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從元人元曲中品味元代文人的心路歷程

        時間:2022-05-03 03:24:07 古代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元人元曲中品味元代文人的心路歷程

          在元曲里,我們可以窺看元代人的情感世界,得到調控情緒,情感的啟示,下面是小編搜集的一篇相關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借鑒。

        從元人元曲中品味元代文人的心路歷程

          章節一

          面對浩瀚廣大的宇宙洪荒,川流不息的時光長河,人的一生顯得何其渺小短暫。古代詩詞中,許多人感嘆人生苦短,光陰流逝。“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人的生命既然如此短暫容易消逝,那我們應該怎樣盡其所能,愉快圓滿的度過自己的人生呢?

          我們要做一個健康的人。所謂健康指人的身體發育正常,功能良好,無殘障疾病,體力充沛,精力旺盛,行為適當,能正常生活與勞動,F在,人們又認識到對健康起作用的有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的影響。通俗的說,人尤其要具備健全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那么,健康的心理情感因素和我們欣賞古代詩文,與我們解讀元曲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一般認為,詩詞等文學樣式以最精煉的藝術形式集中反映了人的情感和社會生活方式。中國古代就有“詩言志”的說法?鬃釉“詩者,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在詩詞曲中,詩人們將自己的恩怨,情感,愿望,需求,動機,興趣,理想等心理因素也通過詩歌詞曲等文學形式生動的表達了出來。我們翻開元曲的篇章,閱讀一則則曲詞,如同按住了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脈搏,直接抵達他們的心靈角落,觀看他們豐富多彩的深刻的精神世界,追尋他們內心幽微的那些曲折回環。并且知道,他們是怎樣的度過了他們的一生。

          章節二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從此也開啟了蒙人治理天下的朝代。元朝的統一,結束了三百多年國內幾個政權并立的混亂局面,改變了北宋以來長期積貧積弱的社會形勢。

          大一統局面的出現,擴大了國內各地區相互調劑的范圍,促進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代雜劇,散曲和詩文創作中,有不少是少數民族的,他們的創作,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組成。

          但是,元朝的統治是建立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鎮壓的基礎上的。元世祖統一全國后,把全國人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等,在法律,政治,經濟上都規定了不同的待遇,以達到分化各民族團結的目的。職業也嚴格分等次,有所謂“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說。讀書人地位十分低下,并且有77年不開科舉。元朝規定地方各級行政長官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漢人只能擔任副職。又建立里甲制度,監視人民的行動。由于蒙古統治者的殘暴統治和壓迫,元代漢人的生活陷于悲慘的境地,元代雜劇很多劇本中有對權豪世家橫行霸道和官府貪暴腐朽的描繪,正是當時黑暗現實真實反映。

          在元代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文人也發生分化。特別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又沒有恢復科舉制度,中下層文人的進仕道路大大縮小了。生活跟著下降,大多數文人和廣大人民同樣受到殘酷的迫害,因此他們和人民的關系比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間藝人結合,組成書會,書會組織,民間藝人和文人的合作對元代雜劇的興盛起到了推動作用,而自中唐以后,長短句歌詞在文人手里逐漸形成了“別是一家”的新詩體,在兩宋時期得到發展,產生了蘇軾,李清照,柳永,辛棄疾等大家。但到了南宋后期,卻日趨衰落。而民間的長短句歌詞,從中晚唐以來,經過長期的醞釀,到了宋金對峙時期,廣為流傳,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這就是流傳在北方的散曲,也稱為北曲。散曲最初在市民中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也叫“葉兒”。有些曲調如《山坡羊》《豆葉黃》《干荷葉》等,可能是從鄉村流傳到城市去的。有些曲詞又特別在某個地區流行。那么現存的元代散曲作品,體現了元代文人們一種怎樣的心理風貌呢?漢人創作者在元代曲子詞的創作中又體現了怎樣的各種心理傾向呢?

