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論文
全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是指全球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08年金融危機論文,歡迎參考。
2008年金融危機論文1
本文基于馬克思主義視域對本次金融危機進行若干思考。認為這次財政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具體原因是信用過度擴張和虛擬資本背離實體經濟擺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提高我國的國際金融競爭力、毫不動搖地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是我們防范和應對金融危機的根本保證。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們較多的是從感性和直覺的角度來危機發生的原因。諸如:“透支消費”、“監管缺位”、 “政策失誤”、“低估風險”和國際金融體系存在弊端等因素,這些都是從技術操作層面和政策性弊端層面對危機做出的解釋,沒有揭示金融危機的實質和根源。分析金融危機還是要回到馬克思。研究中外學者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馬克思主義解讀,對于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時代西方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和沖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視野下金融危機的原因分析
(一)根本原因: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論》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這個界限一旦被突破,就會出現普遍的“生產過!眴栴}。這是因為“社會消費力既不是取決于絕對的生產力,也不是取決于絕對的消費力,而是取決于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以內變動的最低限度! 隨之而來的就是商品市場價格和利潤的下降,當它們都降低到某個臨界點時,商品與貨幣的對立便會絕對化、公開化。這時,貨幣就會突然直接地從計算貨幣的純粹觀念形態變成堅硬的貨幣,“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現金支付才有效,危機顯然就會發生”。在一個接一個的社會支付鏈條斷裂之后,和資本一同發展起來的信用制度便由此崩潰,并最終導致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同時爆發。馬克思認為,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過剩,生產過剩對應著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意味著群眾的購買力不足,其原因在于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在馬克思的論述中,危機發生有一個清晰的邏輯,這個邏輯包括以下要點: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過剩;生產過剩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群眾的購買力不足;群眾購買力不足的原因在于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的原因在于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占有制度。
按照馬克思經濟危機發生的邏輯,此次危機,表象上是銀行將貸款發放給了信用不佳、還貸能力差的借款人,導致違約率不斷上升,而實質卻是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透視近年美國經濟,可以發現如下事實,“9·11”后,美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房地產市場繁榮,次貸機構為了獲取利益,大量發放次級抵押貸款。當美聯儲為了避免通貨膨脹而提高利率時,借款人無法正常還貸,導致了危機的發生。這種透支消費,正是由于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限,而資本家要獲取高利益,所以低估風險,盲目發放貸款,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緩解生產過剩。所以,透支消費,只不過是將危機從當時推遲到了未來。這種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就演變成國際金融危機。
(二)直接原因:信用的過度擴張和虛擬經濟背離實體經濟。馬克思認為,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是信用經濟,這種信用經濟就是虛擬資本的膨脹運動,是虛擬經濟。19世紀中期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就已經敏銳地覺察到:資本家為了加速資本的運動,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在信用制度的基礎上創造了種類繁多的金融產品,如資本主義的金融行業通過發行股票、匯票、債券、土地所有證等有價證券或所有權證等虛擬資本,再生產出了一整套投機和欺詐活動,這些虛擬資本被商品化后,因其市場價值主要由資本市場上的貨幣資本和虛擬資本的供求決定而變動不定,導致其在交易過程中具有極大的預期成分和投機性質。“正是在虛擬資本背離實體經濟的自循環過程中,貨幣與虛擬資本商品、與信用貨幣的對立顯露出來,貨幣作為一般價值形式同虛擬資本的市場價值和信用貨幣的面額價值的矛盾積累起來,等待著一次強制性的統一和重合,必然會爆發貨幣金融危機”。
從美國經濟的本質來看,本身是一種實際需求不足的經濟。為了解決實際需求不足,美國政府常常默認、鼓勵、縱容社會創造虛假需求以彌補實際需求的不足。正是這種“需求過度”造成違約率不斷上升,最后造成信用崩潰。進入21世紀,由于周期性經濟規律的作用,再加上IT產業泡沫經濟破裂和 “9.11”事件的影響,美國出現了經濟衰退的征兆。正如馬克思所說,所有具有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國家都會陷入周期性的“試圖饒過生產過程而賺錢”的狂熱階段。金融業為了自身的利潤進行“金融創新”競爭,生產了花樣翻新的金融產品,客觀上加速了經濟整體的虛擬化過程。因此投機盛行,金融衍生品泛濫,房價節節攀升,人們手中的財富不斷增加,美國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我國一些學者也認為,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必然發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論斷已經“過時”,今后不會再發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了。但事實勝于雄辯,虛假的繁榮不可能持久,泡沫總要破裂,如果不采取措施,將會釀成更大的災難。當美聯儲為了避免通貨膨脹而提高利率時,借款人無法正常還貸,經濟信用最低端的客戶無法正常支付按揭貸款,從而引起了次級貸款證券價格的下跌和拋售風潮的出現,最后終于釀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二、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防范和應對金融危機
第一,最重要的是要擺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使金融業服從、服務于物質生產和流通的需要,而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的需要去發展金融業。第二,關鍵是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提高我國的國際金融競爭力。第三、毫不動搖地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第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
