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小學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小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ǘ┰谳o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學校教育,認為小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小學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學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為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小學生成長。其實,這樣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ㄈ┐嬖阱e誤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小學里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為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閑置的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小學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ㄒ唬┓e極開展師資培訓,建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小學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小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ǘ┙W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小學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要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小學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并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三、結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2
一、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與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是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然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根據調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么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3.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沖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沖動,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
4.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5.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于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二是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三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環境因素
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境的能力會更強。
(二)社會負面因素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影視宣傳、文化娛樂隨處可見暴富和暴力,計算機和網絡又輕而易舉地提供給中學生容易成癮的暴力和賭博的游戲,使他們陶醉于自身價值得到體現的虛無世界中,從而更不愿與世界交往,甘愿獨處于封閉之中。在社會大環境下,酒吧、游戲機房以及隨處可見的網吧等等,極大地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優點和長處。通常血緣關系使子女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與親切感,父母的喜怒哀樂時刻感染著子女,他們之間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時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覺的影響,從家庭教育的影響途徑和方式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過耳濡目染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有嚴密計劃和系統性的正規教育。
(四)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堅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對少數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應耐心的啟發誘導,而不能動輒批評指責,甚至把他們當成典型的例子張揚,致使這些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
(五)社會環境治理方面
教育體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要真的“減負”,要讓我們的孩子活得輕松些,使他們能有精力突發奇想、展開幻想,去搞科研、搞發展,讓他們去實現祖國飛速發展、繁榮昌盛的中國人的愿望;影視宣傳、文化娛樂網絡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殺,否則后患無窮。
四、總結
青少年做為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既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同時又是一個情緒多變、情感沖突的時期。因此,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之間和諧發展,幫助青少年學會心理調適,社會適應,才能真正地實現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美好和諧! 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3
摘要:中職衛校學生將來會從事醫院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在衛校教育中不僅需要她們能夠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需要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崗位需求。本文先對中職衛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再對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加以分析,最后針對如何對中職衛校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幾點建議措施,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職衛校;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問題
一、引言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們的心理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衛校學生將來會從事醫院護理工作,她們不僅需要從事煩瑣雜亂的護理工作,而且還需要面對患有重癥的特殊患者,需要對這些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這就需要她們在工作崗位中能夠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水平。因此,中職衛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具有必要性。
二、中職衛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曾經人們對于健康的定義只限于生理健康,認為只要身體沒病就屬于健康。但在現代社會中,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生存,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個體極易受到心理干擾。所謂心理健康,其表現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國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1]首先,衛校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中職衛校學生大多處于十六七歲的青春期,這段時間正是他們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必須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加以重視。很多學生選擇衛校主要是因為自身文化課基礎較差,很多學生存在著厭學心理,自由散漫、意志薄弱,心理自卑,他們受社會消極價值觀的影響,認為做護士沒前途,護理工作較為低賤,因此在心理上較為頹廢。很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自制力與明辨是非能力,難以接受教師的批評與學校的規章制度,逆反心理嚴重,缺乏適應能力,不能主動與同學和教師交往。很多學生讀衛校并不是自身所愿,而是受壓力逼迫,再加上醫學課程的難度很高,學生普遍對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其次,人際交往存在障礙,很多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對待比自己家庭條件富裕的同學存在著嫉妒心理和心理自卑。中職衛校學生較為幼稚,依賴性較重,善于幻想,人際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礙,難以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勇氣不足,出現不屑于交往與不愿意交往的心理,不夠寬厚與包容。最后,他們人生觀消極落后,很多衛校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社會經驗,對待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不能合理看待,活躍的思想讓他們對待社會亂象會產生心理壓力和矛盾,感覺無所適從或者盲目樂觀。很多學生在此時生理發育成熟,第二性征出現,對異性有強烈的欲望,很多學生陷入失戀、欲望得不到滿足等而深感壓抑。很多學生對未來前途與就業壓力感到迷茫與困惑,對積極樂觀人生觀產生影響。[2]
三、中職衛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
第一是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心理難以成熟;很多家長見孩子學習成績較差,會感到心灰意懶,對孩子關心少,導致孩子自暴自棄。第二是學校教育方面。學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沒有充分認識,沒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老套,學生難以接受。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生考試成績,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重視程度不夠。第三是自我認識方面,普遍存在自卑、自私、自滿心理,不能處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對新鮮事物與獨立自由較為憧憬,但是卻缺乏社會經驗,導致他們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3]
四、中職衛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措施
第一,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中職衛校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失敗,選擇衛校是形勢所迫,此時正是他們情感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學校開展情感教育,重視他們的情感發展,讓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克服不良情緒,從而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獲得情感體驗。教師要根據衛校特點,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拓展,積極開展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形成良好的品質與職業操守。[4]第二,設置心理咨詢中心。衛校要建立心理咨詢室,并配置專業的心理學教師,輪班管理,保證心理咨詢室的正常運行。要對心理咨詢室規范管理,規范心理咨詢師輔導申請,過去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需要提交申請并經過領導批準,學生嫌麻煩便直接放棄心理咨詢,因此要簡化心理咨詢申請程序,為學生心理咨詢提供便利。第三,為學生心理咨詢提供渠道?梢岳蒙鐖F開展心理咨詢欄目,由高年級學生和心理學教師分別作為欄目主持人與心理咨詢者,學生可以將自身的煩惱與困惑告知心理咨詢者,讓其給予建議。學?梢云刚埿睦韺<襾韺W校開講座,針對早戀、家庭問題等實際問題給予講述。學生可以現場互動,講座形式做好采用案例教學法。第四,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由心理學知識扎實的專業教師負責授課。學校要設立心理健康小組,學校副校長打頭陣,心理健康教師為主力,針對學校發生的心理問題展開討論分析,尋求解決方案。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心理測試結果,對學生在衛校里心理健康變化情況進行反映,從而防止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五、結束語
中職衛校學生是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搖籃。為了讓學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中能夠應對繁雜的事務并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心理素質與三觀,保證他們在畢業之后能夠充分適應護理工作,為患者帶來優質護理服務。
作者:鄢淑清 單位:黑龍江省鶴崗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胡丹.在中職衛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J].才智,2016(32):206.
[2]徐云鳳.新形勢下加強中職衛校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124-125.
[3]李琴,曾誠.控煙健康教育對某中職衛校學生影響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5(23):4325-4327+4336.