          章節三

          元代散曲在古代詩歌歷史上應該是個什么樣的定位,我們又如何去讀懂元曲中那些嬉笑怒罵,酸甜苦辣?那一段漫長的曲曲折折的時光?那些糾糾結結的心腸?詩言志,詩歌是吟出的心聲,曲達情,曲子是唱出的心語。本文便藉由對元代散曲的閱讀分析,探究元曲透露出來的元代文人的心理活動和心路歷程,在一個由外族入侵者侵略并統治的高壓而嚴苛的社會環境背景下,元代的文人心理糾結曲折緊張的程度?元代人有沒有積極進取的人生目標?有沒有高遠純凈的可以被實現的理想追求?元人有沒有真摯深刻,曲折委婉的情感生活?有沒有可能被錯讀的心理誤區?為什么很多元曲中透露出一股湘妹子的麻辣?我們要來探討元曲中的人是如何和諧了自己的心境。

          調節身處異族統治下的復雜心緒?他們有沒有發泄情緒的出口與通道?元代人的人格塑造以及他們變愁為高歌,豁達超然的心境,有沒有得以最終的實現呢?

          (一)王權更迭,感嘆民生

          古人云: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話仿佛一語道破歷史前進的曲折規律,勘察天機,分分合合的天下,有英雄豪杰,有奸臣賊子,風云四起,他們或許流芳百世,或許遺臭萬年,在歷史上留下些聲名。那更多的白骨堆疊如山,淹沒黃沙,只是普天之下的小小百姓,做了棋盤上那些毫無意義的可憐的棋子。他們的生死存亡,他們的苦樂哀愁,又有誰能真正體會?

          元初張養浩悲憫百姓的苦難,在陜西行臺中丞任上賑濟災民,抑制豪強,整頓政事,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資財散發給饑民。終于積勞成疾,四個月便卒于任上。他的[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子,便是感嘆王朝興亡,豪強爭霸,百姓飽受戰火之苦,興盛也罷,衰敗也罷,帶給百姓的無窮無盡的災難。

          [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躑躅,傷心秦漢行經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時代的另一位散曲作家張可久也用一支小令,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典型化的手法描寫了秦漢時代的三個歷史故事,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示了深切同情。也有對統治者為了建立雄圖霸業而給社會帶來災難的痛恨。和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稱為元人小令懷古諷今的雙璧之作。這就是[中呂·賣花聲]: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靈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這些曲作在民族戰爭紛繁的元代社會,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積極意義。觸摸到的是曲作者作為有識之士的正直和良心。

          (二)世道艱難,倍感孤獨

          每一個改朝換代,對于那些敏感的文人,也正像一次脫胎換骨,必須重新投胎一次,才能在新的政治世界里張開眼睛,但是睜開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滿目蒼涼,世道艱辛,不堪孤獨之感,是許多文人心中難解的一個死結。孤獨是人心靈上的孤寂,是一種思想上情感上的無法溝通的感受,與周圍環境人多人少,沒有直接關聯。孤獨,原來便是人的一種自然本性。孤獨本身無所謂好壞。有人說,孤獨是憂愁的伴侶,也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孤獨和平靜相距不遠,人生活在喧囂的塵世,有時在平靜與孤獨中,反而會更加清晰的思考問題,深入洞曉生活的本質和生命的真諦。

          元初元好問的[黃鐘·人月圓]正表現出自己飽嘗亡國易代的痛苦掙扎,悲觀無奈。

          重風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半年。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劉秉忠[南呂·干荷葉]也具有同樣的意境:干荷葉,色蒼蒼,老柏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這首曲詞和當代周杰倫膾炙人口的歌曲《菊花臺》的詞意似乎有共同相似之處,寂寞幽遠,意境凄美蒼涼。有離人心上秋之感。

          (三)政治黑暗,壯志難酬

          抑郁,是一種過度憂愁的情緒體驗,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疲弱無力,悲觀厭世。使人產生抑郁的原因很多,大到對社會,人生的看法,小到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在對元曲的曲詞進行解讀和欣賞中,我們不難發現某些元曲作品中那揮之不去的郁郁之氣。比如馬致遠的[南呂·四塊玉]:

          酒旋沽,魚新買,滿眼云山畫圖開。清風明月還詩債,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

          這首曲詞是懷才不遇的文人的不平之鳴。大有自比陶淵明之意,求取功名遭遇碰壁,只得隱居山野,表現出對社會壓抑人才的現狀的不滿,不滿難念產生憂郁,借酒澆愁愁更愁。

          馬致遠的另一首[南呂·金字經]這樣說道:夜來西風動,九天雕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這首曲子直抒胸臆,表達了急切希望為國出力,卻欲進無門的一腔悲憤。