馬克思從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那里繼承了勞動價值論、利潤理論和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等方面的精華,同時又批判的改造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指出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涉及資本主義命運問題時,批判他們把資本看作是一種永恒的自然關系在這個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解釋人類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從社會基本矛盾中著重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創立了剩余價值論,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指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發展趨勢。
2008年金融危機論文2
摘要:進入到后金融危機時期后,世界經濟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巨大,貿易不平衡等現象顯著。美國等發達國家普遍出現財政赤字情況,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則發生項目盈余。本文將探析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失衡及調整。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失衡;調整
1引言
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出現,全球經濟互動頻繁,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種局勢雖然帶動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卻也導致了各國間經濟的失衡,且存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危機,因此這種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失衡現象也成為21世紀最為復雜的宏觀經濟問題。
2造成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
2.1美國與其他經濟體間的貿易失衡
美國具有極高的國際影響力,許多經濟學專家與學者都表示美元是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本位貨幣。自二戰后,受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美元迅速提升至本位貨幣的位置,隨著各國經濟與金融的不斷繁榮人們對于貨幣的研究熱情也在不斷高漲。進入1970年代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受到牙買加體系的影響,國際儲存貨幣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進入21世紀后,美元仍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貨幣,與此同時,美國也享受著“鑄幣稅”帶來的額巨利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美國的金融與投資市場,美國公民以低價購進國外的商品,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國外美元儲備。上述理由最終造導致長期進口大于出口,在資本項目下造成順差。
2.2投資儲蓄差異導致的經濟失衡
投資儲備差異是經濟學研究人員用來分析中美貿易失衡的重要手段,它以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為主要依據,分析政府收入與支出間的平衡關系,以此來推斷存儲與投資建出現的差異。一旦發現問題,就需要采取科學的辦法進行經濟調控,保證財政收支的平衡。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便出現存儲不足與投資過剩的現象,這主要源于美國公民熱愛消費的習慣。進入21世紀后,美國經濟迅速衰退,政府適時推出了赤字財政政策,卻不想儲蓄小于投資的缺口越來越大。截至20xx年,美國的儲蓄大幅度減少,美元迅速升值,對外貿易逆差也在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受到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東亞國家居民更熱衷于儲蓄,對于投資的熱情不高,致使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進口遠小于出口,造成巨大的貿易順差。至此,世界經濟失衡成了一種常態。
2.3石油價格上漲導致的輸出國貿易順差增大
汽車、化工業的出現使得石油價格猛漲,石油一時間成為各國爭搶的珍貴資源。中東與北非地區的石油儲備量豐富,因此成為國際石油輸出的重要組織。在歐美等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后,外國資本對石油輸出組織的直接投資數量不斷增多,中東、北非等國家利用這些投資來擴大石油生產,進而推動了石油輸出國出口與貿易順差的增加。
2.4新型經濟體本幣匯率貶值引起的貿易失衡
現代西方研究人員認為,兩國貨幣的貨幣差異是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的一項重要因素。20世紀90年代,東亞新經濟體制崛起,以中國為首的國家以低價外貿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競爭優勢。我國的貨幣長期被政府“人為操控”,因此在美國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國貨的低價出口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一些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
2.5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干預
貿易保護對世界經濟失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到出口鼓勵與進口限制等影響,東亞經濟體普遍采取“獎勵出口,限制入口”的政策,致使出現對外貿易的失衡現象;另一方面,受到冷戰影響,美國為了保護自身的壟斷競爭優勢,對東亞大國限制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進而出現了貿易順差,導致經濟失衡的進一步擴大。
3調整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世界經濟失衡的重要策略——以中國為例
3.1調整外貿政策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將出口作為主要外貿政策,這種做法彌補了我國在技術與資源上的不足,提高了我國出口的國際競爭力?茖W有效的外貿政策是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我國可適當地借鑒歐美國家的出口貿易經驗,采取“獎入限出”的原則。一方面注重對整體的把控,從總量上控制出口規模,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改善我國出口現狀,做好各項細節工作,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中國是東亞大國,進出口貿易對國際收支平衡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國應不斷地完善對外投資與貿易的管理體系,在經濟全球化的驅使下,注重對金融安全的分析與監控,確保我國能夠有效地化解人民幣升值等帶來的壓力。此外,我國也應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制定更加靈活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2調整財政政策
