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索古代文學的課程教學的論文
隨著我國大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各門課程的教學課時量一再壓縮,新的古代文學教學大綱由原來六個學期每周6學時的教學時間,壓縮為現在的四個學期每周3學時,實際教學時數僅為240課時左右。僅就教材而言,就有四大本文學史和六本歷代文學作品選。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內容,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既要讓學生系統地掌握中國文學史的基礎知識、基本觀點、發展脈絡,各種文體的產生、發展、流變等情況,各種流派產生的背景、成就以及地位影響等,又要讓學生對經典作家、作品有個全面的解讀,實在不易。其結果往往造成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在講授文學史時只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對于作品的解讀更是流于形式,很難深入。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難度大,對于三本的學生來說學習的難度更大。一方面其文本距離我們現代很遙遠,留存的作品是千百年前就存在的,其中涉及到古代的一些人物、事件、歷史故實、民俗地理等與現代人相差甚遠,這些都給學習這門課程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另一方面,三本學生相對于二本和其他重點、名牌高校的學生來說,入校成績普遍較低,學生的傳統文學文化修養總體偏底,自制力相對來說也較差。與一本、二本的學生相比,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學習興趣難以提高。再加上很多三本院校的老師基本都是二本的,很少有自己獨立的教師隊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二本幾乎完全一樣,這樣就很難根據三本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取得預期的目標和效果。按照專業目標,通過古代文學和古代漢語等課程的學習,中文專業的學生應能夠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作品,能夠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基本讀懂一般的古籍,并能對比較淺易的古籍進行校點,能夠運用文藝理論獨立地對歷代文學現象、文學流派等進行正確的批評,對難度適中的古代文學作品進行分析鑒賞。“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為數不少的學生雖然如期拿到了畢業證,但他們甚至對常用文言詞匯和句式、常用的典故、一般的文學常識、古代文學的基本發展脈絡以及最起碼的文化典章制度等都不能很好掌握,至于閱讀、校點、分析和鑒賞古籍的能力等,則更是不敢恭維”[2]。因此,學生在上課前如果不預習,不去讀一些代表作家的作品,僅憑上課時教師的講解,雖然也能對文學史的脈絡有個大體的把握,但大多是一知半解。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有時間對很多經典的作家、作品一一進行解讀,有的只能簡單地提一下,學生如果沒有讀作品的話,基本沒有什么印象。其結果往往造成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疏離與隔膜,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高校的一再擴招,高校學生的就業普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與難點。即便是重點、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就業都很困難,何況是三本的學生,他們在擇業時往往受到歧視。而很多三本的學生在進校時之所以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多數是被調劑過來的,他們為了能讀一個本科,很無奈地被迫選擇了這個專業。因此他們多數對此專業并不感興趣,語文功底也比較差。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古代文學遠不如學習法律、經濟管理、財務會計、公關營銷等課程實在而更能順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導向,多背幾首唐詩或宋詞也遠遠不如多熟悉掌握幾條計算機命令更能獲取就業擇業機會!盵3]因此他們更愿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各種考證與社團、社會實踐活動上,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在就業中的籌碼。因此,對很多學生來說,學習古代文學就是鉆故紙堆,坐冷板凳,對以后的就業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在市場經濟社會下,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壓力下,學生心浮氣躁,學習日趨功利化,許多傳統學科面臨尷尬的處境,而古代文學更甚。當然,要改變這種思想觀念,并不能僅僅靠從事古代文學教學的教師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在講授《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時,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并初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針對本門課程的特殊性,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上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提高其興趣。課后要求學生主動進行延伸學習,加深對課程的理解。
針對當前古代文學課時量縮短,課程教學內容豐富,三本學生專業基礎相對較差等,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課前有效預習,這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在每一次課后都布置學生預習下次課的相關內容,包括文學史的通讀、作品選的閱讀背誦、資料的查找等等。為了克服三本學生的自制力差、不能按時完成預習任務等,積極督促學生的預習,并進行定期的監督檢查。如每次課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經典作品的情況,上課時通過提問、討論等進行檢查預習情況,并把這些作為平時成績納入期末綜合考核中。實踐證明,這樣能有效地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背誦經典作品,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打好了基礎。
課堂教學最主要、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授法,如何講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值得探討,筆者近年來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文獻資料輔助法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堂教學效率。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推廣,課堂教學采取多媒體輔助已經很平常。它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優點,可以借助直觀形象的畫面、聲音、視覺藝術來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還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比較抽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出來,更好地促進學生去體悟理解。古典文學牽涉的內容廣泛,涉及到史書的記載、前人對于作家作品的評價以及一些代表性的作品,這些可以通過PPT展示出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免去學生忙于記筆記而忽略聽課,教師可以把每次上課前所需的文獻資料、作品補充、每一章的精讀與閱讀篇目、思考練習、推薦閱讀書目等,提前給學生打印復印,人手一份,這樣在課堂上需要引用到某一文獻資料或補充作品時就非常方便,也為學生課后預習、復習提供了資料。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研討式[4]、啟發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演講辯論法、參與表演法、研究性教學法、分類教學法[5]等,通過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熱情。
古代文學博大精深,光憑課堂教學,很難覆蓋重點作家、作品,這就需要通過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輔助活動指導學生學會自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首先可以通過建設網絡教學平臺,把教學中的多媒體課件、名作導讀與欣賞、推薦書目、經典作品放在上面,讓學生隨時可以進行延伸拓展學習,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還可以通過QQ群、MSN、Email、博客、微博等交流手段與學生在課外互動交流,教師可以在上面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了解課堂教學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與進度,還可以在其中組織學生就某一文學現象或問題展開討論。這些與時俱進的交流方式不僅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密切,還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進度鼓勵學生在課外開展一些經典作品的研討會、讀書會、經典作品的誦讀會、交流讀書心得等,也可以鼓勵學生就某一問題開設自己的專題講座。通過課外學習的指導與探索,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方式與范圍,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愿望,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古代文學素養。
因此,在對三本學生進行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時,我們不僅重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后的拓展延伸學習的指導,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探索古代文學的課程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課程舞蹈教學探索論文11-09
多媒體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探索論文12-07
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06-02
古代文學論文11-21
高校藥物化學實驗課程考核探索論文11-14
對音樂教學評價原則探索論文11-17
對高師舞蹈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索的論文12-08
古代文學史論文06-07
古代文學的優秀論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