[4]張智華,朱金衛.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02):95-98+10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4
【摘要】隨著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還存在著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夠、教學方法陳舊、實踐環節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以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為研究對象,論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特點和原則,力爭找到適合我國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體系。
【關鍵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目前,在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學科教學滲透心理輔導;在各種活動中開展心理教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設立跟蹤反饋矯正系統;設立心理信箱,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心理輔導與咨詢;設立家校聯系制度,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方聯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雖然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樣,但是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如在學校開展活動時,經常將心理教育德育化,將性格、情緒問題歸結為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面,各地情況不一等等問題,因此探討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所面臨的心理適應問題是前所未有的,而這些問題只依靠傳統的說教式、單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決不了的。因此,在中職學校改革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應當成為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ㄒ唬╉槕獙W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在生理上進入了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卻遠遠滯后,出現了學生身心發展不一致性的現象,導致了嚴重的心理危機。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現狀決定了在這個年齡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與和諧發展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證。沒有健康的心理,學生的良好品德就很難形成。心理健康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智力協調發展,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和身體的健康和諧發展。
。ㄈ⿲嵤┧刭|教育的需要
中職學校的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健康的心理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學校具體開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所應具備的基本內涵,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程。
二、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特點和原則
。ㄒ唬┱n程的特點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學科課程,它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是,它是中職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并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諸如學習、交往、情緒調適、理想抱負等。學生只有通過自我探索,才會獲得經驗,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二是,強調體驗和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在于解決個體自身心理發展的問題,它需要以個體經驗為載體。這種自我體驗可以通過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營造一定的氛圍來實現。學生從活動中體驗獲取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感悟。三是,以互助、自助為機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的過程,同齡伙伴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間容易理解和溝通。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這種互助可以增進學生對自信、自尊的體驗,從而達到自助。
(二)課程建設的原則
一是,全體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學生,他們都是受教育的.對象和參與者。課程的設計計劃、組織實施都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學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二是,差異性原則。中職學生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家庭環境,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這些特點與差異,而是要使學生的獨特性、差異性最合適而完美地展示出來,也可以說,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三是,主體性原則。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課程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課程時,要提供舞臺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能理直氣壯的傾訴自己的心聲,表達情感,發表觀點、探索辦法,教師以引導者、協助者的姿態出現。
三、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索
。ㄒ唬⿲⑿睦斫】到逃凉B透到各種教學活動中
一是,讓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每周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習慣的同時,遵循中職學生身心活動規律,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并實施教學,發掘和利用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促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二是,在德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育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形成一股整體合力,全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三是,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梢猿浞掷秘S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中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諸如教育性活動、個體性活動、文藝性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ǘ┬睦斫】嫡n程的開發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首先要明確理念。這里的理念指學校的教育哲學、教育宗旨與教育目標。理念的確立,有利于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學校特色。其次進行需求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針對中職學生需求來進行的,這樣的校本課程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再次,要考慮到學校的資源條件。包括信息資源、能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以決定作何種程度的開發。第四,組織與實施。開發課程的目的是實施,學校要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培訓教師,全員參與。最后是評價與改進。教師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反映出的情況,不斷反思調整,使其不斷完善,使其得以改進。
(三)開展研訓一體的教研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研活動,也應該與其他學科類似,由學校教研組組織和安排,一般每周或間周活動一次,內容可以有教材分析、教學方法研究、教學案例討論、公開課或研究課探討、教育理念的學習,形式可以有講座、小組討論、講課、聽課、評課、賽課、參觀等。這樣才能確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ㄋ模嫿彝ァW校、社會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實踐證明,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結合、相互配合,才能更有利地保證整個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家長要和教師溝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是;社會教育也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學校攜起手來,使學生無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走上社會,都感受到共同的期待和要求,目標一致,使他們更加堅定信心。另外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可以舉辦家長學校,設立家庭教育輔導站等,以推動家長和學校教師共同研究教育經驗和規律,普及科學教育知識,提高全民家庭教育水平?傊,要做好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必須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提升課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論知識;將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整合;對心理健康知識與中職學生個人認知進行內在的整合;同時要確保實現心理教育課程的綜合化。
參考文獻:
[1]胡欽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3(05)
[2]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7)
[3]吳建斌.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改革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03)
[4]俞冬梅.新形勢下職業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學周刊,2014(1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5
【摘要】中職學生在校期間,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容易造成他們的情緒變化較大,出現偏激,也容易走向極端。如果老師、家長或同學不能理解他們,他們的情感就會受到壓抑,態度變得消極。這種壓抑使他們不愿意與人進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時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遭受過嚴重挫折的學生,對什么反應都冷淡,產生了消極避世的心態。這對于成長中的中職學生來說,是害大于利的。
【關鍵詞】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中職在我國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由于中職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一直受到老師的歧視,導致他們中的很多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能否健康的成長。作為從教多年的中職語文教師,我一直把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到我的課堂教學中,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形式
中職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情感缺失問題
中職學生在校期間,由于學習遇到阻力或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情緒容易發生較大變化,出現偏激,其行為也容易走極端。如果老師、家長或同學不能理解他們,他們的情感就會受到壓抑,態度變得消極,甚至有些玩世不恭。這種壓抑的狀況使得他們不愿意與人進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時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遭受到嚴重挫折的學生,對什么反應都非常冷淡,產生了消極避世的態度。情感的缺失使得中職學生常常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時常自卑,這就導致很多有自卑感的中職學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逐漸沉淪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1]。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沒有了精神的支柱,很多中職學生面對自己的現狀不思進取,沒有學習目標。另外,中職學生依賴性強,自理能力較差,對各種社會現象沒有清醒的認識。因而,很多學生的性格孤僻,脾氣暴躁,難以讓人忍受,長期發展的結果就導致他們情感缺失,人格越來越不健全。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關注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讓他們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二)學習心理問題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習心理問題。很多中職學生都是因為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下降。這部分中職學生大多自滿自傲,不思進取。他們沒有為自己樹立遠大的目標,在學習中缺少正確的方法,對自己沒有自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導致他們身在學校心在外。目前來看,我國的中職學校厭學是一種普遍現象[2]。學生從心理上就對學習不感興趣,行為上逃避學習,無論如何學習成績也不會名列前茅。這些中職學生上課時無精打采,對待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說教聽而不聞,學習成績逐漸下滑。他們對前途失去希望,常常逃學,甚至出現了害怕進校的心理障礙。這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畏縮不前。
。ㄈ┚蜆I現實問題
我們平時關注的職業教育,實際上就是就業教育。處于擇業就業期的中職學生,同樣也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正確的就業道路,就會擁有美好的就業前景。由于學生對各行業工作的一無所知,使他們迷茫無措,很容易失去最佳的擇業就業機會。因此,這時期的中職學生心理往往是復雜的,他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對現實又具有緊張憂慮感。因為中職學生的依賴性太強,往往造成他們對就業的要求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如果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明白自己所要的是什么,中職學生的心理就會處于極度矛盾的狀態[3]。中職學生所面臨的就業現實問題,究其根源是由中職學生的性格、情感造成的。如果中職學生具備完善的人格,完美的性格,他們就會理智地處理好自己的擇業就業問題,而不會感到束手無策。因此,樹立中職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均衡地發展,是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做的工作之一。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就業需要的健康的社會人才,而不僅僅是一個職校學子。
二、語文教學解決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要解決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上的問題,職校就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引導學生走上健康的成長道路。
(一)重視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鑒于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很多中職學校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指導。部分具備條件的中職學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語文學科中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使中職學生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能夠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中職語文課程要引導學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語文學科只有著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才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為了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的人才,職校不僅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且還要讓學生在各個時期正確對待得失,避免偏頗[4]。殘缺不全的個性只會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中職學校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達到情感和認知的統一,使他們能夠真正認識語文教學,培養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中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把學生的情感放在首位。如果學生缺乏情感,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心不在焉,一事無成?梢,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多滲透情感教育。
。ǘ﹩拘褜W生的情感
在長期的中職生活中,有些學生可能因為感到對前途的無望或者遭受各種挫折而自甘沉淪,待人冷漠。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愛,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憐憫,懂得慈悲,去喚醒他們的情感。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和日常的活動中,讓中職學生學會感動,提升他們對各種情感的認知能力,以避免他們面對紛繁的社會處于麻木不仁狀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就要讓學生認真學習,讓學生受到精神和文化的啟迪,在各種情感活動中逐漸認識世界,培養他們愛生活、愛他人的高尚社會品德[5]。中職語文教學,通過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明白作品中的啟迪和智慧,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在體會到作者豐富多彩的情感同時,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感化、被吸引,學生的情感也就得以喚醒。充滿感情的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困擾的時候,都會勇敢地去面對,不會退縮不前,更不會茫然無措。他們會理智對待困難,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通過這樣的語文教學,他們會逐漸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他們的性格也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趨向良好。中職教育肩負著家長的厚望、人民的重托。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學校發展的最終目標。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巧妙地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語文是文化的精髓,具有高超的人文內涵,中職語文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了培養心理健康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靜.論中職生自信心的缺失與重建策略[J].廣西教育,2009(33).
