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文化思想變革
內容摘要: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擴張,使人們走向社會經濟日益加深的廣泛相互交流和變遷之中。在社會經濟日益繁榮的今天,人們應主動控制自我,規范自我行為,陶冶自我心靈,形成并接受新的經濟思想觀念,共同適應多變的社會經濟環境。 關鍵詞:經濟文化思想 社會經濟秩序 自我認同
經濟發展的日益全球一體化要求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種傳統文化、各種生產方式、各種價值觀念都要從彼此分隔的狀態走向全球化社會的相互交流變遷當中。生產、貿易相互依賴性增強,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緊密,彼此影響不斷加深,自然生態生存息息相關,人類必然要從本能境界生存走向同化生態生存境界。
傳統經濟文化思想在全球化趨勢中的變革
全球化的構建趨勢可以理解為:全球化是一個歷史范疇,并不是本來就有的,是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出現而出現的。全球化趨勢雖然不限于經濟領域,但主要是一個經濟范疇。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是人們普遍交往的意識空前高漲,雖然彼此有所保留,但卻相互包容、兼容,對抗明顯減弱。全球化趨勢使人類歷史走向一個新的世界。對人類來講是一種異化,常常產生與人原有意識對立的東西。全球化是兩種普遍的社會制度,即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與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相互交叉,既有對立對抗的一面,又有依賴互補的一面,相互吸收彼此優勢,走向人類理想世界,即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但這也是漫長的。
高科技對人類進步、文明產生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推動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全球科學技術的提高就是要實現徹底地信息化。第五次信息革命是電腦和國際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技術和重要的社會信息流成為全球社會文化與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人類生活在符號世界之中,用語言、圖象描繪傳播信息。
第六次信息革命將是全球化的教育革命。提出培養新人的條件,就是具有專業化高科技知識及運用知識技能的高學歷專門人才,具有競爭意識、敢于競爭,還應具有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和有人文素養內涵的人。
全球化的趨勢要建構一種世界大秩序,即整合,而本土化是造成回到小秩序的壓力,即分裂,全球化要受到本土化的對抗,但全球化的整合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擴大,本土化就會縮小。我們應該看到,由于本土化而造成人口密度不均,人口迅猛增長;窮富差距拉大;自然資源采掘泛濫,環境污染加重。如果不加整合,不加干預,將使人類進入災難性的危機之中,人類文明將受到空前考驗。
特別是世界市場經濟的整合,使世界貿易不斷擴大,人們的社會文化圈也會發生更大范圍的重組,各種文化相互傳遞,相互滲透,這樣,一些腐朽的、不健康的文化毒瘤會侵蝕人們的心靈。
拜金主義思想將會在更大范圍內發生,腐朽的產生不可避免。因此,要消解腐朽的滋生蔓延,就應采取調適的方法,在全球化進程中,反對單極化,堅持多極化,走多元文化共同繁榮發展的道路。
傳統經濟文化思想在“后傳統時代”的變革
“后傳統時代”指具有現代性的社會經濟秩序,它與傳統時代相對應。傳統總是僵硬的、正規的,而后傳統就是傳統中的正規戒律已被打破,并且進入到一個新的社會秩序中。這種新的社會秩序,是在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的基礎上,在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類具有兩大沖突的風險經濟文化秩序。這兩大沖突表現為:全球化是單極化還是多極化的沖突;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是繼續堅持自然的社會化,還是承認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這兩大沖突所形成的風險經濟文化秩序迫使人們失去了原有生活方式的大部分,而對個體或集體的情境采取一種積極變革式的態度,不斷重組個人經濟社會文化圈,采取對廣泛社會環境的反思而擺脫個體命運根本性的困境。