為了迎合國際發展大環境,實現內外收支的平衡,我國需要從財政方面入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民收入水平,實現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我國長期存在儲蓄與消費失衡的現象,與消費、投資等相比,國民更熱衷于儲蓄,這主要源于國民的保守思想,儲蓄保值又安全,長期儲蓄還可以獲得一筆利潤,國民的消費觀念也反映出了我國經濟的總體大格局。目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與勞動者報酬間也出現失衡現象,對此,我國只有不斷地改善稅收與財政政策,才能夠降低儲蓄水平,進而消除貿易順差。財政支出情況決定了我國社會事業的建設,而社會事業的建設又關系到國民的生活質量與經濟水平。因此,政府應當對財政支出的使用情況做出系統的規劃。一方面要增加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地縮小城鄉差距,加大對環保與生態的投入,為國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3.3調整金融政策
調整金融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投資與儲蓄間的靈活轉化,實現對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層調整。政府部門應著眼于資本市場的建設,杜絕我國資本市場成為上市公司圈錢的工具,為儲蓄與投資的轉化提供有效渠道。此外,還應進一步的改善投資環境,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更豐富的投資平臺,制定民間貸款的相關政策,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民間貸款。
3.4調整匯率政策
匯率是各國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人民幣升值能夠有效地改善我國的國際貿易條件,幫助我國獲取到更大的貿易利益。因此,我國想要確保內部消費需求擴大,就要轉變發展觀念,重點發展服務業,采取市場激勵機制來提升服務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轉型。我國儲蓄過剩的原因在于儲蓄與投資間轉化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居民儲蓄過高,儲蓄過剩將會對我國進出口帶來不利的影響,過剩的儲蓄也無法轉化為投資資源。在經濟全球化中,匯率的均衡主要由美國決定,單單依靠中國的力量無法改變國際市場的供求關系。由此可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對于全球經濟的失衡能夠起到一定的良性作用,但收效甚微,我國想要謀求更好的發展,就需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緊緊盯住美元貨幣政策,享受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好處。凡事都有兩面性,匯率雖然收支平衡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也可能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因此,政府在調整匯率政策的過程中,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保證匯率的穩定性,并時刻關注主位貨幣美元的發展動向,提早調整外匯資產結構,以防止美元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
3.5調整經濟政策
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美國最先做出產業轉移與升級,其次是日本與亞洲新經濟體,印度也在近兩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崛起,這種國家的產業轉移為國際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國際經濟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世界經濟秩序也受到了影響。目前,國際金融體系的調整主權始終掌控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手中,這也導致了國際經濟失衡情況始終無法避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害,而西方發達國家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選擇推卸責任,尋找各種理由搪塞,最終導致國際資金流動失衡,發展中國家反對經濟全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中國想要提升自身在國際中的影響力,就要參與到國際經濟調整活動當中,充分的考慮不同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訴求,與更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實現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各國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系,并與多國建立起經濟合作聯系。G20峰會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在這一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下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但同時也要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的指責與壓力。中國想要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就要加強與歐盟國家間的合作,創建大范圍的貨幣金融合作聯盟,共同制約美元國幣的在國際金融中的作用,進而建立起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促進全球化經濟的繁榮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國家地位,促進收支平衡,我國應當結合當前實際發展情況,對貨幣、金融等政策進行合理調整,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變革,獲取更多的話語權,對外部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以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韓佳玲.后金融危機時期資本主義的若干新變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16).
[2]王旗.論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基于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視角[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xx(3).
[3]羅維真.后金融危機時期的就業形勢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xx(3).