[2]莊偉強,劉愛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厭學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2(4).
[3]博淑芬.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的因素及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2).
[4]溫俊歆.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成因分析及新途徑[J].魅力中國,2009(6)..
[5]袁海英.中職單招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智慧[J].職教通訊,2011(1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6
【摘要】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中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關乎到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本文根據中職學生心理問題,提出強化引導,通過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等途徑,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職學生;思維方式;學習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培養素養較高且技術水平強的專業化人才,這對職業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學生作為職業院校的一個特殊群體,除要重視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外,還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發展現代職教的重要子環節。
一、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為主轉變,以及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面臨職業競爭日趨激烈和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環境變化,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于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個體而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關乎社會安定和諧、學校穩定發展、家庭和睦幸福和學生個體積極發展的需要。
二、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一般表現
1.青春期來臨,適應能力不強
中職學生大多數年齡處在15-18歲之間,這個期間的未成年個體不僅處于青春發育階段的生理劇變期,表現為身高體重的繼續增長和性別特征日益明顯外,還處于人生發展階段的心理劇變期,表現為心理活動的日益豐富和情緒情感需求的外露與內隱等?梢哉f,這個階段的大多數中職學生都要選擇離開家庭,減少對父母依賴,轉變為依靠還未獨立的自己,重建新的人際環境,是一個從青少年向青年轉變的人格發展過渡階段,所以有學生感到力不從心,無無所適從,覺得適應有困難等情況。
2.思維方式單一,自信心缺乏
思維方式是人們認識主客觀世界的深層的心理結構,是體現一定價值標準、思維視野、思維方法和一定思想觀念的思維模式。中職學生在長期的學習與生活中,由于自身所受家庭教育的缺陷和長期應試教育注重成績的導向,學生中有有思維表現單一的情況。他們自身學習態度差,學習成績差,擁有與一些家長、老師和學校一致追求的唯“成績”第一的評判認知,把成績當作是自己價值的評價標準,形成單一的學習觀和認識觀。缺乏除學習之外積極評價自我的思維方式,對重新努力學習,努力改變自我的自信心不足。
3.學習習慣差,厭學情緒嚴重
文化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方式影響著個體的社會認知過程,對個體的健康觀念與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中職學生由于受自身思維方式里唯“成績”第一的影響,認為自己學習不好而否定身上的其他優秀品質。因而在中職學習階段,仍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學習缺少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歡動腦,記憶力減退等;在課后表現出不及時完成作業或完成作業效率低,不善于多角度思考問題,喜歡拖延等毛;加之受當前網絡的廣泛影響,在課堂內外成為隨時低頭的手機控群體,認為手機里的世界遠比枯燥的學習過程精彩,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習產生抵觸、躲避等不良的厭學情緒。
4.家教不嚴,意志力薄弱
中職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時被父母過度呵護,溺愛程度嚴重,能讓其獨立的卻被包辦替代。所以在他們身上存在膽怯、脆弱、懦弱、害怕困難、缺乏毅力、逃避問題等諸多負性意志品質。同時,由于家庭物質條件的改善,讓其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缺少磨練意志品質的機會。所謂的勇敢、給予、擔當、創造、堅韌、持之以恒、剛強等正性意志品質有退化傾向。
三、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強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積極應對中職學生的青春期
教育部在2004年8月印發文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和管理,積極組織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督導評估范圍,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工作體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長負責,德育工作教師為主體,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4]可見,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因此,作為學校領導層面來說,應高度重視與支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把其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同時,要努力構建一支由心理學專業教師牽頭、各學科任課教師滲透、德育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參與的全員育人隊伍,積極應對中職學生青春期,幫助中職學生解決青春期適應問題;輔以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等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便讓學生順利平穩地渡過青春期。
2.培養正確科學的思維方式,樹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是一個主動的信息探求者,并不是消極地等待環境刺激而產生反應的被動個體。個體內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其結構對其心理活動和外部行為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人的行為、動作的產生以及言語活動等都受到個體內部心理活動的調節和控制。[5]因此,要積極加強中職學生認知方式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自身思維方式存在的已有缺陷。由于中職學生受個體所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和知識儲備有限的影響,已形成他們獨有單一、不夠成熟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不夠客觀冷靜,喜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等,尚未形成多向、發散、全面的思維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在對問題進行多角度認真分析和評判,必要時與學生展開討論,克服不良思維定勢影響。通過多次訓練,長期反復進行,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合理看待問題,從而為解決心理問題奠定思維基礎。
3.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出“在做中學”的核心理念,強調讓學生放手去做,解放學生的身體,讓學生融入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探究的`過程中去,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同樣地,可以把“在做中學”的理念引入到學校的課堂教學和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在做中學習,在做中思考,在做中獲得鍛煉,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各科任課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需要,根據教材重點難點,設計為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總體聯系的教學片斷,如當前與網絡聯系較為密切并推廣的微課、微講堂等等,把整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成精簡生動的系列微小視頻,讓學生喜愛并愿意投入學習。其次,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例如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訓活動,讓學生能結合課堂所學,引發對實踐探索的興趣,解決專業實踐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讓學生在課外能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增強表現自己的自信。再次,在課堂教學和各種活動中,可以設置多種困難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克服困難,在情境中體驗和感悟,重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磨練堅不可摧的強大心理和意志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保持與家長的不定期聯系,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位導師,父母的言傳身教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因而家教則成為孩子受教育受啟發的重要源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與家長的引導相關。由于中職學生還未成年,他們當中的很多都屬于“問題”學生,身上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出現的心理障礙都與所受的家教有關系,家長們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問題多就往學校送,寄改善孩子的全部希望于學校。畢竟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不能只依靠學校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矯正和解決,還得依靠家長的參與配合,繼續發揮家教的育人功能,嚴格教育孩子,與學校教育方向一致,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職成,2004(8).
[2]羅麗靜.思維方式缺陷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5(.2).
