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審計風險、貿易風險、業務關系風險、經營失敗與審計失敗
一個學科的基本概念構成了這一學科的基礎。風險的概念在審計理論結構與審計實踐中處于中心的地位。以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審計方式(制度基礎審計)的過程就是對各項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并據以實施審計活動的過程,正在興起并可能在未來取得主導地位的以評價被審計單位貿易風險為基礎的審計方式(風險基礎審計)在沿用審計風險的同時提出了“貿易風險”的概念。審計,就是公允地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財務變動狀況,而這一目的是通過評價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與公認會計標準的吻合程度而實現的。風險在此處就得到體現,由于要驗證審計上的吻合程度,必然要使用審計職員的專業判定,這就帶來不確定性,另外抽樣方法的使用也帶來了不確定性。事實上,只有恰當評價審計風險,才能正確評判上述吻合程度。盡對的吻合程度是不存在的,只存在著相對的吻合程度,而對這相對吻合程度的評判依靠于對審計風險的評判。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們對審計風險本身及其子概念(固有風險、控制風險與檢查風險)存在著不同的熟悉;對與之相關的幾個概念也存在著熟悉上的模糊與混淆;甚至存在著概念誤用,或者將幾個貌似一致的概念等同起來的種種題目。因此,我們必須澄清甚至重建某些概念;又由于不同概念之間存在著邏輯關系,我們也必須澄清甚至重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為了進一步地全面把握“審計風險”的概念,必須拓寬我們的視野,將“審計風險”這個概念與其它幾個或者與其相關的概念、或者與其類似的概念進行比較;同時嘗試構建概念之間由邏輯關系構成的邏輯結構,從而達到建立概念模型的目的,為其他理論分析提供基礎。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將幾個與審計風險緊密相關的概念進行比較與分析,然后描繪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這些邏輯關系構成了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邏輯結構。這些概念包括審計失。╝udit failure)、經營失。╞usiness failure)、貿易風險或經營風險(client‘s business risks)、營業風險(auditor’s business risks)、與審計風險(audit risks)。下圖給出了審計理論結構中、也是在審計過程中審計職員要面臨的與審計風險相關的幾個重要概念,其中陰影部分是這篇文章所要討論的重點(我們在另外的一篇論文里專門分析了,由“審計風險”及其子概念“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所組成的概念體系)。其中:我們建議將營業風險(auditor‘s business risks)改名為業務風險(business risks)、關系風險(relationship risks)、或者業務關系風險(business relationship risks),一者是為了避免與貿易風險或經營風險(client’s business risks)混為一談,二者是由于這些名字正確地表達了這種風險的內涵和實質。因此,可以將圖表重新表達為: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各個概念進行定義,并且對部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第二部分重點分析了在“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兩個不同方法體系之下有關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希看能夠將這些邏輯關系發展為邏輯結構;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尚未能建立起概念之間的邏輯結構,也就無法達到建立概念模型的目的;第三部分對本文進行扼要總結,并指出審計理論建設中的題目和未來理論建設的可能之路。一、各個概念的定義以及部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在使用“風險”這一概念的時候,通常有3種意見:(1)未來的不確定性,這個觀點主要用于衡量波動的程度,而并非專門指向未來可能出現的壞結果的狀態;(2)出現壞結果的可能性,這個觀點僅僅指向了“不確定性”中屬于“壞結果”的方面,卻將“好結果”與“不好但也不壞的結果”這兩個方面排除在外;(3)壞結果本身,例如,當人們說“某人不敢冒風險”時,其中“風險”的含義就是指“壞結果”本身,而不是指某種可以概率形式表達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不同的學者、甚至同一學者使用了上述“風險”概念內涵和外延的不同層面,這引起和加劇了混亂,而這也是本文所力圖澄清之處。