          同樣,賀瑞的[南呂·四塊玉]也表達了自己空有定國安邦之策,冠絕宇內之才,卻只能土里掩埋,抒發了作者對空有才華,志不能伸的感嘆,表現了強烈的不平之氣,同時也指出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跳出紅塵,隱退江湖才是明智的選擇,這也是文人們多么無奈和壓抑的一個選擇啊。

          冠世才,安邦策,無用空懷土里埋。有人跳出紅塵外。七里灘,五柳宅,名萬載。

          (四)世事難測,世態炎涼

          悲觀是由于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東西或者不自覺的對自己不滿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

          生活中總會有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人的一生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更何況我們對于當下的以及將來的人和事,更加的看不清晰。在此情形下,元曲中便出現了不少抒發自己悲觀苦悶心情的作品。貫云石的[雙調·清江引]可見一斑: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

          車下坡時難以駕馭,身不由己,危險萬分,這種情形猶如身在官場,禍福難測,早不保夕。與其這樣擔驚受怕,不如隱退江湖,可見元朝統治集團內部的歧視與分歧傾軋,讓人覺得失落苦悶。

          張可久的[中呂·紅繡鞋]這樣寫到:絕頂峰攢雪劍,懸崖水掛冰簾。倚樹哀猿并云尖。血華啼杜宇,陰洞吼飛廉。比人心,山未險。

          這首曲詞,刻畫了高峻,險絕,陰森寒冷的自然景觀,但這些不是作者的寫作意圖。只是在為針砭世情作鋪墊。末句“比人心山未險”便是說比起世態炎涼,人心險惡來,陡峭的山崖,山間的陰森,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看喬吉的[中呂·山坡羊]:鵬搏九萬,腰纏十萬,揚州鶴背騎來慣。事間關,景闌珊,黃金不富英雄漢,一片世情天地間,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這首曲詞對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做了猛烈的抨擊。最后兩句“白,也是眼,青,也是眼。”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刻畫了勢利小人的面目,青眼白眼都是他們的嘴臉。二是作者的態度,無論青眼白眼,一律予以漠視。

          (五)命運多舛,前路迷茫

          在生命的很多時刻,我們會迷茫惆悵,仿佛落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人處于社會群體中,既有歷史風云,時代背景等大環境的擠壓,又有前途生計,人事變遷的困擾。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前面的路,也看不見一絲光亮,只是停留在秋風中,冬雨中,一任凄風苦雨牽扯了我們的心腸。

          馬致遠擅長描寫自然景物,這方面作品也最能代表他的風格,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曲子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個蕭瑟蒼涼的意境,并且用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彷徨,失意,迷惘,愁苦,言有盡而意無窮。馬致遠的家鄉在哪里?

          前途到底在哪里?一念及此,不覺斷腸。

          陳草庵的[山坡羊·嘆世]這樣寫: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路迢迢,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這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光如水流逝,可是我們好像永遠是被時光遺忘的那個角落,無人問津,照樣老去。野百合也有春天,但是春天在哪里呢?

          再看看徐再思[雙調·水仙子]: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這首曲詞運用以景襯情的寫法,渲染出肅殺凄涼的環境氣氛,寫羈旅在外的游子的無聊和孤寂,也表達了對身世,親情,前程的種種縈繞心腸的憂思。

          章節四

          人生活在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中,隨時可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活動。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也很復雜。從心理因素看,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方式,意志品質,個性特點的不同都會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從外在原因看,個體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中一些重要的因素,社會風氣,經濟文化條件等都會造成巨大影響。甚至連某些物理條件變化如高溫,嚴寒,噪音,強光,黑暗等也會造成對于人的不良刺激。

          對于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情緒,唯一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就是正視它,承認它,匡正它。人要隨時勤快的加以拂拭,不能沾染一點污垢塵埃,以使心性保持光明潔凈。

          那么,對于元代的漢族知識分子,那群文人而言,他們是如何用他們積極的心境去應對環境以及風險或者迷茫,或者悲觀失落,并且最終達到內心的寧靜和諧,又用哪種可能較為健康的心態去應對社會可能的不健康,不光亮,從而獲得內心的光明潔凈的?