2008年金融危機論文3
一、金融危機下企業的生存困境
“水干了才會暴露出誰在裸泳”,金融危機下,我國企業存在的問題一度暴露出來。過去,在優良的市場環境、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優惠的國家政策引導下,我國的很多企業起步迅速,發展喜人,但是在經營管理上、科技創新上、企業品牌上沒有下功夫,與國際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些差距由于“經濟和平年代”的掩蓋一直被忽視,當金融危機出現以后,問題全出來了。
1.市場萎縮,產品銷售不暢
由于國際市場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導致我國出口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急劇萎縮,同時,金融危機后期,我國的傳統出口國家如東南亞、歐美、日本等國家的消費行為以及國家政策都發生了變化,市場保護主義傾向更加明顯,導致未來我們隊這些國家的出口將不容樂觀,我國一些玩具、鞋帽、服裝等產品面臨著極大的銷售危機。另外,由于我國在金融危機下很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很多的工人失業,收入減低,消費能力下降,房市蕭條,導致了國內的市場陷入一個較長的蕭條期。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未來的產品銷售將困難重重。
2.產品庫存積壓
我國企業一直以產品數量取得整體規模利潤,但是由于企業市場萎縮,產品銷售困難,同時市場正在調整,企業產品與市場之間的信息情況發生了變化,導致大量的產品積壓。產品的積壓導致了企業資金被套牢,使得企業本來在金融危機下已經捉襟見肘的資金壓力更加雪上加霜。產品積壓的原因一個是市場的萎縮,另一個也是企業無法適應市場新的變化造成的。
3.利潤銳減
我國企業原來的利潤主要來自良好的出口與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同時我國的市場處于發展初期,機遇多、競爭少,使得企業贏得了第一桶金。但是在金融危機以后,市場少了、物價高了,但是職工的工資卻在上漲,這使得企業的利潤出現減少的趨勢。同時,我國這些企業大部分技術含量低,出口產品附加值少,在產業鏈當中處于低端,利潤一直單薄,在金融危機下,利潤更加少。
4.財務危機
我國的企業財務管理一直處于初級階段,一些企業的財務就是記錄一下支出與收入,保管保管現金,根本談不上什么財務監督與財務決策報告,對企業的發展起不到促進的作用。所以,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企業一些下游銷售商與生產商的倒閉與經營困難,給企業帶來的很大的資金回籠的壓力,很多資金收不回來,一些已經在墊資的工程也停不下來,企業困難重重。同時,由于產品庫存的壓力加大,壓住了一部分資金,使得公司的財務管理難上加難。
5.成本加壓
金融危機以后,企業的產品生產縮減,企業設備與工人的生產能力“吃不飽”,使得設備與人力浪費嚴重,人力資源的成本壓力加大。當前,物價上漲,企業的原材料也在上漲。同時,新的勞動法出臺,對企業用工、三金、解聘等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使得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更加需要慎重行事。
二、金融危機后企業如何度過調整期
金融危機后,這個世界的經濟形勢將發生較大的變化,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將會更加嚴厲,國際貿易糾紛更加復雜化。我國的國內經濟競爭更加激烈,人力資源費用更加高漲,一些外資企業向世界上的低勞動力國家轉移,國內市場未來的趨勢不明,變化沒有時間表。這一切需要我們企業認真思考這個經濟調整期的新的戰略策略,尋求新的發展出路。
三、經濟調整前期的企業應對策略
1.加強財務管理
在企業面臨嚴重的危機壓力之下,企業最需要的是加強企業財務的管理,為企業的資金運轉控制好資金,防止浪費,把有限的資金留在關系到企業生存發展的地方。同時,企業財務管理要為企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進行科學決策提供財務分析報告,使得企業度過難關。要抓住一切渠道與機會為企業爭取更多的資金,因為在金融危機下,資金就是沙漠中的泉水,是企業是救命稻草。
2.減少產品庫存
危機下,銷售受阻,相應的庫存就會增加。庫存是企業消化不良癥的表現,金融危機下,企業產品積壓,會帶來銷售的風險,帶來資金的壓力,使得企業的負擔加重、風險加強。所以,企業要針對市場需要,根據訂單進行生產,盡力不生產一些墊資產品或者一些先銷售后付款的產品。及時及時調查反饋庫存情況,既保證銷售的需要,也要保證減少積壓。
3.控制企業發展規模
在金融危機后,企業一些原來的擴展規模的計劃應該進行重新的思考與審視。因為,一方面,市場在金融危機后一定變化,絕大部分的出口與內銷市場的消費行為與國家政策都會變。另一方面,企業的資金壓力加大,盲目的投資擴建耗費資金非常嚴重。企業應該慎重思考,企業未來的戰略取向,然后在思考企業擴建問題。甚至對于一些企業來講,還需要縮減企業的一些項目,停建一些在建項目,以留下資金防止經濟調整期的延長。
4.嚴格控制企業成本,謹慎用工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要嚴格計算生產成本,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當前的競爭力,保證眼前利潤的問題,也是未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需要。企業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生產流程,生產線上要勒緊褲帶;另一方面,企業要謹慎用工,減少人力浪費與支出,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支出。
5.爭取外來資金支持
金融危機后,我國政府啟動了40000億元的國家振興經濟投資計劃,這項資金對于擴大內需具有積極的意義。企業應該認真研究國家政策,爭取得到國家專項投資款項,或者爭取銀行政策性貸款的支持。這些外來資金的支持將化危機為機遇,讓企業的競爭力更強。
四、金融危機后的長期發展策略
正確的企業經營戰略。金融危機后,市場發生了變化,企業的戰略必須進行調整與重建。企業管理層要重新審視原來的計劃策略,進行重新調整,這樣才能與市場發展同步。加大管理與科技創新的力度。未來的市場靠什么?我們與國際市場的差距在哪里?這都要從這兩個方面去找。管理與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只有抓住這個核心長期做文章,才能讓企業長期占據有利位置。打造企業發展品牌。在金融危機打擊下,市場競爭是你死我活,但是我們發現死去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品牌,知名品牌受到的影響做小。所以,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主要還是靠品牌來生存。有人說:可口可樂今天倒閉,一個月后換個地方就能開工,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文(精選5篇)
金融危機對旅游業的沖擊顯而易見,由于旅游業是綜合性、關聯性較強的產業,當外界市場發生變動時,其影響較為直接,金融危機造成收入降低,經濟環境的蕭條會直接降低旅游熱潮。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文 篇1