(一)“審計風險”的定義對“審計風險”的定義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根據筆者的統計可以分為四大類幾十小類)。其中有兩種主要意見,一種以為“審計風險”是審計職員與會計師事務所存在著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例如徐政旦、胡春元(1998)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完整的審計風險概念,應從廣義上解釋,即不僅包括審計過程的缺隙導致審計結果與實際不相符而產生損失或責任的風險,而且包括營業失敗可能導致公司無力償債,或倒閉所可能對審計職員或審計組織產生傷害的營業風險!绷硗庖环N意見以為審計風險是審計職員針對會計報表發表錯誤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例如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2001)將“審計風險”定義為:“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審計職員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蔽覀儍A向于第二種定義,并以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職員不能形成和發布正確審計意見的可能,而不是指審計職員與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承擔的損失,盡管會計師事務所可能由于發布不恰當的審計意見而導致損失的產生。在這篇文章里也使用這種定義進行理論上的比較與分析。由于審計風險作為技術性程序風險,與實質性內容風險的營業風險存在著質的差異,固然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相關,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它們完全是兩碼事。也就是說,審計風險可能帶來損失,也可能不會帶來損失,審計風險與營業損失之間并不存在必然關系,更別提將它們等同起來;而營業損失也不一定是由審計風險所導致。(二)審計失敗審計失敗是指由于審計職員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公認的審計準則而形成或提出了錯誤的審計意見。審計失敗往往是由于審計職員缺乏職業勝任能力、疏忽大意、舞弊欺詐等情況所導致。荊夕靜(1995)曾指出:“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過失主要是指未曾遵守專業標準的要求執業。過失按其程序又可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普通過失是指沒有完全遵循專業標準的要求執業,重大過失則是指根本沒有遵循專業標準或專業標準的主要要求執業……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欺詐就是為了達到欺騙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單位的會計報表有重大錯誤報告事項卻加以虛偽的陳述,出具無保存意見的審計報告。”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過失”就是指“審計失敗”。(三)經營失敗經營失敗是指被審計單位破產或者無力償還債務。此處我們要留意到經營失敗是指被審計單位、也就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在經營方面的失敗,而不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在經營審計業務方面的失敗;當然,事務所作為一個企業也會面臨經營失敗,但是那是另外的話題了。陳今池(1994)將“經營失敗”定義為:“指技術性無力償付。即企業沒有能力支付到期債務。主要由于企業經營不善和連續虧損所造成的?梢圆捎靡韵聝煞N解決方式:(1)債務和解,指在破產法院之外,債權人達成協議,答應企業延期償還一部分債務,并答應企業進行改組和繼續經營;(2)破產,指破產法院公布企業進行清算資產和結束營業!逼渌x還有,如a.a.阿倫斯、詹姆士。洛貝克(1991)這樣寫道:“存在企業由于經濟或營業條件,如經濟蕭條、決策失誤或同行業之間意想不到的競爭等,而無力回還借款或無法達到投資人期看的風險。反映營業風險的極端情況就是營業失誤”。他們同時還指出:“在發生營業失誤而不是審計失誤時,困難就產生了,當某一公司破產或無力償還債務時,報表使用者指責審計失誤是正,F象,在最近提出的審計意見說明財務報表表達公允時,更是如此!贝颂幮枰鰞牲c說明,一是原譯者將business failure和audit failure分別翻譯為“營業失誤”和“審計失誤”,而實際上應該分別是“經營失敗”和“審計失敗”才更正確;另外一點是以上的定義和進一步的聲明將“經營失敗”和“審計失敗”加以明確地區分,我們實在不該將它們混為一談。