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藝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經確立。藝術教育不僅在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強化思維的靈活性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也是彌補升學教育帶來的人才培養缺陷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受教育者具備健全的人格,具有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具有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認識的不可或缺的環節。缺乏藝術的教育絕不是真正的教育。眾多學者多著重在藝術教育的意義與重要地位方面進行了探討,筆者作為一名高校藝術教育的從教者,愿從藝術教育的教學方法方面與同行“論劍”。
一、用真情實感打動、吸引學生,令其有強烈自覺學習的欲望
藝術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絕不能用灌輸和強迫的方法,只能采用啟發和誘導的方式,才能讓受教育者用心靈去體會藝術之美,才能蕩滌其心靈,健全其人格,陶冶其情操,達到育人之效果。其次,高校藝術教育重在審美教育,而不能僅僅是作為技能來學習,僅僅要教會受教育者使用藝術工具就大錯特錯了,那只能是小學生的樂器知識教育。大學生的藝術教育要立足培養其審美能力,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其獨立人格,培養其具有高尚的情操。
藝術本身就是情感升華的產物,傾注情感、投入生命激情進行的藝術教育,才會感動受教育者,打動并吸引他們,令其有主動學習的欲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教師是否投入真情決定了教育的效果。真誠的傳授與表達作品內涵,做到忠實于作者原本的意圖,不拔高也不貶損,就要充分理解作者的生平和歷史背景。筆者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欣賞一首樂曲時,首先介紹曲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去多聽,互相交流,不用好壞高低評判學生的理解,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品表達的作者的心境,這樣才能做到真誠。
情感有善美、惡丑之分,教師就要用人格的力量、真實的情感表達對藝術作品中善良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時表達出對邪惡丑陋情感的唾棄,讓學生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升華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自覺地追求善良與美好的藝術,也就是追求善良與美好的人生,自覺地壓抑、唾棄邪惡與丑陋的情感。
二、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是一個具有思想、意識、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種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是成長中的人,是獨一無二的人。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意味著不僅將學生視作教育的對象,更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育與自我教育的主體。為此,了解并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體驗、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礎上愛護學生,了解和溝通學生的心靈,這正是每一位老師應做到的。這樣的教育理念更應在藝術教育中去貫徹。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視其為主體。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
教師還要教會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這些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主動創造、創新的欲望,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的文化互動,達到自身提高、發展的目的。這樣的教育就是開放式的教育。
藝術教育和自然科學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不能拘泥于規范。過于規范、講邏輯程序就違背了藝術教育的原則。所以藝術教育最適合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葉圣陶說:“凡為教育必期達到不須教。教師職務唯在啟發導引,使學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面對時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合作”。郭沫若先生說:“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精神!碑斍,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力——即學習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定教育發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標志。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世界科技競爭的加劇,時代急需大批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
藝術教育的開放式教學方法,就是要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去體會生活中的美,去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并激發學生的原創力,去領悟、創作藝術,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由精神、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講授交響樂,就要安排學生進音樂廳聆聽,才能取得震撼效果,才能感受音樂思維和科學思維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講授流行音樂,就把學生帶進量販式卡拉OK廳,讓學生抒發情感,體會激情的張揚;講美術作品一定要讓學生去美術館,去欣賞藝術作品,參悟直覺,鍛煉想象力;講話劇就要把學生帶進劇院,并且要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話劇,在學生們參與角色的過程中,就是激發學生原創力的過程,對其人生態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三、藝術課程體系要面向全體學生,力爭實施通識教育
