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時間:2024-05-27 15:28:46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

          摘 要: 獨立學院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生力氣,獨立學院的學生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獨立學院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這篇文章從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動身,論述了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業中存在的疑問,最后提出了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以期對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實習起學習作用。

          關鍵字: 獨立學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對策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與社會力氣協作舉行、運用民營辦學機制和形式的本科層次高等教育組織,F在,中國有303所獨立學院,承當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育使命。準確而全部地把握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剖析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作業中存在的疑問,是做好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業的根底和關鍵。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1.自決心缺少,自卑感較強。

          獨立學院有些學生的自卑心理與其他本科院校學生有著顯著的不一樣,既有來自于就業競爭、學習才能、自個實力等,又呈現出一些特有的來歷,如“同學之間的比照”、“社會的情緒”和“家人的期望”等。

          獨立學院的有些學生因社會評價、本身評價等方面要素的影響,在學習與生活中缺少自我認同感,發生了自卑感,自認為學習才能、學習成績不如普通本科學生,看不清自個應有的定位,對出路和將來缺少決心,加之看到舊日的同學進入了重點大學或是知名學府,便發生“低人一等”的主意,由此發生自卑心理。

          2.人際關系不協調,沉迷網絡。

          獨立學院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爸爸媽媽的溺愛,形成了以自我為基地的特性,缺少人際往來經歷。有些獨立學院學生只管自個不關心別人,沒有團隊協作精力。不愛參加團體活動,與同寢室的同學多有摩擦;在各項榮譽評比過程中選用各種不正當手法,缺少推讓精力;在與別人的往來過程中多從自個的視點考慮,總期望別人尊敬自個,缺少忍受別人缺陷的衡量,對別人求全責備[1],一朝一夕,就會被周圍同學孤立,然后發生人際關系敏感、焦慮、自閉、偏執等心理疑問,發生嚴峻的心理障礙。

          獨立學院有些大學生自控才能差,在豐厚的網上信息面前,由樸實的上網查找學習材料變為閱讀頁面、談天,甚至無節制地上網玩電腦游戲、結交,嚴峻影響了學業。過火沉迷網絡,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會發生精力依賴性,在平常生活和學習中舉動異常、神情恍惚、行為奇怪。

          3.方針缺失,學習缺少意志。

          獨立學院中的大有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都比較好,社會關系多,家長明確表明孩子只需可以順暢結業,家里就能為其組織一個好作業。他們的學習動機僅為“學習為了拿文憑,找作業”,如此,他們便缺失了學習的方針,缺少主動學習的知道,平常學習松松垮垮,考前臨時抱佛腳,這種冷漠的學習知道,直接致使學生缺少學習的恒心和意志,遇到困難常常選用躲避和抱怨的情緒,然后失去了學習的決心,發生無助和失望、厭學等消極情緒。

          二、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作業中存在的疑問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一方面,一些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多半是名不副實的,搞形式化,名曰“三有”(有場所、有經費、有人員編制),實為虛設,僅僅做做心理測量,測驗完把材料裝入檔案便完事了,忽略測驗結果在具體教育、教育作業中的應用。另一方面,獨立學院許多心理健康教育作業者沒有通過專門訓練和查核,由做思維政治作業的老師做心理咨詢,所選用的方式辦法簡略老套,隨意操作,表面上讓人感受很重視,實際上是流于形式,走過場。這種形式化的教育掩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不光沒有解決學生的'心理疑問,反而致使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發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2.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作業既相聯系又相差異,但在教育作業實習中,有些獨立學院呈現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景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榜首,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基本上是德育老師或思維政治作業者,大多數老師沒有接受過規范的、系統的心理學常識和技能的訓練。第二,在心理教導與咨詢中,常把學生身心展開生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知道偏差、情感失調歸結為思維疑問,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準則與辦法,呈現了心理健康的德育化傾向。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劃歸在德育管理組織,并在作業展開中一向套用思維政治教育的辦法或手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機械板滯,收效甚微。

          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歸納運用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基本原理,選用多種辦法對學生的心理施加影響,推進獨立學院學生身心正常展開。其施行的路徑和辦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現在一些獨立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僅限于開幾門選修課,開一些講座或舉行幾次現場心理咨詢活動。別的,因為老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約束,教育內容僅限于通常的理論常識教授,老師講,學生記,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教育形式上簡略化,不能科學地剖析學生特性心理疑問,忽略對學生的心理疑問進行防治和引導。

          4.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化水平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作業,它對從業者的道德、常識結構、專業技能和作業經歷都有非常嚴格的請求。國外從事此項作業的人員都必須有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作業博士以上學位,還要有一定的實習經歷。[2]相比之下,國內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的從業人員還遠遠不能滿意這種請求,F在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作業基本上處于起步期間,受人力、物力、財力約束,許多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業者基本是由德育老師或教導員等非專業人員兼任,一方面,他們中大有些沒有通過規范的心理學常識和技能的訓練,缺少心理學方面的常識,另一方面他們大有些沒有從事心理咨詢需具有專業資質的工作資格證書。一起,學生業務的冗雜也使教導員無暇對心理健康教育作業進行深入細致的研討。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對策

          1.樹立一套新式的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首要,要樹立和健全獨立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業機制。獨立學院領導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列入學院教育作業主要議程并予以執行,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支撐。今后獨立學院的展開方向應是逐漸樹立在專家和校長的領導下,以專、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為骨干,思維道德課和思維政治課老師、教導員和團學干部為載體,整體老師一起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作業體系。[3]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2

          【摘要】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關鍵時刻,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來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與心理的發育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有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將會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使他們出現心理障礙或人格缺陷。

          1.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1學習類問題

          1.1.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每天復雜、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學生長期置身于學習中,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等一系列問題。

          1.1.2考試焦慮,是一種自信心或自卑心理過強而產生的對考試的恐懼感,他往往隨著不同級別的考試而表現不同。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1.2人際關系不協調

          1.2.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導致學生產生的逆反心理,教師死板老化的教育方式與學生認知規律的偏差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拒絕他人的建議。另外“,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的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之間發生沖突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消極情緒,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1.2.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然而生活中的矛盾時刻沖擊著同學間的友好關系,有的同學就流露出一種莫名的孤獨感,最終遠離班集體。

          1.2.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1.3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1.3.1青春期閉鎖心理。青年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探索比較新奇的問題,并以標新立異為自豪,不愿意格守“老一套”,不愿意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1.3.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時期的心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2.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2.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夠重視,造成青少年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的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在20xx年3月西安發生的一起少年團伙持刀殺人案中,13名犯罪嫌疑人中有8人是父母離異的青少年。據中央綜治辦和全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前不久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對未成年人犯罪調查中顯示,青少年犯罪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而屬父母離異的青少年就占了其中的50%。

          2.2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家庭是學生最初接觸的社會場所,也是影響學生品格的最初環境。現在許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忙于工作或發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驕寵態度,使孩子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

          2.3社會環境“污染”由于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是習以為常,并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青少年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盜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

          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3.1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之中。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絡。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

          3.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作為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3.3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生一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格健全的“我”。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生活空間,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龍德宏.加強中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芻議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xx,(1)

          [2]聶喜飛.芻議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中學班主任的談話藝術.東方青年教師,20xx,(5)

