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面向雙師雙能的物流工程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論文

        時間:2020-08-26 15:16:57 交通物流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面向雙師雙能的物流工程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論文

          1 引言

        面向雙師雙能的物流工程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論文

          2008 年國家發改委《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 12 類緊缺人才之一,人才缺口高達 600 余萬人。

          為滿足用人需要,國內開展物流專業院校從 2008 年的 292個增長為 2012 年的 475 個。盡管物流專業一次就業率較高,但大量專業人才擇業時轉行,而物流企業工作人員卻是大量非物流專業人士。另一方面,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和教育部卓越計劃對物流工程專業"雙能"和"雙師"提出明確要求,即"企業走入課堂,學生進入企業".目前,國內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高校,行業背景鮮明,例如武漢理工大學港口物流、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長安大學道路運輸、上海海事大學海事航運、北京交通大學物資流通等,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緊密結合。但是,高校理論和實踐的教學體系與行業需求存在較大鴻溝,畢業生眼高手低。究其本質,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同質化嚴重,學生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薄弱(雙能)。

          因此,在"工程專業認證"和"卓越計劃"背景下,如何與企業協同發展,構建和諧"雙師"環境,探索物流工程"雙能"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就成為物流工程專業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武漢理工大學對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涉及課程體系設計、校企協同培養模式和實驗室建設,總路線如圖 1 所示,取得了一些顯著成績。本文將結合本校物流工程專業的工程認證和卓越計劃,對面向"雙師雙能"的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目的是探索物流工程專業"雙師雙能"要求下的課程體系改革,實現卓越能力達成;研究以實踐為導向的校企協同培養模式,促進校企資源共享和利益統一,形成"雙師"教學體系健康發展的良性機制;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為物流工程專業"雙能"人才培養和專業持續發展,以及工程能力培養平臺建設,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推動高等學校工程教育改革。

          2 面向"雙師雙能"的物流工程課程體系及其實施方法

          教育部分別于 2007 年和 2011 年開始實施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卓越計劃。2013 年 6 月,中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的第 21 個成員。在以上背景下,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專業面臨國家教育工程專業認證和教育部卓越計劃的雙重認證要求。因此,我校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及其課程體系設計需要綜合考慮美國 ABET 標準[1]、國家教育工程專業認證標準、教育部卓越計劃標準和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教指委標準。

          目前,一些教師結合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現狀[2 - 3],通過調研和分析,認識到課程體系是高校實施人才培養的載體,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等問題的具體解答[4].所以,課程體系合理設計是關系人才培養的根本,也是"雙師雙能"物流工程卓越人才有效培養的基礎條件,涉及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合理設計與有效實施。

          2. 1 物流工程國家專業認證下的"雙師雙能"課程體系設計

          以"國家專業教育認證"和"卓越計劃"為抓手,分析物流工程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達成能力之間的關聯,構建能力達成矩陣;在此基礎上,從專業發展和專業能力兩個方面,按照時間維度和養成維度,設計"雙師雙能"教學體系模式,為物流工程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提供課程體系支撐。此外,還要分析高校、企業合作的協同創新動機,以"資源共享、協同培養"為導向,通過項目實踐導引,從社會用人需求角度,形成企業、高校聯合制定培養計劃、課程目標的機制,動態修訂課程體系,實現項目資源共享,構建和諧雙師環境,為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提供制度保障。

          2. 2 基于主體性和反思型的"階梯漸進、同步實踐"教學模式

          以"團隊合作、思維創新"為目標,設計物流工程專業課程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結合"階梯漸進、同步實踐"教學理論,制定主體性教學目標,設計主體性教學內容及其策略,構建主體性教學評估考核程序,增加了現場模擬和團隊協作機會,突出了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創新思考。此處,主體性教學注重的是學習、思考、過程、聯想等要素,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而不是"學會如何去記憶",培養的是創新和團隊協作能力。

          以"情景演繹、工程實踐"為目標,設計物流工程專業課程的反思型教學模式,在主體性教學下的課堂講授、案例研究與練習基礎上,結合"階梯漸進、同步實踐"教學理論,設計實踐案例及其情景演繹,凝練課本顯性知識,反思實踐隱性知識,通過行動,解決工程實踐問題。此處,反思型教學注重開放式、啟發式教學等要素,通過與傳統教學要素的結合,實現雙師教學下的顯性課本知識與隱性實踐知識的聯系,培養的是工程實踐能力。

          目前,我院對物流工程專業的.多門核心課程(物流工程、運籌學、計算機控制技術、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物流自動化系統設計及應用)進行了課改,十二五期間將建設 5 ~10 門省級或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培養 5 名校精品名師;此外,學院近 3 年已聘用了 30 多位企業兼職教師和 10 多位國外兼職教授,涉及物流裝備、物流自動化、港口物流、物聯網等多個領域,他們全程參與到了本科培養計劃的修訂,負責或參與了企業實訓、畢業實習、生產實習、認知實習、課程設計、畢業答辯等實踐教學環節,部分理論教學工作也由經驗豐富的教授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完成。以上部分成果《面向行業的物流工程專業綜合教學改革研究與實驗》也獲得了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3 校企資源共享、協同合作的雙贏培養模式與實驗室建設