[3]侯玉波.文化心理學視野中的思維方式[J].心理科學進展,2007(2).[4]梁寧建.當代認知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7
摘 要:當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長,關系到國家人才資源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心理問題教育 對策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問題逐年增多,并突現出一些新問題,比如:自信心不足、情緒消極、緊張焦慮、對未來感到不安等問題。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時期是學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于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關鍵時期。為此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一、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表現
1.自卑心理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多經歷過中考的失敗,學習成績差,他們自認為是經過重點高中、普通高中等多道關口篩選下的“末等品”,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加之世俗的偏見,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學校教育中對他們的偏見,使得部分學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更有甚者在學習上抱著破罐破摔的思想。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根本原因是在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后感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認為家庭與學校甚至社會有負于他,覺得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一些教師教育方法、言行舉止的不恰當以及社會不正之風的負面影響,也導致了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3.厭學情緒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多從小學時就喜歡惡作劇、頂撞父母,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就被認為差生,常因為成績差而受到歧視,因此對學習缺乏信心,并有厭惡感。他們剛開始對學習專業課雖然興趣濃厚,但常;㈩^蛇尾,幾天后就沒了興趣。長此以往,他們就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結。
二、對策
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中都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傾向。(心理健康論文 )消極情緒占主要位置,心境就變得低沉;積極情緒占主導地位,心情就會變得晴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大多源于消極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超越自我,是使他們改變心態的關鍵。
1.正確認識自我
全面認識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識的基礎,如果一個人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客觀、準確地評價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短處,又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就不會在困境中迷失自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自卑心理源于沒有全面地認識自己,只是把過去的一些弱項特征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準,而看不到自身的長處和優秀品質。我們應幫助他們學會全面認識自己,打破自我封閉、拓寬生活范圍、增加生活閱歷、擴展交往空間、找到多種參考系數。人類的美德是豐富的:智慧、勇敢、幽默等,這些好的品質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會有所表現,我們要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具備的潛力。
2.強化積極體驗
研究表明,心理問題多是由于不接納自己造成的,憂傷和煩惱使他們處于陰暗的心理環境中。因此我們要通過教育方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
。1)相信自我。要有這樣的信念:“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獨一無二的.!”,地球有史以來從未曾有過第二個“我”,所以“我”有足夠的理由自尊自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2)正視自己。每個人都有短處和缺陷,其中有的是無法補救的,或只能做有限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坦然接受,并不為此羞愧,不用在別人面前加以掩飾。應該讓他們認識到,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這是自己的不足,應該坦然承認,但他們一樣有自己奮斗的天地,只要努力一樣會有作為。
3.提升自我效能
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人不僅有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能力,也有調節自己、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最終讓他們心理健康成熟起來。
。1)創建積極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發現潛能和優勢,營造積極快樂的學習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開展尋找每個學生優點和特長的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氛圍。
。2)努力學習、掌握技能、完善個性。對于有厭學情結的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應按照“不指示”原則:不作任何批評,不管學生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給以尊重,鼓勵他們說出厭惡學習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情感都發生可喜的變化,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大大增強。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使他們認識到,讀中等職業學校也是成才之路。
社會在進步,我們應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8
摘 要:積極心理學關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積極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在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獨立院校
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是一支蓬勃發展的新興力量。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獨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模式,把重點放在矯正心理問題上,既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問題的出現,也不能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必須打破傳統局面,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據獨立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獨立院校必須結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靈活的用人機制,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學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成為當代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用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異于傳統心理學研究。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個性特征、積極的情緒與健康以及培養天才等方向。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觀幸福感和快樂,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積極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于樂觀的研究,因為樂觀讓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提升個人心理能力。
二、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諸多研究表明,相較于公辦院校,獨立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更為突出。張翔通過調查發現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普通高校學生。他認為,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卑、失落感、焦慮、抑郁等。同樣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衛生問題的學生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優于普通高校學生。據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普遍表現出適應環境困難、人際關系障礙、自我認同感低、擇業心理自卑等問題。
2.獨立院,F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單一性心理咨詢與治療模式
部分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咨詢與矯正,但此模式僅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輔導與訓練,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學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現單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有效宣傳和普及,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較差。
(2)簡單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獨立院校的企業化運營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資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夠,進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簡單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探索各種有效措施,盡早建立適合獨立院校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維護模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積極心理學對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的關注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索新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徑。
1.結合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應以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為引導,對各要素和目標進行整合,改變消極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替代疾病的預防目標。具體實踐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改變以往以個別咨詢為主導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學生加大心理健康宣傳力度,從學生入校開始,展開系列的積極心理輔導與訓練,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的同時,塑造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達到對心理問題積極預防的目標。
2.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認知
對于獨立高校學生來說,單純的矯正問題和治療疾病并不能讓個體獲得真正的健康,必須雙管齊下,在治療和矯正的同時發展個體積極的心理素質。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納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改變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并深入宣傳。例如根據積極心理學觀點,真正的心理健康不僅是無病態,而應該是心理體驗積極而豐富,并發展積極的人格品質,以此傳輸給學生積極的心理認知體系,在此基礎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結合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努力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心理健康宣傳、心理課程、心理咨詢三級教育體系中。首先,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營造學生人格發展的良好環境,深入廣泛、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提供積極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關注和培養自身的主觀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質,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實踐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輔導和咨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詢中結合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與積極心理學的原則,或組織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團體輔導,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體驗積極輔導的魅力。
總之,當前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立足積極心理學范疇,堅持正向、能動的發展觀,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度。積極教育為我們展示了發展性的教育模式,為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2]張翔.民辦高校大學生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4):260-261.
[3]馬明,王法能等.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2):97-99.
[4]翟常秀,楊衛星,劉鑫.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1):43-47.
[5]徐玲,魏峰.西安市民辦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特征的比較研究[J].青年研究,2001(8):15-18.
