面考慮(一級、二級質量控制)而且還考慮了病種方面的特點,即科室成立三級質量控制,對護理質量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另外還考慮到醫院發展的潛力,如整體護理方面、患者滿意度等,強調了患者的反應性。因此,該指標體系涵蓋了從醫院到胃腸外科護理工作全過程,在對醫院護理質量進行總體評價的同時,也能對科室護理工作的主要環節分別做出客觀評價。
3.4指標體系實用不僅設計的指標要完整,篩選的方法要科學,而且篩選出的指標還要實用。本研究篩選出的17個二級指標在今后評價過程中都可以通過具體數據得到,并可作為確定指標標準值的參考。如指標中的術后拔管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自行排尿時間、導管意外拔除率、肺部并發癥發生率、心肺復蘇成功率、壓瘡發生率、術后疼痛分值、平均住院時間可通過查閱住院患者(胃癌、直腸癌)病歷,記錄相關數據而獲得;特一級護理合格率、?谱o理技能考核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護理記錄準確率、護理措施落實率可通過質量抽查及季度考核獲得;患者滿意度及健康教育的覆蓋率可從護理部每季度對各科室出院患者問卷調查的結果中獲得;護理缺陷事故發生數可通過科室每年上報、患者投訴,并結合護理質量考評獲得。而對于隨意性大、數據不穩定、實用性差的指標未采甩如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本研究確立的胃腸外科病種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護理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和整體護理質量,因此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铺匦。
臨床護理的論文12
1.ICU的概念
“重癥監護室”又稱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為危及生命或潛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提供系統、專業的醫療救治和監護的專業科室。其具備先進的監護、治療設備及技術,能夠對患者進行連續的、動態的定性、定量監護。通過有效的治療措施及護理干預,為重癥患者提供高品質的生命支持。
ICU的醫護水平已然成為衡量現代醫院技術能力的一項重要標志。目前,我國三甲醫院都設有ICU,大部分縣級醫院也設有相對等級較低的ICU。ICU又分為綜合性重癥監護病房(GICU)和ICU?,分別涉及各個科室,以便為重癥患者提供精準專業的監護。
2.ICU護士準入資格
ICU護理人員均需要通過專業學習,掌握重癥醫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具備ICU操作技術及獨立工作能力的專職醫護人員。
進入ICU護理人員采用一對一帶教指導的模式,以確保新入護士能夠獨立、專業的完成危重癥病人的各項護理工作。帶教期間護士長和臨床教師要定期對其進行ICU護理技能考核;直至能夠熟練掌握ICU護理各項技能,熟記相應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并通過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考核,方可獨立工作。
3.ICU環境護理要求
ICU病區均為隔離的環境,確保安全舒適。整體布局一般分為辦公區、治療區、監護區及醫護用品處理區。設置充足的流動水洗手設備和消毒設施、通風設備,以便保持ICU環境空氣清新,環境清潔無菌。合理的環境布局是保證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有效手段。進入監護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消毒衣帽,非工作人員不能隨意進入。除此之外,還要每日進行有效的物品表面消毒、空氣消毒。定期對環境及物品進行微生物檢測和滅菌處理,對不合格的檢測指標,及時分析并實施監測。具體護理項目主要有幾點:
3.1定期檢查治療包的有效期;器皿等每周滅菌一次;嚴控各類穿刺導管放置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天(冬天不超過五天);
3.2使用呼吸機要標明啟用時間,定期換管,一般不超過7天。每次使用后,呼吸機管道需及時沖洗干凈、晾干并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時間要準確注明,再按時間順序擺放到治療盤內,并用無菌治療巾覆蓋然后存放到治療柜中備用。最長有效期為7天;
3.3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接觸血液、體液等具有污染性的護理工作時,應配戴手套。操作結束后,要立即脫掉手套并處理完善后認真洗手消毒。高危感染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針對性的.消毒、隔離等護理措施。
4CU患者的心理護理
ICU主要收治一些危重患者或重大術后患者,身體病患的痛苦往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刺激。尤其大手術,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甚至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
4.1手術后患者往往因手術恐懼感或傷口疼痛、各類監護儀器導線和引流管等制約身體的活動帶來不適,這些都會造成患者心理的焦慮和恐懼。護理人員要及時的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勵,對手術情況及治療效果等作出相應的解釋,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