隨著世界經濟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世界經濟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局部的金融危機會造成經濟的全方位崩潰,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密切,金融危機對我國進出口貿易、股票市場、就業市場、外匯儲備、房地產業和旅游業等產生深遠影響。
1、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我國是進出口大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擴大出口量成為我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世界經濟發展減速的背景下,加大我國的出口貿易量對刺激我國經濟影響重大。金融危機的爆發會造成國外消費市場萎靡,從而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量,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進而影響中國產品的市場優勢。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為例,次貸危機的爆發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美元貶值迅速,其出口產品的優勢不斷下跌,為美國政府為銀行注入了流動性資金,導致人民幣極速升值,中國出口產品原有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出口量大跌。
2、對金融證券機構的影響
當前我國的金融證券市場發展迅速,但是金融市場的工作機制并不完善,對金融風險的識別和規避能力較差,但是其資本項目遠未實現完全開放化,因此,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我國的金融和證券市場不會出現反向的單邊行情,這保證了我金融證券市場的相對穩定性。另外,影響我國金融和證券市場的主導因素是國內政策引導和市場環境,整體環境出現經濟衰退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最大,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相對有限。金融危機會對利率聯動、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經營產生影響,同時也會承擔一些國外金融危機造成的沖擊。對證券行業來說,其直觀的反映是股票價格波動,對投資者以及證券機構產生一定影響,同時對融資市場造成沖擊,但是金融危機對證券市場造成的影響會進一步促進金融創新,從而提高市場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力度。
金融危機下高職畢業生就業分析的論文
摘要:在當前金融危機下,提前了解當前就業形勢,清楚金融危機下,企業對高職生的素質要求,為高職生提供一些建議,使其成為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探析金融危機下企業對高職生的素質要求,對高職生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下的求職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淺探;高職生;金融危機下;應對;素質要求
1調查問卷情況分析
1.1金融危機下,企業是否不愿意招聘沒有工作經驗的高職生
66.7%的企業對此持肯定態度,金融危機下,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校園招聘,他們招聘人才顯得更加謹慎,不愿招聘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高職生而增加企業的開支和花費時間、精力。高職生沒有經驗,是企業不愿招聘高職生的主要原因。
1.2金融危機下,企業是否更愿意招聘擔任過學生干部或班級干部的高職生
58.3%的企業表示特別看重這一點,金融危機,讓眾多企業紛紛倒閉,讓企業更加感覺了解到需要引進最有能力,最優秀的人才來為自己工作。杭州韓進口貿易有限公司的孫經理表示,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可以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績效。同時,擔任過學生干部的高職生更懂得換位思考,站在領導者的立場想問題,減少抱怨,有利于上下級和諧相處,有利于更好的發揮團隊的力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
1.3金融危機下,企業更看重高職生哪方面的能力
41.7%的企業看重高職生的創新能力,25.0%的企業看重人際交往能力,16.7%的企業注重高職生時間管理能力,17.6%的企業注重學習能力。金融危機,部分企業倒閉是由于其不懂得自主創新,沒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真正實力,導致在危機面前無能為力而倒閉,讓現存的企業深刻了解到創新意識的重要性。
國際金融危機中發展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楊志明。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展和諧勞動關系[J].求是,2010(4)。
[2]林曉潔。分析新特點,探索新途徑,努力推動勞動關系工作取得新發展[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0-05-12(A1)。
[3]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4]施楊,張國平。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和諧勞動關系再思考[J].改革與戰略,2010(1)。
[5]唐鑛。金融危機形勢下的戰略性勞動關系管理[N].光明日報,2009-12-12(A7)。
[6]任湘郴。李作威。金融危機背景下勞動關系管理研究[J].商業時代,2010(1)。
[7]方豐,徐冬。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和諧勞動關系的鞏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畢業論文范文查看下載 #p#分頁標題#e#查看的論文開題報告 查閱參考論文提綱
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
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重點有很多,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國內許多外向型企業跌進“嚴寒”,如何過冬成為不少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然而,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一些行業或企業的獨特“抗寒”能力,也為人們提供了啟發和思考。
