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學教學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論文
一、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教育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可以說“人文素質教育,即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過把人類積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與閱歷經驗傳授給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凈化靈魂,理解人生意義與目的,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盵2]古代文學課是中文系本科生的核心課程,在中文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積淀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情感和文化。教師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大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老師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古代文學課雖然不可能全程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但是韓愈說得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比宋闹R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積累的通俗的人文知識,如一些地方的風土民俗;另一種是以抽象的思維、理論加以解釋的知識,比如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道”的培養和引導,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ㄒ唬┩ㄟ^古代文學課程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們的民族精神,增強其精神力量古代文學作品中涉及的文人志士很多,比如屈原的深切愛國精神和為追求真理不惜上下求索的求真精神,陶淵明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杜甫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懷,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人生理想。在課堂講授時教師應結合現實對學生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懂得如何正確看待和對待身邊的人與事,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道德精神。
。ǘ┩ㄟ^古代文學課程豐富大學生的內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人文素質教育除了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給予正確的引導外,教師還應依據教學內容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襲者和發揚者。要想讓學生完成這一重要任務,首先,應激發學生學習古典文學的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懷著對古代文學、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去學習古代文學課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激發其對生命的熱愛和人生的體驗。古代文學課與其他理論課不同的是有著鮮活的文學形象,教師應從文學形象入手,引導學生作為生命的主體進入充滿感性形象、聯想和創造性思維的課堂情境當中。比如講到中唐詩人李紳時,學生對李紳可能不太了解,但對他寫的《憫農》都比較熟悉,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李紳寫作《憫農》時的創作背景和原因,結合當今反對鋪張浪費的新形勢,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想農民炎炎烈日下勞作的辛苦,激發學生熱愛生命、同情大眾、愛惜糧食的品德。其次,倡導正確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觀。正確的人文觀應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等。教師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資源,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同時,展開課堂人文交流,以平等友好的態度進行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圍,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比如筆者在講《史記》時,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搜集司馬遷所處的漢代社會情況,課堂上分組討論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完成這部史家巨著到底值不值得,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學生表現得很踴躍,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二、增加大學生的人文知識
人文精神固然重要,人文知識也不可偏廢。人文知識是人文精神的載體,人文精神只有依托人文知識才能得到傳承和發揚,所以,在強調人文精神的同時也應加強人文知識教育。以中文專業的學生為例,很多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只知道死記硬背,考試過后所學知識所剩無幾,對一些基本的人文知識都不甚了解。因此,在注重培養人文精神的同時,還應加強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的培養和提高。就古代文學課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積累人文知識。教師可依據講授的課程,每學期給學生布置需要背誦的詩詞、需要閱讀的參考書目。教師要給予監督,抽出一定時間對學生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作為期末考試成績的一部分。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這些文化的精華就蘊含在我國的古代文化典籍當中,所以要提高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增加學生人文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首先應引導學生讀“好書”,強調版本的重要性,看正規的、權威的學術出版機構和權威專家的著作。比如《漢書》,應告訴學生比較好的版本是中華書局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目錄學有簡單的認識,比如講《詩經》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不同歷史時期的版本,如漢代有齊詩、韓詩、魯詩、毛詩,布置學生閱讀《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清史稿·藝文志》等史籍,使學生對《詩經》的學術發展歷程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在有了版本學和目錄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再來提高學生的文獻閱讀能力,引導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學習古代文學知識。比如講到杜甫時,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查找杜甫的生平資料,給學生安排需要閱讀的書目,比如《舊唐書》《新唐書》《唐才子傳》《隋唐史》《中國古代思想史》等,使學生對杜甫所處的時代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閱讀古代文獻時,提倡學生看豎版古籍,以便提高古籍閱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文學史本身的內容外,還應注意對一些基本國學知識的點撥,比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學生會想為什么要用蟬來托物言志呢?首先應讓學生知道古人認為蟬是高潔之物,蟬處于高處,飲食的是露水,所以詩人以蟬來自喻。詩人禁所的西墻外有很多古槐,“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音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于前聽?”[3](P.65)詩人由此場景想到自己的入獄生活,借此意象對自己蒙冤入獄深表憤慨和哀憐,但詩中激蕩著高傲、激烈的個性精神。在提高學生文獻閱讀能力同時,還應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當今的大學生科研意識欠缺,連基本的寫作能力都很差,故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做好前期引導和準備工作。首先應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比如講到黃庭堅時,黃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文人氣比較濃,詩中常出現筆墨紙硯等物品,同時中國文化的代表———茶,也是黃詩的一個重要描寫對象。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茶文化影響著古老的中國,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對茶文化做一個考察,或者對唐宋時期文人筆下和茶有關的詩篇進行搜集整理,然后嘗試著寫篇小文章。黃庭堅的《和錢穆父詠猩猩毛筆》8句詩用了12個典故,而袁行霈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并未做詳細的介紹,可以發動學生課下查找資料找到這12個典故。在培養學生科研興趣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科研熱情。有些學生對科研有著畏懼感。如李商隱的《錦瑟》詩,此詩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查閱資料、閱讀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嘗試著寫一篇小論文。
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不僅是學生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同時對古代文學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古代文學教學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論文】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教學與當代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分析07-31
古代文學教學與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10-18
古代文學課程中人文演繹教學模式討論論文10-05
美術教育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論文10-11
古代文學教學及地域文化論文09-21
探索古代文學的課程教學的論文08-18
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思路論文07-31
中學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論文10-18
留學生古代文學論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