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品德與社會》課中法制教育的開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4-07-12 12:26:54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品德與社會》課中法制教育的開展研究論文

          20xx年秋季,各版本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走進了小學低年級課堂。這預示著法治教育已成為品德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基于現有的《品德與社會》教材,將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需要我們展開新的探索。以下,筆者以蘇教·中圖版《品德與社會》為例,闡述我們的嘗試。

        《品德與社會》課中法制教育的開展研究論文

          一、遵循兒童邏輯,拓展規則認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法治教育以基礎性的行為規則和法律常識為主,側重法治意識、尊法守法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法治觀念的培育重點應該是在正確兒童觀觀照下的規則意識的形成與發展。[1]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版)的內容要求,學生在低年級已經接觸過“規則”,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并懂得守秩序等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因此,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應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對規則的認知,初步了解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規則。

          以“怎樣到達目的地”(四年級下冊)一課為例。本課隸屬于“我與外界的聯系”這一學習主題,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是:“了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

          有教師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以問題導入課堂,通過設問“你們知道,早晨老師是怎么到學校的嗎?”“你是怎么到學校的?”引出本課話題。在“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板塊,教師立足無錫地方實際,設計了三個學習任務:一是家鄉無錫的水蜜桃豐收,上海大潤發超市訂購500箱;二是汶川發生地震時,急需一批急救用品;三是從湖北武漢到上海運送1000噸木材。分別該選擇什么交通工具?為什么?由此,與學生一起整理得出“合理選擇有訣竅”.之后,拓展學習。以“無錫惠山古鎮”“無錫南禪寺”和鄰近的“常州恐龍園”為目的地,引導學生“認識公交線路圖(目的地和出發地)”“閱讀理解高鐵票的各項內容”“了解乘飛機的具體步驟”,并呈現《交通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明確“正確乘坐交通工具有方法”.最后,請學生設計 “家庭出游計劃之暢行交通”,迎接即將到來的假期生活。

          這一教學設計凸顯兒童成長發展的脈絡,將兒童帶入與之發生密切聯系的學校、自然、社會和家庭生活場域,由此構成了綜合立體的生活畫面。在學生已有基本交通安全規則經驗基礎上,豐富學生對交通的認知,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幫助學生認識道路交通常用法律的基本規則,拓展了學生對規則的認知。

          二、凸顯價值引領,深化規則領悟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導思想!肚嗌倌攴ㄖ谓逃缶V》指出,法治教育必須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規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我們在規則意識教育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學生牢固樹立規則意識、誠信觀念等核心價值觀,懂得尊崇公序良俗。

          以“我不耍賴皮”(三年級上冊)為例。本課以規則意識教育為主題,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處處有規則,生活需要規則。有教師將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引入教學,設計了“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主題學習,突出規則和法治意識的引導。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充分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體現了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基本規則。內容簡單明了,富于時代感和生活氣息。基于此,教師設計了“四代同堂,共話守則”板塊,邀請70、80、90、00后(學生、父母、祖父母、教師、德育專家、社區人員等)走進課堂,共話規則。通過環節一“比一比、談異同--三版《守則》大比拼”,環節二“說一說、談感受--有話大家說”,分享兒時記憶中經歷的學校守則的故事;環節三“議一議、共成長--一起來學習”分享守則故事,探尋新版守則的獨特之處。

          之后,展開“文明小衛士在行動”版塊;顒右弧按蠹襾碚也辍--分享校園、班級、家庭、社會中的規則案例,探尋其中的規則;活動二“大家來幫忙”--設計校園文明標語、制定班級公約,形成小組同盟。最后,舉行“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倡議儀式,號召學生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養成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

          這一教學設計可謂充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依托《中小學生守則》,將家庭、學校、社區等生活資源融入課堂,與學生共話“守規則”的故事,加深學生對規則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領悟。在這樣生動的學習中,規則意識、誠信觀念、愛國情感,尊法守法意識等,自然走進了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注重實踐參與,促進規則認同

          品德與社會課程強調本課程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了故事教學、情境模擬(如法庭模擬)、案例研討等多種教學方式,倡導將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可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式,注重引領學生通過實踐參與,認同規則和法治,并以此指導自身的生活,促進知行統一。

          以“我們和誠信在一起”(四年級上冊)一課為例。本課以誠信教育為主題,而誠信與法治可謂天然的結合體。有教師將社會法治熱點案例引入教學,設計了“亮出我們的‘名片'--誠信”課堂教學:

          第一板塊“知誠信--認識名片”,引入社會熱議的青島“善德燒烤店”宰客事件、新疆切糕事件、海南海鮮事件,通過“新聞黃金眼”,討論誠信危機對城市意味著什么?對商家意味著什么?第二板塊“議誠信--設計名片”,通過誠信采訪,邀請工商、物價管理部門相關人員,講述誠信與法治案例,談談他們眼中、心中的誠信。第三板塊“踐誠信--亮出名片”,鼓勵學生發出誠信倡議,創立誠信教室(制定班級誠信公約、實行無人監考 )或誠信校園,制定自己的誠信名片。

          最后,教師設計了課后延伸活動,一是召開“小小新聞發布會”,請學生參與一次社會活動,如城管、工商、物價等部門聯合舉辦的誠信宣傳活動,或市場現場執法活動,做好記錄,并在年級召開新聞發布會。以此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體驗,促進學生對規則和法治的認同。二是爭當“新聞調研員”,鼓勵學生以班級小組為單位,多渠道追蹤新聞事態發展,深層次了解事件的后續發展及影響,重點調研個人誠信和社會誠信。以此讓學生懂得,誠信以自覺為主,要從自身小事做起,尊法守法,誠信做人;同時,社會的有序健康發展需要法律護航,我們要形成遇事找法的思維習慣。

          這一教學設計將真實的誠信與法治案例引入品德課堂,深化了學生對誠信的理解,引發了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更可貴的是,教學設計注重以可操作性的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法治生活,在實踐中學法、用法。在延伸活動反饋中,學生們立足自身實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考:如有學生提出,誠信除了強調做人的品質,是不是更應強調契約的作用?還有學生通過比較提出,商家的誠信體現了城市、社會的誠信,然而,為什么在我國違反這一規則所付出的代價遠不如其他國家……這樣的思考體現了學生對于規則、法治的深刻領悟和認同,而這必將促進學生法治意識、尊法守法行為習慣的養成與踐行。

        【《品德與社會》課中法制教育的開展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在思想品德課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育論文11-26

        高中歷史課改中開展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11-18

        藝術設計中藝術符號研究論文12-02

        體育課中的素質教育的論文12-12

        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13

        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論文11-13

        工程管理中的施工進度控制研究論文11-20

        茶樹在園林藝術中應用研究論文11-29

        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管理研究論文11-1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