          作者:孫瑩瑩 單位:甘肅省西和縣第四中學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3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形勢下的心理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往往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困難等多種問題,造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的現狀。而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通過審美與藝術的途徑,將大學生的種種壓力合理疏導,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他們提供情感宣泄,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真正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

          公共藝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大眾,通過藝術的形式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公民修養的重要教育手段。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高校教育開始引入公共藝術教育。我國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美育的主陣地,并為完善大學生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就對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探究。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概況

          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感受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目標。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人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共藝術教育選修課體系趨于完善,公共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我國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比如課程設置時間不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課程的專業性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尤其是目前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很好的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相結合,所以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精神飽滿、愛好豐富、思維活躍,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學生們渴望在大學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渴望交到更多朋友,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成型的標志。但是在當今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不容樂觀。總體來說,很多大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沒有完善的'學習目標。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弱,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矛盾。部分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不足、情感脆弱等問題。根據年級來說,低年級的大學生剛剛擺脫了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認真學習、沉迷網絡等現象普遍存在。高年級學生由于面臨學習難度提高、就業難度增大雙重壓力,往往不能合理疏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三、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陶冶審美情操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由于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審美格調日益低俗化。而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正好可以抵制網絡文化對學生的不良影響,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在學生參與到藝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會得到身心的愉快,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經過了大量高雅藝術作品的熏陶,他們的審美標準得到不斷提升,自然就會摒棄低俗文化。例如學生們在欣賞肖邦的《幻想即興曲》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隨著曲目的變化而得到了放飛,體會到了音樂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美,培養了高雅的審美情操。

          2、提供情感宣泄

          大學生處于青年階段,生理上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但他們在心理上確還沒有完全成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會影響心理健康。公共藝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途徑,引導學生合理的將過剩的體力和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音樂表演課程中,學生們對于在教師和同學面前演唱自己喜愛音樂充滿了積極性,他們有的演唱流行音樂,有的演唱重金屬音樂,有的演唱民歌,都充滿了個性。在演唱過程中他們不僅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情感。

          3、促進人際交往

          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畢業后社會生活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公共藝術教育中很多教學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生可以通過藝術教育課程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理解,所以說公共藝術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例如學生在進行書法課程的學習中,個體差異很大。有幾名學生擁有書法基礎,所以寫得很好,而大部分學生書法能力較差。教師就鼓勵寫得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練習,不僅班級整體的書法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傊,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對它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開展,為學生培養出高雅審美情操、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4

          摘要: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屬于心理逐漸發育成熟的特殊時期。這階段的孩子家庭教育會對其今后的發展乃至一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在我國當今的教育大環境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父母及老師都將焦點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績及升學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學業壓力所覆蓋,絕大多數的老師及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中學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問題

          中學時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特殊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變化錯綜復雜,趨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經驗,青春期的一些表現隨之而來,因此這階段的孩子極其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隱患。隨著大學生自殺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學生心里問題的存在以及他們心理發展情況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家庭是孩子來都世界所接觸的最為基礎的教育環境,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密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保备改笍娏移谂斡绊憣W生的心里健康:父母過分的重視孩子的學習,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焦慮、情緒不穩定心里不平衡、對他人表現出敵對情緒、抑郁、學習壓力大、適應不良。由于父母過分的對學生學習狀況以及成績的重視,一旦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輕則進行說教。重則打罵,從而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極其容易導致孩子出現焦慮厭學的情況。由于對孩子的學習過分的關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優秀的孩子進行對比,并在孩子面前對那些成績好相對優秀的孩子大加贊揚,這回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挫敗感,很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情形導致學生自暴自棄。

         。保哺改高^度的懲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過分的嚴厲、懲罰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主要由于父親懲罰孩子的過程中不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在接受懲罰之后迫于父親的威嚴,不敢將自己的憤怒及不滿表達出來,將這種怨懟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負面的情緒長時間積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心理問題。而母親的懲罰往往會伴有言語上的說教,孩子同樣不敢宣泄不滿及憤怒因此同樣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據統計大部分經常被父母懲罰的孩子成績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厭學、抗拒考試;還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常與人發生爭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會對生活以及未來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癥的表現。

          1.3父母過度的干涉保護孩子影響心理健康發展:由于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寶。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長輩出于疼愛的心理過分的對孩子進行保護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獨立、自主、勇敢精神的發展。一部分孩子出現懦弱、焦慮、面對失敗與挫折毫無承受能力。家長的過分干涉保護有時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體驗,他會認為父母這樣的行為是在故意與自己作對,并且將他人的好意也視為敵意。于是會產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違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現以及思想偏執,人際關系緊張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確的做法

         。玻备改讣訌娮陨硭仞B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將影響到孩子。要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首先要讓自己變得優秀。心胸狹隘的父母,很難教育處胸懷寬廣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對孩子也是指指點點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長期的責備聲中孩子就會產生強烈自我懷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歡讀書等等。其實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應想下自己,是否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養是對孩子社會化影響最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準、家庭關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決于父母文化素養。因此家長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人為善、誠實守信、建立高度的責任心、對工作對他人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從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實行家庭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玻矂撛O和諧氛圍建立良好溝通的親子關系:家庭中良好親自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將他們的健康理念、社會目標傳達給孩子,有助于中學會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其樹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確的價值走向,促進其良好習慣的培養。人的一生會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親子關系是人生社會關系的起點,中學生在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獲得成功愉悅的體驗,將會對其面對其他社會關系建立信心以及積極的影響。良好親子關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對待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給孩子展現出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從而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也是良好親自關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為家長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動態、以及看問題的態度、觀點,真正的走進其內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引導。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關心、包容、理解、信任、體會家庭的溫暖,把父母當作朋友。這樣自然會喜歡與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給予的建議才會很容易的接納。

          2.3合理要求適當管理:熱愛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縱,對于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講不過分干預約束,但也要適當的要求。由于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的愛及呵護很容易過度。多數的父母都想盡最大努力為孩子鋪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點點苦。但他們忘了在成長的道路上誰打磨練、痛苦荊棘是他們必須要經歷及承受的。在這樣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對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無不親力親為,這樣過多的干涉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及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還給他們自由的權利。圈養在籠子里的鳥兒永遠學不會飛翔,長在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要想培養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將他置于社會大環境中去接受磨練,培養其面對困難,應對問題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與失敗中成長培養起堅強的意志力及耐力,從而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3結語

          要想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極其關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因此在中學時期孩子身心成長的這一特殊時期家長正重視家庭教育,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發展特點,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自身素質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從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郏保萃跹┟罚踔猩睦韱栴}與家庭環境因素影響的研究[J].教育技術報,2012.

