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人際關系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各個國家的教育工作著,都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勢下的教育應如何辦?
近幾年,我國也在對以往教育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展。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歷來被重視,社會的發展依靠他們成人后的才智發揮,他們是未來的生力軍,是時代的主宰,培養合格的中學畢業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故而,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育者傾其心血,人們對中學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
學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會亦如此。
然而,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
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十分令人擔心,表現在:其一,有心理問題的人群在擴張。
據有關資料顯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90年代初武漢市有近20%的中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1999年11月22日,《中國青年報》刊登文章〈三成中學生心理有問題〉。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有回避,恐懼的心態,缺乏科學的認識態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系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生,不解決,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其三,教師,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意識,在我國許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處在萌芽階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與此同時,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展來的快。
一、中學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恢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這種現象在高三更為突出。在咨詢中不少學生傾說“想到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既難以接受又不能擺脫”,“一旦成績不好,不能升入大學,哪有臉見人”,“我自認為我學習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試又是班上的尾巴,這樣下去還有什么意思”,“我是學校保送來的,學習不好,我無臉見老師和校長”,“有時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
2、人際關系不協調。由于初中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贊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學生在咨詢中向教師傾述:“我真不知道怎樣與人建立好朋友關系”。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保凹沂浅燥埡退X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里聽音樂”,自閉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搞僵關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拿家長和有些老師的話說,“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大學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恢心喪氣,“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戀問題的困擾。高中生自身的生理發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高中這種現象也較突出,在我們的咨詢中略占1/7,“總是想看到他”“我總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說話心情總是很興奮”,甚至于“我愛上了我的語文老師”,由此感到“煩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開始下降。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心理沖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反映。
二、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對學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學生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與眾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問題,并以標新立異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聽“老生常談”,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過程中,僅以為“授業”,“解惑”方能讓學生有知有識,于是一概地以一種固定模式去傳業,去釋惑,惟此而已,對那些“不違章守法”實際上是欲脫離自己設計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學生則視為“差生”,“調皮”,“不規矩”。的確,由于中學生閱歷淺,思想混亂,有些行為讓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為師者單以次為憑,不尊重學生,挖苦諷刺或懲罰。這樣,就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社會情況出現障礙,學生中膽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們,無論教育著用心如何,學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對待,膽小的雖不言語或直接反抗,但消極的反抗是明顯不過的了。
學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則會使學生覺得非常寂寞,逐漸產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確理解和認識學生的這種需要,在實際教育中往往出現順從教育者為“優”,反之則認為“差”的現象,這實際上是把教育和權力以及力量結緣。
中學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驚嘆的,但教育者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可能對此感到不安和無法容忍,還企圖把自己的固定觀念強加給學生,所以必然會形成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這種差距,從而造成學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種只根據自己的經驗而不能適應社會多樣化的老師,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樣化社會中的學生的心理的。這是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
2、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是家長把品質行為傳給下一代的地方。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學生在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里學來的,現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賭博,或忙于發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嬌寵態度,使孩子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子女,而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置之不理。其結果是,中學生階段不少學生對家長采取的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結果是受害的是學生,心靈情感必然不健康。
下一頁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相關文章:
職校學生德育教育之我見教育論文12-02
中職教育模式創新之我見論文12-02
音樂論文-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之我見03-22
試析開展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之我見03-29
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淺見論文11-14
股票增發之我見01-10
體育與德育之我見11-18
“畫圖”教學之我見11-22
關于高中化學教學的中思想教育之我見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