          隨著卓越計劃和國家工程認證的開展,對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達成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指標要求,例如:卓越計劃要求畢業生達成"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參與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并具有運行和維護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國家工程專業認證要求畢業生達成"具有系統的工程實踐學習經歷,具備設計和實施工程實驗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過程的能力";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指委要求畢業生達成"具備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與規劃設計、企業物流業務運作管理、物流企業經營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采購與供應鏈系統運作管理等基本工作與實踐能力".顯然,這些能力的培養與達成,需要為學生提供校企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條件,這離不開校企協作辦學。

          當前,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礙在于雙方出發點不同,無法達成利益共享,即雙贏。部分原因如下:企業重視盈利,不愿意花費太多精力培養人才,而是所得即所用;高校忽視企業盈利的需求,片面強調人才的實踐,對企業生產造成干擾;雙方缺乏合作辦學的基礎和平臺,尤其是科研引導,無法將雙方利益和人才需求有機融合;雙方缺乏有效的獎勵機制,導致企業基層技術人員抵觸或應付;雙方單位缺乏明確的協議,無法有效規范雙方的權責,校企無法可持續合作發展。

          鑒于以上條件的約束,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學院探索了一條校企資源共享、協同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步驟如下:①大力推進科研項目的開展,密切聯系科研項目較多的企業,通過項目開展和人才輸送,擴大校企的合作,增強雙方認知;②在前期項目合作基礎上,為企業在職人員進行人才培養,通過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指導,摸清企業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其技術,梳理適合本科實踐的內容和方向,為后續本科聯合培養進行前期探索和調研;③雙方洽談,聯合申報國家工程實踐中心或共建產學研基地,簽署具有權責分明的協議,保障雙方權益,聯合購置設備,滿足雙方研發與工程實踐的需求,并共享資源;④以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等為抓手,雙方人員聯合攻關與協同合作,并引入本科生參與,能力優異的,優先保障就業與簽約;⑤定期互訪,通過交流和座談,了解存在的問題,例如:課程設置、課程實施手段、人員配置、考核機制等,促進校企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在以上過程中,雙方成立專門的組織體系,例如我院與河南衛華、中鐵科工聯合成立的兩個國家工程教育中心,就由企業與學校聯合組成,設主任一名,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設副主任兩名,由企業與學校各派一人擔任;其他管理成員由企業人員與學校老師擔任。培養階段采用"3 +1"的模式,即在校內課程學習階段為 3 年,在企業學習和實踐 1 年。為了使培養的學生具有鮮明的工程技術特色,我院以物流工程技術的裝卸設備和自動化為關鍵主線,制定了物流自動化方向和物流裝備方向培養計劃,即"1 +1"工程模式。高校和企業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實施培養過程,互相聘用雙方人員,形成雙師隊伍,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我校每年均向河南衛華、中鐵科工輸送畢業生,滿足了企業用人需求;也聯合攻關了一批物流裝備、物流自動化等方面的難題,研發了克令吊、抓斗挖泥船、新型減速器、輕量化起重機等一批產品,提升了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真正達到了雙方的共贏。此外,雙方近 2 年累計投入近 600萬,購置了相關設備,并建設了校內和校外實驗室,通過設備共享,來滿足研發、工程實驗的需求。以上極大豐富了我校實驗室建設。在以上基礎條件下,2013 ~ 2015 年我校物流工程卓越專業班級分別在河南衛華、中鐵科工進行了企業實訓,開展了嵌入式系統開發訓練、工業控制總線實驗、遠程監控系統實驗、電氣安裝實作訓練、大噸位設備電子系統集成訓練、無線網絡組網實驗、工控組態軟件訓練、電氣工藝設計訓練、主流廠家控制器和傳感器調試訓練、直流電機伺服系統訓練。

          4 結語

          在工程專業國家認證和教育部卓越計劃背景下,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學院結合"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探索了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了該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在物流學院和國家工程實踐中心進行了試點,利用課堂教學、企業實踐、畢業設計等環節,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為物流工程卓越人才的可持續培養,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支持。研究的理論成果適用于物流管理與工程大類的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創新,亦可推廣到卓越工程師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后續研究將引入課程體系阻抗辨識方法,探究課程體系中課程設置的短板,滿足培養模式持續改進和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畢家駒。 美國 ABET 的工程專業鑒定新進展[J]. 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5.

          [2] 李濤。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大學教育,2012,6.

          [3]韓曉燕,張彥通,王偉。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研究綜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4]李紅梅,江志斌,鄭益慧。 強化工程能力培養的高校課程體系改革。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面向雙師雙能的物流工程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1.面向卓越工程師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論文

        2.物流企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論文

        3.通信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論文

        4.淺談材料熱處理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論文

        5.雙創教育與高校體育舞蹈論文

        6.土木工程培養模式論文

        7.電氣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論文

        8.職教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