4.2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多關注患者的表情及心理,切忌只注意監護儀器指標,而忽視患者本身的需求和感受。進行換藥,檢查等護理操作前要向患者事先說明,取得患者配合,盡可能減少患者身體裸露次數和時間,注意維護患者的自尊。
5.ICU患者的常規護理
護理人員要注意巡視患者,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定時為患者檢查患處的情況,并密切觀察引流液及監測儀生命體征的動態變化。對于患者情況認真分析,并及時向醫生匯報。同時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方面護理,指導患者排痰、飲食、及機體功能鍛煉等。使患者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識及能力。
要盡量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度高的休養環境。病床要舒適,護理操作動作要輕,走路、說話聲音要。贿m當調低儀器報警聲音,病房內照明光線盡量柔和;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保證空氣清新,以減少對患者帶來的不適。如病情允許,可幫助患者做一些肢體活動或更換身體姿勢,以減輕患者肢體受限感,消除其不良情緒。
6.對于患者的認知護理
護理人員要適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必要的認知教育。對患者疾病情況、生活和飲食所要注意的事項、如何預防臨床并發癥及并發癥發生時所需采取的措施等相關內容進行指導。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
結語:
綜上所述,在ICU采用科學有效的多元化護理,能夠很好的提高護理效果并輔助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重癥患者,由于病情較為嚴重,往往需要各種儀器長時間生命體征的監測,同時還要接受強化治療和特殊護理。護理人員要善于具體分析重癥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變化,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護理工作。針對患者的焦慮、恐懼、不安等情緒,護理人員要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以舒緩患者的情緒,更是提稿治療效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夏.護理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xx,(7):230-231.
[2]許俊芳.人性化護理管理在基層醫院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xx,(2):443.
3]武淑敏.護理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xx,11(1):70-72.
臨床護理的論文13
醫院沒有針對帶教醫師與實習生建立齊全的制度,沒有統一的進行帶教效果的評估與考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評教評學制度,使得帶教好壞沒有約束力,教學結果不夠理想。
1.3臨床醫師帶教熱情欠佳
實習帶教教師承擔醫療、科研和教學三重任務。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加之近年來實習醫學生人數日漸趨多,一名醫師同時帶數名醫學生的情況較為普遍,老師對教學疲憊不堪;另外有的醫師由于資歷淺、缺乏帶教閱歷,表達能力欠缺等因素對教學不主動,帶教熱情不強。
1.4臨床實習帶教方式落后
過去的“填鴨”式講解理論,或是走馬觀花式的義務性帶教,實習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口頭上的理論教條,實際的臨床操作極少。老師沒有及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實際演練和糾錯,不利于培養實習生動手能力。難以適應目前帶教的需求,導致兒科帶教效果明顯減弱。
1.5實習醫學生學習能力欠缺
許多實習生初次步入真正的臨床工作中,感到惶恐和不適,缺乏自主學習觀念和有效的方法,對參與帶教持輕視和抵觸態度;部分同學認為臨床帶教階段的學習情況對今后的工作影響很小,僅是被動地在教師帶領下進行查房,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獨立的思索來對問題進行正確的剖析與處理,由于很少主動接觸病患,無法理論聯系實際。
2、我院兒科實施導師教學策略
2.1制定導師資格條件
。1)導師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良好,學術道德端正,醫德醫風高尚,熱愛教學工作,能認真履行導師職責;(2)臨床業務能力強,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較高臨床實踐教學能力;(3)具備10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副主任醫師或高年資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4)兒科疾病診療經驗及授課經驗豐富,演講能力較好,可對案例及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授;(5)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熟悉兒科學專業國內外研究動態;(6)由本人申請,經兒科教研室討論無異議后,通過多級考核,上報科教科同意方能成為導師;(7)有參加省市級或以上教師資格培訓并取得資格證書的教師優先考慮。
