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淺談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防范論文

        時間:2024-10-21 01:36:14 金融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防范論文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市場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利率和匯率等系統性風險逐步加大,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對能有效規避系統性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及其市場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需求,隨之而來的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管理更進而成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進一步發展所必須考慮的問題,著眼于風險管理是在發展金融衍生產品風險之前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措施。

        淺談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防范論文

          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定義,“金融衍生產品是一種合約,該合約的價值取決于一項或多項背景資產或指數的價值”。由此可見,金融衍生產品是從基礎性金融工具派生出來的新的工具,其中多種工具的交互組合形成現在極為豐富的金融衍生產品種類。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滿足市場規避風險和保值需求。金融衍生產品的最大功用是滿足人們規避風險和保值需求,為投資者提供對沖或套期保值的工具。二、為金融機構帶來了拓展業務的機會。在《巴塞爾協議》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限制了銀行擴展傳統業務的空間后,金融衍生產品為金融機構帶來了拓展業務的機會和增加收益的新渠道。金融機構可以向客戶提供風險管理的建議和適合他們特殊需求的工具,獲取咨詢費和高杠桿自營交易的可觀利潤:也可以通過金融衍生產品調整自身不搭配的資產負債結構,使金融機構在風險加劇的環境中能突破自身資源限制,從事更多業務。三、加劇了金融業的競爭,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和運用,增強了市場之間的聯系,便利各種套利行為,有利干消除某些市場或金融工具的不正確定價,完善市場,加劇市場競爭,削弱市場間隔閡。劇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迫使金融機構不斷創新,設計新的金融產品,開辟新市場,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使各主要交易中心延長交易時間,加強各個市 場的聯系,形成全球市場一體化,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營業,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四、降低籌資成本,促進資本形成,加快經濟發展金融衍生 產品可以便利企業和金融機構獲得比較便宜的資金,降低資金成本。由于歐洲貨幣市場的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 上籌資成為資金來源新渠道。通過金融衍生工具,可以降低籌資成本,獲得便宣資金。

          金融衍生產品在對金融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的同時,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可能給金融機構造成巨額的交易損失;其次,金融衍生交易可能影響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再次,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對金融機構監管有一定的不利影響。金融衍生產品對金融業的負面影響均是由于產品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產生其自身的風險。

          基于此的原因,我國商業銀行必然要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同時更應注重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的風險管理。對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管理應建立在風險識別與風險度量的基礎之上。1994年7月26日,國際證券事務委員會及巴塞爾委員會對衍生產品涉及的風險作了權威性論述,認為衍生產品涉及六個種類的風險:

          (1)市場風險。市場風險即因市場價格變動造成虧損的可能性。市場風險反映了衍生產品的價值隨時間發生變化。

          (2)信用風險。也稱履約風險,即交易對手無法履行合約的風險。信用風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方違約可能性的大;二是違約引起的損失的多寡。信用風險是場外交易的主要風險。

         。3)流動性風險。指衍生產品合約持有者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出貨或平倉機會所造成的風險。流動牲風險大小取決于合約標準化程度、市場交易規模和市場環境變化。與場內衍生產品交易相比,場外交易更具有流動性風險。

         。4)操作性風險。即因人為錯誤,交易系統或清算系統故障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5)結算風險。又稱交割風險,即對手無法按時付款或交貨所造成的風險。

         。6)法律風險。指因合約無法履行或草擬條文本身的不足引起損失的風險。而風險度量則主要是針對金融市場風險而言,通過目前先進的風險測量方法,對銀行的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并據以作出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

          2004年,中國銀監會正式發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但該《暫行辦法》僅僅從市場準入、內控機制和風險監管等方面對我國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提供一般監管原則和基本管理規范,商業銀行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可以其為依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風險控制及防范:一、建立綜合風險組織架構以規避操作風險。通過組建風險組織架構,確定為風險管理的主體,由決策、執行及監督部門三個層次組成,做到能對每一筆發生的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均為三個部門所掌握,利于互相監督及配合。同時必須建立詳盡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內部控制制度,使風險管理及衍生產品交易操作有章可循,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中各層次的部門均能依其行使職能。二、建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商業銀行由于多年從事資產負債業務,已形成一個系統性的信用評估方法,但在其應用到金融衍生產品方面尚不充分,完善的衍生產品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主要是要建立一個貫穿衍生產品交易全過程的風險管理制度,從事前資信評估,事中操作控制到事后的財務追蹤,形成完善的體制。對銀行內部的信用管理部門職能進行進一步的強化,使其位于總經理或董事會的直接領導下,突出其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職能,避免盲目決策。三、建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框架。根據衍生產品的交易前、中、后臺分開的原則,建立以VaR方法為主,輔以靈敏度分析及壓力測試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框架。另須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信息的披露尚不充分,應該突破傳統財務會計框架,重新進行會計的資產、負債和收入等會計要素的定義,把衍生產品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完全納入會計報表核算,使會計報表能適時反映衍生產品的風險,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的需要,這對銀行內部衍生產品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信用風險管理方面,應完善交易前的資信評估,交易中的法律風險及操作風險規避及交易后的履約追蹤,才能確保銀行金融資產安全;在金融市場風險管理方面,應運用先進的風險評估方法,對產品的風險正確評估,對風險和收益進行綜合分析,以保證銀行的決策部門能針對衍生產品交易作出正確的決策,達到管理風險的目的。

        【淺談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防范論文】相關文章: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與防范01-13

        商業銀行綜合柜員制風險的防范03-19

        衍生金融工具與金融企業風險防范03-19

        金融問題防范金融風險的七項對策03-21

        淺談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03-15

        淺談內部審計風險及其防范機制03-23

        淺談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審計風險與風險防范03-23

        淺談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風險及防范03-19

        淺談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措施03-21

        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法律制度的完善03-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日本看片视频区一区二 | 日韩一区二区写真视频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