(四)審計失敗與經營失敗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在現實中,由于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失敗往往會導致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指責產生了審計失敗,盡管可能實際上并不存在審計失敗。不單如此,財務報表使用者還會要求審計職員承擔由于他們使用財務報表所引起的損失;實際上,盡大部分針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所提起的訴訟是由于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失敗所引起的。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經營失敗而引起有關各方遭致損失,而損失遭受者就往往將審計職員當作替罪羊而要求他們承擔責任。例如,a.a.阿倫斯和詹姆士。洛貝克(1991)指出:“指責審計失誤的另一部分原因,是遭受損失的人們?吹玫窖a償,而不管錯在哪方”。但是,正如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2001)所正確指出:“出現經營失敗時,審計失敗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币簿褪钦f,經營失敗與審計失敗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審計失敗并不導致經營失敗,審計職員無須為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失敗承擔任何責任;另一方面,經營失敗也并不導致審計失敗。(五)貿易風險或經營風險目前看來,貿易風險(經營風險)有兩個含義,一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不確定性;二是企業沒有達到預期經營目標的可能性。在不同的場合人們選用不同的含義。陳今池(1994)將“貿易風險”定義為:“指預期收益減少或損失發生的概率。企業有兩種不同的風險:一種風險可以通過保險而加以預防。例如,火災和其他自然災難。另一種風險是由于未來營業情況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例如,消費需求的變化和生產技術的變化,對投資所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會導致企業實際收益少于預期收益甚至發生損失。”然而我們以為,本定義所指出的未來不確定性是否一定會導致實際收益少于預期收益或者發生損失需要進一步斟酌。另外更需要指出的是,“預期收益減少或損失發生的概率”與“未來營業情況的不確定性”相比,前者應包含在后者之內,而不是后者包含在前者之內。盡管如此,本定義仍然面面俱到地包含了貿易風險的兩個方面。a.a.阿倫斯和詹姆士。洛貝克(1991)將貿易風險定義為:“存在企業由于經濟或營業條件,如經濟蕭條、決策失誤或同行業之間意想不到的競爭等,而無力回還借款或無法達到投資人期看的風險。”明顯地,這個定義只包括“企業沒有達到預期經營目標的可能性”的這一方面,而這正是筆者所贊同的定義。從以上對“貿易風險”定義的嚴密分析中,我們?茨軌蛑刂赋觯骸百Q易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也就是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職員的客戶所面臨的風險,而不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職員本身所要面臨的風險。另外,應十分留意將“貿易風險”與“審計風險”區別開來,審計風險的“風險”與目前人們正在談論的“風險審計”、或者“風險基礎審計”之中的“風險”是不一致的,前者是指審計職員不能正確表達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被審計單位在經營治理中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但是在現實中,無論是進行學術研究還是開展實務工作,都存在著將它們混為一談的現象。(六)業務關系風險如前曾述,“業務關系風險”舊名“營業風險”,筆者建議改名為“業務風險”、“關系風險”或者“業務關系風險”,本文使用其中的“業務關系風險”。業務關系風險是指盡管審計職員和會計師事務所遵循了公認審計準則并發布了正確的審計意見,然而由于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特定關系,因此可能受到被審計單位的牽連(特別是在被審計單位發生經營失敗時)而可能導致審計職員和會計師事務所要承擔一定損失的風險。需要留意的是,業務關系風險是指審計職員和會計師事務所,而不是指被審計單位所要承擔的風險,業務關系風險不是由于審計職員和會計師事務所的過錯或失誤而引起的,而是由于審計職員和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的特殊業務關系而引起的。胡春元(2001)將“營業風險”定義為:“營業風險是指固然為某一客戶提供的審計報告正確無誤,但審計職員(或承擔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卻由于一種客戶關系而受到傷害的風險!盿.a.阿倫斯和詹姆士。