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再思考
【摘要】 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引起了理論界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普遍質疑,有人公然表示應該拋棄公允價值,以緩解金融危機。本文以為,公允價值會計不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罪魁,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科學性依然存在,只是由于在非正常市場的情況下,公允價值會計的操縱存在題目。面對非公允的市場報價,對公允價值進行調整是必要的。但鑒于我國新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是謹慎的,所以沒有必要修訂我國現行會計準則。【關鍵詞】 公允價值;金融危機;相關性;會計目標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公允價值會計遭遇“信任危機”
2008年,美國金融市場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嚴冬,由2007年次貸危機引爆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很多重量級的金融機構陷進破產或被收購的窘境。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場在美國引燃的金融危機迅速向世界蔓延,各國股市紛紛下挫,工廠大量倒閉,失業人口劇增。在這場危機中,會計準則飽受質疑。有人以為,國際會計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規定放大了金融危機。公允價值原則在次貸危機中造成了順周期效應,即市場高漲時,由于交易價格高,輕易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的高估;市場低落時,由于交易價格低,往往造成相關產品價值的低估,進而促使金融機構加大資產拋售力度,從而使市場陷進交易價格下跌——資產減計——核減資本金——恐慌性拋售——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之中。
目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已同意修訂會計準則,答應企業把手上的金融投資工具重新分類,對非衍生工具的金融資產毋須按市值計進損益表。在美國,面對越來越大的對公允價值質疑的聲音,在參眾兩院2008年10月份表決通過的救援法案中,賦予了SEC暫停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權利,并要求SEC在未來90天內就公允價值對金融業的影響進行一個全面的研究。歐洲、日本等國家也已經停止或考慮停止使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
面對這一系列調整公允價值計量的措施,我們不禁要問,公允價值將由于金融危機被中止使用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是否需要跟上這股風潮呢?
二、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基礎
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終極服務于會計目標。多年來,會計目標一直是各國會計學界研究的焦點,其中,以美國的研究最為突出。美國會計界在20世紀70、80年代形成了兩個代表性的會計目標流派,受托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受托責任學派以為,會計目標就是向資源的提供者報告資源的受托治理情況,以歷史、客觀的信息為主,比較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決策有用學派以為,會計目標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公道決策的信息,比較注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由于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其在資源配置中主導地位的確立,促使財務報告的目標由以受托責任觀為主轉為決策有用觀為主。我國新準則就體現了這一轉化。新準則中第十三條則明確規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往、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猜測。
決策有用觀要求財務信息要有助于現實的和潛伏的投資者、債權人的投資決策,而這些人不僅僅關注企業過往和現在的經營業績,而且關注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也就是希看財務信息面向未來。這就使得信息的相關性成為重要的質量特征,排在可靠性之前。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允價值作為一種可以有效進步信息相關性的計量屬性出現,且得到廣泛的應用。
也就是說,公允價值會計經濟內核具有科學性,只要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仍然得到認可,公允價值會計的基礎就難以削弱。IMF在最新發表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就本次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發展給出了答案。IMF以為,“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仍然是未來的趨勢,其中一個關鍵挑戰,就是要改善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框架,以加強市場約束和促進金融穩定”。2008年12月30日,SEC向國會遞交了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旨在闡述以市場為計量的會計準則在本次金融海嘯中并沒有發揮錯誤的作用,因此金融企業陷進危機不應該回罪于現行的會計準則。美國的“會計門”事件或將很快劃上句號。三、根據市場情況,公道確定公允價值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以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我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與之無甚差別。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定義來看,公允價值是指理想狀態下的市場交易價格,由此可見,公允價值具有理想化色彩,在實際應用中,只能采用逼近的辦法加以確定。最接近公允價值的就是完全競爭市場的理想市場的市價。但是由于完全競爭的市場也是理想化的,因此退而求其次,以一個活躍的市場的市價來代表,所以全面、充分地了解和熟悉市場情況對改善公允價值的應用意義重大。在活躍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會計將實際交易確當前市場價格作為估價的第一參照,它以企業持續經營為條件,是計量日或報告日模擬真實市場交易出售資產、清償債務而推導出的企業當前市場價值,它是企業想繼續控制資產或承擔負債,而又急于獲取市場對其評價的一種操縱。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他主體對企業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因此,對市場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獲得具體資產或負債市場交易金額及交易活躍程度的信息,據此確定公允價值應用的范圍和方法,是公允價值應用研究的核心題目。
在本次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以螺旋下降的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并在資本充足率約束下尋求融資或賤賣資產,市場報價也類似于資產快速變現時的“清算價格”,市場不再是理想狀態下的市場,市場報價就不再是確定公允價值的最優選擇,也不符合“持續經營”的會計假設條件。因此,在極端、非正常市場狀況下,明確了市場報價非公允時,應通過考慮價格下滑時間是非、跌幅以及市場活動性等因素,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IASB的觀察員托馬斯·林斯邁爾說:“當所報價格似乎不切實際的時候,公司必須要做額外的工作和研究來調整報價。凡是不符合公允價值計量規定的價格,當事人都不能接受!边@說明公允價值是可以規范的。
四、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的范圍
新會計準則在《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17個具體準則中引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盡管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較為廣泛,但這種運用是有條件的、謹慎的,這主要表現在公允價值運用的非主導性和符合一些限制性條件兩方面:
基本準則第九章第四十二條中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本錢;采用重置本錢、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边@說明在歷史本錢和公允價值并存的計量格式中,歷史本錢仍處在主導地位,是在堅持歷史本錢計量屬性主導地位的條件下才引進公允價值的,公允價值處于從屬地位,這一點在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中都可以看出。
公允價值的運用要符合一些限制性條件。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是設定了一些限制條件的,如《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定:可以運用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換必須具有貿易實質,并且換進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不是任何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運用公允價值,若不能滿足公允價值適用條件,是不能運用的。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在堅持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方向的條件下,充分考慮了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企業體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會計環境,因此沒有必要修訂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而且,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仍處于總體健康狀態,沒有必要啟動非正常、非有效市場下如何確定公允價值的操縱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1] 彭南汀,王習武.論金融危機形勢下公允價值會計[J].金融會計,2008,(12).
[2] 陳淑照.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的謹慎運用[J].商務周刊, 2008,(19).
[3] 丁艷靈.進步公允價值可靠性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07,(04).
[4] 劉春,孫亮.***允價值的本質及現實運用.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本錢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2006.
[5] 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再思考】相關文章:
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計量的理性思考03-01
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計量題目探析03-01
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計量03-01
淺論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計量03-18
論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計量03-05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的思考03-21
關于我國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的幾點思考03-23
淺談公允價值視角下的會計概念03-29
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務處理的思考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