         。郏玻荩踔猩H子關系性格特征及相關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5

          著素質教育的穩步發展和新課程的全面實施,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但是從目前在學校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來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甚至是誤區。因此,筆者認為,當前急切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正確的理論探討。

          一些中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特點和規律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夠的認識,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這是當前推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展的主要障礙。

          一。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1.就學生來說,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只是個別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學生。誠然,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學生確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學診療,前者是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后者只是對精神疾病的治療和糾正。其次,每個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生理、心理發育以及學習、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挑戰,一些“好”學生也往往因為學習成績或某一方面“好”掩蓋了其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幫助,甚至因為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變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每一顆心靈都需要教育的陽光和雨露。

          2.就教師來說,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屬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員、團隊工作者的任務。其實,正是因為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才會把學生表面的行為“上綱上線”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視了行為背后潛藏的真正原因——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為是班主任和政教、團隊工作者的任務。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應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擔負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去尋找科學的途徑,并尊重學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

          3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內容來說,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單純地開設心理課,或開展心理咨詢,或進行心理測驗。誠然,設置心理課程可以使時間、陣地有保證,開展咨詢可以使個別學生可能得到一些幫助,進行心理測試或許能調查到一些數據。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同時注重知識傳授和日常生活的滲透。其次,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受師資的數量、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或行同虛設、或事倍功半;而且心理咨詢僅僅面向個別學生,它只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不能成為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教育,注重預防。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為加強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學校首先必須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組,由校長全面負責、分管副校長要具體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生處、團委、學生會和年級組等各部門要積極配合;領導組之下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由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指導班主任和老師開展各項具體工作。領導組每學期要定期聽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的匯報,掌握工作動態,研究制定對策。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建設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以此為主陣地,負責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同時校長室以校長信箱、電子郵箱為平臺,加強與師生的溝通與交流;學生處以“青春熱線”信箱、回音壁、校園廣播“心靈驛站”為載體,負責學生的思想疏導、心理輔導、健康指導和活動滲透;教導處以課堂為主渠道,負責心理健康課的開設和各學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受學校人事編制、崗位聘用等客觀因素影響,加上中考這一不可回避的事實帶來的升學壓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不專業,課時沒有保證,許多學校也一直是由任課教師在業余時間開展此項工作。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針對這些情況,學校一方面要與人事、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協調爭取,公開招聘高校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優秀人才擔任專職心理教師。二要加強對班主任和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采取“派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讓班主任和老師通過學習交流,掌握系統的心理輔導知識。

          4.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

         、賹W科滲透

          在初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比較系統、全面地向學生介紹心理科學知識,指導學生提高素質,發揮潛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這樣,形成全體教師參與,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品格修養、生活體驗和自我調適的學科滲透全覆蓋模式。

         、跍贤ń涣

          校長信箱、郵箱的設立,教代會的召開,校務公開、黨務公開等多種形式,既廣開言路,又排憂解難,有利于廣大師生對學校工作的理解、支持;“青春熱線”信箱、回音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心理不適、矛盾和困惑;校園廣播“心靈驛站”、校園網及黑板報等加強心理健康常識的普及與宣傳;家長課堂重在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刍顒芋w驗

          通過組織“初三師生勵志遠足

          ”活動,“學校田徑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藝術節”“朗誦會”“演講賽”等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參加創造性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品質,促進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健康發展,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軅案咨詢

          心理健康指導小組做好心理咨詢室的值班,每天安排專人負責接待學生來訪,為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自我意識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交談、傾聽為主,讓學生在咨詢中獲得啟發和幫助。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6

          當前,社會也比較關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诖吮尘,針對新時期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展開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一、教育性與愉悅性有機結合,體現以人為本

          所謂以人為本指的是在整個活動中,要將人作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每個人。在教育中,人是被教育的對象,人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果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完全忽視了人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及個性,那么這樣的教育是毫無意義的。在心理教育的活動中,教師要圍繞著人來進行,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嚴格按照教育性與愉悅性有機結合的原則來讓學生真正學習到這些知識。教育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先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分析之后來評價每一位學生,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意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愉悅性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選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利用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育形式,以此來營造活潑、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一個輕松的氛圍下學習到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愉悅的教學活動還可以緩解初中生的心理衛生問題,確保初中生人格的不斷完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心理潛能。換句話來說,教育性與愉悅性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被看作為教育過程中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教育內容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從而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都調動起來?偠灾處熞I造輕松的、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愉悅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

          二、預防性與發展性有機結合,彰顯人文關懷

          預防性與治療性有機結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將發展初中生的心理素質與預防初中生的心理素質相結合起來。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既要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發展需求,以此來培養初中生的心理品質,將初中生的心理潛能開發出來。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者,其要發現學生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還要預防這些心理問題,減少日后心理問題的發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預防、治療與發展相統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目標:第一種目標,消極目標;第二種目標,積極目標。所謂消極目標指的`是預防初中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治療初中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所謂積極目標指的是幫助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達到最良好的心理狀態,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要遵循著這兩個目標,按照初中生的發展特點,堅持人文關懷,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

          三、全體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全體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指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要對全體學生開展教育活動,但是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要關注個別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將全體性與個別性有機結合起來,那么才可以推動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確定與每一位學生發展相符合的教育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質。因此教師只有將全體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才可以順利地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重視個別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卻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發展,這就會導致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目標無法順利實現。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來說,要將全體性與個體性有機結合,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單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發揮全社會力量

          所謂單一性指的是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學校是開展的主體。然而多樣性指的是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真正將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要想讓初中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這還需要家庭與社會的幫助,為初中生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五、結語

          心理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教師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確保每一位學生初中生都能健康成長起來。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7

          當前中學生心理 問題 主要表現在 學習 方面,厭學、 考試 焦慮普遍。其次,還表現在人際關系、青春期等方面。加強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包括:更新教師觀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開設心理咨詢室;加強心理教育 研究 等。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全面 發展 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促使人全面發展的前提。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應變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識教育,輕能力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被長期忽視,嚴重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為此,我們必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夠重視。

          1、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學習方面: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表現有精神萎靡不振, 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不高等。

         、、厭學,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可以說“厭學心理”在中學生中已經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的 影響 下分好班、差班,考試排名次,張榜,搞題海戰術,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于一種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另外不當的教育 方法 ,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等,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2)、人際關系方面:

         、、與老師的關系不和諧產生對抗心理。在中學時期,老師仍然是學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與愛護。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就會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影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同學間的關系不夠融洽。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同學之間也缺少了交流和溝通。如果老師疏于引導,同學之間就會產生隔膜,缺乏應有的同窗情。

          ③、與父母的關系不夠親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 而專制式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會造成這樣的家庭中的學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加上“單親”家庭等問題的存在,使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或制造了痛苦,會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緒嚴重 。

          青少年時期處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過渡的階段,認知特點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現實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旦將他們的主觀想象放到 社會 實踐中去檢驗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滅,給他們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有自卑傾向的人就會難以忍受,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無能,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內心。

          導致中學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績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逆反心理普遍

          。中學生無論是 經濟 上,還是在許多問題的認知上,都對家長和教師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可是,他們的潛意識里將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獨立。但是在家長和教師的眼里,他們還是個孩子,還很幼稚,惟恐他們上當吃虧,于是對他們關愛有加,喜歡過多干涉他們的生活。

          另外, 中國 傳統 “師道尊嚴”、“父為子綱”的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十分深遠。于是許多家長和教師無論正確與否,都要求中學生接受他們的觀點,這引起中學生的強烈反感。于是,部分中學生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家長和老師的觀點無論對錯一律拒絕。以免家長和老師對自己進行干涉,這樣就形成了較強的逆反心理。

         、、性困擾頻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為發育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對象,性晚熟的男生因為較同齡人發育緩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對象。這兩種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來了,于是,他們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轉

