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展活動區教育的論文
【摘要】活動區教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幼教界的高度重視。文章從建立必要的活動規則,合理投放材料促進幼兒發展,教師靈活地轉換角色等方面做了必要闡述,對實現使活動區成為幼兒親自實踐、操作的天地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幼兒活動區教育指導
活動區教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幼教界的高度重視。活動區教育是教師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的需要,設置一定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與材料、同伴、教師相互作用的活動得以全面發展。怎樣才能開展好活動區教育?下面筆者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必要的活動規則
相對于集體活動,區域活動更需要幼兒形成規則意識。首先要讓幼兒知道如何選擇區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與同伴協商使用材料,如何盡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以保持活動區的安靜,如何向老師求助,如何保持專注的態度等等。良好的常規是幼兒一日生活愉快進行的保證。有了良好的常規,可減少老師要求紀律的時間,也可減少幼兒犯錯和告狀的機會。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從眾心理強,出現了有些區人數“超編”,而有些區沒有幼兒光顧的現象。因此,我給每個活動區做好一定數量的標記卡,讓幼兒持卡進活動區,當某個活動區的標記卡沒有了,表明此活動區人數已滿,后到的幼兒就到其他活動區操作,這樣既避免了某一區因人數過多而引發糾紛,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安全、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環境,使活動區有了良好的開端。
二合理投放材料,促進幼兒發展
1.材料投放注意計劃性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投放材料。小班幼兒年齡小,模仿性強,“娃娃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歡的游戲,因此多提供一些模擬實物的材料。如餐具、炊具以及一些塑料的魚蝦、青菜、蘿卜等材料,滿足幼兒的需求,讓幼兒進行游戲。中大班幼兒已不滿足于單純的模仿,而需要更多創造和探索,在科學區“奇妙的磁鐵”,我給幼兒投放了各種質地的物品(布、積木、鐵釘、塑料、鑰匙等),讓小朋友在實踐中感知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吸不起來,為什么?從而得出結論,什么質地的物品能被磁鐵吸起來。益智區里有“多變的智方”、“走謎宮”、“拼插、建構”等操作。
2.材料投放注意目的性
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發展幼兒的什么能力,做到目的明確,心中有數。在小班上學期,我考慮因獨生子女家庭對幼兒包辦代替多,幼兒動手能力差,尤其自我服務意識不夠等問題,在游戲中,我投放了動手操作的“給娃娃穿衣服”、用雪碧瓶制作的大鞋子、讓幼兒練習穿鞋等。目的是讓幼兒練習自己解扣紐扣、系鞋帶、拉拉鏈。通過操作材料,幼兒較快地掌握了這些技能,提高服務能力,增強自信心。每當起床老師要幫忙穿衣服時,經常聽到“我自己來”、“我會扣”、“我自己做”等自豪、自信的聲音。醫院、中國銀行、當心觸電、郵政儲蓄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是我們常見的,但它們的標志是什么,似乎孩子們都不太在意,我把生活中常見的標致自制成一個棋盤,變為“會說話的標志”,讓幼兒在玩棋的過程中認識各種標致,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
3.材料投放注意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幼兒對新鮮、變化的事物易產生興趣。
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設計和制作一些科學合理、易于操作和使用、形式多樣、創設新穎、顏色鮮艷和諧的學具,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讓幼兒在動中玩、玩中學、學中益,例如小班生活區的“喂豆豆”,把形象生動的動物頭飾粘在紙盒上,挖出小動物的嘴,幼兒在操作時,如同真的在喂一只蹲在自己面前的小動物。投放材料還要有可操作性。我在科學區自制了天平,投放了石頭、海綿、小動物,還有豆子。讓幼兒在天平兩邊的筐子里放物品,使天平平衡。幼兒掌握了天平平衡的簡單原理后,又放了體積大小相近的石頭、木塊、泡沫塊、塑料積木、布片、海綿、紙等。讓幼兒分別放在天平上,稱一稱,看一看誰重、誰輕。我發現幼兒在操作這些材料的過程中興趣濃厚,從不產生厭倦情緒。教師提供的材料既能讓幼兒有興趣玩,卻又不易產生厭倦的情緒,這就充分體現了這份材料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4.材料投放注意層次性