洛貝克(1991)將“營業風險”定義為:“營業風險則是指,固然為某一客戶提供的審計報告正確無誤,但審計職員(或承擔審計的事務所)卻由于一種客戶關系而受到傷害的風險。”兩個定義幾乎相同,從某種程度上顯示了人們對“營業風險”的熟悉的一致性。另外,a.a.阿倫斯和詹姆士。洛貝克(1991)在同一著作中進一步指出“控制營業風險的主要因素就是小心控制審計風險”,則明確地告訴人們營業風險與審計風險是兩碼事,應留意加以區別。當然,這里所說的“營業風險”就是本文的“業務關系風險”。(七)業務關系風險與審計風險和貿易風險存在著哪些關系呢?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業務關系風險并非審計職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在審計過程中產生的,不是基于審計項目、審計范圍與重點、與審計程序和與方法而產生的;它不是一種技術性程序風險。第二、審計風險產生于具體的審計過程之中,它的邊界應僅僅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與“檢查風險”三個子集,而不應包括“業務關系風險”;由于這種重大區別,將業務關系風險作為審計風險的子集置于審計風險這個概念之下是分歧適的;但實際上假如將“審計風險”定義為“會計師事務所可能遭受的損失”(徐政旦、胡春元,1998)就把“營業風險”不恰當地包括在內了。第三、業務關系風險與貿易風險(經營風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由于與過往的用詞“營業風險”很接近,輕易引起混淆。至此,本文對審計失敗、經營失敗、貿易風險(經營風險)、業務關系風險與審計風險等概念進行了辨析,引用并指出了各種不同定義之間的矛盾和含糊不清之處,還給出了本文的定義;同時我們還分析了部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當然這些分析是在我們所定義的概念體系之下進行的。二、“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之下的概念體系在這里,我們將進一步分析上述有關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但是目前我們尚未能夠將這些邏輯關系發展成為某種清楚的邏輯結構。這里的分析將概念置于兩個不同的審計方法體系之下,它們分別是“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我們以為,隨著從“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基礎審計”的演進,概念體系也應隨之演進,但遺憾的是,目前“制度基礎審計”之下的審計概念體系都不完善,更遑論“風險基礎審計”之下的概念體系了。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制度基礎審計”以“審計風險”為核心;而“風險基礎審計”以“貿易風險”為核心,同時關注“審計風險”。另外,以“審計風險”為核心的概念體系為目前國際國內審計界所普遍使用,而以“貿易風險”為核心的概念模型則可能需要審計界往開發。(一)“制度基礎審計”:以“審計風險”為核心的概念模型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審計過程就是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從而決定采用相應的審計計劃、審計戰略與審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過程,這種方式所依靠的是以“審計風險”為核心的概念模型。請看以下的分析:1.貿易風險與審計風險一般而言,貿易風險越高,固有風險就越高,因此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就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就越低;貿易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審計風險,但是審計風險卻難以反過來決定、推導或者說明貿易風險的高低。2.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與檢查風險水平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的期看風險水平之下(審計職員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綜合水平與檢查風險的水平成反比,即綜合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就越低,此時審計職員必須擴大審計范圍以降低檢查風險;相反,假如綜合水平越低,可接受的檢查風險就越高,此時審計職員就可以適當縮小審計范圍。3.不是貿易風險,而是審計風險制度基礎審計所主要測試的是審計風險,而不是貿易風險。在這個方法體系下,在評估固有風險時也要考慮被審計單位的貿易風險,但對其貿易風險的評估并非是主要的工作。4.制度基礎審計以評估被審計單位的控制風險為核心對控制風險的初步評估、健全性測試、有效性測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審計工作計劃,決定著實質性測試的范圍;而且,審計職員在終結審計之前,將對控制風險進行終極評估以決定是否追加審計程序?