          性沖動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這是 自然 的東西,可是,在許多情況下,自然性不得不服從于 社會 性。如果中學生不能正確看待這個 問題 ,勢必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2、加強當前心理健康 教育 的對策

         。1)、更新教師的觀念。

          盡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但仍有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和錯誤認識嚴重阻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為無關緊要的事情,有些學校簡單地以思想 政治 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簡單粗暴的手段壓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大力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處于 發展 期的人。給予學生應有的人文關懷,在解決了他們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調動學生的 學習 的積極主動性,以促使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本意,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目的。

         。2)、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 科學 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一部分是開展心理健康調節訓練。訓練活動操作 內容 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

         。3)開設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與 治療 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 時代 的趨勢。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等原則,這樣才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 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在進行心理治療時,心理咨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于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

         。4)、深化學生心理教育 研究 。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大量的實踐問題迫切需要 理論 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教材、研究資料以及評價機制的構建還欠缺;心理素質與其他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等也有待進一步明確。中學一線教師應結合實踐,深入研究,推動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8

          摘 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途徑 存在問題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專業人員,部分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限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是由政教處主任、團委書記、德育副校長、班主任等監管,誰有時間誰抓,但是他們基本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培訓,在工作中難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難以幫助小學生改變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齊抓共管,統籌兼顧,實際上都是表面文章,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一些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個人素質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都是帶領小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者電子課件等,不能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

          (二)在輔導上偏重學校,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

          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學校教育,認為小學生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夠身心健康發展,完全忽視了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實際上,家庭和社會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或者一個不安逸的社會都會造成小學生個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學還依舊施行“關門教育”的策略,以為通過上輔導課,搞心理輔導活動,或者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就可以促進小學生成長。其實,這樣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脫離了家庭支持、社會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標是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們對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存在錯誤的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擺設。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錯誤的認識,經常會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從屬地位,把心理健康當成擺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而且小學里常常將一些不能勝任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安排為心理輔導員,這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似有實無。有些學校用閑置的教師作為心理咨詢室,條件簡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設施,也沒有固定的資金投入,漸漸的小學生就對心理健康失去了興趣。而且目前小學心理健康課程開設不完善,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學體系中,只重視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積極開展師資培訓,建立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因此小學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積極開展師資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必須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為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如果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放到與其他學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和科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要協調好心理健康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給小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

          學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會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啟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家長要給予小學生正確的教育,給他們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環境,鼓勵孩子尊老愛幼和樂于助人。同時,學校要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的幫助,比如醫療、環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社會資源,讓小學生享受開心快樂的童年。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只有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統一起來,才能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視程度。

          要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就必須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教育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師資力量等情況合理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基本的教育設施,選拔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改善小學缺乏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健康場所的現狀。要根據不同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等,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習興趣,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了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并且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

          三、結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小學生成長的需要,而且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師資配備,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強與家庭、社會的結合,從而實現高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海寧.小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分析[J].科技展望,20xx年第17期.

          [2]董靖平.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考試周刊,20xx年第14期.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9

          由于處于社會逐步轉型、競爭不斷加劇的新時期,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社會適應諸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心理問題現象頻繁發生,心理障礙人數不斷增長,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難題,引起了高校以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因此,加強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現代心理學思想,采用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規律的原則,探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不僅具有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指導價值,而且具有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實踐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1.實施高校心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兼顧知識、能力、人格三者的和諧發展,是當代社會提倡的全面成才觀,也是當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據這一理念,幫助大學生構筑起以物質支撐、精神支撐、社會支撐作為重要支柱的人生大廈,將會成為當代高校的歷史使命。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既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又展現了現代化教育的特色。因此,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舉措。思想作為行動的先導而存在,大學生的所有活動均建立在心理活動的基礎之上。假如大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沒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會影響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大學生思想問題常常與心理因素相互交織地反映出來,比如,缺乏學習動力、產生人際矛盾、稍遇挫折立即退卻、情緒容易失控等通常與承受力、控制力、協調力不強等心理因素直接相關。對于此類心理問題最好采用心理方法進行處理“心病還需心藥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是高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

          2.實施高校心理教育是和諧發展的現實需求

          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學生心理的和諧發展是其整體素質的核心部分。大學生只有心理健康,才可能正確認識現實狀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勇于克服困難。大學生心理健康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關系到智力活動的效率,有助于身體健康與美育發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大學生和諧發展的人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當代大學生具有當今時代的獨特印跡。崇尚科學精神、追求獨立意志、思想推陳出新、個性比較張揚,是大學生的優點所在;同時,容易偏激、逆反心理較重,也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不足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和諧發展而實施的。大學生應該具備對他人的包容之心,學會接納他人,理解他人,使彼此融洽相處。大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積極接觸社會,主動關注社會,與社會相適應。大學生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同時,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努力做到“天人合一”。大學生應該做到自我認知,只有完全了解自我,才可能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和接納自我。高校以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為己任,理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位大學生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與訓練,以培養健康的心理個性和較好的心理能力,促進人才的全面和諧發展。

          3.實施高校心理教育是開發潛能的必要途徑

          人的潛能開發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積淀:一方面是億萬年來人類生命演化的遺傳素質,另一方面是千百萬年來人類社會實踐的精神財富。遺傳素質是先天產生,生而具有的;而精神財富是后天學習才可能擁有的。教育使得后人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備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方法,無法簡而化之地內含于普通教學之中。根據當代智力觀點,人的智力由多種智力因素組合而成,每個人的智力之所以不同是多種智力因素組合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重要的不是誰比誰更聰明而是每個人如何聰明以及何處聰明。大學生的潛能都有待進一步開發,關鍵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提供必要的指導方式,使大學生認識自我的智力結構和掌握對應的開發手段2。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的理論訴求

          1.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美國,隨后迅速發展,影響國際心理學界。人本主義心理學實現了西方心理學史上的重大突破,無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還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都做出了獨特的歷史性貢獻。反對自然主義主張的生物醫學模式和機械決定論堅持的行為主義模式,提倡心理學研究與實踐實現從物化到人化的革新,將人性放在第一位,關注人性的樂觀闡釋和人的潛能與價值開發,是人本主義心理學一貫所堅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創新,應該突顯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以大學生的經驗作為其出發點,創建立足于來訪者的關系,提供給來訪者積極關注、真誠相待的心理環境與氛圍。

          2.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

          20世紀90年代,在后現代主義時代精神的影響下,西方興起了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潮。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后現代主義心理學反映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下,從產業商品向消費商品過渡時期人們的社會心理和思維方式。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想的興起豐富了創新大學生心理教育模式的精神資源。后現代主義心理學不重視唯一性與普適性,而關注具體性與歷史性,主張差異性與多元性,認為心理學研究應該將確定的二元對立理性思維轉化為不確定的多元共存非理性思維。具體而言,教育理念提倡基于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來創建多元開放的體系;教育目標秉承異質性標準,主張塑造創新能力與批判能力;教育內容強調開放性、多元性、批判性和不確定性;關于師生關系,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認為教師應該充分地尊重學生。

