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經濟”對經濟周期的影響

        時間:2023-03-18 23:57:43 經濟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經濟”對經濟周期的影響

        “新經濟”對經濟周期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在“新經濟”的有力推動下,美國經濟不僅保持了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而且在經濟增長、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最佳組合,即高增長、低失業和低通脹同時并存。然而,好景不長,從2001年第一季度開始,美國經濟走勢突然發生逆轉,經濟增長率持續大幅下滑,失業率節節攀升。美國經濟形勢的這一轉變,標志著“新經濟”擴張階段的結束和衰退階段的到來。事實證明,“新經濟”的發展雖然可使經濟周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但它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周期本身,那種認為“新經濟”可以消除經濟周期的觀點是沒有現實依據的。

        一、“新經濟”與經濟擴張

        根據標準的經濟理論,不論短期或長期,總產出都是就業量的函數,而且在達到充分就業的最大產出之前,總產出都是就業量的增函數,即總產出隨就業量的增加而逐步遞增。因此,從理論上看,在達到充分就業的最大產出之前,經濟增長與失業是負相關的,經濟增長越快,失業率就越低,反之則反是。但是,和經濟增長與失業的關系不同,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關系是不確定的。如果出現需求沖擊,則高增長伴隨高通脹;如果出現供給沖擊,則低增長伴隨高通脹。因為失業與經濟增長負相關,而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關系不確定,所以,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同樣是不確定的。這樣,在經濟增長、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就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組合。第一種組合:高增長,低失業,高通脹;第二種組合:低增長,高失業,低通脹;第三種組合:低增長,高失業,高通脹。其中,前兩種組合比較常見,而且一般說來,第一種組合出現于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第二種組合出現于經濟周期的衰退階段。第三種組合則極為罕見,只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滯脹”時期。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從1991年3月走出戰后第九次衰退期到2000年12月,已持續增長了117個月,成為1854年以來美國經濟史上持續增長時期中最長的一個。而且,20世紀60年代以來,只要美國經濟增長率保持在2.25%~2.5%,其自然失業率就會維持在5.5%~6%的水平。但在最近一輪經濟增長中,1992~1999年美國GDP年均增長率高達3.6%,1996~1999年更是高達4.1%,而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則持續走低。1992年美國的失業率為7.5%,之后就逐年下降,1999年全年只有4.1%,2000年1~9月進一步下降為4.02%,創1969年以來的最低記錄。通貨膨脹率在1990年為5.4%,而1991~1999年平均僅為2.6%。美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的“一高兩低”的良性運行態勢,標志著在經濟增長、失業和通貨膨脹的關系中出現了第四種組合,即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的同時并存。這種組合是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標準的經濟理論所不曾分析過的。
        美國新一輪經濟擴張階段中呈現出的“一高兩低”的運行態勢,與“新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如前所述,“新經濟”是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知識經濟不同于物質經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于知識產品的生產呈現出成本遞減的特點。眾所周知,任何產品的生產都離不開知識。因此,知識產品與物質產品的差別,不在于產品中知識與物質成分的有無,而在于產品中知識與物質成分的比重不同。物質產品的物質含量相對較高,知識含量相對較低,而知識產品的物質含量相對較低,知識含量相對較高。知識產品的知識含量相對較高這一事實,說明知識要素的投入在知識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知識要素的投入主要發生在知識產品的研制和開發階段,知識產品一旦研發成功,就可用很少的可變投入生產出來。因此,知識產品生產中固定成本的比重相對較大,可變成本的比重相對較小。因為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是隨產量的增加而不斷降低的,而知識產品生產中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大,其推動平均總成本下降的影響超過了報酬遞減規律推動平均總成本上升的影響,所以,知識產品的生產呈現出平均總成本一直遞減的特點。反映信息技術功能價格比的摩爾定律表明,計算機硅芯片的功能每18個月翻一番,而價格則以減半的速度下降。1991~1996年,計算機微處理器的生產成本從每秒百萬條指令(MIPS)230美元下降到342美元,下降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是任何傳統產業所無法比擬的。導致知識產品生產成本降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工人實際工資的提高相對緩慢。信息產業是勞動生產率極高的一個產業。從1995年以來,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平均增幅高達2.8%,其中一半以上要歸功于信息技術產業。信息產業不僅自身勞動生產率高,而且信息技術在其他產業的廣泛運用,還提高了傳統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如大量使用計算機的制造業,其勞動生產率的增幅由20世紀80年代的3.2%提高到90年代的5.7%。在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的同時,美國工人實際工資的增長卻比較緩慢。而實際工資的增長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必然導致知識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
        知識產品生產成本的下降對總體經濟運行的影響,可用標準的宏觀經濟模型來說明。在價格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成本的下降意味著生產者的利潤增加,因此,生產成本下降會使生產者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下的商品供給數量增加。換句話說,生產成本的不斷下降會導致短期總供給曲線不斷向右移動。另一方面,總供給的增加意味著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國民收入的增加又會導致總需求的增加,所以,短期總供給曲線的不斷右移又會導致總需求曲線的適應性右移。短期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同時不斷右移,從長期來看,就意味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失業率下降,通貨膨脹率下降或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短期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同時右移導致“新經濟”擴張階段出現的機制,還可更方便地用菲利普斯曲線的移動來說明。眾所周知,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是負傾的,反映失業率和通脹率之間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因此,短期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同時右移的過程,也就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不斷左移的過程。因為失業率和通脹率長期同時下降,所以,作為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移動軌跡的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正傾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沿長期菲利普斯曲線不斷左移,說明總體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的運行態勢。因此,美國“新經濟”的發展不是說明菲利普斯曲線失效,而是說明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具有罕見的特殊形狀。

        下一頁

        【“新經濟”對經濟周期的影響】相關文章:

        新經濟下網店與實體店的矛盾與互利共贏論文04-20

        談企業管理在新經濟形勢下的發展趨勢08-22

        淺探新經濟時代市場營銷新觀念06-01

        淺談新經濟時代的營銷理念論文(通用12篇)08-23

        音樂對舞蹈作品的影響05-29

        音樂對人生的影響論文04-20

        韓愈的師說及其影響10-19

        新經濟形勢下電力企業經濟管理創新06-11

        淺談蒙牛乳業新經濟時代市場營銷問題及對策分析04-23

        內部審計外包影響因素分析06-0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