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與人類生活小論文
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衣、食、住、行離不開物質,任何物質與化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化學在人類的生活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與人類生活小論文,歡迎閱讀。
化學與人類生活小論文1
今年的中秋節是在國慶長假期間,我正好可以和爸爸一起做燒餅了。剛吃過午飯,我們就忙開了。
只見爸爸端出早已發酵好的面粉,我捏了一小塊放進嘴里,“呀,酸死了,呸,呸!”我剛一嘗,牙齒就被酸倒了,我一邊吐,一邊急忙跑到水龍頭邊,連漱了好幾口。
“爸爸,這怎么這么酸哪?”我奇怪地問。
“這是剛發酵過的面粉,當然酸了!卑职终f。
“這么酸的面粉也能做燒餅嗎?”
“沒關系,放點堿水進去就不酸了!
“為什么?”我好奇地問。
“因為發酵過的面粉中的有機酸和堿水中的堿在一起會發生化學反應——中和反應,可中和面粉的酸味,這樣的.面粉做出的燒餅松軟香脆。”
爸爸說著,在面粉里放了點堿水,接著用手將面團揉了又揉,搓了又搓。
“好了,開始做燒餅吧!卑职峙牧伺娜鄤虻拿鎴F說。
“真的可以做燒餅了嗎?”我半信半疑地問。
“當然了,你老爸做燒餅的手藝可是一絕的!卑职肿孕诺卣f。
一會兒,廚房里飄出了令人垂涎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燒餅,咬上一口,“啊,酥酥的,脆脆的,真好吃!”
沒想到,做燒餅還有這么多的學問。真是: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化學與人類生活小論文2
上周,我們已經學完第九單元《溶液》課程的全部內容,在回顧單元知識的過程中,我著重回憶對溶解的加深理解,記得課后還曾經向劉老師求教空氣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劉老師還在課上告訴我們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質溶解時伴隨著吸熱和放熱現象等等。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學利用假日期間,通過做化學小實驗來探究物質能不能無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種溶劑中,即溶解度的知識點。
我們在1月2日中午(室外溫度13度左右)的情況下,做有關溶解度實驗。
首先將超市購買的`精制250克食用鹽均勻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將超市購買的550mL的農夫礦泉水緩緩倒入奶鍋內,防止水濺出;
第三步,略微加熱裝有礦泉水的奶鍋,并用筷子攪拌均勻后,用甩至0度的體溫計測量奶鍋內的礦泉水溫度,為19度。隨后加入1份50克的食鹽,攪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鹽,攪拌后仍能全部融化。 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鹽,攪拌后觀察,發現鍋底有少量食鹽未能溶解。
這時,我們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在20°C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g”,我們計算550毫升的礦泉水約為550克,在20°C時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鹽。 因而,我們分析,此時奶鍋里的溶液應為飽和溶液。 第六步,我們將奶鍋里的溶液加熱,一會兒,發現,沉淀鍋底生物少量食鹽不見了,因此,判定,此時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說明溶解度與溫度相關,隨著溫度升高,溶解度變大。 第七步,將熱的奶鍋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時候后,觀察,奶鍋里又有少量的食鹽沉淀物出現,說明溶解度與溫度相關,隨著溫度降低,溶解度變小。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以下幾個知識點:
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3、將溶液加熱(升溫)可以使溶液由飽和狀態變成不飽和狀態,將溶液冷卻(降溫)可以使溶液由不飽和狀態變成飽和狀態。
化學與人類生活小論文3
人類對化學的認識和利用始于農業。兩千多年前,人類就能夠通過腐殖或燃燒植物獲得肥料,通過用石灰對酸性土壤的改良,爭取糧食的豐產豐收。20世紀初,人類發明了合成肥料,而后又創造了各種農藥、高效飼料、肥料添加劑。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土壤為基礎,以植物營養為中心,以肥料為手段綜合研究三者之間關系的農業化學的出現,將盆栽試驗、田間試驗、農業化學分析、作物營養診斷、同位素技術、儀器分析技術等化學技術應用于農業,開辟了農業生產的新天地。無論在任何時候,農業都離不開化學的支持。比如:要使農作物優質高產,就必須防治病蟲害,防治病蟲害在目前的條件下首選就是使用農藥,而研制高效低殘毒的農藥必須應用化學知識。為了使農作物的果實色澤、大小、品質、風味及抗逆能力符合人們的要求,就必須對作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實施人工調控,而植物生長調控劑的研究也需要化學。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便于人們對其營養成分的吸收,更是化學的功勞。
食品中的`三大主要營養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內,糖被氧氣氧化后,產生足夠的熱量,供人們進行各種活動的需要;脂肪供給人體熱量以維持體溫;蛋白質是人類細胞原生質的組成部分,能夠促進人體組織的生長和修補。除此之外,食品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使人體得到均衡發展,增強抵抗力,抵御各種傳染病。為了增強食品的營養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質,延長食品的保存期,人們往往要通過化學的手段,達到既定的目的。比如:生柿子含有鞣質,不僅澀口,還對胃腸有刺激。我們就可以把生柿子密閉在一個室內,增加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氧氣的濃度。使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條件下,內部產生乙醛、丙酮等有機物。而這些有機物能將溶解水的鞣質變成難以溶解于水的物質,于是柿子吃起來沒有澀味,又香又甜。在我們的生活中,制作糕點、饅頭等的面團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發醇粉進行發酵,使制成的糕點、面包疏松可口。這實質是在食品制做中應用了化學反應。酵母中的酶促進面粉中原含有的微量蔗糖以及新產生的麥芽糖發生水解;發酵粉受熱時就產生出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制品成為疏松、多孔的海綿狀。可以說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食品的色香味俱全。
【化學與人類生活小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教學小論文08-09
化學與生活論文05-15
生活與化學的論文06-16
化學與生活論文08-07
化學科技小論文08-12
(熱)化學與生活論文06-10
生物化學小論文07-25
化學小論文格式范文06-15
描寫初中化學小論文07-23
化學與生活論文15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