現代性的反思就是人們對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思考和反醒。反思必須有一個心理基礎,就是自我對不滿足性的心理言說。其實就是追求一種理想的自我,這種理想的自我是人的人生觀、 價值觀的最崇高的標準,是自我認同了的靈魂。反思要有一個目的。人類能夠反思性地運用歷史來創造歷史,不斷的反思以保持對理想自我的完善,在歷史的長河中,開拓出新的自我敘說進程,F代性反思的方法論是否得當。實證的思想是現代性反思的核心指導思想,追求歷史性的確證,關切自我心理和身體上的改進,把個體的活動與無限擴展的社會關系聯結起來,讓理想自我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這個嶄新的境界應該是高尚的、明智的、富有知識和道德的、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人的認知控制分為單一控制和彈性控制。單一控制就是用舊知識、舊經驗看待問題,就是同化,若有異已,就會反感反對,甚至不擇手段的予以打擊,這是我們認知控制的悲哀。彈性控制就是在看待問題時,富有彈性,喜歡不同的意見和差異,用包容的心境去審視,允許多樣化存在,甚至去兼容他。一個人是否心胸豁達,就在于認知控制上,我們應該采取彈性控制的態度去認知世界,建立良好健康的自我認同品格。
傳統經濟文化思想在現代性自我認同中的變革
現代性的自我認同是一種反思性的成就。自我認同就是被自我認同了的價值取向,來規范自我的行為。現代社會日常生活的變化和現代制度細致復雜化,迫使自我不得不創造自我認同,重構自我認同,打破傳統自我認同始終圍繞著一組固定的承諾來建構的規則,在迅速變化著的社會生活情境關系中被形塑、修正和被反思性地保持下來。
現代性的自我認同消解虛假的自我。權威性的服從人格就是一種虛假的自我,把自我丟掉,把自我變成“他人”、“別人”,不敢平等對話,不敢把自我思想表述出來。在現實生活中,只有現代性的自我認同才能建構連貫的值得贊賞的認同感,才能消解虛假的自我。
現代性的剝奪是不可避免的,無法抗拒的。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刺激個體對企盼的商品的占有,就是用一種設計的生活風格來剝奪個體既有的生活風格,甚至自我實現都得按市場標準加以包裝和調整,這樣,才能創造自我,推銷自我。人們的生存觀念也在被剝奪,20年前在我國組織家庭觀念是比較穩定的,家庭是牢固的,不容破壞的,而今離婚現象則比較普遍,這是對原有生存觀念的剝奪。剝奪并不一定總是好的,有些剝奪是不道德的,不公允的;有些剝奪是前進的,受歡迎的,如民主意識,思想解放;有些剝奪是不可取的,把人當成機器使用,人沒有任何自主,沒有任何創造欲。
在自我認同過程中,必須考慮他人的認可。在創造自我、發展自我時,要依賴對他人適應反應的把握,追求過分的個體化,忘記了周圍個體的感受,就是自夸自大。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各自都有一個社會經濟文化圈,既有相互適應的一面,又有相互對立的一面,過分個體化,會造成一種道德境域的緊張,影響到社會及個體的關系,會使他人、社會受到傷害。因此,現代性的自由觀,是自由與責任的平衡,承認個人的自由要承擔集體的義務,呼吁對社會生活的再道德化,倡導相互容納,相互寬容的態度實現每一個體受益的理想。
反思是一種風險,要面對風險,迎接風險,去創造新的自我認同。風險,特別是源自全球化的高后果性風險的創造,直接關系到人的命運。命運與風險同在,命運可在追求個體化的風險活動中或制度化的風險環境中創造出來。如奧運會比賽,誰能拿到金牌,只有在個體風險競爭活動當中創造出來。高科技就是一種風險,風險投資后,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結果。我們倡導在自主性原則下,在科學的前瞻性反思下,能動地掌握自我命運,不斷地在更高的人生境界上創造自我認同。
【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文化思想變革】相關文章: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對策研究03-24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淺析03-07
全球化背景下的建筑企業品牌經營03-24
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演進趨勢研究03-24
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思考12-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聞傳播與國家形象宣傳戰略05-26
淺談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