          3.積極心理學思想

          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了研究積極心理學的思潮。一改百余年來傳統心理學偏向于心理障礙的研究模式,積極心理學提倡從消極心理學向積極心理學的轉換。自產生之日起,積極心理學就以全人類的發展和幸福為其關注點,以全人類的積極品質和力量為心理學研究的重心。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將傳統只關注生命問題的修復轉向為同時建立美好的生命品質,充分開發人類潛在的幸福能力;诜e極心理學思想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對大學生健康積極的性格、氣質與能力進行培養,不斷提升大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與承受挫折的能力,充分開發大學生的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诜e極心理學思想視野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當然應該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功能,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意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進大學生盡可能地發展自己,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諧發展。

          三、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則

          堅持一定的原則而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新,才可能收到較為良好的效果。大體而言,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遵循全方位的系統原則、理論結合實踐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1.全方位的系統原則

          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多個層次、多個側面出發,全方位創新與本校實際情況相適合的、與自身要求相符合的模式。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緊密協同自身系統的諸要素,發揮其不可或缺的獨特功能;另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緊密協同高校其他教育系統以及相關社會支持系統,形成彼此合作、優勢互補的關系。也就是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與高校管理、專業教學、院系工作等諸方面相互協同,同時還需要相關社會支持系統的協同作用。

          2.理論結合實踐原則

          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單純的理論不會產生實際成效,理論只有依附于實踐才可能見到成效;同樣的道理,實踐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具有明確的目標。堅持理論結合實踐原則,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分析具體的教學過程,總結心理輔導的過程,運用相關的理論指導實踐活動,積極發現問題,不斷分析問題,勇于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活動檢驗相關的理論,并進一步完善指導理論5。

          3.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設高校和諧校園的重要途徑。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學習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校教師應該尊重大學生的想法,理解大學生的理念,維護大學生對教學的自由發言權,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主動關心大學生,同大學生平等對話,以實現彼此的交流與溝通。

          4.可持續發展原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終目標的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和諧發展為最終目標,而且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的規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以大學生為中心,采取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生,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措施。為了促進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和諧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統籌兼顧大學生不同方面的心理發展。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發展大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大學生的情感品質、完善大學生的個體性和社會性諸方面為其基本內容。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

          1.轉變高校心理教育理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指高校教育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認識以及基本態度,是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理想性和穩定性的范型,通常具備導向性與前瞻性的特性。高校教育者秉持何種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直接決定其教育價值取向與追求,影響其選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探索,并制約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頗為重要。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咨詢,卻忽略健康教育,而心理咨詢又多為障礙性咨詢,至于發展性咨詢則較為少見。一般認為,只有存在心理障礙的大學生才有必要成為心理咨詢對象,至于因學業、就業等而面臨困惑的大學生則與心理咨詢無關。誠然,治療性咨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預防性和發展性同樣不容忽視,而且從長遠來看尤為重要。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將重心從治療性向預防性轉變,擴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對象,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充分體現出來。

          2.健全高校心理教育隊伍

          按照系統論的思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納入高校整體人才培養體系當中,高校心理教育隊伍建設應該納入高校師資建設與師德建設當中。教育部和衛生部曾聯合發文指出,高校應該加強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吸收相關文件精神,結合高校自身實際,高校應該建設由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學院、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高校心理教育隊伍,既可以實現自上而下的聯系和互動,又能夠實現學院相互之間以及學生彼此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從而消除以往隊伍建設模式單一的不足。由“四位一體”的高校心理教育隊伍建設的內容具體而言,就是成立高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督導組從事督導工作,聘請相關專家提供心理咨詢與培訓,設立以院系輔導員為主的專員負責具體工作的落實,從大學生當中遴選心理素質佳的“心靈使者”發揮朋輩互助作用&]。

          3.創新高校心理教育載體

          大學生宿舍區不斷豐富和定期更新板報或報欄內容,使大學生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內涵,而且有助于及時發現心理健康異常的大學生,以便及時治療。通過圖片或文字的形式介紹克服心理障礙的心得體會,鼓勵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大學生敢于面對現實,主動配合治療,從而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感。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院系輔導員應該積極采取多種途徑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過校園廣播或校報進行專訪;通過發放心理健康教育手冊進行引導;通過校園網絡開設專欄評論、討論互動等。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或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可以有計劃地定期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4.營造高校心理教育環境

          人的行為通常是由自身的心理因素與其所處的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高校心理教育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影響巨大。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習慣于著眼大學生的學習空間,較少甚至從不考慮大學生的生活空間。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力爭營造全方位的心理教育環境。在大學生活動的任何領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涉足,力爭掃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盲區,使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感受來自心靈的關愛,獲得有益的咨詢與援助。

          總而言之,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乃形勢所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創新,應該積極吸收和借鑒心理學思想成果,遵循相應的基本原則,采取有效的路徑,從而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0

          摘要:賞識教育就是以適當的語言巧妙的夸大學生的優點長處, 以贊賞的語言表情及動作來欣賞贊美學生, 以喚起學生在人格上的自尊心得到保護, 喚起他們學習的動力以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本文就何為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進行賞識教育等提出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賞識教育,尊重,需求,教育方法

          賞識, 讓學生在生活中喚醒。賞識, 讓學生在學習中滿足內心深處的需求。雖然我們的教育還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但我們能從生活中來就能到生活中去, 就地取材, 因時而教, 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 潛移學習的方法;能做到在課堂上不流露鄙夷的眼神, 不說尖酸刻薄的話語等, 從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什么是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賞識, 就是學會發現他人的閃光點,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物。賞識教育是根據兒童的社會性需要, 在承認差異, 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 他符合孩子那種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賞的心理。

          二、賞識教育能夠激發孩子潛力的原因

          賞識教育為何能激發出這么大的潛力?原因就在于它滿足了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吃飯、穿衣、身體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 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 是一種高級需求, 就孩子的無形生命而言, 他們仿佛是為了得到賞識而到人世間的。

          可是, 我們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 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他們認為, 只要在物質上、生活上對孩子盡量滿足, 吃的、穿的、住的、玩的, 都是最好的, 對孩子來說, 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苦思不得其解, 為什么為孩子做了那么多, 孩子卻并不領情的原因。

          孩子的潛能需要星星之火的點燃。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讓孩子覺醒, 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 于是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了, 排山倒海, 勢不可擋。所有的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面前, 都是微不足道的。

          三、教師如何開展賞識教育

          1. 學生自賞。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積極評價的激勵作用, 可以召開“我就是我”、“我欣賞自己”、“我能行”等系列主題班會, 開展特長展示, 如“星光閃閃”等系列個性展示活動, 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欣賞自我、肯定自我, 從而樹立自信, 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 學生互賞。

          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賞識。人性如果得不到這種需求就會像得不到太陽的莊稼一樣枯萎, 為此我們可以開展“我心中的榜樣”、“我的偶像”、“我最欣賞的一個同學”等系列主題班會活動。讓同學們自由發言, 尋找身邊同學的閃光點, 涉及范圍包括學習、紀律、衛生、體育、勞動、做人等諸方面。

          3. 家長欣賞。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教育在受教育者社會化過程中具有特殊的價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自信心的`培養與家長的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 只有學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達到最佳教育效果。因此教師有責任對家長進行教育方法的培訓, 使家長不再是孩子生活上的保姆, 更重要的是使之成為有一定賞識教育理論的初級教育者。為此我多次召開家長會請家長觀看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講座錄像, 討論交流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 使人人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學會與孩子溝通, 懂得信任, 尊重、了解、激勵、寬容孩子, 激發孩子的自信與自強。讓家長每學期兩次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家庭情況考核, 請家長給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務勞動, 在勞動中發現孩子的優點, 從而欣賞孩子、鼓勵孩子, 同時也使孩子在勞動中體驗生活的艱辛, 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悅, 更堅定明天會更好的信念。