[6]陳紅,宋穎惠,顧凡.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2):113-115.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9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同時關系著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高校師生應認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心理學是現階段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依據,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86-02
大學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青少年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培養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分析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環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有著重要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義,應加大研究力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以此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促進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
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學習能力強、健康向上的特點。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許多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為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兩類。據調查分析可知,因心理健康問題退學已經成了導致大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嚴重的是,大學生患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數還在逐年增長,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偏執,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壓力、困境)的影響,不利于自身的良好發展,甚至影響社會穩定與人才質量的提高。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高校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心理壓力與心理障礙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傊,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有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環境,并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加強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在各高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對高校的具體教育工作予以指導,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其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各高校深入貫徹上級精神,進一步改善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育中積累經驗,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其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心理教育工作開發了大量科學的心理測試軟件,能更好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更及時的為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分析
1.積極心理學的涵義
積極心理學是由前美國心理學研究者賽里格曼提出的,作為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打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活動受積極心理力量和消極心理力量的共同影響。前者給予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而后者卻恰恰相反,阻礙了人的前進腳步。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取決于人的主觀偏好,也就是說生活態度決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優良品質和積極力量,促使其激發自身潛力,進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積極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形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教育工作中忽視了挖掘學生的潛能,未將培養積極的心理素質作為工作重點。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心理學教育逐漸形成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積極樂觀的當代大學生的目標。(2)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利用其新穎的理論引導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3)指導大學生價值取向形成。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激發和培養學生歸屬感與責任感,確保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缺失
盡管已經加強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教育目標缺失便是其中的重要問題。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問題導向式為主,缺少有效的發展目標。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只停留在解決心理問題等方面,沒有實現預防教育為主的重要目標。解決心理問題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以免為未來發展埋下安全隱患,但該目標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在問題出現后尋找解決措施,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心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2.教學手段陳舊
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素質教育,但傳統教育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輸為主,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質量與效率較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多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陳舊,無法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程效果較差。另外,高校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無法實現團體輔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育對象個體化
我國很多高校都以消極心理學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理論,導致教育工作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心理出現障礙的學生身上,忽視了正常的學生群體。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各種心理疾病的表現、成因和矯正方法,全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為上門咨詢的學生答疑解惑,并強制干預心理疾病嚴重的同學,然而該種工作范圍主要涉及個別學生,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教育對象個體化。忽視了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信念,不利于大學生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圍狹窄、內容單一,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
4.教育方式醫學化
我國高校在長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大學生心理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全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視,及時尋找有效地解決措施。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籍和知識宣傳一般以心理問題為主,主要作用是傳播渲染消極的心理體驗,通過矯治性的方法對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干預。但在當前消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教育方式盡管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無法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發展,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地發揮。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重視程度不足
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當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其觀念較為陳舊保守。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無法科學地對待心理問題,很多學生認為存在心理問題很丟人,羞于啟齒不敢醫治,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些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大學生可能不敢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
2.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存在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的問題。為了降低這一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高校引進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教育經驗,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是困擾我國心理學者的關鍵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很多研究工作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近年來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消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工作人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開辟新視角,促進該工作的良好發展。
3.理論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夠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施方式,但我國高校在心理咨詢理論研究方面的本土化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過于依賴引進的西方理論,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改良。西方理論是在西方國家的實際國情中發展起來的,可能只適應某一特定時期與特定人群,一味地照搬照抄只會加重問題。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缺乏系統有特色的理論體系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理念視角下應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重視學生在課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心理體驗,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理念作為指導理論,加強對大學生樂觀向上、健康積極等方面品質的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涉及眾多方面,主要包括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及優良個性心理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嚴格按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劃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利用發展性課程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情緒與積極人格,盡可能的挖掘大學生的心理潛能與積極品質。預防性課程也在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盡早發現自身在學習、生活中遇見的心理問題,以便及時咨詢調整,避免影響自身的健康生活。
2.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穩定,影響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面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進而給出最正確的指導意見。
3.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應構建健全的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首先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內講授體系,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開設有意義的心理教育課程。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體系,通過心理沙龍、心理電影等活動在在校園內營造關心心理健康的氛圍。再次需要健全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體系,通過心理測試、心理危機排查等手段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體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提升該項工作的質量。
4.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
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應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閃光點與發展潛能,教育工作者應格外注重激發當代大學生的自身潛能,避免一味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疾病。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擴大范圍,一方面為心理存在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應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讓大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更加健康的發展。高校的心健康教育工作應全面發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全力激發其內在潛能,給予學生積極的希望,幫助其樹立信心,避免產生心理問題。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能提高其心理免疫力、抵抗力和心理韌性,顯著降低了心理疾病的發生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優化積極教育環境
優化積極教育環境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積極的教育環境是由和諧的家庭、高效能的學校、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組成的,能夠給予大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是建構積極個性品質的核心力量。高校應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高?梢酝ㄟ^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積極心理教育的知識宣傳,社會也應予以當代學生關心與愛護,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三方通過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應構建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斷優化教育環境,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社會、學校、個人都具有深遠影響。教育工作者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助于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針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優化積極教育環境等措施加以解決,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變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5):32-33.
[2]劉雯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教育界,2016,(15):112-112.
[3]湯靜,湯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學院學報,2016,5(3):145-14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0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方向加以引導,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有利于校園環境的和諧化,更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會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創新方向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堂;團隊輔導;應用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更加復雜,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心理壓力增大。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創新,是讓教育工作為學生服務的重要舉措。利用團體輔導原理實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有效方法,豐富大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
一、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趣味化
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實際需求設計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有一定的體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活動,具有活潑有趣的特點,更加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諧氛圍的形成。團體輔導形式的'應用,給教師提供了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機會,有利于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互動
團體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明顯增多。教師作為心理健康課堂的組織者,可以與更多的學生互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素材,促進課堂氛圍的熱鬧化。團體輔導,有利于教師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就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會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
二、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要讓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出發,在有關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容中融入團體輔導模式。讓團體輔導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利用團體輔導,加強自我意識教育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探索,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意識,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健康的個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心理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我是誰”的活動,讓學生說出15個“我是……”的句子,對自己進行由淺入深地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價值拍賣”游戲,假設給每位學生一定數量的金錢,向學生展示“健康”、“誠信”、“大房子”等拍賣品,讓同學們競拍,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追求進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
(二)利用團體輔導,促進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主題活動的實施,重在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促進大學生成為成功的交際者。教師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戲,讓一人站在高處,背對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響應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際交流過程中必備的品質,也是一項技巧。用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人際交往策略,提高個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團體輔導,做好情緒調控
大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對其日常行為與生活快樂程度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像“番外篇”。教師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誤會、看到兩位同學在一起悄悄說話,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會沒有叫我”等,當學生說出具有負面情緒的觀點時,鼓勵學生一起來討論這種想法的正常性。當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放松訓練,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一些心理的小秘密變得公開化,促進課堂活動輕松化。
(四)利用團體輔導,調整戀愛心理
戀愛,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正常的活動。利用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念,形成戀愛能力,有利于校園氛圍的和諧化。教師可以利用“情侶間的小矛盾”活動,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戀愛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用課堂討論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困惑,解開心結,有利于大學生更加自然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感情,能夠在一段情緒中付出與寬容。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正常,能夠減少許多校園矛盾與暴力事件。重視戀愛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實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全體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去,拓展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給大學生傳遞更多有效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更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邱小艷,唐君.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實證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1:115-117.
