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要把一個剛編湊起來的班級群體建設成一個真正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付出艱辛的、創造性的勞動。他必須把全班學生有序地組織起來,并結合班級具體情況,確立共同的風斗目標,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使全班學生的都得到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由于青少年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一、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體要求,不宜太多、太細,這叫做粗。一方面這種粗是集體中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體。另一方面也給全體學生在形成班集體過程中留有創造與發揮的余地,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正如英國斯賓賽在《教育論》中指出的:“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應該是培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的人!辈话k,不當“司令”,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把班集體當作他們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之外的培養各種能力的實驗場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細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特點、思想和需要,從而激發學生對某一方面活動的興趣,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細,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對粗的完善與豐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個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來,我們常常把道德行為的好壞歸因于道德認識,忽視了道德需要。其實人的道德行為動機來源于道德需要,學生中表現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道德行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種多樣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過程中如何滿足學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學生到了三年級,自我表現欲望增強,有的想當個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會畫畫,想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有的善于表達,想給大家講故事等。老師就應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廢除了“干部終身制”,實行了干部輪換制,讓學生“競爭上崗”,使人人都有機會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養,促進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它對人正在進行著的認識過程起評價和監督作用。它對主體產生道德需要,形成觀念、信念起著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們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主體性發展起著激發動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個體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決心要去實現的信條。它不單是某種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一;它是道德動機的高級形式,是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真正內在動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結構中處于中心環節。自然它應成為學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標。通過組織學生背名家格言,講愛國主義故事等,進而引導學生選一條最有針對性的名言作為座右銘,經常帶在身上,堅持每日“三省吾身”,讓它激勵自己不斷進步;選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領袖、英雄或專家名人作為學習的榜樣,用他們的事跡激勵自己前進。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和豐富了學生的道德情感,促進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發展學生的主體性。
下一頁
【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論文05-24
淺談新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創新03-14
淺談外科男護士護理工作中的優勢03-16
淺談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德育教育論文12-04
淺談一體化教學中的德育教育12-07
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選6篇)02-11
淺談監理工作中的施工合同管理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