          4. 教師欣賞。

          有位心理學家這樣比喻:孩子需要鼓勵, 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樣, 而老師的鼓勵則更為孩子所期待。因此教師的賞識更應該是一種深層次的賞識, 即用心溫暖學生, 用情去激勵學生, 用愛去鞭策學生, 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態度去感染學生。適時賞識每個學生的點滴之長, 時時注意對每個學生賦予積極的期望。為此我堅持從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等方面觀察了解學生, 把握他們的思想脈絡, 掌握他們的心態變化, 了解他們對不同事物各種現象的評價, 注意他們的自我表現, 及時歸納他們的成長點和激活點, 為激勵他們成長尋找客觀依據。每天早讀時, 及時總結表揚好的方面及個人, 并提出希望, 讓學生感悟到教師發自內心的關心、愛護、尊重、信任和希望, 從而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

          四、結語

          總之, 溝通、平等、賞識是朋友;鼓勵、幫助、啟發是良師。讓我們為了學生的美好明天創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 用我們的激勵的語言, 讓學生充滿自信, 用贊美的語言讓他心存感恩;用嘉許的語言, 讓他們愛人愛自己、讓學生在教師的認同中掌握目標, 公平中維護正義, 友善中關懷世界, 祥和中平和待人。為了學生的將來, 為了將來的學生, 讓我們從“心”開始, 用“心”對待, 從而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滕修海.淺析“賞識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影響.池州師專學報, 20xx (20) :6

          [2]王安蘭.適當的劣性刺激是“助長劑”.山東教育, 20xx—33.

          [3]石華恒.獎勵幼兒要恰當.學前教育研究, 20xx (1) .

          [4]林裕輝.不妨來點“懲罰教育”.班主任之友, 20xx (11) :2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1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階段尤為重要,一方面是高校學生已經成為成年人,需要以成年人的心理需求來對待;另一方面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通過心理學和教育學有關知識理論的學習,能夠使高校學生消除心理壓力和思想困惑,能夠自覺的調整心態,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能夠有著健康的心理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充分運用心理學、生理學和社會學來教育和引導高校學生,從而培養高校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可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所明確的,是培養高校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要,通過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和道德標準的教育,就能夠使高校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在思想認識上能夠指導自己的行為活動,而且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還能夠促進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知識技能以及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項教育的基礎教育,與心理教育一樣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高校各項教育工作的實施起到決定性作用。

          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

          前面已經提到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之間雖然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效的保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穩步實施,從而使高校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等全方面得到發展。

          (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致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保證高校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從高校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出發,通過心理和生理知識的學習,心理問題的咨詢輔導和良好的行為訓練等等,最終達到高校學生身心健康,能夠有著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人,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社會意識形態,信仰以及政治立場等方面的教育來使高校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始終保持積極的正確的政治路線,不斷對高校學生得主觀世界進行改造,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高校學生能夠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因此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雖然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終目的都是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服務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一個高校學生如果心理不健康那勢必影響到其思想和行為的正確性,高校學生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作為學習的條件,才能夠保證思想政治以及文化知識的學習,不然就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學生增強自身適應能力,而且能夠面對困難和挫折激發內在潛力,能夠始終做到自尊、自愛、自強,從而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高校學生心理素質得到提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能夠事半功倍,對高校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在大學生中有效開展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高校教育就是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為目的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要放在首位,只有保證高校學生思想的先進性和政治立場的純潔性才能保證教育方針和路線的貫徹執行,在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帶動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在就業方面,能夠從思想認識上給予高校學生心理幫助,提升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反之,如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脫離思想政治教育的,那么高校學生即便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其思想政治落后,也不會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更是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相關的,高校學生有著科學的信仰,不迷信才能保證心理健康。同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高校學生有著良好的道德品質就能夠幫助克服心理因素所帶來的各種困難,抵御住心理壓力等。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終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服務。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一個教育整體,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所在,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相保證的,高校教師要有機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好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高素質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2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復合型全能人才。 現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應勇于創新,敢于挑戰,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 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 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又依存于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并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還可陶冶他們的情操

          1.3、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 普通高校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啟學生的心理潛能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 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氣質培養、性格培養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2.3、特殊的教育對象

          教育的對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 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復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咨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游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游戲本特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煉,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進程,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于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系,溝通心靈,有助于培養團結互助、友好協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助于個性發展和才能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良好學習態度;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與培養他們對課余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布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并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煉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并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1]運 動 心 理 學 編 寫 組。運 動 心 理 學[M].北 京:人 民 體育出 版社 ,1998.

          [2]學 校 體 育學 編 寫 組。學 校 體 育學[M].北 京:人 民 體育出 版社 ,199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3

          【摘要】 醫護工作者不僅要有精湛的業務素質,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良好的心理品質,該文從衛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措施兩個方面探討了衛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觀;素質

          現代的健廉觀對健康教育的發展更有積極的意義,社會的迅猛發展,要求人們的心理素質越來越高,醫護工作者不僅要有精湛的業務素質,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前提,衛生學校的一部分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對醫護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對衛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衛校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過去,人們對“健康”的理解很片面,認為沒有疾病“能吃能睡” 就是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人的生存不能脫離自然和社會環境,人生活在一定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生理和心理相互影響,健康既包括身體各器官、組織及功能正常,還包括健康的心理品質、健美的體形、樂觀向上的情緒[1],對環境的適應力,及對疾病的抵抗力。學生心理健康值得關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1.1衛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1.1.1學習上缺乏自信 衛校學生年齡在十六七歲的青春期,是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心理健康不容樂觀,中等衛校學生由于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習成績不不好,一部分學生厭學心理嚴重,意志薄弱、貪圖享受、自由散漫、消極厭學、自卑心理嚴重,認為低人一等,自暴自棄、萎靡不振,產生消極頹廢的自卑情緒,缺乏自信心。衛校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正確對老師的批評,對學校規章制度消極抵抗,逆反心理嚴重,適應能力較差,自信心不足,與同學、老師不能主動交往,自我封閉,情感孤獨,智力的差異,學習方法不科學,一部分學生到衛校學習不是出于自愿,被迫來學習,醫學課程難度較大,一些學生精神上壓抑,學習沒有興趣,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產生畏懼心理。

          1.1.2人際交往有障礙 衛校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同,一些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上不能獨立和自理,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貧困的學生,面對家庭富裕的同學羨慕、嫉妒,產生自卑逆反的不良心理反應[2]。衛校學生幼稚,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善于幻想,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出現種種心理障礙,不能妥善處理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與異性交往中,缺乏勇氣,不愿交往或不屑交往,缺乏寬厚包容的態度。

          1.1.3人生觀消極落后 衛校學生生活閱歷淺,社會經驗不足,不能正確對待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思想活躍而混亂,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感到困惑產生心理矛盾和壓力,或盲目樂觀,或無所適從,沒有正確的人生價值的取向,消極落后,缺乏熱情,他們生理發育趨于成熟[3],心理發育滯后,有的因為相貌不佳而深感痛苦,有的`因失戀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有的因欲望得不到滿足而心理壓抑。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對畢業動向感到困惑,對未來的發展感到焦慮,阻礙了積極樂觀人生觀的形成。