[2]李雪,潘樂,魏鑫,杜冰潔.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世紀橋,2015,02:69-70.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1
摘要:中學生是處于特殊發展時期的群體,其心理發展變化很快,具有不穩定性,這就決定了中學生心理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不能在這一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引導,中學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知識經濟帶來快節奏生活,信息時代迎來高科技的發展,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和挑戰。在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傳播媒介的影響、學校對升學率的重視、家庭對孩子的重壓,無形中給學生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是,社會、學校和家庭都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桿。近年來,中學生心理問題頻發,催生各種犯罪、自殺等行為的報道屢見不鮮。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不容忽視。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實踐中,教與學都處于內外兩個環境中。外環境是指豐富的外界刺激,內環境是指師生意志的投入條件。只有內外環境同時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由此可知,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教學活動具有重要作用。顯然,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再適應時代的要求,新時期教師要與時俱進,靈活運用開放、自由、活潑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如在教學《青春發育期萌動》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列舉各自或周圍同學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并向教師講述自己的困惑,最后再由教師綜合講解。這樣一來,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幫助學生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障礙。
2.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
教育心理學證明,教師只有以激勵的教育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驅力,才能把教師的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學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程序,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要學會寬容,把微笑展現給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影響了課堂紀律而冷眼以待。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時,教師也要給予鼓勵。恰當的激勵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3.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感染
羅曼羅蘭曾說,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態度和健康的心理。人的情緒對智力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想要保持頭腦清醒,學生必須擁有愉快的心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中學生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活潑好動的性格,對豐富多彩的活動總是躍躍欲試。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積極組織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自我認識。如教師可以舉行“我更快樂”的評選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總結自己認為快樂的一件事、一個表情、一個瞬間,先通過小組評選、全班評選,最后再進行全年評選,直到參加全校評選。在評選過程中,要注意公開、公平。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發掘并放大自己內心的快樂,同時還能學會分享快樂,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結語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敏感、脆弱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科技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必須主動承擔心理學教學任務。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必須以靈活為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以自己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以活動為中心,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2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是高校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有了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培養出與社會接軌的全能型人才是我國各大高校面臨的首要難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發展的前提,如果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健康心理,那么全面發展即是空談。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合理之處
1.教學目標忽視發展性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教育課程是以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沒有與發展性目標進行良好結合。一般來說,高校從預防心理問題、普及心理知識、治療心理疾病三個不同等級入手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也分成了三個級別:一級目標是以預防教育為主,是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主要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二級目標是以普及心理問題為主,教師通過對學校普遍心理問題的`調查,面向全體學生予以針對性教育與輔導,從而達到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目的;三級目標是以治療為主,對患有較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獨立的、針對性的診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通常是二級目標,即以問題導向為主,主要采取預防措施,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而忽略了發展性目標,也就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起到開發大學生心理潛能的作用,不注重對大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等思想品質的培養。
2.教學手段單一
據調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論教育的形式,并沒有創設一些情境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體驗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來就與其他專業課不同,不是記住基礎知識就能解決心理問題的,該課程應該著重于學生真實的體驗。而單純的理論教學使課堂毫無生氣,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導致不能發揮應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課程設置有待優化
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是選修課或者是活動課程。部分學校有心理專業,開設的心理課程也相對較多,但是很多內容都很深奧,對于非心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大,加上部分教學內容沒有邏輯性,知識層次混亂,導致課程教學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方法
1.教學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學生為主導的,教師起輔導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總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促使其更好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將游戲教學、情景教學、心理測試、影片分析等環節加入課堂,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程教學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為了提高心理學教學質量,應該將書本教學與課外知識掛鉤,教師應該在課堂之余,多組織學生參與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并與課堂內容相融合,從而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將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
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外,還應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復習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自我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4.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
為了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師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后評價,不僅包括心理知識的掌握,還包括課程目標的實現。很多學校都是用分數評價教學效果,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問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應采用作品分析、行為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通常自我認識不足,缺乏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展。我國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教育方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將理論課與課外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學生課后反思相結合,并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元洪,孔慶娜.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134-136.
[2]張孝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4(4):151-15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3
摘要:由于網絡有著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和虛幻的社交環境等特點,給大學生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學習、生活題材。但是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大學生盲目的迷戀網絡會使情緒失控、性格扭曲,嚴重的會產生違法行為。如何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個新的變化,讓大學生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下面對各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說明。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新模式
由于當今社會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走入大學生的生活,并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網絡信息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也讓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網絡中那些不健康的信息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因素。為了降低這種負面影響,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轉變,我們可以采取分析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來尋求解決的好辦法。
一、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
。ㄒ唬┚W絡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大學生認知的影響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全世界信息的聯通,產生了極大的信息量,這也讓互網絡有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對同一件事網絡上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這讓對價值觀取向認識不清、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大學生來說很難辨別對錯,造成對事物沒有客觀的認知、情緒容易波動、行為容易過激。所以,有著極大信息量和多元化價值觀的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影響很大。
。ǘ┚W絡虛擬性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
網絡與現實生活相比差異很大,網絡自身存在著虛擬性,大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了解世界的各種信息,通過網絡的社交平臺可以在不經過見面的情況下進行交流、溝通,他們也可以不用使用真實信息來進行一些虛擬性的活動。由于大學生的心智還不算成熟、情感比較豐富、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容易意氣用事,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當大學生被網絡上的這種虛擬的人群所利用,對他們蓄意煽動,將一些不開心的事擴大化,使得大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發生過激的行為,嚴重者甚至觸犯了法律造成犯罪。網絡犯罪比現實生活要難以預防和控制,在現實生活中,學校和社會可以通過道德、法律以及一些思想教育來加強對大學生的行為管理,讓大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所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學生的情緒波動,從而減少了大學生的犯罪幾率。然而,網絡的虛擬性讓心智不成熟的大學生們隨意的釋放情緒、發表言論,導致法律、道德對行為的約束有所減弱,造成了不可預見的后果。所以,網絡的虛擬性給大學生的行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ㄈ┚W絡交流對象間接性影響大學生的溝通
由于,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情感比較豐富、性格比較敏感,在交友時比較羞澀;所以,他們在面對面交談時會受到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不能敞開心扉、放下顧慮的交談,在思想和情感的表達上往往不夠深入透徹,沒有達到很好的交流的效果。然而,在網絡上的社交就不同了,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一些社交軟件,例如微信、QQ等,無需見面以文字、圖片、語音的形式進行交流,不受環境等條件約束,可以敞開心扉、隨時隨地的交談,這樣也能讓大學生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大學生很容易沉迷于這種虛擬的網絡社交中,使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失去信任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產生排斥感,讓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冷漠。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網絡環境下的轉變
依據大學生心理健康受網絡環境的影響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當前存在的問題,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建一個新模式,達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一)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全校進行開展,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學校應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專業知識的教學以外,還要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學校應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推廣和普及。學?赏ㄟ^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測試,研究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然后針對這種差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課題講座等;同時,可以通過各大媒體進行宣傳,讓校園到處都充滿心理健康教育的氣氛,讓大學生主動接受并重視起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從而可以預防和降低不良心理的產生,達到培養優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在網絡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老師要隨著網絡的發展變化,以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變化,來快速轉變教育觀念。老師應將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相結合,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創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的虛擬性。這種更新的教育理念和轉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提高了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也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動力。
三、結語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作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著諸多困難。在當前的這種網絡信息社會中,學校要加倍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建完整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方向,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三觀”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社會責任感,讓大學生的心理向著正確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鄧虹.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轉變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0):41-42.