          (一)古往今來,名利一直是人們所追求的,但正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所言,它們不過是過眼煙云。明白人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必去追名逐利,自尋煩惱。在千變萬化,粉紅駭綠的世界,保持一份寧靜澹泊的心情是十分必要的。人處于寧靜之中才能領悟人生的哲理,得到精神上的歡愉。經過錘煉與滌蕩后的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所以在元曲中有些作品便鄙薄功名利祿,蔑視封建禮教。

          張養浩[山坡羊·述懷]便這樣寫道:無官何患?無錢何憚?休教無德人輕慢。你便列朝班。鑄銅山,至不過只為衣和飯,腹內不饑身上暖。官,君莫愁;錢,君莫想。

          這首曲子便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度與處世哲學。作者在對人生有了深刻領會和透徹體悟后,淡泊名利,注重品行,這便是他內心獲得的力量。再看阿里西瑛[殿前歡·懶云窗自敘]:懶云窗,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臥,天夢南柯,得清閑盡快活,日月穿梭過,富貴比花開落。青春去也,不樂如何!

          這里描寫了一種擺脫一切世俗名利欲望束縛之后悠然,散淡的生活,以此表達了對人生的看法。富貴是虛幻不實的,身外之物。猶如鮮艷的花朵,終有凋落的一天?赐噶诉@一點,生活便可以超越自由了,再不必憂愁煩惱,費盡心機去競爭拼搏了。

          (二)現實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更加不可能完全符合每個人的心意。抑郁的心情需要改變,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現代人說“有了快感你就喊”、“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有時候,把我們的不平,憤懣,抑郁,喊出來,傾訴出來,也許會輕松許多。心里也如同卸下巨大的石塊,對社會,對政治,對權貴,對很多人事,元代散曲不少作品便直抒胸臆,辛辣嘲諷,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猶如大夏天吃麻辣火鍋,雖然出了一身大汗,卻也身心突感淋漓痛快。例如睢景臣[高祖還鄉]:你身須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跟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壺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上住,也曾與喂牛我切草,拽壩扶犁。

          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窮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還酒錢偷量了豆幾斛。

          有甚糊涂處?明標著冊頁,見放著文書。少我的錢,差發內旅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共道六三,誰肯把你揪摔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

          這首曲子從劉邦貴為天子的得意處來潑冷水,通過他的一個鄉鄰的回憶,揭了他的老底。在這里,封建帝王的所謂尊嚴,威風不復存在。

          而關漢卿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更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辛辣嘲諷的語言,描寫了自己所走的生活道路,滑稽放誕,卻也真的很過癮。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趜、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徒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三)人是感情的動物,情感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貫穿于人的全部生活,很難想象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沒有情感的需要和渴求。

          人的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但主要的是愛情,親情,友情,鄉情等,詩歌是人以強烈的情感寫就的,在元曲里,我們可以窺看元代人的情感世界,得到調控情緒,情感的啟示。真摯的愛情是雙方的承諾,也是崇高的責任。人類的愛情是生理,心理,美感,道德的體驗,美好愛情的深入發展應該是理智,親密感情的升級,愛情應該成為進取的動力,給人以力量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使人奮發向上,努力做到愛憎分明,敢于表達。又待人以誠,寬容理解,這樣才會有健康,真摯,豐富的情感生活,也才會有舒暢愉悅的現實生活。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的詩詞作品來得潑辣俏皮。

          商挺[雙調·潘妃曲]這樣寫道:戴月披星擔驚怕,久立紗窗下。等候他,驀聽得門外地皮爾踏。則道是冤家,卻原來風動荼蘼架。

          這個曲子描寫少女晚上在窗下等候情人到來的急切心情,十分細膩。“怕”“久”最能體現等候時的焦急,渴望,不安而產生的錯覺。合乎情理,自然生動,表現了封建時代戀愛中青年的大膽舉動。

          姚燧[越調·憑欄人]馬上墻頭瞥見他,眼角眉尖挑逗咱。論文章他愛咱,睹妖嬈咱愛他。

          此曲寫才子佳人間率直的愛情,二人偶然遇見,眉目傳情,大膽挑逗,表露心跡。把青年男女一見鐘情,相互愛慕之意表現的淋漓盡致,激情飛躍。

          而貫云石的[雙調·清江引]則更有一番風味:若還與他相見時,道個真傳示。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