          1.2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2.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在學生的心理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員過分溺愛孩子,孩子的心理難以達到成熟狀態,難以立足于社會,父母選擇孩子上衛校,是一種無奈之舉,孩子學習成績差,有些家長會心灰意冷,對孩子關心少,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溫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創造了孩子的生命,卻忽略了塑造孩子的心靈,在孩子教育方面重智力輕心理,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沒有足夠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中等衛校學生處于生理發育的高峰期,心理發育滯后,影響了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1.2.2學校教育的忽視 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力度不夠,沒有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政教處,班主任各自為營,沒有協同教育,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枯燥的說教[4],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有些學校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放在第一位,過分關注升學率,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因中考的挫折而感到前途渺茫,學生按照家長的意愿選擇了衛校,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轉變成職業教育,學生直接面臨職業的選擇,職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日益加大,再加上社會對衛校的偏見,認為衛校的學生不如大學生優秀,就業遭遇歧視,社會輿論對衛校學生造成了心理壓力,一些學生自暴自棄,心里叛逆,學習上不努力,身處這樣的環境,學生在人際交往和求職擇業等方面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5]。

          1.2.3自我認識的片面 學生的自我認識存在誤區,初中階段,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被忽視,自我認為不夠優秀,遇到困難輕易放棄,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衛校學生正處在心理的成熟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社會閱歷不斷豐富,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自尊心,有些學生只要求權力,不愿意盡義務,只要求被人愛卻不懂得愛別人,當心理目標與現實出現矛盾時,一些學生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強烈的表現欲和虛榮心,導致蠻橫無禮,有意與家長教師對抗,衛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獨立,模仿新鮮事物,卻又不具備足夠的社會經驗,極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重大影響。

          2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措施

          2.1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衛校學生正處于情感發展的特殊時期,中考的失敗,很多人無奈的進入衛校學習,衛校學生處在情感發展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他們自尊心強,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對社會有責任感。情感教育關注學生的情緒表現和情感發展,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是學生克服不良情緒的影響,形成健康健全人格的保障,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衛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要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結合衛校特點,合理拓展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情感教育活動,豐富情感體驗,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社會,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形成高貴品質和敬崗愛業的職業操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感,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為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優化課程結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依據課程設置理念,合理的優化課程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綜合素質教育體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依據學生心理狀況,制定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設立監督機構,學校各個組織,協同努力,促進學生心理發展。意志、動機、興趣等心理活動受世界觀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意志。教育學生把握自己的情緒[6],做情感的主人,正確處理調節與控制、理智與沖動、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

          2.3教育方式靈活多樣

          開展靈活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設就業形勢政策課程,正確的定位自己,全面了解就業方向及形勢,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確立自信心。例如,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靈雞湯”、“悄悄告訴你”等活動,情感交流是心靈的交匯,人們相互相信、彼此尊重,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與對方,進行相互交流,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傾訴溝通,達到心理疏導的目的。使學生懂得人為什么活著,應該活的更有價值,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心理教育[7],輔導和訓練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多側面、多層次的開展教育工作,成立學生協會,定期舉辦主題班會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增強學生們的交際能力,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總之,中等衛校要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環節,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為國家醫療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愛琴 ,曹琳,王夫花,等.護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臨床護理能力的關系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xx(3):231-233.

          [2] 劉琦,范坤,陳學彬.甘肅省衛校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xx(5):140.

          [3] 何瑩,鄭希付.大學生社會支持及其與壓力、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xx(5):6-7.

          [4] 敖琴英,唐四元.中專衛校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xx,28(7):115-116.

          [5] 吳星義,李友杭.大學生心理咨詢淺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4):117-119.

          [6] 馮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談[J].金融教學與研究,20xx(5):54-55.

          [7] 劉桂香.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J].職業技術,20xx(4):50.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4

          摘 要:當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長,關系到國家人才資源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心理問題教育 對策

          近年來,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問題逐年增多,并突現出一些新問題,比如:自信心不足、情緒消極、緊張焦慮、對未來感到不安等問題。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時期是學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于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關鍵時期。為此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一、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表現

          1.自卑心理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多經歷過中考的失敗,學習成績差,他們自認為是經過重點高中、普通高中等多道關口篩選下的“末等品”,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加之世俗的'偏見,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學校教育中對他們的偏見,使得部分學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后,更有甚者在學習上抱著破罐破摔的思想。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根本原因是在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后感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認為家庭與學校甚至社會有負于他,覺得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一些教師教育方法、言行舉止的不恰當以及社會不正之風的負面影響,也導致了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3.厭學情緒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大多從小學時就喜歡惡作劇、頂撞父母,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就被認為差生,常因為成績差而受到歧視,因此對學習缺乏信心,并有厭惡感。他們剛開始對學習專業課雖然興趣濃厚,但常;㈩^蛇尾,幾天后就沒了興趣。長此以往,他們就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結。

          二、對策

          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中都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傾向。(心理健康論文 )消極情緒占主要位置,心境就變得低沉;積極情緒占主導地位,心情就會變得晴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大多源于消極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超越自我,是使他們改變心態的關鍵。

          1.正確認識自我

          全面認識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識的基礎,如果一個人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客觀、準確地評價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短處,又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就不會在困境中迷失自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自卑心理源于沒有全面地認識自己,只是把過去的一些弱項特征作為評價自己的標準,而看不到自身的長處和優秀品質。我們應幫助他們學會全面認識自己,打破自我封閉、拓寬生活范圍、增加生活閱歷、擴展交往空間、找到多種參考系數。人類的美德是豐富的:智慧、勇敢、幽默等,這些好的品質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會有所表現,我們要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具備的潛力。

          2.強化積極體驗

          研究表明,心理問題多是由于不接納自己造成的,憂傷和煩惱使他們處于陰暗的心理環境中。因此我們要通過教育方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1)相信自我。要有這樣的信念:“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獨一無二的!”,地球有史以來從未曾有過第二個“我”,所以“我”有足夠的理由自尊自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2)正視自己。每個人都有短處和缺陷,其中有的是無法補救的,或只能做有限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坦然接受,并不為此羞愧,不用在別人面前加以掩飾。應該讓他們認識到,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這是自己的不足,應該坦然承認,但他們一樣有自己奮斗的天地,只要努力一樣會有作為。

          3.提升自我效能

          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人不僅有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能力,也有調節自己、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最終讓他們心理健康成熟起來。

         。1)創建積極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發現潛能和優勢,營造積極快樂的學習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開展尋找每個學生優點和特長的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氛圍。

         。2)努力學習、掌握技能、完善個性。對于有厭學情結的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應按照“不指示”原則:不作任何批評,不管學生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給以尊重,鼓勵他們說出厭惡學習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情感都發生可喜的變化,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大大增強。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使他們認識到,讀中等職業學校也是成才之路。

          社會在進步,我們應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5

          摘要:“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心靈健康的呵護,作為國家的朝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維護尤為重要,而對于地處邊境地區、偏遠山區、少數民族的桂西南地區來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顯的更為重要。