2.2明確導師工作職責
每位導師指導1~2名臨床實習生,導師在實習期內指導實習生熟練掌握相關技能;定期與實習生交流溝通,對實習生實習過程中的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困惑,進行指導;每兩周進行一次總結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心得體會以及臨床實習中的具體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發掘教學思路,指導學生進行臨床工作,實習期結束導師對實習生進行評估及考核。
2.3入科培訓
每位學生除了參加醫院層面的崗前培訓,還要參加兒科教研室組織的入科培訓,加強對實習生的醫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同時介紹科室的基本設置和實習規章制度,兒科常見的病種和診療規范,科室的醫師職稱結構和導師簡介,了解導師的臨床與教學工作能力情況,為接下來的導師見面會打下基礎。
2.4培訓方案及評價方法
制定嚴格的培訓方案及培訓計劃,內容包括科室相關所有基礎操作技能。實習過程中定期舉行專題講座、教學小講課、教學查房;定期進行技能培訓,召開教師、學生座談會,收集學生意見并向導師反饋,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建立學生檔案,根據定期考核結果隨時記錄更新,采用學生考核教師評價表及理論和技能考核表(技能操作考試)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導師制的實際應用效果。
2.5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制定學生用教學記錄評教表,建立評教評學機制,將實習醫師導師的職稱晉升、評先進相關事宜與學生座談會及出科考試成績情況結合,每學年進行考核;此外對帶教優秀者適當給予經濟補助。
2.6導師制的質量監控
結合臨床工作實際情況制訂可操作的質量標準,師生共同參與監控標準的制定過程,保證所制訂的標準能有效推廣。明確導師和學生責任,強化臨床導師責任意識,加強對導師的帶教培訓及進修,轉變教學理念。注重過程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進行相應調整并做好反饋。
2.7兒科實習醫師導師制的階段性成績
我科自實行實習醫師導師制以來,“重醫輕教”現象明顯改善,醫師參與教學工作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實習生出科技能和理論考試成績均明顯提高,實習結束前的全院性技能考核中成績名列前茅,對老師的評價質量及對兒科醫療工作的認同感明顯改善,工作方式明顯有親和力,積極參加附屬醫院舉行的實習技能操作大賽,成績斐然;2名醫師獲得院優秀教師及優秀教學工作者稱號;2名老師獲得優秀帶教老師;兒科教研室連續兩年評為“優秀教研室”稱號。
3、總結
導師教學加強了老師與實習生的聯系,對醫學臨床實踐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目前在我國多所醫學院校的本科教學進行探索運用,明確了實習帶教老師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師生交流以及實習生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實習生的臨床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為未來執業醫師考試和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打下基礎。導師制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在臨床醫學生實習階段中推行導師制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傳統實習方式中教師頻繁更換并有效地調動導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臨床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有效的醫患溝通技能、并初步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文獻閱讀技巧,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我國的醫療行業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
臨床護理的論文14
動作技能理論在《護理技術》導尿術中的教學體會 摘要:導尿術是臨床工作中的侵入性治療手段之一,目的是護理教學和技能考核的重要內容,規范導尿術的操作,每個學生都達標,其方法是查找并列出導尿術中的問題,分析影響成功的因素,將動作技能理論引入到導尿術教學中,對每個班的學生進行導尿術集中的講授。其結果是學生接受得快,提高了操作動手能力,較好地掌握了導尿術的基本操作?傊磩幼骷寄艿男纬梢幝山虒W,可在動作技能形成早期,教師可使錯誤動作及時得到糾正,有利于建立技術動作的正確定型,形成良好的操作行為。
關鍵詞:動作技能 導尿術 無菌技術 心理因素
在《護理技術》教材中“對排尿的觀察及異常的護理”的教學難點是導尿術。目前,教學中多采用傳統式和經驗式的教學,為了使學生易于接受,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將動作技能理論引入到導尿術教學中,按動作技能形成規律規范學生導尿術的講授,現介紹如下。
一、加強學生的認知階段是基本技能的基本環節