          這首曲子描寫男子嘆息和情人離別之苦,妙在不是直抒離別的苦味,而是用極其節制的手法來表達郁結的相思。小令用了一個極其夸張的比喻,把久無音信的原因,歸結于沒有天一樣大的紙來書寫他的相思情意。實在絕妙,紙短情長,韻味雋永。

          (四)庭前花開花落,天邊云卷云舒,得之于自然,又歸于自然,與人世的變化毫不相干;ㄩ_花落無聲,云卷云舒表達對世事變化轉瞬即逝的感概。人也是一樣,要用平常心對待世間的一切變化,求得內心的平和自然。有時候,充分感受世界的寬廣,自然的美好,主動去接近自然,享受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也是排遣孤獨的好辦法。而中國文人歷來就有一種寄情山水之間,在山水田園間抒解寂寞情懷的辦法。在元曲中這樣的作品數量很多,也正表明,元代文人能夠做到的自我排遣,走出自我狹隘的小天地,親近大自然,在自然中看到清澈明靜的天空。云蒸霞蔚的群山,蒼綠幽美的樹木,漣漪輕泛的流水,秀麗多姿的花叢,純樸自然的民風……這一切足以使人身心兩忘,沒有惆悵,沒有悲哀,沒有迷茫,進入無憂的天堂。

          鄧玉賓[正宮·叨叨令]寫道:白云深處青山下,茅庵草舍無冬夏。閑來幾句漁樵話,困來一枕葫蘆架。恁怎的也么哥,恁怎的也么哥,煞強如風波千丈擔驚怕。

          這首小令便是描寫隱居山林茅舍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輕松愉快的心情。盧摯[中呂·喜春來]則說:春云巧似山翁帽,古柳橫為獨木橋。風微塵軟落紅飄,河岸好,草色上羅袍。

          全曲洋溢著輕松歡快的情調,郊外春光明媚,白云悠悠,楊柳依依,微風習習,落花飄飄。漫步于河灘,衣服上也沾染了青青的草色,真是為大自然的美好莫名感動。

          孫周卿[雙調·水仙子]西風籬菊燦秋花,落日楓林噪殘鴉,數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兒孫自種桑麻。親眷至煨香芋,賓朋來煮嫩茶,富貴休夸。

          又另一首“小齋容膝窄如舟,苔徑無媒翠欲流。衡門半掩黃花瘦,屬東籬富貴秋,藥爐經卷香篝。野菜炊香飯,云腴漲雪甌,傲煞王侯。”

          曲中描寫秋天日暮時分的田園景物,給人賞心悅目之感,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的山居生活,也看到了他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和高蹈歸隱的情懷。

          再來看曹德的[雙調·慶東原]低茅舍,賣酒家,客來旋把朱簾掛。長天落霞,方池野鴨,老樹昏鴉,幾句杜陵調,一幅王維畫。

          小令猶如一幅白描畫,寥寥幾筆,勾勒出南方鄉村的傍晚景色,淡雅,安詳,寧靜了畫面,也寧靜了人心。

          在元曲中類似這樣的寫景寄情,隱逸山林的作品不勝枚舉,由此可以看出,元代文人努力用他們的眼睛在觀看外面的世界,對于自然山川的感悟平衡著自己的心態,并且最終回歸到寧靜平和,也從自然風物中得到了很大的心靈慰藉。也只有如此這般,才能擁有曠達超脫的心態,坦然平靜的心緒,才能攙扶人在滾滾紅塵中走得心意堅定而且平和。這正是:世間少有平坦路,高低險峻各不同。只存平坦于人心,勇敢恍惚一念間。

          參考文獻:

          [1]李復波.《詩詞曲小令精華叢書元曲小令精華》[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畢業.《中華千年文萃·曲廳》[M].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

          [3]閻立欽.《唐詩心語》[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5]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從元人元曲中品味元代文人的心路歷程】相關文章:

        淺談宋元文人畫的審美思想03-29

        品味《西廂記》的語言藝術02-24

        談關于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發展之原因的探索論文04-14

        《莊子》中“安之若命”的解讀04-13

        淺談生活中的數學應用03-18

        淺析《詩經》中的鳥意象04-21

        淺談舞蹈中的扶把訓練03-29

        翻譯中的“洋味”與“洋腔”04-28

        漢字中蘊含的美感論文03-18

        生活中的物理論文07-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