不久前,以研發特種計算機產品為主的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金融危機期間公司收入3.52億元,去年同期為1.5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8%,第三季度凈利潤為5074萬元,去年同期為4570萬元,同比增加11%,2008財年前九個月,研祥智能收入同比增長150%。事實上,在金融危機時期經濟下滑成為普遍事實的情況下,一批真正掌握技術專利和核心競爭力的實體產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顯露出特有的生存能量。大唐、研祥、華為、中興等擁有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的電子信息企業,不僅獨善其身,而且逆勢增長,在特種計算機領域國際排名躋身前三的研祥集團,甚至準備“游冬泳”。
據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介紹,國內很多高科技企業基本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太大影響。分析企業“抗寒”能力,陳志列認為,首先,敢向海外發展的企業大多是“身強體壯”,具備實力的。研祥的'特種計算機產品在市場上的適用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多款產品在國際上擁有自主定價權。其次,在海外市場的選擇上規避風險。研祥海外市場的布局是中東、俄羅斯、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那里對特種計算機產品需求有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同時又沒有受到美元貶值的影響。第三,國內受此次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研祥、華為這類擁有技術創新和研發實力,產品領先,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抵抗力”較強。
如何進行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
金融危機論文的寫作重點有很多,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國內許多外向型企業跌進“嚴寒”,如何過冬成為不少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然而,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一些行業或企業的獨特“抗寒”能力,也為人們提供了啟發和思考。
不久前,以研發特種計算機產品為主的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金融危機期間公司收入3.52億元,去年同期為1.5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8%,第三季度凈利潤為5074萬元,去年同期為4570萬元,同比增加11%,2008財年前九個月,研祥智能收入同比增長150%。事實上,在金融危機時期經濟下滑成為普遍事實的情況下,一批真正掌握技術專利和核心競爭力的實體產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顯露出特有的生存能量。大唐、研祥、華為、中興等擁有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的.電子信息企業,不僅獨善其身,而且逆勢增長,在特種計算機領域國際排名躋身前三的研祥集團,甚至準備“游冬泳”。
據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介紹,國內很多高科技企業基本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太大影響。分析企業“抗寒”能力,陳志列認為,首先,敢向海外發展的企業大多是“身強體壯”,具備實力的。研祥的特種計算機產品在市場上的適用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多款產品在國際上擁有自主定價權。其次,在海外市場的選擇上規避風險。研祥海外市場的布局是中東、俄羅斯、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那里對特種計算機產品需求有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同時又沒有受到美元貶值的影響。第三,國內受此次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研祥、華為這類擁有技術創新和研發實力,產品領先,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抵抗力”較強。
金融危機下的公允價值會計分析論文
摘要:金融危機是經濟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種不健康的經濟現象,金融危機的產生會使得生產以及經濟發展都受到影響,這對于整個社會穩定性的維持都是極為不利的。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能夠很好的緩解金融危機給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這對于降低金融危機對于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金融危機;公允價值;會計
一、前言
目前我國在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這在一定程度對于公允價值會計作用的發揮造成影響。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重視,積極地發揮出公允價值會計在金融危機緩解中的作用,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就公允價值以及公允價值會計的含義、公允價值會計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所具有的優勢以及加強公允價值會計在經濟危機背景下提升金融市場穩定性的措施進行分析。
二、對公允價值以及公允價值會計的概述
公允價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允市價或者公允價格,其是在對商品市場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由買賣雙方自愿在遵循交易公平的前提下所確定的交易價格。隨著對于公允價值研究的不斷深入,公允價值的含義也更加廣泛,目前普遍認為如果不存在關聯性的買賣雙方在遵循公平交易的基礎上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或者一項負債可以被清償時的成交價格也可以被認定為公允價值。在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前提下,資產和負債在公平交易的過程中,有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進行計量。除此之外,公允價值還被應用在購買企業對于合并業務的處理過程中,也就是說在企業對合并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把商品的公允價值作為計價的基礎。在實際會計事務處理的過程中公允價值的確定往往需要具有專業資質的評估機構對于兼并的企業凈資產進行評估,并把評估結果作為公允價值確定的最主要的依據。