          關鍵詞:少數民族;家庭心理健康;桂西南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需求的大幅度滿足,精神層次,心理需要的滿足成為當前社會重要的缺口。大批“心靈雞湯”的出現,心理咨詢活動的開展,心理健康作為一門課程,開始走進學校,社區和社會生活中。而今,在任何一宗案件的發生中,很多人都會去思考,相關人員心理的健康狀況;甚至是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在職工的培訓中也都會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培訓內容;更為之重要的是在自然災害,尤其是地震等事件后,人們同樣關心的也是災區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重要的社會保障要素。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家庭心理

          家庭心理,首先是建立在家庭這一載體之上的。作為家庭,它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整體類屬概念。因而家庭心理,應當具備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即是家庭成員的心理,主要體現在家庭個體成員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另一個是家庭成員組成的團體心理,主要表現在家庭團體心理、群體心理。

         。ǘ┘彝バ睦斫】

          由以上分析可以明確的是家庭心理健康同樣應該包含家庭個體成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應該包含整個集體表現出來的心理健康。但是二者的內容是截然不同的,影響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二者又相互影響,互為紐帶。

         。ㄈ┘彝バ睦斫】到逃

          教育則是由教育主體和受教育者主體兩部分載體構成的行為過程。對于包含有家庭成員個體心理和家庭成員組成的群體心理的家庭心理而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則顯的較為復雜。首先,第一個成分是家庭成員間,父母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家庭教育的關系角度出發,家長、長者往往充當了教育的主體,而子女、晚輩則往往成為了受教育者的主體部分。其次,家庭心理健康的另=一個心理載體,就是家庭成員組成的家庭群體心理,同樣面臨教育的問題。那么家庭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面對的教育主體是誰呢?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思考

          葉一舵教授就曾在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論”一文中明確提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主要有幫助家長樹立心理健康的觀念,增強對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家長認清角色,強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幫助家長系統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與原理,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家長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依舊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

         。ㄒ唬┘彝π睦斫】到逃年P注,行動跟不上思想,且思想比較淺很多的家長都在關心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能為了孩子考試期間不存在壓力感,完全可以為孩子撐起全部生活空間;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心理健康的維護,可以到處去學習、看書,從自我角度出發,以為一切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都是對的;別人的說教勝過孩子自己內心的傾訴,理想的環境勝過孩子真實的需要和想法。因而,往往得到的結果卻是,換來了孩子更多的不理解,不體諒和抱怨與指責。這一切的根源源自我們的觀念里一直認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是主體,孩子是被改造的、被教育的客體。

         。ǘ┘彝バ睦斫】到逃闹匾,落實跟不上政策,配套資源跟不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和諧”社會構建的一部分,主體責任不明確,是要放在社區進行?還是由政府承擔?還是由家庭自己來完成?既沒有責任負責劃分,也沒有具體的保障措施,更沒有監控測評的過程和結果反饋。政策的落實,缺少相應的資源配置。不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樣,既有課程,又有具體的教育工作場所,還有監控監管流程。

         。ㄈ┘议L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術抵不上孩子本身隨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力開展,學生在學校接受了更多的心理輔導、心理測量和心理知識培訓,心理自我調節技能訓練。而作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執行者家長,卻因為工作為問題、經濟條件問題、知識背景問題,反而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者。科學的心理教育在很多家長那里成了通俗的非專業化的“心靈雞湯”式。

         。ㄋ模┻^于側重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忽視家庭整體的心理健康環境當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強調的是家長對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維護,而為了開展這一工作,家長心理水平技能的提升也成為當前關注的重點。但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單指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問題,也并非指家庭中某一成員的教育問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應當是在一個健康家庭心理氛圍環境下進行的.,家庭整體心理氛圍的不健康,恰恰說明家庭成員個體或者家庭成員之間是存在不良心理問題的。需要家庭之外的團隊才可以解決,依靠家庭內部來解決,此時是不合理的。

         。ㄎ澹┟褡宓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更多問題作為邊境、少數民族、偏遠山區的地方來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行動上和資源配置上,都顯得蒼白無力,更需要關注和健全。偏遠邊境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地由于歷史文化條件的限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另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部分沖突,也是影響民族地區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

          三、桂西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狀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對作為整體的家庭進行心理環境的考察對象一、同時又將傳統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為教育主體的家長和長者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考察對象二;最后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被教育者作為考察的對象三。采用開放式和封閉式相結合的自編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百色地區各區縣共202人的中學生進行了分層抽樣調查。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渠道,主要包括政府類、社會公益類、學校開展類三個層次,分別針對家庭成員中的不同人群進行調查了解,用以驗證本次研究中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否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低于被教育者。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當前被調查者所處的家庭環境下,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在不健康心理水平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情況,如援助者主要是由誰完成,援助者的文化水平,援助效果等。第三部分為開放式問答題,主要調查心理健康教育的施行者的手段有哪些?主要用于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問題。

          (二)研究結果

          1.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對象的年齡范圍主要為14-21歲的初高中學生,民族主要有漢族、壯族、苗族、瑤族。從調查的初步結果來看,總體男生比例高于女生比,初中階段壯族、瑤族學生居多。主要涉及到了百色地區12個縣和1個區,以及區外的城鎮鄉村。2.接受過相關機構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無論是全體家庭成員,還是父母或者是自己,政府類和社會公益類的心理健康教育援助比例均處于最高,其中所有成員未接受過政府類的和社會公益類援助分別都為91.6%,而父母在此兩類的情況下,則是政府類未接受過的有84.7%,社會公益類未接受過89.1%,相比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被教育者而言,他們所占的比例卻相對較少,但相比于接收過援助的比例也相當高。3.家庭環境對于被調查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按照心理健康判斷標準:病程、會功能受損情況、痛苦程度,對被調查者進行初步篩選,了解家庭環境中個體的心理健康情況。在被調查中發現有69.8%的人認為家庭環境影響了其心理健康狀況。通過數據分析,由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存在一般心理健康問題,具體病程在三個月以下的有91.6%,社會功能受損的有75.7%,痛苦程度91.6%;而其余被調查者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具體情況如表所示。4.家庭成員心理健康援助情況。在被調者中,75.7%的接受到了家庭成員的幫助,且多數幫助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從后期的第三部分分析情況來看,這種有效的幫助卻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特點。

          四、總結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邊遠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的邊境地區,開展情況不容樂觀。作為政府機構應當投入更多的資源,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積極開展政府贊助的公益機構,如各區縣的團市委,社會青少年公益幫扶平臺,積極開展社區,鄉村等公益講座活動,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術;作為教育類學校機構,應當擔任起重要的建設橋梁作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扶課程和輔導活動的建設,開展高校與中學對口心理健康教育幫扶工作。政府應當鼓勵社會心理健康公益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同時對于各類組織機構進行登記注冊,進行管控。

          參考文獻:

          [1]史永超.初中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葉一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123-128.

          [3]余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9):137-138.

          [4]戴新利.農村中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析[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6,(2):85-87.

          [5]徐衛良,家庭心,應湘,李長虹,李鷗.城市中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58-6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1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1-01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通用15篇)07-22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7

        高校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論文12-30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0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格式模板12-01

        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淺見論文11-1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3-20

        心理健康教育碩士論文提綱格式11-2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