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摘要]我國相當一部分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秩序混亂以致最后管理失控。本文吸收和借鑒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從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目標等方面,說明內部會計控制對維護會計信息真實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會計工作中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秩序混亂等,主要就是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一、建立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會計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1、轉換經營機制,建立企業制度,切實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需要
內部會計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確保企業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要使企業產權關系明晰,保證權責明確,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財產的核算、控制、保管等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資本保值增值的目標和責任,處理好受托經濟責任和利益分配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協調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使雙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從而保證現代企業制度的順利實施。依照現代企業,在公司制度下,所有者和經營者在經濟上的聯系表現為一種契約關系。對于所有者來說,其最關心的是其投入資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作保證。對于經營者而言,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托經濟責任,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保證。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但能夠規范經營者的行為,而且能夠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種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以調動經營者管理好企業、賺取利潤的積極性,從而促使現代企業平衡、穩定、協調地。
2、貫徹新《會計法》等法規,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然要求
為進一步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加強企業的會計控制,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我國已相繼頒布和實施了有關的會計行政法規、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并對《會計法》進行了較大的修訂,新修訂的《會計法》明確要求各單位必須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建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梢,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是貫徹落實《會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必然要求。
3、加入WTO后與國際慣例接軌、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我國企業面臨來自外部世界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如何以一種更積極的姿態參與到世界競爭的潮流中去,將是我國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的問題和難題。這一經濟現實迫切要求企業必須盡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與國際慣例接軌。因此,從長遠發展和國際經驗來看,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也是一種必然選擇。
二、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和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是一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努力的方向,并且是為有效實現組織目標而設置的。內部會計控制目標不僅是企業管理經濟活動、實施內部會計控制所要達到的標準,也是外部審計人員或社會中介機構評價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重要依據。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必須設有明確的目標。
我國新頒布的《基本規范》中明確指出,內部會計控制應當達到以下基本目標:
1、規范單位會計行為,保證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的管理部門需要準確、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便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作出正確的決策;股東、債權人及其他有關各方也需要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便進行正確的投資、借貸等決策。
2、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如果沒有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的各項實物資產就可能被盜竊、受損或被濫用,有關的會計憑證、賬簿記錄和統計計量等非實物資產也可能遭到破壞或毀損。因此,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制約企業財產物資的采購、檢驗、計量與記錄、入庫、保管、維修、領用、發運和報廢等各個環節,有效地制止浪費,防止各種舞弊行為,從而保證財產物資及相關記錄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3、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依據。管理當局制定的企業經營方針、計劃等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目標。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就是要確保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各經濟發展時期與階段的方針和政策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企業的經營方針與計劃,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現代企業在建立和設計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框架時必須遵循和依據的客觀和基本法則,稱為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原則,它也是外部審計人員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設計狀況的基本依據。企業在建立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合法性原則。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符合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第二,適應性原則。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體現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業務管理的特點和要求。第三,規范性原則,即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全面規范本單位的各項會計工作,要符合并體現會計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并能規范會計事務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工作,不能顧此失彼。第四,科學性原則。制定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必須科學合理,以使所制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便于操作和執行;必須利于控制和檢查,有了解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手段和途徑;同時要根據執行情況和管理需要不斷完善,以保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更加適應管理需要。
三、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會計法》對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容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為了有效控制、控制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按照規定的程序、要求進行,明確責任,防止差錯和舞弊,保證經濟業務的順利進行,保證會計資料質量,必須明確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具體要求是:第一,經濟業務事項、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記賬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做到職權明確,程序規范,責任清楚,避免因職責不清相互扯皮、推諉,甚至越權行事,造成管理失控。第二,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要實行職務分離。職務分離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防止因權限集中、職務重疊而造成舞弊和決策失誤。所以,法律要求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實行職務分離。第三,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應當相互制約。相關人員之間相互制約與職務分離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職務分離是相互制約的前提條件,但實行職務分離并不表明就能夠相互制約,如果沒有賦予各職務崗位的人員相應的職權,就無法進行相互制約。因此,在明確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時,不僅要考慮職務分離的要求,還要考慮上述職務崗位的人員之間能夠相互制約,將失誤、舞弊等問題控制到最低限度。
2、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針對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高度等重大經濟業務事項活動中存在的盲目決策、程序混亂、管理失誤而給國家、單位和社會公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實際情況,《會計法》要求,各單位在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對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高度等經濟業務事項,既是各單位重大的經濟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問題,決策和執行的程序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控制,不僅國家、單位和社會公眾利益,也削弱財務會計管理職能,并影響會計秩序和會計資料質量!稌嫹ā穼χ匾洕鷺I務事項決策和執行程序的要求,突出了兩點:一是決策和執行的程序應當明確,做到制度化、規范化;二是決策和執行的程序中應當體現決策人員與執行人員之間能夠相互控制、相互制約,既要防止權限過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門、各行其是。