[2]郭英君,舒娜.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內江科技,2012(10):107-10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4
摘要: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茶不得不說是東方文化中的一件瑰寶,F今,各大高校已突破傳統教育理念,將茶文化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茶道精神相結合,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這一變革,不僅使學生心理健康得以保障,同時也使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利用。
關鍵詞:茶文化;茶道精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自身文化底蘊深厚。這一性質,對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近年來,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將茶文化中優良品質融入至學生的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為茶道精神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茶文化無疑是以茶為主,以文化為輔,將其精神品質附著于茶器、茶技、茶類等方式所呈現。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早已成為常見品,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物質基礎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需站在文化精神層面上來進一步了解茶。茶文化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體現,茶是源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品性溫文爾雅,與世無爭,常給予人豁達開朗的心境。茶道精神的內涵將茶文化又推向至另一個高度,使飲茶別有一番風味。茶道精神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主要體現在中庸之道的兩個方面。首先,在精神文化上,中庸之道主張不強求、順其自然的人生態度。飲茶本就有清熱去火之益,使飲茶人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煩躁,保持舒適淡雅的情緒。再而,沏好一壺茶需經過幾道工序,煮茶的火候至關重要,它會直接影響到茶的口感。這就要求煮茶人需掌握相關的煮茶技巧,在通過細致的手工操作。顯然,透過煮茶就可看出一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品茶時,茶味兒先苦后甘。苦,就像人生路上的困難艱險;甘,恰似歷經了苦難后的一道絢麗彩虹。無論遇到了怎樣的艱難困苦,都要試圖保持祥和的態度,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這些優良的茶品質,正是現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可見,將茶文化融合于現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2茶文化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的影響
秉持著“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將茶文化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結合,這是一種創新式教育模式,大膽新穎的教育改革,引起了廣泛學生的關注,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來說,這也是一種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渠道。傳統課程最大的缺陷之一在于枯燥乏味,經過變革后,采取新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使課堂更為生動有趣。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潛移默化的鍛煉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向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優質人才奠定了基礎。茶文化也隨之成為了教師和學生間溝通的.橋梁。茶源自于中國,經歲月的洗禮,使茶具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此種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貫穿古今,茶人都以勤勞樸實的態度面對生活,他們默默無聞得將勞動成果輸送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使中國茶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和傳播。這種不拘泥于名利,歸真自然的精神品質,值得當代大學生所學習和發揚。在課堂上,學生經過茶文化的渲染,使其具備不卑不亢、堅持不懈、樂于奉獻的精神。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著重于知識的傳授,而現今,將茶文化融合于后,學生可通過對茶文化的探討和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只有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才能得以明確。茶道精神和茶是茶文化體系中兩大主要結構。茶道文化是茶文化在非物質基礎上的領悟,可見要將茶文化作為課堂元素,就必須徹底的對茶道精神進行正確的認知。在這個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求老師自身儲備豐富的茶文化知識,方可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并且,學生也需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保證茶文化的品質的傳承。伴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了普遍大學生煩躁、焦慮的性格特點。這種趨勢的形成,不僅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更為嚴重的是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诖朔N現象可見,茶文化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推崇淡泊名利、不爭于世俗的精神,學生間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緊壓力和緊張情緒,得到心靈上的平和和安靜。在這個網絡科技飛速發展的年代,就當代大學生而言,保持一顆如茶般純凈的心至關重要,它不止提升了其文化素養,豐富了學生內涵。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使古今勞動人民辛勤的勞動成果利用得到最大化,實現茶文化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贏。
3現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
3.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各大高校大多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相關技能的提升,就此往往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為了扭轉該趨勢,高校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平衡專業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所占比重,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光需提前明確教學目標,且需擬定好教學大綱,根據該校大學生的性格特點,選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提升教學質量。經過整改,使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3.2教育資源匱乏
教學資源匱乏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一個主要因素,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無法抓住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這種情況,各大該校需采取相應措施,改善此情況。結合上點對茶文化的內涵概述,可見開發利用茶文化也是一種解決方案,茶文化中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對茶文化的開發和利用也是一種豐富教學資源的途徑。不得不說茶文化是改善教學資源匱乏的重要條件,其各式各樣的文化內涵,有利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3.3教育考核方式單一
顯然,基于課程性質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相比于專業課程的考核也存在很大差異。心理健康課程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從而提升了教評難度,也直接導致了教育考核單一的問題。但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考核也隨之備受關注。就此,高校應盡快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將學生課堂表現、實踐操作、平時成績作為參考,豐富教育考核體系。通過該方式,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最佳,也推動了教師開發新教學模式的興趣,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3.4缺乏教學實踐
隨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很多高校已意識到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只有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想結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果。原有的書本教材早已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為改善這種“學生吃不飽”的教育現象,高?赏ㄟ^開設實踐課堂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針對有需要的學生,建立一個校園心理輔導中心,幫助學生們解決心理問題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實踐機會。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專業老師也需要對此進行專業的培訓,引導學生和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心理健康這門課程。
4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方式
4.1充分利用茶文化內涵
要使茶文化深入滲透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首先,要求充分挖掘出茶道精神的教育價值,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再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選取適宜的部分與課程相結合。所處高校的大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相對成熟,所以在對茶道精神進行分析和傳授時,可是適當增加其深度,因涉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以此方式可視情況而定,不作統一要求。新教學模式的產生,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光需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同使也要求其準確把握相關茶文化。只有通過該種方式,才能讓茶文化的充分利用于課堂的教學。
4.2采用適宜的結合方式
在這個信息時代,互聯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茶文化的融合可借助網絡科技,如通過網絡平臺推進與茶文化的結合。類似方式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也使教學模式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需采取有效的結合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可采取講述法,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闡述茶文化的精神所在,講述的方式使課堂不至于沉悶乏味,能有效地改善課堂氣氛。在授課過程中,可增加相應的課堂環節,如引出一個關于茶文化的話題,讓學生們組織討論。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更易吸收茶文化的內在精華。
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豐富的茶文化歷史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學生在對茶道精神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優化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也提高了文化素養,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應用方式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大亮點。茶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我國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一大特色。
參考文獻
[1]賈宏汝.淺析運用茶文化優化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歷史文化,2017(01):15.
[2]李輝.茶文化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多元化發展[J].思考探究,2015(05):13.
