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建筑綜合體與城市交通的整合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城市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在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背景下,城市問題日益嚴峻,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資源緊缺等方面。同時城市交通的發展現狀也不容樂觀,集約化程度明顯不足,分散的公共交通設施不僅浪費著土地資源,還制約著其運行效率。
1 建筑綜合體與城市交通的概況
1. 1 建筑綜合體的概況
建筑綜合體主要是指建筑群集合了眾多的功能,如: 辦公樓、酒店、住宅、影院與交通樞紐等。此時建筑群的功能具有復雜性,同時具有較高的效率。對于其中的功能保持著緊密的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影響,如: 太古廣場與國際貿易中心。建筑綜合體最為顯著的特點為開放性、集約性與城市性,它為城市化發展帶來了綜合性的效益。
1. 2 城市交通的概況
城市交通主要分為外部交通與內部交通,前者聯系著城市與其他城市,后者聯系著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城市交通的發展與城市的規模、性質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大型城市,城市交通具有復雜性,對交通基礎設施有著較高的要求; 在中小型城市,城市交通具有簡單性,對基礎設施的要求相對較低。
2 建筑綜合體與城市交通的整合
2. 1 整合的必要性
2. 1. 1 利于二者發展
建筑綜合體和城市交通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通過對二者的整合,實現了雙方缺陷的彌補,使二者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建筑綜合體擁有可達性優勢,主要是借助城市交通實現的,此時要對地下、地面與地上的空間進行高強度的開發,以此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了綜合體競爭力的提升。
建筑綜合體擁有大量的人流,為城市交通提供了必要的捷運人流,同時室內換乘的空間具有一定的舒適性,在此基礎上,推動了公交的發展,使其利用率逐漸提高。城市交通的可達性,滿足了建筑綜合體的平臺需求,在吸引人員集聚的基礎上,促進了城市活動的創造。同時,二者相互補充,使城市功能更加強大,進而利于城市的發展。
2. 1. 2 利于城市中心發展
目前,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趨勢為多元性與綜合性,建筑綜合體擁有復雜的功能與高度的集聚,它滿足了城市發展的需求。在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與規模后,建筑綜合體隨之出現,即: 城市中心區,它的出現標志著城市發展趨于集約化,在此背景下,城市中心成為了城市建設的有效模式。
城市交通的樞紐站點具有一定的中心輻射作用,推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在二者整合后,城市交通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促進了城市中心的快速與健康發展。
2. 1. 3 利于城市空間拓展
在我國,土地資源具有有限性,為了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城市空間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隨著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城市空間發展呈現出了立體化,對地下與地上部分進行了全面的運用。目前,交通工具的發展具有現代化與多樣化特點,同時城市交通換乘功能也日益豐富,在整合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具有了室內化傾向,即:建筑空間融入城市街道、屋面作為城市廣場,此時建筑空間成為了城市交通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2. 2 整合的弊端
2. 2. 1 較差的可達性
建筑綜合體的功能具有復雜性,對城市交通的整合性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如果城市交通的整合不足,則影響人流的匯集與疏散,同時也影響建筑綜合體的可達性。可達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分別為公共交通、私人交通與步行的可達性。較差的可達性情況分為兩種:
( 1) 影響整體形象。當前,我國建筑綜合體中,火車站房的可達性較差,主要是由于它位于城市中心區,人流量、車流量均相對較大,在火車站房中的人流與車流具有嚴重的干擾性,致使人車混行的現象十分嚴重。我國城市的諸多火車站房在設計時,未能有效結合城市交通,同時未能建設集散廣場,在此情況下,人流與車流的進出相互影響、相互干擾,進而直接影響著城市的整體形象。
( 2) 影響競爭力。建筑綜合體具有較大的規模,其中能夠容納大量的人,但城市交通缺少整合,使人流的可達性較差,火車站房的整體利用率偏低,進而城市的競爭力也相對較弱。
2. 2. 2 欠缺整體性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為有效融合建筑室內空間與外部城市公共空間,在整合設計過程中,建筑綜合體要積極發揮室內轉換站的作用,使城市交通融入建筑內部,此時,整合才能夠具備開放性與融合性。但我國的火車站房與城市交通的整合缺乏有效性,僅地面層發揮了作用,與城市交通空間的鏈接缺少立體性與全面性。在此背景下,制約著城市交通空間的融合,影響著火車站房的綜合性與功能性。
2. 2. 3 缺少綜合性
在城市交通規劃過程中,城市資源浪費的情況十分明顯,其中火車站、機場與地鐵站等基礎設施的聯系不足,不同設施的轉換缺少有效的銜接,致使公交出行率偏低,公共交通的作用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人們出行過程中,基本均選擇一種交通工具,主要是由于轉換較為復雜。
例如: 北京地鐵與公交站點的轉換,由于二者缺少銜接,行人在過街時缺少通道,致使二者的換乘十分不便。
2. 2. 4 浪費了資源
在我國,對于火車站房附近區域的開發程度較低,此區域未能得到重視,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單一的功能、較小的開發量與匱乏的整合。雖然,部分車站的開發方式具有多元性,將商業活動與交通活動二者進行了聯系,但車站周邊功能未能得到全面的開發,功能的種類較少,缺少互動性。因此,火車站房未能提供有力的平臺,制約著城市活動的開展,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 3 整合的內容
2. 3. 1 社會交通設施的整合
在我國,社會交通設施的設置具有獨立性,各個交通工具的換乘較為困難,影響著交通的整體運行效率,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整合。關于地鐵車站,它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內容,如果未能與其他交通方式進行整合,則會直接影響公交運輸的效率。
例如: 上海地鐵站的建設,在設計過程中未能全方位地考慮交通銜接與土地資源開發,導致地鐵與商業設施、公交設施的銜接不足,同時也影響著人員的換乘。
在國外的眾多大型城市,對于綜合換乘樞紐的建設均十分關注,在立體化的交通網絡中實現了人流與車流的分流,同時,車流、人流與停車場的轉換與銜接具有便捷性與高效性。在現代交通建設過程中,換乘樞紐是重要的,因此,要借助換乘機制,促進城市運營效率的提高。
2. 3. 2 社會功能的整合
現代城市發展的主要趨勢為集約化、綜合化與多元化,建筑綜合體的出現滿足了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我國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在建設過程中,要對社會功能進行整合,使城市功能得到高效的發揮。目前,我國城市在快速發展,城市功能不能適應其發展,分散的社會功能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情況較為嚴重。因此,要整合社會功能,促進資源的共享,使我國城市建設更加快速與健康。
2. 3. 3 建筑空間與城市的整合
根據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城市建設要逐漸趨于綜合化與多元化,在此基礎上,環境與資源的效益將更加顯著,同時,建筑運行系統的經濟性與生態化也將更加顯著。隨著建筑空間與城市二者有效整合,空間的使用率將得到提高,城市建筑的發展將具有一體化的特點。
3 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建筑綜合體與城市交通整合程度不高的情況,本文介紹了整合的必要性、問題與內容,相信,隨著二者整合的有序開展,將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城市交通的現狀也將有所改善,同時,交通運行的效率將不斷提升,城市化的發展也將具有可持續性。
【淺析建筑綜合體與城市交通的整合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淺析的論文10-24
文化建筑綜合體表皮設計論文06-21
建筑與景觀的形態整合:新的策略的論文06-13
校園文化建筑的綜合體設計分析的論文07-24
淺析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的論文09-16
淺析建筑給排水中的節能設計論文08-07
淺析初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現狀論文08-05
淺析電子商務與ERP的整合06-14
淺析建筑工程基礎工程的施工論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