動作技能是指人類有意識、有目的地利用身體動作去完成的一項任務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在肌肉活動時達到了迅速、準確、自動化的程度。教育心理學家菲茨把動作技能形成過程分為3個階段,即認知階段、聯系形成階段、自動化階段。在講授導尿術前,根據動作技能形成規律的特點,此階段是認知階段即動作技能的早期階段,怎樣講、怎樣講得好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提出導尿術是誰發明的,引出導尿術發明者是唐代孫思邈,使學生對祖國醫學及本專業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從而引出導尿術的概念,對概念的講授重點地強調無菌技術的觀念,用物必須達到滅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避免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提高學生的無菌觀念;靖拍罱⑵饋砗,而后導出講授目的,在講操作前先讓學生復習男女泌尿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特點,并提問一些相關知識加深印象,而后歸納男女泌尿系統的不同特點,以便學生的動作技能形成。其次,重點講清楚女病人的導尿術,圍繞教學大綱的要求,講授操作的步驟和要求,使學生明確掌握操作的流程,按操作程序歸納為:準備、清洗、體位、戴手套、初次消毒、打包、倒液、戴手套、鋪巾、滑管、再次消毒、插管、接尿、拔管,整理等要點,把關鍵步驟總結為:“打、倒、戴、鋪、滑”順序記憶法的順口溜,這樣便于學生的記憶,在講操作中非常注重注意事項的講解,如果操作方法不當,會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并用臨床實際病例講解,使學生們提高了導尿術認識,更加深刻理解了注意事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導尿術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動作,而后看視頻,這樣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動作的整體印象。這樣容易懂,記憶深,實際操作能力動作形成規范的快,得到學生認可。在學生掌握了女病人導尿術的基礎上,講述男病人的導尿術時運用對比記憶法就容易了。在操作步驟上不用過多進行講述,相同點可一帶而過,重點強調與女病人不同之處,如臥位、局部消毒方法、操作手法、角度、插管深度等特點,著重示范消毒方法、插管技巧等關鍵步驟。在以往教學中,我們常常忽略學生的`心理狀態,特別是男、女生混班的班級都感到不好意思,心里十分緊張,心里忐忑不安。因此,對學生要從心理上解除障礙,消除顧慮羞澀和害怕的心里,提高自信心,穩定心態,從而對順利完成導尿術的操作也是至關重要。
這一階段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初期,是動作形成規范的重要階段,此階段常會出現動作不連貫、不協調、學生自己難以發現錯誤等問題的階段。因此,指導教師要責任心強,有耐心、有經驗,嚴格要求進行指導。
二、強調聯系形成階段是基本技能的重要環節
這一階段是動作技能形成的中期,是動作形成規范的加強階段,經過上階段的反復練習,學生已經把動作連貫起來,但仍不能做到動作協調,這一階段的特點學生注意的范圍狹窄,錯誤動作經常出現,自己難以發現。因此,此階段對學生重點是及時輔導和信息反饋。這時,調動接受快的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每組扮演“指導教師”的角色,來指導接受慢的學生,這樣可相互指導和促進,經過反復的練習后學生掌握了一系列動作,此時有的學生認為可以了,易出現淺嘗輒止的現象,所以,此階段一定讓學生認識到,熟練程度欠缺,協調性還不夠,必須加強,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然,就會前功盡棄了,一定及時給予反饋糾正,不然進入自動化階段,習慣養成,糾正起來困難得多。在動作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練習的持續時間和強度直接影響著效果。根據心理學遺忘的規律及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每次練習的間隔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將會造成遺忘,經過過度練習的動作不易遺忘,在大腦中建立合理正確的動力定型結構。在動作技能聯系形成的此階段,正確的動作得到強化,錯誤的動作得到糾正,保證動作技能形成過程始終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強化自動化階段是保證基本技能達標的有效環節
這一階段,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后期,是動作形成規范的鞏固定型階段。經過上階段的反復練習,學生已經把一系列動作形成有機的聯系、相互協調,形成了動力定型。這階段,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反思,相互評估促進,教師有效的督導,學生在操作中的錯誤動作明顯減少,準確性增強,此時,可讓每組派代表后再指定代表分別進行連貫動作操作,師生共同評價,每位學生都認可了,再對每位學生進行考核達標,如還有沒達標的學生,就利用業余時間個別進行指導。最后,導尿術這項操作講授完畢。但過一段時間,還要定時加強鞏固,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
通過對導尿術使用動作技能形成規律的教學,使學生接受得快,提高了操作動手能力,較好地掌握了導尿術的基本操作。
總之,按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教學,可在動作技能形成早期,教師可使錯誤動作及時得到糾正,有利于動作技術的正確定型,形成良好的操作行為。上述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方法不僅可用于導尿術講授,還可以用于其它的操作,學生易于接受,掌握知識比較完整,記憶清晰,收效明顯。運用動作技能理論的教學,可使學生對各項基本操作有了扎實的專業技術認識,從而加強了各項技術的基本操作能力,為以后的實習及更好地服務于病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臨床護理的論文15