梢钥闯,控制風險水平對檢查風險水平有著重大影響。(二)“風險基礎審計”:以“貿易風險”為核心的概念模型1.“風險基礎審計”的起源與發展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體系的變遷,讓我們來扼要地回顧一下“風險基礎審計”發展歷史的某些片斷。有人以為,在經歷了全面詳查、抽樣檢查、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抽樣檢查等審計方法體系之后,將可能迎來審計方法的第四次革命——即以評價企業貿易風險為基礎的抽樣檢查。在1999年,來自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的審計準則制定者和學術界組成了一個聯合工作組,目的在于調查各主要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方法方面的最新進展。2000年5月份,聯合工作組編寫了名為《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方法的發展》的報告以公布研究結果。研究指出了審計方***方面的一個重要趨勢,即大大加強了對被審計單位的“貿易風險”的考慮,“貿易風險”被定義為被審計單位不能達成其經營目標的風險。這與傳統的審計風險模型不同,它將審計風險定義為財務報表實質性錯誤陳述的風險;而“貿易風險”這個概念則包含著寬廣得多且不同于審計風險的風險類型。擴大對風險的考慮更有可能使審計職員能夠識別那些導致財務報表錯誤陳述的題目;另外,從整體上考慮客戶的生意使審計職員能夠有機會就客戶的業務經營提出建議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很重要的是,擴大對風險的考慮并非意味著在財務報表目標和實質性錯誤陳述方面的風險已經被忘記了。風險基礎方法(business-risk approach)假定貿易風險與傳統的審計風險之間存在著關系,而且發現財務報表錯誤陳述的最好方式就是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考慮“風險”這個概念。2000年8月份pob審計效果工作組在其報告《審計效果工作組:報告與建議》中認可了聯合工作組的工作,并建議審計準則委員會考慮聯合工作組的建議,即拓寬對貿易風險考察范圍的做法將進步審計質量。出于對聯合工作組和pob工作組的反應,審計準則委員會(asb)成立風險評估專門小組并提出了下列建議:(1)存在著更深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生意和經營環境的需要,經營環境與對財務報表錯誤陳述的評判之間存在著十分清楚的聯系。至少,這樣做將改進審計職員對固有風險的評估,而且將最大程度,上消除那些在固有風險評估時的“自以為是”。(2)更加重視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以便規劃審計工作,這樣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是什么構成了內部控制這個題目有著明確的指南。(3)澄清了為了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職員應怎樣獲得關于其有效性的證據。審計準則委員會相信新的審計方式將給審計職員帶來很多好處。其中包括:(1)審計效果。對貿易風險更為寬廣的關注以及對被審計單位生意的更多了解,將導致對那些很可能影響財務報表的固有風險更徹底的識別。同樣地,更為關注被審計單位已設置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將導致對那些很可能影響財務報表的控制風險更徹底的識別。(2)審計效率。對財務報表實質性錯誤陳述風險的更好評估將意味著審計職員把他們的留意力集中在這些風險的來源和結果之上,同時在那些低風險的領域避免過度審計。(3)客戶服務。更加重視客戶的貿易風險使審計職員能夠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增加審計工作的價值。審計可以為治理層提供有價值的洞見和信息。這一點將給審計職員提供一個使他們自己與眾不同的機會。進行了上述背景回顧之后,現在讓我們開始進行有關分析。2.不是審計風險,而是貿易風險目前審計界,包括學術界、實務界和準則制定者都在探索如何將評價貿易風險與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結合起來,以更好地實現審計目標。我們要始終熟悉到,“風險基礎審計”中的“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的貿易風險,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審計風險。然而,在我們所看到的文獻中,有一部分學者仍然將“風險基礎審計”的“風險”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審計風險;另外一部分學者將它看作是固有風險中的一部分。有的學者固然意識到此風險指的是“貿易風險”,但在進一步的應用上,包括在理論探討方面和業務實踐方面,仍然存在著?混淆不清、前后不一致的情況。