進入21世紀,從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發,社會對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和功利性傾向提出了批評和質疑,通識教育改革應運而生。通識教育就是對所有大學生普遍進行的共同內容的教育,即“通”“寬”“全”式的博雅教育,藝術類課程是其重要內容。
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才能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才能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藝術專長,就要求高校藝術課程體系越寬泛越好,音樂、舞蹈、美術、雕塑、書法、戲曲、話劇、影視欣賞、文學、手工工藝品制作等等,要有必修課、選修課和講座。
筆者經過多年高校藝術教育教學實踐,建議在普通高校設置必修的一門綜合性藝術教育課程,即將各藝術門類整合在一起,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獲得特定的藝術知識和技能,提高審美能力和對藝術的理解,達到凈化心靈和情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的目的。綜合性藝術教育課程立足于學生的整體人格發展,既考慮每門學科自身的獨立性、系統性,又強調建立多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將原有的分科課程整合為包容性更強的綜合課程。這種綜合并不是要抹殺學科的獨立性,不顧及師資、學校的現有情況,盲目地實施難以把握的大綜合,而是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某一學科的教學為重心,致力于領域內各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交叉與融合。 綜合性藝術課程可以統攝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多門藝術學科的內容,力圖通過多種藝術的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和相互支持,為學生綜合藝術能力以及整合性藝術感覺的形成創造良好條件。它不是內容上量的增加,也不是搞一個大拼盤,它是質的變化,它重新審視傳統的學科分類(音樂和美術),軟化學科界限,改變單純以學科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做法,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為線索組織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致力于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供可能。
四、大量開展社團活動,為藝術愛好者鋪設展示與提高自我的舞臺
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藝術教育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方法。藝術的魅力在于舞臺和劇場的親身體驗,學生在舞臺上和舞臺下對藝術的領悟和體驗有著質的差別;在劇場外和劇場內有著鮮明的對比。要充分創造條件,讓具有特長的學生展示才華、體驗藝術的魅力并鍛煉自身。
筆者多年來也負責學生的社團活動,親身體會到合唱團、舞蹈隊、銅管樂隊的學生在校園歌手大獎賽、校園藝術節、“一二·九”合唱比賽上都是主力軍;書法協會、繪畫協會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展示的作品水平驚人;文學社、詩歌協會會員在所創辦的刊物上發表作品后,對其自身又是莫大的激勵。僅就一場演出而言,這些學生不僅要登臺表演,還要進行藝術指導、組織排練,還要負責指揮、導演、舞臺監督、燈光、音響、服裝、道具,對學生自身鍛煉和提高極大。筆者所指導過的數屆社團骨干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都成為了單位里優秀的人才,也說明大學社團活動對學生的成才教育是極為重要的。
五、加大藝術教育投入,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設備水準
高校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不僅要進行教學,還要負責指導藝術實踐;不僅要有藝術專長,還要有較高的鑒賞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不僅要有以人為本的理念,還要有廣博的知識、一專多能的本領;不僅以教為主,還要不斷提高,并進行定期培訓、進修。高水準的師資是高校藝術教育取得優良效果的保證。
同時,藝術教育必須具備高水準的教學條件和設備,要建設良好的多媒體視聽教室和學生社團活動場所,要購置各種樂器以及繪畫、書法、舞蹈等必備的道具。要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設備水準,就要求高校領導對藝術教育有正確的認識,每年對藝術教育的投入不僅要有保障,還要逐年增加,要把對藝術教育的資金投入看作是人才培養必備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張燕 《藝術教育在強化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特點》,原載于《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2]張道一《論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原載于《中國音樂教育》,1995年第2期
[3]郭聲健《什么是藝術教育》,原載于《中國音樂教育》, 1996年第1期
[4]張再興《面向全體學生 促進全面發展》,原載于《中國高教研究》, 2005年第3期
[5]劉經南《研究型大學教育理念之思考》,原載于《中國高教研究》, 2005年第3期
[6]《書法學》, 江蘇教育出版社
[7] 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
【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方法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教育藝術實踐探究論文08-12
普通高校推行通俗舞蹈教育探究論文05-01
普通高校舞蹈藝術教育芻議舞蹈藝術教育論文05-03
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探究論文10-23
門樓的磚雕藝術探究的論文08-07
關于高校英語跨文化教育教學探究的論文08-20
淺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論文09-09
博物館青少年藝術教育職能探究論文08-23
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究論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