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盟-中國竹藤產品貿易結構比較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1990-2005年數據,對中國、東盟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竹藤產品出口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結構進行了比較分析.結論是雖然中國在出口金額和總量上占有絕對優勢,但在出口結構上具有比較劣勢。中國迫切需要調整和提升竹藤產業的結構,才能在竹藤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中獲取優勢。[關鍵詞]竹藤;中國;東盟;貿易;比較
中國和東盟是世界上竹藤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和地區,世界上70%以上的竹種和竹林面積、80%以上的棕櫚藤集中分布在這里。同時,中國和東盟也是世界上竹藤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其出口之和占到世界竹藤產品出口總額的40%。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竹藤出口國家,無疑,東盟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因此,對于中國和東盟的竹藤產業貿易結構進行比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東盟-中國竹藤原材料貿易比較
亞洲是世界上竹藤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中國具有竹資源出口優勢,但在藤資源方面,東盟是最重要的出口地區。國際竹藤產業的發展趨勢是,各國正逐漸減少竹藤原材料的出口數量,轉而通過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擴大竹藤制品出口。
中國和東盟具有豐富的竹種資源和巨大的竹林面積。無論竹種還是竹林面積都占了全世界的絕大部分。中國和東盟可以稱為“竹子之鄉”或“竹類文明之地”。竹種約有4/5為叢生竹,而散生竹種僅占1/5。其中稈形高大通直,材質優良或筍味鮮美可食的竹種數量上100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相比東盟,中國的竹材出口更占絕對優勢(圖1)。中國在1991年之前的竹材凈出口額還不到30萬美元,1992年凈出口跳躍式增長到2084萬美元,1995年達到峰值3321萬美元之后逐漸回落,但也維持在1900萬美元左右。與此相比,東盟的竹材凈出口一直不超過400萬美元,最高年份為2002年,為379萬美元。在個別年份,如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后的1998年,其凈出口額甚至為負數(凈進口12.7萬美元)。主要原因是,東盟的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均為竹材凈進口國家,印度尼西亞、越南和緬甸雖為凈出口國家,但出口數量不多。
原藤是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林產品,原藤中分布最為廣泛、應用最廣泛的屬棕櫚藤。棕櫚藤是主要分布于東半球熱帶地區的主要藤資源,東盟國家是其密集分布區域。據估計,全球棕櫚藤的分布大約為3500萬hm2,而東盟國家的分布為2570萬hm2,占全球分布的約80%。毫無疑問,東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藤材出口地區(圖2)。其中,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藤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其天然藤林面積、人工藤林面積、資源總量以及產量位居世界前兩位。其次是菲律賓、老撾。然而,為了保護自身的商業利益,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盟各國相繼限制本國的原藤及半成品出口,其藤原材料出口額也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1996年東盟藤材出口達到最高值(約9087萬美元),從那之后,東盟的藤材出口一路下調,2000年為4909萬美元,2005年4437萬美元。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國內沒有藤資源,但是,該國在2002年之前的原藤出口額一直居東盟國家首位,主要原因是該國貿易、運輸發達,通過轉口貿易的形式進行原藤出口。新加坡在1990年原藤出口額占東盟國家的71.99%,1995年為46.36%,2002年為37.12%。之后,印度尼西亞的原藤出口額超過新加坡,達到1360萬美元。
相反,中國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藤原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到1995年,中國進口額超過新加坡,成為最大的藤進口國。2005年中國進口額達到3637萬美元,占整個東南亞地區的80%以上。同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進口額則明顯下降。由此可見,中國在原藤供應方面存在著安全隱患。 二、東盟-中國竹藤產品貿易結構比較
竹藤產品可以劃分為三類:食用竹筍、竹藤原材料和竹藤制品。食用竹筍主要包括鮮或冷藏的竹筍、鹽水竹筍、筍干絲;竹藤原材料主要包括竹材、藤材和其他編織用植物;竹藤制品主要包括藤制的席子、席料及簾子,藤編成的緶條及類似產品,藤制籃筐及其他編織品,竹制的籃筐及其他編織品,藤、柳條、竹及類似材料制的坐具,藤、柳條、竹及類似材料制的家具。在這三類竹藤產品中,竹藤原材料的價格最低,竹藤制品的附加值最高,食用竹筍次之。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東盟-中國竹藤產品貿易結構比較分析】相關文章:
中國—東盟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影響因素分析03-24
中國貿易出口結構與FDI的實證分析03-21
中國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03-19
中國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分析及國際比較03-19
英漢被動結構比較分析03-12
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動因分析03-23
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對策12-05
加強中國與東盟合作的研究12-05
國際貿易就業結構影響分析03-02
概念結構理論與構式語法說比較分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