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分析
論文摘要:如何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將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培養出具有熟練會計核算能力、能熟練利用會計資料和軟件進行會計監督、參與經營預測和決策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教學 社會需求 實習基地
眾所周知,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特別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生產一線的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更加短缺。為了解決這種需求,我國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有1000多所,占全國高校的68%,高職在校生781萬,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的53.4%,俗稱“半壁江山”。在這個關鍵時刻,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實踐性教學的成敗就顯得舉足輕重。筆者就幾年的高職會計專業相關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探索,有一些經驗和看法。
1根據社會需要,設定培養目標,適時調整教學方案
高職會計學專業提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主要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會計人才,既要注重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更不能忽視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應用型高職會計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應該逐漸調整會計學的教學計劃,逐步提高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比重。
會計學科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必須針對現代企業與社會的需要而設定,財經院系要加強對用人單位的調查,據此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方面,西方國家的院系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英國新聞學會會長、英國城市大學新聞系主任羅德·艾倫(RodA1len)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訪問時說到:“我們必須有超前意識。今年進校的學生要幾年后才進入接受,我們應當考慮到他們畢業時市場需要什么。我們一方面要傾聽傳媒業界的意見,同時要自己做判斷,根據業界對現狀的分析預測他們在未來幾年的具體需求”。
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真正勝任用人單位的工作崗位,我國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應根據市場需要和學生就業情況來制定。每學年都要進行相應的修改和替換。每當出現新理論、新政策、新法規時,老師都應及時把它們加入到授課內容里面,避免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需要脫節。目前,社會用人單位都非常重視學生職業專項技能,為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可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鼓勵與支持學生參加社會考試。如考取電算化證、會計從業證、等級證和助理會計師證等。同時加強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運用與創新會計專業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完成作業和社會調研等活動過程中,表現出自我管理、與人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和應用現代科技手段、設計和創新等能力。
前幾年,我們注重會計理論的闡述,注重寬基礎教學,一個財會班除了會計主干課程之外,還涉及到很多的經濟類課程,如西方,物流學,高等計量經濟學,風險投資等,耗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結果,導致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差,經過用人單位反饋?紤]到畢業幾年之后學生可能會從事與會計相關的,營銷,收銀等工作,現在,我們調整了課程結構,加強了學生軟件(用友、金蝶)、辦公軟件、數據庫等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強化培訓,加強了營銷技巧,點鈔技巧等的訓練,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只有和經濟發展同步,和社會需求同步,調整好教學計劃,才能根據計劃完整的、嚴密的、有效的實施實踐性教學。
2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國際問的交流日益擴大,以及我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會計準則日益與國際慣例趨同,因此,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在不停地變化與發展。課程組的老師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財務會計學不僅是會計專業,同時也是經管類非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核心必修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一是突出注重會計問題的經濟背景,分析會計的經濟社會影響,從等廣泛的領域理解、學習會計,注重會計的經濟生命和經濟價值;二是突出注重會計職業判斷的特征,引導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本校組織專家和教師編寫了《論會計人的職業判斷底線》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證分析》等教材,反映了對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的探討。
3課后實踐教學的改革
建立企業實習基地。根據高職高專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加強產學合作,按照“借助外力,互利雙贏,逐步發展”的原則,本校與內蒙古臨河市德祥會計公司、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蒙絨絨毛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維信羊絨股份有限公司、巴彥淖爾市東升安全評價公司等多家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使它們成為我們的校外實訓基地。從2004年開始,累計已有十多名教師,200多名學生利用假期和第六期在實訓基地實習鍛煉,取得明顯成效,受到所在實習單位的肯定和好評,并有不少的畢業生被實習單位錄用。在校外實習基地實習,不僅使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與技能得到訓練,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而且使學生在職業道德、思想素質,社會實踐、社會交往方面得到鍛煉,培養了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品質,為以后擇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本系與臨河市德祥會計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2006年3月德祥會計公司將其服務的十多家公司業務進駐本系會計模擬實驗室,使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實現仿真實驗向全真實驗的過渡。而且實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新的校企協作模式,為本系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實踐性教學的效果。
聘請一些會計行業的專家和有經驗的會計師作為兼職教師。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一是彌補技能實訓課教師的不足;二是保證教師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三是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四是保持學校師資結構的靈活性,有利于專業的調整和提高學校辦學效果。
完善校內的手工模擬實驗室和財會電算化實驗室。本專業有化實驗室和手工模擬實驗室。校內課程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全部納入教學計劃,實習所需要的講義或資料在每學期初都要制定訂購或自編的規劃。在實習開始前,專業教研室向系提交實習計劃,將實習目的、要求、評分標準和人員及地點安排在計劃中體現出來。實習結束后,教師逐份批閱學生的實習資料,根據評分標準,給出每個學生的實習成績。
手工操作。由教師設立一套某企業單位的經濟業務資料,包括原始憑證、企業運作特點、會計核算要求和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等,并提出實習操作的目的,要求學生對這些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包括根據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填制記帳憑證,根據會計憑證登記各種日記帳、總分類帳、明細帳,期末調整有關帳項,以及編制試算平衡表及會計報表等,并作出實習。這種模式旨在訓練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和掌握企業的會計流程程序。實踐證明,只有經過這樣的實務性學習,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財會知識。
電算化操作。會計電算化操作旨在訓練學生在工作中掌握現代化的先進工具。教研室選派相關教師到財務軟件公司鍛煉,去實際參與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工作,然后把經驗和技術帶到課堂,用企業的實際數據來解釋教材中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把財務軟件的基本知識引入到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與案例教學結合方式,在用企業的實際數據強化基本層(帳務處理、報表、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塊)的教學上,開展采購、供應、銷售等環節的教學,加大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加深學生對財務流程等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建立起一套適合高職實際教學需要的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體系和技術認證體系。
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每門專業課程結束后,為了使學生很好地掌握所學,應該針對本門課程的主要內容為學生開設模擬實驗。為了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在模擬實驗開設前,教師應進行大量的調研和取證工作,模仿真實企業的情況,為學生事先準備好實驗資料。實驗不要求數據材料一定是真實的,但為了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應盡量采用真實的、或者模擬真實的材料進行實驗,從而以逼真的實驗資料進行教學模擬,使學生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業的真實業務中,從而達到實驗目的。
【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分析】相關文章:
分析教育思想的實踐性價值論文12-02
關于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03-17
淺談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03-12
對高校攝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03-19
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06-02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討論03-03
淺析多媒體教學深化高校教學改革03-18
淺談辯證分析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性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