3、進行財產清查。財產清查,既是加強財產物資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核算制度的一項重要制度。財產清查制度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實地盤點和對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債權債務進行清查核對的一種制度。通過財產清查,改善經營管理,保護財產的安全與完整;通過財產清查,可以確定各項財產的實存數,以便查明實存數與賬面數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責任,制定改進措施,做到賬實相符,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原《會計法》第十三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財產清查制度,保證賬簿記錄與實物相符。新的《會計法》則規定,各單位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應當明確”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要求更明確、更具體,不僅要建立財產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確規定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組織程序,保證財產清查制度得以具體落實,也為有關管理部門控制檢查財產清查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提供可靠依據。
4、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內部審計的十分廣泛,一般包括財務收支審計、合法性審計以及績效審計。在我國,已有不少單位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人員,對會計工作實行控制和再控制。內部審計對會計資料的控制、審查、不僅是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據內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國會計工作實際情況,《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以使內部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人員對會計資料的審計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同性質、管理基礎不一樣的單位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稌嫹ā分皇菑挠行Ч芾砗涂刂频囊蟪霭l,對各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出了最基本的內容和要求,而不能理解為僅包括這些內容和要求。從內部控制和控制的基本原理看,建立良好的控制環境、人事任免中的利害關系回避、重要崗位人員的定期輪崗、預算管理、業績考核與評價、風險、系統監測等,都是內部控制和控制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手段。
四、內部會計控制的結構框架
內部會計監控機制體現了的管理水平與文化氛圍,有效的內部會計監控機制應包括健全的監控環境和嚴格有效的監控制度。
。ㄒ唬、內部會計控制環境
內部會計控制環境是指建立、加強、削弱、會計政策、程序與工作效果的各個因素。從本質上來看,內部會計控制環境是一種文化和精神,是影響內部各成員、各環節制衡、接受和實施控制的自覺性和理性,反映著控制過程的各個方面,其內容主要包括監控意識、監控活動和監控信息。
1、監控意識。是指對內部會計監控的認識,特別是高級管理層對監控的認識程度和深度,這決定了內部會計監控環境的健全和監控措施的到位。
2、監控活動。是指對內部會計控制運行質量不斷進行修正、評價、控制的過程。對監控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會計控制缺陷,應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重大事項應向最高管理層報告。
3、監控信息。是指對某一期間所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審查、核對,以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客觀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準確地揭示了各項經濟活動所包含的經濟內容。
。ǘ、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內部會計管理體系、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財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分析制度等。
1、內部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財務、成本、資金的控制。第二,明確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會計人員是單位具體會計工作的操作者和執行者,其工作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會計的好壞。同時會計若不公平、公正地對會計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將導致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失職,不負責任,進而影響整個企業的經濟工作。因此,任何單位都應當根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并結合本單位特點和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會計人員崗位職責。第三,實行內部領導控制管理責任制,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會計工作作為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單位負責人支持會計工作,保證會計工作的依法進行,才能使本單位的會計活動在法規的范圍內開展活動并得到不斷完善,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并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要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也應是落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第一責任人,除了自身要遵法、守法外,還應積極支持和保障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履行控制本企業經濟活動的職權。
2、內部會計檢查制度。內部會計制度最終是由人去執行的,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則是一紙空文,如同虛設,因此,企業應當重視對內部會計控制的控制檢查工作,應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檢查制度。會計檢查制度應主要包括會計工作檢查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1)會計工作檢查制度,是根據企業制定的會計工作制度來對會計工作的過程、事后進行評價的一項檢查工作。各種會計檢查除檢查制度規定的必查項目外,應加強對下列內容的檢查:第一,重要崗位人員配備、動態考察和定期輪崗情況。第二,會計賬簿是否合法、規范,有無賬外賬。第三,會計業務處理規范化情況。第四,授權制度執行情況。第五,重要物品的保管、使用、交接、作廢銷毀及賬務核算情況。第六,貨幣資金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第七,事后稽核工作開展情況是否按規定設置稽核崗位,稽核工作是否及時全面,差錯事故處理是否合法。第八,對會計主管控制制度執行情況。
。2)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制度,是對企業某一期間所發生的會計數據及提供這些數據的載體進行檢查、核對、糾錯,以使會計信息產品為滿足規定或潛在需要而必須具備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及合法性,應重點對以下事項進行檢查:第一,進行會計核算的數據是否正確,會計核算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相關的制度規定。第二,會計憑證是否合法,賬賬、賬實、賬證是否一致。第三,會計科目使用是否合理,賬戶管理是否嚴密,賬務記載是否真實。第四,會計報表披露的數據是否準確、真實有效。
3、資金控制制度。資金控制制度是企業控制資金收支與保管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證資金收支的正確、有效與合法,實現增收節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消除資金收支與保管中的弊病,保證經營戰略的實施,是對內部會計控制有效的補充。
4、內部審計稽核管理制度。實行對法人代表負責的內部審計稽核管理制度,建立審計稽核委員會作為稽核系統的最高組織,直接對法人負責。充實稽核人員,不斷提高稽核人員素質。安排熟悉會計法規和制度規定,并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綜合分析能力的人員從事稽核工作,保證對其實施繼續和培訓,使其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能長期滿足稽核工作的需要。
5、風險預警制度。就是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而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事先進行預測預報的財務分析系統。既然是基于預報功能而非業已陷入危機狀態,因此相關的預警財務指標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的特征:第一,必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二,應當屬于危機初步產生時的先兆性指標,而非業已陷入嚴重危機狀態時的結果性指標。第三,與危機生成過程的密切關聯性。就財務層面上看,誘發財務危機最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對競爭應對不當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劣勢地位,未來現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業一味地追求銷售數量的增長,卻忽略了對銷售質量———現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穩定可靠性與時間分布結構等的關注,由此導致企業陷入了過度經營狀態與現金支付能力匱乏的困境。這就要求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指標應當依托這一基本點加以把握。
6、風險責任會計制度。以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把各個機構和部門劃分為責任中心,圍繞責任中心將會計信息與經濟責任、會計控制同業績考核相結合,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崗位的風險責任和相應處罰措施。
[]
[1]李 明。內部會計控制規范[M].物價出版社,2001.
[2]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講話[C].經濟出版社,1999.
[3]張延波。高級財務管理[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4]虞文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淺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相關文章: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某些弊端及對策06-04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控制分析08-27
關于小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問題探討05-29
淺談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精選7篇)04-26
淺談企業的薪酬管理06-03
淺談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包裝管理的論文06-05
淺談成本控制管理論文09-23
淺談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05-16
淺談企業采購管理創新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