最早提出公允價值這一概念的國家是美國,最早提出公允價值這一概念的時間為上世紀80年代左右,在那個時期財經行業普通認為把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標準能夠使得會計信息之間的關聯性得到提高,并且能夠使得會計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這對于會計目標的實現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公允價值會計是在公允價值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的會計處理模式。就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對公允價值的定義來看,公允價值會計主要指的就是在對資產與負債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把市場價值、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計量屬性會計模式。和傳統會計模式相比,公允價值會計模式所具有的相關性更加高,這符合市場世界一體化的走向,可以說公允價值會計的重要性將會在社會發展中越來越重要。受我國基本國情的影響,我國對于公允價值的確認方式具有一定的自我特色。在我國新會計準則推進之后,對公允價值的幾種確定方式進行了明確。首先如果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存在金融資產或者金融負債,并且這些金融資產或者負債在市場上保有一定的活躍程度,那么其活躍市場中的報價則應當用于公允價值的確定上,其次如果金融資產或者負債并未出現出價或者要價行為,但是在最近交易日后經濟環境產生了較大的波動,企業則應該以金融資產或者負債現行的價格或者利率作為參考對象,對最近的市場報價進行調整,并以市場報價為基準實現對金融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最后如果金融工具在市場上的活躍度不明顯的,在對其公允價值進行確定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采用估值技術手段,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所確定的公允價值的`合理性。就目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環境來看,在我國相關部門對公允價值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存在的爭論點還相對較多,這是在新會計準則中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條件的限制條件也相對較為苛刻的重要原因。在對經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如果公允價值的運用合理性不能夠保證,那么其將會淪落為管理層人員操縱利潤的工具,進而誘發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產生,這對于我國資本市場風險性的降低是極其不利的。作為金融市場以及金融體系都還不夠完善的我國,尤其在金融危機產生時,為了最大程度的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其在對公允價值會計進行使用的過程中必須抱有謹慎態度。
國際金融危機對山東省出口的影響論文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我國對外貿易增速明顯滑落。當前,我國外貿形勢出現進出口價格回調、貿易條件改善等新趨勢,本文主要從需求、匯率、價格和外貿政策這四個方面分析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山東省出口貿易的影響,同時也針對 “后危機”時代如何發展出口貿易等問題進行了一定探討。
一、引言
2014年IMF年報指出,隨著 2014 財年接近尾聲,世界經濟逐步轉過“大衰退”的拐角,復蘇勢頭正在加強,全球金融穩定狀況正在好轉。同時2014 年 4 月IMF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認為自危機高峰以來,先進經濟體財政赤字的平均水平已下降一半,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赤字和債務比率依然高于危機前水平。
在2014年外貿市場復蘇緩慢的形勢下,山東省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771.2億美元,同比增長4%,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其中美國仍然為山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其次是韓國,借助中韓自貿區建設的利好機遇,山東對韓貿易達到328.8億美元,增漲了10.4%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山東對32個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和47個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進出口增長也保持了良好態勢,增幅分別為7.3%和4%,可見在宏觀經濟回調的狀態下山東省的對外貿易情況在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改革中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2007年山東省外貿依存度達到35.6%,外貿出口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同時從基礎數據來看2008年年7月份之前,山東省出口增速總體保持在30%左右,之后至2008年12月首次出現負增長。從2009年2月份開始,出口增速較為平穩,但仍然呈現為負增長,直到2009年12月份,出口才轉為正增長。但是,2010年山東省出口增速又開始出現波動和下滑。
金融危機對旅游業發展影響研究論文
旅游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樣也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本文現就金融危機對旅游業發展進行了簡單探討,并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及其建議。
旅游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其他產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在經濟繁榮時期,旅游業發展自然比較快速,但是在發生金融危機之后,旅游業也隨之受到影響。自2006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地的旅游業都收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我國的入境旅游業。因此,我們就要在分析金融危機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減少其危機對于旅游業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對于旅游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的發生是具有頻繁性、超周期性和不可預見性的,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旅游業產生動蕩時在所難免的。