摘要:
在臨床護理中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是在近年來迅猛發展起來的全新技術,已為廣大護理人員最早且最廣泛的展開應用,其在效率性(醫囑執行及簽名的有效率)、安全性(臨床給藥下達及患者身份的確定)、便捷性(病房查詢、記錄書寫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已獲得初步肯定,但其操作過程中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便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
臨床護理;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影響因素
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是上世紀90年代由電子計算器與筆記本電腦演化而來,它以醫院現有的信息系統作為基礎,以護理人員手持移動式計算機設備為硬件,以區域無線網絡予以配合,從而實現醫院信息系統在醫院病房中延伸擴展的終端信息系統。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最早在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使用,在目前的臨床工作中已被普遍推廣,護理人員可通過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對患者的資料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從而有效提高臨床工作的效率性。臨床護理人員是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最直接、最主要人員,因此其安全有效的應用此系統對患者信息的正確統計至關重要。本文便對護理人員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系統性回顧分析,現將主要影響因素具體匯報如下。
1設施因素
1.1硬件設施
硬件設施作為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在臨床得以正常應用的重要保障,其不足會給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帶來壓力與不便。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是否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主要取決于臨床硬件設施的是否充足,在硬件設施充足的條件下,護士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程度明顯提高。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臨床應用中必須配備條件充足的硬件,由于醫院的信息系統存儲量較大,如若不及時處理升級,則會引起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醫囑界面處理緩慢,由此同樣驗證了在臨床工作中必須有充足的硬件設施作為保障,才能使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時獲得更為準確的信息,從而更加完善地為臨床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另外,護理人員關注的問題還包括無線網絡的穩定性、隨身攜帶的便捷性、電池可用時間等等,因此在做好醫院網絡設施的穩定性保障同時,做好醫院硬件設施的維護工作同樣重要,比如做好電池壽命的保養、做好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保護工作、避免PDA的意外丟失或掉落等。
1.2軟件設施
臨床研究表明,信息系統的功能會直接影響護理人員能否正確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護理人員主要關注的問題集中在系統目錄設計是否合理、數據傳輸的速度是否快捷及系統的可操作性是否強大等等[1]。有臨床研究報道,許多護理人員因此系統的目錄設計不合理而滿意度較低,比如她們需要很多界面去錄入臨床資料與數據的問題,良好的便于操作的系統更能滿足臨床護理人員的需求[2]。此外,由于此項系統記錄了臨床患者的詳細信息,因此管理部門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來確;颊叩碾[私及各項數據資料的穩定性。另外,因為護理人員每日需要收集大量的患者資料信息,因此傳輸速度或系統的反應速度如果過慢則極易導致信息輸入過程中的丟失或中斷,導致臨床工作效率的下降以及時間的浪費。另外PDA的屏幕大小以及觸摸敏感性同樣會對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使用產生影響。
2組織因素
2.1上級管理
