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遼寧地方志的價值與利用
1 遼寧地方志概況
1.1 行政區劃沿革
遼寧省行政區劃沿革的變化是很大的。它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南部,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人口3966多萬人(1992)?脊刨Y料證明,在原始社會早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遼寧地區繁衍生息。沈陽新樂文化遺址,反映出早在六七千年前,遼寧已進入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了郡、縣的行政區劃建置。戰國時期的燕國,開拓遼河流域,置遼東郡和遼西郡,出現了襄平(今遼陽)這樣初具規模的古老城邑。兩漢、三國時遼寧屬幽州。魏晉南北朝時期,遼東被公孫氏所據。遼西被前燕、后燕所據,后遼東被高句麗所占。唐初征服高句麗,恢復了對遼東的統治,置安東都護府。遼代置東京道、中京道。金代置東京路、北京路。元代設遼陽行中書省,置遼陽路、沈陽路、廣寧路、開原路等。明代設遼東都指揮使司。清代,遼寧為其肇興之地。1616年努爾哈赤于赫圖阿拉(今新賓滿族自治縣)建立了后金政權。后來進入了遼沈地區,把都城遷至遼陽又遷至沈陽。清初設盛京將軍,光緒33年(1907)置奉天省。民國18年(l929)改稱遼寧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到1945年“八·一五”光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置遼東、遼西二省,1954年并為遼寧省,F轄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盤錦、鐵嶺、葫蘆島等14個市,44個縣(其中包括16個縣級市、6個滿族自治縣和2個蒙古族自治縣)。此外,屬于縣級的市轄區還有56個。政區的變化是了解方志概況的鑰匙。據調查,上述100個縣級市、縣、區都編有新的地方志,還有大量縣級以上的企事業單位也編有志書。
1. 2 清以前的遼寧方志
遼寧早期的方志中屬于通志型的有元代的《遼陽圖志》。元代設遼陽行中書省,統七路,包括了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故《遼陽圖志》實質是東北三省的方志。
現存最早的東北地方志是明代的《遼東志》和《全遼志》!哆|東志》初修于明正統8年(1443),又經弘治元年(1488),嘉靖8年(1529)兩次續修。現在能見到的是嘉靖16年(1537)本。而《全遼志》是《遼東志》的嘉靖45年(1566)續修本。此二書是現存最早的東北通志,然而就其篇幅來看,還是以遼寧為中心,內容多敘遼寧史事,對研究東北及遼寧古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和資料價值。
東北是女真族的發祥地,遼寧又是清建國基地。入關后,盛京做為陪都,成為清朝統治東北的中心所以清統治者對東北和遼寧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對纂修東北地方志尤其重視。
清修《盛京通志》自康熙23年至乾隆49年百年間經過五次續修,逐漸完善。歷修《盛京通志》均包括遼、吉、黑三省,“合東三省事并記之,然皆以盛京為主,吉林及黑龍江特從附載!
此外,清以前的遼寧方志還有咸豐2年(1852)隋汝齡的《遼海志略》,光緒17年(1891)龔柴的《滿洲考略》、《盛京考略》,宣統元年(1909)吳廷燮的《奉天郡邑志》,民國4年(1915)徐曦的《東三省紀略》等20余種。
清以前的州府縣志如元代《沈陽路圖冊》、《遼陽路圖冊》、《開元志》、《廣寧圖冊》、《廣寧舊志》、《廣寧志》等早已亡佚。明修縣志較少,只有《開原新志》。遼寧現存的府縣志,大都是清代纂修的,如康熙16年(1677)的《鐵嶺縣志》,F存東北最早的《廣寧縣志》及《蓋平縣志》、《海城縣志》、《錦州府志》、《錦縣志》、《寧遠州志》、《承德縣志》等。
1.3 民國時期的遼寧方志
光緒末年東北三省建置之后,奉天省就開始議論修志,直到1928年通志館才正式成立開始纂修當時擬名為《遼寧通志》。中間經過日本侵略,底稿散失不少,后由金毓黻補充纂輯,1934到年成書,1937年刊行,定名為《奉天通志》。
《奉天通志》是遼寧省志書中既完備又系統的通志。全書260卷10函100冊,洋洋數百萬言,該志全面記錄了遼寧歷史沿革,山川地貌,天文氣象,風土人情,物產資源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情況,保留了豐富的自然和社會的各方面資料。大事敘至清末,其他各志從其斷限不宜分者間亦敘及近代,所以其資料性相當充實。大事志,人物志,記錄了上自秦漢下至清末涉及到遼寧的內政、外交、民事、軍事等各種事件,記錄了二千年來活躍于遼寧歷史舞臺上的勛閥、鄉宦、文學、武材、社會名流等一萬多人的傳記資料;金石志搜集了歷代的金石碑刻,保留了很多的文史資料;其他如物產、租賦、捐稅、職官、藝文等志,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遼寧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是研究遼寧自然史和社會史的一部資料總匯。這部通志的編纂者如遼陽的白永貞、金毓黻,新城的王樹楠,江寧的吳廷燮等,都是當時著名學者,東北史地專家,從而使這部通志從內容到體例都達到相當水平。當然,由于歷史和社會條件的限制,該書資料遺漏。內容訛誤之處也是存在的。1982年遼沈書社對《奉天通志》進行了標點,校勘,影印出版。
從民國初年到“九· 一八”事變前,這一時期我省纂修的縣志不下40余種。許多古無志書的縣,也編修了縣志。這批民國縣志,有不少佳作,如民國16年(1927)《遼陽縣志》,民國20年(1931)《義縣志》、民國13年(1924)《海城縣志》等,都可稱為上品。
1.4 偽滿時期的遼寧方志
偽滿統治時期,在30年代中期編撰了一批“縣政一覽”、“縣政一般狀況”等資料。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統一的目錄。它們雖不算標準的地方志,但具有地方志性質,對研究偽滿時期日本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有一定的資料價值。
1.5 建國后的遼寧方志
遼寧省從80年代開始,在省、市、縣、政府都成立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制定了《新編地方志工作條例》,開始編修新方志。據調查,現在省志各專志及各市縣志已基本出全。已出版市志的有: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盤錦等11市。已出版達40多種,有的縣(區)還出了兩次。這批新方志的出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們系統地記載了地方上自然與社會的歷與現狀,為本地區的建設事業提供了歷史借鑒和現實依據,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鄉土教材和資料,有利于積累和保存地方文獻,為研究我國歷史和現狀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2 遼寧地方志的特點和價值
根據遼寧行政區劃沿革可知,歷史上遼陽、沈陽(盛京)都曾經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所以反映在方志的編纂上就有了跨省一級的方志,按其內容有的涉及遼吉黑和內蒙古的整個東北地區。如《遼陽圖志》、《遼東志》、《全遼志》、《盛京通志》、《奉天通志》等。這
【遼寧地方志的價值與利用】相關文章:
中國地方志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05-24
淺探大葉冬青利用價值及其播種育苗技術03-18
中國地方志(舊方志)資源庫的設計與展望03-18
電子檔案利用與紙質檔案利用的需求比較探討11-14
事實與價值03-19
基于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價值評估03-02
分部報告的分析與利用12-08
論知識管理與利用03-23
機械摩擦的利用及限制11-21
談談為地方志編纂服務的二次文獻工作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