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課程論文格式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可有可無。
關于經濟學本科生對管理類課程的需求分析論文
一、引言
xx年,教育部提出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意向。其中,大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對課程設置的需求,是社會需求的一部分(尹寧偉,xx)。目前,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普遍開設很多管理類課程。學生對這些課程的需求意向如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培養質量(劉強等,xx)。為了解學生的評價與需求,本文選擇廣告學課程作為調研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經濟學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二、調查樣本及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包含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4個方面的16個問題。問卷調查于xx年5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學專業的11級2個班中展開,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達到100%。
從學生對課程目標的清晰度來看,僅有10%的學生認為自己很清楚課程目標,而大部分學生對課程目標的認識一般(62%)。這反映出作為公共管理學的目標設置不夠清晰,需要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從實習環節與課程的相關程度來看,僅僅有14%的學生認為聯系緊密,42%的學生認為有部分聯系。這說明實習環節應該根據課程的內容相應進行調整。從實習環節的長短來看,64%的學生認為時間基本合適,24%的學生認為過短。因此,總體來說,實習環節的時間長短是合適的。從開課的學期安排來說,48%的學生認為比較合適,2%的學生認為有些偏晚。同時,關于學時長度,74%的學生認為較合適。目前,廣告學安排在大三的下學期開課,部分同學面臨考驗復習和找工作的問題,因此,可以適當將該課程安排在大三的上學期或者大二下學期進行,可能授課效果會更好。
淺談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平臺課程材料物理性能本科生教學改革論文
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高速發展, 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自然科學的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新的科學前沿理論與陳舊的基礎課教學內容和體系的矛盾日益突出, 必須對原有的專業格局及知識體系進行重組, 在此基礎上建立全新的特色化綜合性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以適應21 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對材料科學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我院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材料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方案的綜合改革與實踐” 項目的推動下, 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 提出“ 寬基礎、多方向、重實踐” 的培養人才模式, 構筑了專業平臺課程體系,“ 材料物理性能” 就是其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作為院平臺課程和學校重點課程建設項目, 材料物理性能是物理理論基礎與材料性能相結合的課程為主, 如何培養學生既具備扎實的材料物理學基礎知識, 又能熟練掌握物理性能的研究和實驗技能, 是“ 材料物理性能” 本科生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教學改革的動因
長期以來, 我們的本科教育一直是沿襲按三級學科專業招生, 分專業培養的模式。“ 材料物理性能” 這門課程, 也是由三個專業: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高分子材料, 各自制定教學大綱, 選擇適合自己的教科書, 分專業講授這門課程。例如:金屬方向的“ 材料物理性能” 主要側重金屬的導電、導熱和磁學性能, 而對材料的光學、介電等性能沒有涉及, 這樣必然割裂了材料物理性能的整體內容。尤其是近年來, 以電子、生物、航天和能源為應用對象的材料科學已經從過去的單一性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轉向以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納米材料等高性能、多功能為主的發展趨勢, 對材料科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育與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這需要對原有按三級學科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改革, 并進行系統化修訂。“ 材料物理性能” 作為一門基礎課程, 需涵蓋材料的各個領域和全部的物理性能。因此, 從教材的內容的選擇, 編排順序, 授課方式, 應用實驗等方面上都將做較大的改革。
本科生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必要性及教學模式初探論文
摘 要:科技論文幾乎是一切科技交流的基礎,科技論文的寫作過程是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深化,為了普遍提高科技工作者撰寫科技文章的水平,高校《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開設勢在必行。該文從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實踐表明,該課程總體上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具備了科技論文寫作的初步能力。
關鍵詞:科技論文寫作 教學內容 教學方式 考核方式 教學效果
Abstract:Scientific paper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nearly all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and scientific writing is a further deepening of productive thin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riting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it is imperative to set scientific writing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each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from setting of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ion of evaluation modes. Generally,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proves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is good, and students obtained initial ability of scientific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