之所以旅游業極易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是因為旅游業的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具有超高的依賴性,稍有不慎就極易產生連鎖反應。自2008年世界各地發生大面積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旅游業也受到很大牽連。分析了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后旅游行業的走勢可以清楚的看到,金融危機影響到我國的旅游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國內旅游。由于旅游業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在經濟危機發生時旅游業也隨之發生變化。經濟發生大面積動蕩時必然會牽連旅游業發生大面積的蕭條現象,進而使得整個旅游需求與支付能力的萎縮、旅游企業資金鏈的吃緊、旅游消費信心的喪失。旅游業的各個要素包括有旅游飯店、酒店、旅行社、旅游企業等等,發生金融危機之后最先受到牽連的必然是旅游業中的各個重要組成要素。其中,重要因素的盈利是依靠旅游業的興旺而興旺的,但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各重要因素很難維持基本的盈利狀態。然后就是金融危機會影響到我國的入境旅游人數。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外國游客來我國旅游的人數大面積減少,如旅游大省廣東、上海等等一些地方,受到影響非常大。
國際金融危機下金融審計工作再思考論文
論文導讀:金融審計作為一種有效的監督手段,是金融危機中風險防范的一個重要工具。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金融業國際化的趨勢日趨明顯,金融審計所依賴的金融環境正在發生劇烈變化,這就要求金融審計工作也要不斷創新和深化。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職能,為宏觀金融改革和發展服務,是從事金融審計工作人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國際金融危機,金融審計工作
金融審計包括對國家中央銀行、國家政策性銀行、國有及控股的商業銀行、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審計,是審計機構對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監督的行為,它既具有金融監管的部分職能,又有自身的獨立性和綜合性,能夠以獨特的視角,為國有金融資產所有者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為宏觀決策服務。
一、金融審計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審計是國家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年來,伴隨著審計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審計重點的逐步變化,金融審計緊緊圍繞“防范風險、提高效益、規范管理”的總體目標,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嚴肅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金融案件,在整頓和規范金融秩序,維護金融安全,完善金融監管,促進金融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市場經濟運行的實踐充分證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金融審計作為一種有效的監督手段, 是金融危機中風險防范的一個重要工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有了長足發展。但是,金融業作為一個特殊的高風險行業,多年來所積聚的風險日漸顯露,如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勢必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給整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深重危害。在當前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之時,更應該重視金融審計,發揮其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積極作用。
金融危機形勢下就業問題的探討論文
【摘要】就業問題是關系到國安、民生的大問題,受 金融 危機的影響,解決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局性的重大 經濟 、 政治 和社會問題。
【關鍵詞】金融危機;失業;就業
1 金融危機對我國勞動力就業的影響
1.1 金融危機造成大量勞動力失業,加大就業壓力。
1.2 金融危機使我國服務行業勞動力需求減少,加大就業壓力。
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對服務業貿易帶來一定的影響。例如外貿服務部門、國際金融和國際等部門,在經濟增長放慢帶來的.收入減少情況下,國際旅行和 旅游 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國外游客數量減少和跨國公司節約旅行開支,都對服務業貿易和本地經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勞動力需求減少,從而加大就業壓力。
1.3 金融危機影響外資投入,減弱了投資拉動就業效應。
中國是全球吸收FDI投資最大的 發展 中國家,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一些跨國企業或投資者由于受到資本市場籌資和融資的約束,無法籌措資金對新興市場進行投資。而且,中國制造業成本上升和利潤率較大幅度下降,也減少了投資者盈利預期,從而減弱對中國的投資意愿。外商投資拉動就業的效應明顯減弱。出口滑落使出口企業和制造業的開工不足,誘發投資進一步下降,減弱了投資拉動就業效應。
2 金融危機形勢下解決就業問題的探討
2.1 深入理解貫徹國家政策解決就業問題:
我國相繼出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措施。這些有利的政策因素包括:通過擴大投資實現保增長和保就業;通過對企業減輕負擔和加大扶持等措施穩定就業崗位;通過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和促進創業;通過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 教育 、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投身新 農村 建設,以及采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廣開農民工就業門路,多渠道為農民工提供幫助和扶持;采取積極的措施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等措施,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