例如,在同一本書的前面部分使用“貿易風險”的概念來討論“風險基礎審計”,在后面的分析部分或者在應用部分卻又自覺不自覺沿用原有“審計風險”的概念。3.貿易風險與審計風險并重如上所述,擴大對風險的考慮并非意味著在財務報表目標和實質性錯誤陳述方面的風險已經被忘記了。美國審計準則委員會(2002)更是指出:“對貿易風險更為寬廣的關注以及對被審計單位生意的更多了解將導致對那些很可能影響財務報表的固有風險更徹底的識別。同樣地,更為關注被審計單位已設置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將導致對那些很可能影響財務報表的控制風險更徹底的識別!笨梢怨赖毓烙,在未來的審計方法體系中,人們將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與其所面臨的貿易風險同樣重視,也就是貿易風險與審計風險并重。4.貿易風險與固有風險目前在討論固有風險時,會談到被審計單位的生意狀況與所在行業情況等,這實際上是“貿易風險”的一部分,在這里確實存在著“固有風險”和“貿易風險”重疊的部分。然而貿易風險與具體審計過程所面臨的技術性程序風險存在著天壤之別。三、對本文的扼要總結會計界與審計界人士公然承認目前對審計理論體系研究才剛剛起步,還存在著巨大的不足和廣闊的空間。這種不足一方面表現為審計理論大廈遠未建立,另外一方面表現為建筑這座大廈的建筑材料——例如基本假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缺乏和不完善。段興民(2003)以為“審計假設從提出到現在,見解頗多,各執其見,各有其論。既表明了審計假設研究的繁榮,也說明審計假設內容的廣泛性并沒有形成主導性觀點或基本熟悉”、“與(審計)假設相聯系的審計概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前后聯系的概念相似,但在不同的審計理論體系中,各概念的含義也是不完全相同”。筆者曾經對“審計風險”這個審計核心概念做過一個統計,發現在國內外有四大類的審計風險概念,各自的內涵和外延都有歧異,在四大類大概念之下還有數十種從屬的小概念。一個學科的核心概念尚且如此,其他概念的狀況可想而知。但這種不成熟狀態也意味著審計理論體系研究存在著很大的空間。目前在制度基礎審計中有關審計風險的各個概念尚未同一,各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似是而非,因此實際上并不存在概念框架。面向未來,我們面臨著從“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基礎審計”的演進,相應的概念體系也應隨之演進。這就要求對某些概念進行反思和重新定義,要求劃清有關概念之間的界限,要求建立全新的系統性概念框架,而這一切由于我們目前的概念混亂而變得不可能。在這樣的基礎上,審計理論結構這座大廈是無法得以建立的,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深進地討論,從而為審計理論結構的發展奠定基礎。那么什么是理論建設的可能之路呢?我們以為鑒于目前正處于變革的過渡時期,一方面人們仍然大量使用“制度基礎審計”,另一方面“風險基礎審計”在快速地蓬勃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將有關概念的發展置于兩個不同的體系之下進行考察,探討不同概念的邏輯關系與它們之間的邏輯結構。在構建新的理論體系時,我們有必要對原有的概念進行重新定義,以使其在新的概念體系中得到更好地定位,這樣才能完成從原有的概念體系到新的概念體系的演進,才能使新的概念體系的邏輯結構前后一致,沒有內在的矛盾。「參考文獻」①a.a.阿倫斯、詹姆士。洛貝克著。張杰明、文善恩等譯,1991,《當代審計學(上)》,中國貿易出版社,110-252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2001,《2001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同一考試指定輔導材料——審計》,經濟科學出版社,117-219②陳今池,1994,《立信英漢財會大詞典》,立信會計出版社,164-926③段興民、康華,2003,“對審計假設的再熟悉”,中國審計學會、中山大學治理學院“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審計”論文集④胡春元,2001,《風險基礎審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荊夕靜等,1995,“從法律角度看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財會審》,第6期⑤徐政旦、胡春元,1998,“論民間審計風險”,《審計研究資料》,第1期
【審計風險、貿易風險、業務關系風險、經營失敗與審計失敗】相關文章:
經營失敗、審計失敗與審計風險03-23
淺談經營失敗審計失敗與審計風險12-25
規避審計風險03-24
淺談審計風險03-20
論審計證據與審計風險03-24
審計風險模式的演變及風險導向審計的新發展03-21
淺談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審計風險與風險防范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