優秀的團隊管理是影響使用新技術的關鍵,任何領域均是如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對于臨床護理工作而言屬于一種全新的技術,組織因素,如管理者的指導支持、學習環境的營造及組織管理策略均會對護理人員應用此項系統產生影響。軟件程序的不完善、工作大環境的改變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成熟均會對護理人員的系統操作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因此,護理管理者需要在各方面為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創造便利條件。2.2無形壓力在臨床中新技術的.應用必然迫使管理者改變原有工作流程,而護理人員也因此需承受新技術應用帶來的生疏與壓力,特別在新技術或新流程所帶來的利益或優勢尚不明顯時。臨床研究表明,60%以上的護理人員在使用新技術或新流程時存在無形壓力,因此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讓護理人員適應工作流程的改變[3]。
3支持因素
3.1信息技術支持
信息技術支持同樣是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在多數情況下,全天候的技術支持在此系統實施的最初幾周是可以實現的,但隨著設備問題的不斷出現以及陳舊或維修,技術支持的效果也會隨之下降。研究表明,護士在初期應用新設備或技術時因得不到相應的技術支持或專業培訓往往會產生抱怨,因此管理部門需要落實技術支持的順利實施[4]。
3.2業務培訓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在沒有充分培訓的情況下應用新技術或新設備往往會表示不滿,因此在臨床中新技術設備的實施之前需要管理者提供全面專業的培訓,以最大程度促進新系統的實施應用。
4個人因素
涉及對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實施影響的護理人員個人因素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個人專項技能及計算機的應用經驗等等。研究表明年輕且受教育程度高的新護士對于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實施效果評價較高,相反,年長且計算機應用技能較差的老護士則相對評價較低。一般來講,計算機技能較佳的護理人員更愿意試用計算機進行護理相關記錄統計工作,且臨床應用效果較好[5]。另外,因為年長護理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對較差,故對此系統的實施產生影響。
5其他因素
5.1患者態度
有學者通過一對一的訪談辦法,對臨床十幾名患者進行護理人員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患者認為應用此系統可更加便捷準確的獲得臨床患者的數據信息,且可有效回復護理人員的相關問題,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6]。
5.2醫生態度臨床護理工作應用移動護理
信息系統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醫生的態度。研究結果顯示醫生的評價與行為將直接影響到護士使用PDA的信心,因此未經醫生授權的使用將給護理管理帶來難度[7]。
6小結
移動護理信息系統以醫院現有的信息系統作為基礎,以護理人員手持移動式計算機設備為硬件,以區域無線網絡予以配合,從而實現醫院信息系統在醫院病房中延伸擴展的終端信息系統。此系統是將護理工作從工作站向患者床旁的有效延伸,可實現患者信息的動態采集,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并推進醫院現代化建設進程。目前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在國外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但在國內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本文對其實施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旨在對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在臨床應用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朱玲玲,畢越英,等.新生兒ICU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xx,27(10):881~883
2王蓉,楊惠云,駱艷妮,等.利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進行護理工作量測量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xx,50(1):14~17
3魏革,竇建洪,劉曉輝,等.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xx,50(2):198~200
4鄭娥,馮先瓊.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效果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xx,30(7):63~65
5李森,吳曉英,王泠,等.護士使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滿意度及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學雜志,20xx,28(5):18~20
【臨床護理的論文】相關文章:
臨床護理的論文05-15
臨床內科護理論文12-04
臨床護理的論文范文12-07
兒科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論文11-02
護理臨床創新創業論文11-29
臨床護理教學研究論文03-19
臨床骨科護理干預分析論文11-14
臨床護理論文寫作的難點和對策12-05
臨床護理論文撰寫的難點和對策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