[3]吳師偉.讀茶道對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用[J].福建茶業,2016(07):10.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篇15
大學時代是個人心理發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困惑期,也是大學生心理變化最強烈的時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當代大學生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有相當部分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能根據大學生群體及個體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或咨詢活動,促進大學生個人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高校應深入了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并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當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成因
1.適應能力較弱
新生入校后將面對全新的生活環境,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戀家情節較重的學生就會出現心理不適的狀況。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此時易產生自卑、消極、敏感、脆弱等不良心理;個別少數民族學生在飲食起居方面也會因其特別的風俗習慣,難以快速融入大學生活,從而產生焦慮感。
2.學習動機缺乏
大學與中學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使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降低,學習目標模糊。一些學生不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成績的下滑使他們茫然失措,自信心下降。另外,一些高中時期成績優異的學生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中突然淪為一名中等生,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3.人際交往障礙
大學生在一個集體中共同生活,就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需要強化集體協作意識、互相理解與包容。部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差,有人因任性、自私而經常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有人因性格過于內向而不善與人溝通。這些都會導致人際關系不和諧,久而久之使人產生孤獨感,更有甚者會出現社交恐懼癥,漸漸自我封閉,懼怕接觸外界。
4.個人就業壓力
很多大學生都不知道如何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方向,就業焦慮感在臨近畢業時會越發嚴重。多數人求職都是高不成低不就,面向高校畢業生招工的好崗位非常有限,社會需求量很小的專業,學生就業壓力更大。一些家庭貧困和沒有家庭背景的學生承載了全家人改變命運的期望,但就業現實又令自己難以如愿,部分人就會出現心理失衡、怨恨社會等不良情緒。
5.戀愛觀不成熟
大學生談戀愛對他們自身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幫助他們的心理逐步趨于成熟,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心理影響[1]。大學生的情感還比較稚嫩,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多數學生都不善于處理愛情與學業、愛情與責任的關系,戀愛受挫后,部分大學生會失魂落魄,出現偏激心理。
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補救式”教育為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重治療、輕預防”的現象,著重點主要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的疏導和調適上,關注于如何消除大學生已產生的不良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對個案的心理疾病治療上,主要面向的是少數已經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缺乏對常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統一研究和教育,忽略了絕大多數暫時無明顯心理問題學生的消極心理預防和積極心理引導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一般具有隱蔽性,不易被他人迅速察覺,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強調追根溯源從預防著手,就會治標不治本。
2.專業師資力量匱乏
多數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老師非常少,遠遠滿足不了實際工作需要。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非心理學專業的兼職老師,其中有個別老師僅僅通過了國家心理咨詢師等級考試就能持證上崗,而我國此類考試的各地區標準及難度不一,導致證書無法代表實際能力。這些非專業教師缺乏系統的心理咨詢實操訓練,不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業務水平,影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果。而對比美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僅需通過專業的心理資格考試,還必須得到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2]。
3.心理教育形式單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取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建立心理咨詢中心這兩種形式。目前,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多面性,不僅需要課堂上的引導,還需將此教育覆蓋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保持課堂之外的教育持久性。心理咨詢中心是心理輔導的課外機構,但其具有被動性,若學生不主動前來咨詢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可真正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不愿意正視自己的不同,一般不會主動求助,怕被人歧視和排擠。
三、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高校應努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它們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決定作用。正確的三觀可以讓人充分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使個體在解決問題時能減少盲目與偏執,維持穩定健康的心理狀態;還能幫助大學生勇敢面對挫折,不因人生中的困難而迷茫,使其能較好地處理、平衡各種復雜關系;同時,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及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責任感。
2.引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視角。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了“補救式”心理教育模式,針對傳統病理式、問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積極的內容和方式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消減了傳統心理教育的被動性和局限性[3]。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人的心理機能,能夠調動學生對生活及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的消極情緒,并全面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同時,還能最大程度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塑造出學生的健全人格。
3.擴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體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應僅靠校內幾位心理教育專職老師來完成,應將各院系教師、學生都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其中?山⒋髮W生心理健康協會,由心理素質過硬的學長來勸導、安撫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同齡人,這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也可設置各院系心理咨詢站,重點培養年級心理輔導員及班級心理委員。要求心理委員每月填寫一份班級心理“晴雨表”并及時上交給心理輔導員,使其能第一時間掌握、了解各班同學的整體心理狀態。聯合校園內各方力量共同呵護與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更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加強這些組織體系的專業技術能力,學?啥ㄆ诩s請專家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鑒別能力及心理危機干預能力[4]。
4.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1)利用網絡構筑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當代大學生善于運用互聯網,網絡的虛擬性可使大家暢所欲言,心理透明度極高,它是最好的心理觀察室。高?沙浞掷帽拘XS富的網絡資源建立校園心理網站,在網站上設置心理學知識板塊、發布各類心理測試及心理咨詢案例分析,隨時更新最前沿的心理研究動態[5];開設能直接和心理教師進行網絡交流的一對一咨詢服務,在自由的網絡世界中學生可盡情表達內心體驗,教師也能以大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主動掌握其心理狀況和思想動態。另外,高?山柚壳皩W生對移動智能設備的高使用率特點,開發針對移動終端的心理教育平臺。如建立心理健康微信公眾服務號,將心理教育、心理咨詢活動移動化,方便與學生隨時溝通。高校運用互聯網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間不失為一種經濟有效的形式。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性教學
高?筛鶕髮W生心理問題集中多發點,結合他們所關心的熱門話題,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并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日活動;也可每周組織給學生放映一些思想積極向上,題材覆蓋政治、民生、情感、生活等多種類型的影片;還可在校園公示欄的醒目位置設計心理宣傳櫥窗,在校報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并利用校園廣播講解各種心理問題案例。通過這些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引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正視。能從大學生心理養護的角度為其排解常見心理困惑,起到預防、疏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
(3)提供并創造大學生社會實踐機會
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真正的鍛煉與完善,能快速、全面地促進個體心理成熟,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社會實踐不僅令大學生增長了眼界、增加了社會閱歷,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心理調適及承受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高?衫霉澕偃战M織學生到附近的貧困地區進行義務支教,并積極與用人單位溝通協商,使其開放部分實習崗位,爭取為大學生創造并提供更多的社會工作實踐機會。
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建議
1.重視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培養
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須通過內在的努力才能奏效,學會自我調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6]。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強大后,大學生才能做到處事不驚、從容理性。高校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與自我規劃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善于借用各種理由進行心理減壓,從而將外部環境對自己情緒產生的不利因素盡量弱化;還應建議他們主動接觸品質優秀且格調高雅的課外教育,多結交正能量的伙伴及多發展個人興趣愛好,告誡他們需自覺抵制腐朽、不良的意識侵蝕。
2.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注重和諧的人文環境建設
高校應努力建設優良文明的校風學風,倡導友愛溫暖的大學校園人際關系?啥嚅_展一些校園文化娛樂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其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讓大家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消除孤獨感。同時,高校應創建整潔、清新、舒適的校園生活與學習環境,不斷優化校園內部公共設施,并對那些易于誘發大學生產生不良心理意識的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清理、整頓及凈化。這些都是一股無形的力量,能使大學生感到積極、愉悅,使他們在心理上有一種依靠感和歸宿感,從而保持穩定良好的心態。
。2)充分發揮教師人格魅力
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心理品質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帶來直接性影響,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教師應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高尚的道德品質,要讓學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不斷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建立起融洽友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不自覺的愿意主動與之親近。對于自己尊敬、崇拜和喜愛的老師,學生對其所授課程大多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老師的思想和行為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模范榜樣,能夠吸引和感染學生并促進其積極心理的形成。
。3)構建大學生心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
為充分發揮大學生心理檔案的信息反饋作用,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手資料得到科學管理,高校應強化大學生心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該系統必須滿足安全性、保密性等要求,注重保障大學生的心理隱私。學生登錄系統后會進行多項心理測評,測評內容以心理檔案的形式錄入數據庫并得出相應測評報告,系統會根據測評結果自動篩選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7]。之后,心理健康老師將依照系統篩選的結果,對有需要的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針對性心理輔導。心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便于老師隨時存儲心理咨詢輔導內容,并利于后期的及時跟進和信息查詢工作。
五、結語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我國對新世紀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我們每位學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視與思考。高校應注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解決,不斷總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經驗,積極拓展、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與模式。
參考文獻:
[1]張英琦.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路徑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科版),2016(7).
[2]曾夢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
[3]袁忠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6(39).
[4]方瑗.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J].高教學刊,2017(3).
[5]莫夢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探析[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科版),2016(6).
[6]張佳.探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J].文學教育,2016(2).
[7]程安琪.大學生心理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3).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05-27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1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1-0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13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優選15篇]05-31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7
高校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論文12-30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0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格式模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