同一年齡的幼兒,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習起點上,因而制作學具時必須考慮它的層次性。我在投放時,注意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盡可能做到同一教育目標中有水平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在小班的撕紙區內,投放難易不同的各種圖紙,有直線圖盒子、書、小房子,曲線圖葡萄、蘋果、梨等。紙的厚度也各不相同:有報紙、卡紙、牛皮紙等。生活區“喂豆豆”有豆子、跳棋子、勺子、叉子、筷子等。比如剪正方形,我給幼兒準備彩筆、剪刀、蠟筆,已剪好的大小正方形紙板,高水平的幼兒可以直接在彩紙上剪正方形,中等水平的幼兒自己先畫出正方形,再沿線剪。低水平的幼兒在正方形紙板的幫助下照著畫剪。
5.材料投放要豐富多彩
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是否能很好地發揮其主動性,直接關系到活動區活動質量的好壞。如果我們能用豐富的活動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積極主動的操作欲望。這就說明活動材料的投放為活動區活動的順利進行開了一個好頭。因此,為了豐富我班的活動區材料,我號召幼兒和家長把家中廢舊的掛歷、小碎布、小貝殼、小竹簽、小藥瓶、藥盒、酒瓶盒、化妝品瓶子、還有飲料瓶、衛生紙的筒芯帶到幼兒園來,經過清洗、消毒、加工制成半成品,投放到活動區。
6.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新材料
當孩子第一次接觸投放的新材料時,就應激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對游戲的渴望。在我反復地摸索和嘗試中,對小班幼兒以游戲的形式將材料展現在他們面前,效果非常好。如用木偶做介紹材料的主角,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教師靈活地轉換角色
設置活動區和提供材料時,老師是觀察者;在幼兒操作時,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這是合作者;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是指導者。小班初期,幼兒還不會操作,這時,老師的主導作用在于教會幼兒一定的技能,如建筑區,開始先教幼兒建筑一些他們熟悉的簡單物體,用對稱的方法搭路、搭圍墻,使幼兒懂得搭積木也像工人叔叔造房子一樣,要很細心才能搭得好,搭得像。對原有基礎較好的一些幼兒注意不要限制他們的創造性,可讓他們自由選擇建筑主題,逐漸地教給幼兒一些較復雜的技能,如搭滑梯、小橋、房子等。當他們掌握了這些技能建造出一些成果時,他們就圍繞主題開展游戲了,這時就讓幼兒觀摩并進行評價。這樣做既鼓勵了幼兒的積極性,形成相互學習的氣氛,又進一步提高了建筑技能。在串珠游戲中,當幼兒掌握了手眼協調串珠后,我就引導幼兒利用紅黃兩色間隔起來,并讓幼兒舉一反三,練習用三色珠間隔串以及兩紅兩綠間隔串等,讓幼兒在串珠的游戲中既鞏固了對顏色的認識,又訓練了幼兒間隔排序的能力,同時發展了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總之,活動區教育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還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探索和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活動區教育,使活動區真正成為幼兒親自實踐、操作的天地,使幼兒人人有事做,人人樂意做,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我做”為“我要做”。
參考文獻
。1]任培曉。中班教學活動區活動的指導[j]。幼兒教育(教師版),2008(5):6~7
。2]丁翎。多元智能觀指導下的活動區教育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5(10):50
【開展活動區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論文12-03
教育論文05-22
區觀光農業旅游發展設想論文05-02
舞蹈教育論文03-15
[推薦]教育論文06-06
美育教育論文06-11
中醫教育論文11-30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9
教育論文【優選】06-17
教育論文(必備)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