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會計師事務所激勵機制的選擇與創新
關鍵詞:會計事務所激勵機制計量模式強化策略
作者簡介:薛許軍,女,(1963-),西安交通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比較會計;呂博,男,漢族,(1974-),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比較會計,會計、審計電算化。
工作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會計學院郵編:710061
聯系電話:029-5240677,029-3059936Email:lubo73@263.net
激勵也即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從字面上講,就是指激發和鼓勵的意思。所謂激發是指通過某些刺激使人興奮起來;所謂鼓勵是指鼓動勉勵,勉人向上。從整體上來講,激勵的意思就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會計事務所激勵機制就是指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調動廣大CPA人員的積極性,使其充滿著一股內在的動力,始終保持在興奮狀態之中,朝著所期望的目標而不斷奮進。
一、會計事務所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隨著會計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激勵對象(注冊會計師)個體的差異性及需求的多樣化不斷增強和擴大,研究會計事務所的激勵機制已經迫在眉睫。筆者認為,建立和完善會計事務所激勵機制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競爭壓力日趨激烈。隨著我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正式成為WTO會員國,全球經濟一體化潮流已經到來。會計事務所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會日趨加劇,會計事務所為了生存和發展,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激勵全體注冊會計師,充分挖掘他們內在的潛力,不斷的提高審計質量和自身的競爭力。現代企業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嚴峻,只有那些資信度高、社會影響力大和服務質量優良的會計事務所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2.注冊會計師自身素質需要不斷的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的激烈,注冊會計師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綜合素也需要不斷的提高和更新。為了準確對被審單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解除事務所與被審單位的受托責任,廣大的會計事務所必須擁有大量的既懂電子商務知識,又精通財會知識、法律知識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同時,這些復合型審計人才還必須懂得有關審計軟件的開發、維護,計算機的保養等等。而在現階段,這一類審計人才明顯處于匱乏狀態,呈現出供給剛性。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的思想道德素質也很重要,由于注冊會計師思想道德素質不高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已不容忽視,大量敗德行為、道德風險現象的頻繁發生必然會損害注冊會計師的光輝形象。
3.注冊會計師激勵需求呈多樣化。價值觀的最終點便是理想,價值觀與興趣有關,但它強調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標,牽涉到更廣泛的、更長期的行為。由于每個注冊會計師所處的經濟狀況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社會地位上的差異,因而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這將直接影響到各個注冊會計師的激勵需求。如果能夠滿足每個注冊會計師合理的要求,就能達到激勵的目的。通常而言,注冊會計師的需求主要包括:增加薪水,友誼和關心,尊重和信任,舒適的住房條件,良好的工作條件,有意義的工作內容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二、會計事務所激勵機制的模式與結構
1.基本模式
在研究會計事務所激勵機制的過程中,我們在分析客觀刺激與注冊會計師主觀反應的區間時,應該著重考慮會計事務所這個有機體內在條件的問題。因而我們認為,應該在S(刺激)與R(目標)之間,放入中間變量O(注冊會計師會計人員),而以S--O--R的概念(模式)去理解會計事務所的激勵機制模式。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一)(略)
圖一可以說明,注冊會計師審計行為動機的產生,是由于其當時的生理狀態、社會情況(環境因素)以及他們對此環境的認識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隨著上一個審計目標的實現,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審計信息經過反饋后,注冊會計師會在新的刺激下,會產生新的需要,另一個審計行為動機會繼續而起,或同時有幾個動機共同引導注冊會計師的復雜的審計行為,去實現新的、更高層次的審計目標。
2.挫折型模式
挫折型激勵模式是指在研究會計事務所機激勵過程中,將審計需要、審計行為動機、審計目標等因素全部納入到激勵機制模型當中。當注冊會計師目標實現時,就會解除緊張的感覺,從而受到極大的激勵,富有成就感。當注冊會計師既定的目標未實現時,其必然會受到挫折,心理非常緊張。從管理學角度上來講,注冊會計師通常有兩種方式來消除這種緊張:一、采取消極行為,向冷漠、固執和退化的方向發展;二、從挫折中產生認識的變遷,重新樹立審計目標,進而采取積極的行為,在該模式中將遭遇到挫折后消極或積極的情緒信息輸入刺激變量,將挫折行為納入到整個會計事務所激勵過程之中。具體如圖二所示:
(圖二)(略)
3.報酬型模式
報酬型激勵模式是指在研究會計事務所激勵模式時,將注冊會計師預期將要實現的目標與獎懲結合起來的激勵模式。在這種激勵模式中,考慮到了兩種情況,即:(1)當注冊會計師達到既定目標時,可能也會產生消極行為(過分優越的境遇,往往會使人失去奮進的精神);(2)未實現既定目標時,注冊會計師往往會因未得到滿足而導致消極行為,此時他會重新核查并修正原先的行為動機,并將這些信息反饋到刺激變量當中去。此時,輸入到刺激變量中的信息是注冊會計師個人所受到的獎懲和績效評價之后,重新核查了原行為動機以后的信息。具體如圖三所示:
刺激變量機體變量行為變量
(圖三)(略)
從以上三種會計事務所激勵模式,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種激勵模式都是從注冊會計師的需求為出發點,研究實現既定目標和滿足需要的邏輯關系,F實生活中,由于注冊會計師的動機無法直接觀察和測試出來,只能依靠推斷得出,而且動機復雜多變,又因人而異,所以客觀上很難找出適用于任何人的激勵辦法或模式。因而我們在具體選擇激勵模式時,應該根據會計事務所的實際情況以及注冊會計師的偏好與價值取向,選擇出適合于本會計事務所的合理的激勵模式,以便最大限度的調動廣大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積極性,不斷的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會計事務所激勵的效果及其計量
我們研究會計事務所激勵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或者達到一定的效果,否則就失去了激勵機制本身的意義。就注冊會計師個人而言,其個人能力發揮的程度越高,工作效果就越大,而能力的發揮程度主要取決于外部的激勵因素。在這里,筆者并不否認個人的能力的發揮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為這既與注冊會計師個人審計能力有關,也與激勵效果遞減規律有關(即,當激勵達到一定程度后,隨著注冊會計師需要的滿足,激勵的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從概率論和經濟計量學角度來考慮,會計事務所激勵的效果的計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期望值法(Expectancymethod)。期望值法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V.Hvroom)于1964年所提出來的,主要用來研究人們的努力程度與其所獲得的最終報酬之間的因果關系。公式具體如下:
M=E×V=(ΣEi×P)×V,其中M代表激勵水平,E代表期望值,V代表績效評價,Ei為目標價值,P代表期望概率。
這個期望值模式,主要說明注冊會計師積極性被調動的程度與各種目標價值和期望概率有關,注冊會計師對目標的價值期望的越大,估計能實現的概率越高,激勵的效果越好。其中,目標價值表示某種需要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有多大強度,或者說這一目標在注冊會計師看來需要到什么程度。目標價值的確定與注冊會計師的思想境界有關,也與他當時所處的環境、地點、時間等條件有關。期望概率則是指達到這一目標的可能性,它多是由注冊會計師個人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來作出判斷。我們將期望值與實際結果相比較后,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種結果:
1.實際結果
【論會計師事務所激勵機制的選擇與創新】相關文章:
論人生的選擇05-29
論國有企業激勵機制的建設(通用5篇)04-15
論企業預算控制模式的比較與選擇05-06
論析新時期勞動價值論的創新和發展04-27
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創新05-28
論個人所得稅調節收進的功能及其模式的選擇06-04
論悔恨05-07
論馬克思哲學的生存論指向05-29
論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發展思路及風險防控方法論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