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課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
幼兒園的課程改革一直是幼教改革中的熱門話題和核心課題。在課改的熱潮中,存在著以下認識上的偏差:①拿來主義。一些幼兒園為了趕時髦,不假思索地全盤照搬,而忽視地域性、本土性;②盲從心理。人云亦云,導致課程頻繁更換,教師無所適從;③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有的幼兒園在轉瞬間就有了所謂的“園本課程”。然而真正的“園本課程”應有其獨立的理論體系,在目標、領域等方面都要考慮到教育的均衡性。
要想走出這些誤區,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首先要具有清醒的頭腦,把握課改的方向和脈搏。一套質量上乘的幼兒園課程,是課程專家和有經驗的教師共同合作制定而成的。因此,對于管理者來說,他的工作是引領教師如何創造性地運用這些已初具推廣價值的文本課程,學會選擇和補充有品質的教育資源,通過課程園本化的過程,使課程和教育活動能在最大程度上適合自己的教育對象,做到“以不變應萬變”。下面,以我園的實踐為例來說說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制定過程。
一、課程審議前
課程審議,這是我園一貫堅持的課程管理方針。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整合理念的引領下,我園啟用由南京師范大學出版、周兢老師編著的新教材《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雖然新教材靈活度較大,但在使用時存在著地域、周邊環境等差別。所以,我們在開展教育活動前,采取先集體備課再回到個體反思的研討方式,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每個主題實施前,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以年級組為合作單位分組進行課程審議。
雖說課程審議在我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實際參與者少,經常是教研組長或一二位骨干教師唱主角,而多數教師只是以旁聽者的身份參與,缺乏個人思考和見解。二是課程審議浮于表面,教師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安排,注重的是課案操作性強與否,而缺乏對課程資源深層次的審議與梳理。這就阻礙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以及園本化課程的建構。為此,我們以“課程審議表”為主線(課程審議表附后),對集體備課制度作了一些改革。
為了避免課程審議中只有幾個人發言的情況,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在審議前預習教材,發現問題,尋找問題,并及時做好記錄,供課程審議時一起交流探討。在此,我們擬通過“我的問題”、“我的資源”、“環境預案”(見附表)三方面的填寫來敦促教師做好審議前的準備。以此針對課案中存在的焦點問題及困惑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思想和經驗,同時,把以往教學實踐中好的經驗與做法充實進來,匯集團體智慧。有了課程審議前的準備這一環節,教師在課程審議中自然“有話可談”,避免了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課程審議中
(一)程序安排
1.回顧總結上一主題,做好主題與主題間的銜接溝通。作為審議的開始環節,主要是圍繞最近實施過的主題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交流,如,各班比較成功的特色活動、班級環境亮點以及具體教學情境中的疑難困惑問題,等等。
2.分析當前主題背景,結合“課程審議表”所收集的問題展開研討,尋求同伴援助,有目的地對一些活動進行修改。實施中,我們發現有些主題內容比較空洞,應予舍棄,或將幾個活動加以合并;有些主題可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擴充,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如根據現階段幼兒對“神六”的關注,我們在“可愛的祖國”這一主題中增加了“關注神六”系列活動;有些主題可自行設計,以往實踐過的、操作性強的主題活動可穿插進來,如根據教師實踐的結果,中班穿插了主題活動“變化的世界”,大班穿插的主題活動“有用的報紙”,從而把具有本園特色的教育資源充實進來,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3.收集整理教育資源,由教研組長協調分配,做好前期準備。由于我們使用的課程文本的配套圖片、音像資料很少,雖然留給教師創造的空間,但也給教師們本已繁重的教學工作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為了使課程順利開展,我們改變以往個別指派的分配式管理模式,在課程組長的統一調配下,各班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主動領取任務,共享教育資源。
4.環境預案設計。各班在審視的基礎上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與要求,進行環境預案的設計,通過豐富的主題環境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兩位搭班教師共同商議、分工合作,輪流擔任環境的主要設計者。通過填寫環境預案,教師對整個主題環境作全局考慮,明確每個活動中需要積累的作品及資源,以做到計劃在前、實施在后。
(二)形式安排
在課程審議的形式上,我們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搭班教師間的班內審議、班際審議、園際審議等等。就目前看,班際審議是最廣泛的一種形式,除了上述所說的年級組之間的審議外,還有根據教師特長開展的某一教學領域的組內審議、基于課題研究的研究組內審議等。在審議中,我們更多地借助年級組之間的群體力量,即交互式的現場觀摩開展反思研討活動,既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又達到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目的。如大班年級組進行課程審議時,我們組織小班、中班教研組進行現場觀摩;中班教研組開展活動時,組織小班、大班教研組進行觀摩。如果在審議中碰到有困惑、有爭議的問題,在本組內教師又無法達成共識的時候,我們便尋求同伴的援助,請組外觀摩教師參與進來,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通過循環式的交流互動,教師不斷變換著角色,時而是組織者,時而是聆聽者,時而是合作者,也加強了不同年齡階段課程之間的銜接。以下是一則關于中班課程審議—主題活動“商店”中的案例片段。
問題聚焦:活動“逛超市”中,在班容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如何讓幼兒體驗用10元錢到超市進行購物?
過程實錄:
教師A:外出參觀涉及的安全因素較多,可采用游戲的方式,預先在活動室內布置場景,每樣商品上標好價格,然后用制作的貨幣進行購物。
教師B:游戲的形式固然很好,但有時游戲無法代替現實的生活,例如,商品上的商標、條形碼的認識必須到實地參觀后才有所認知。
教師A:可采用分組的形式,把班內幼兒分成兩大組,這樣可以相應減少人數。
教師B:采用分組的形式很好,雖說對教師而言工作量是增加了,但很好解決了人數問題,不過前面提到了安全問題,例如乘車、上電梯等,該如何解決?況且考慮了安全問題,教師能兼顧教育的內容嗎?例如活動中的講解、幼兒的記錄等。
組外援助:關于安全問題,教師可尋求家長援助,事先聯系幾位熱心家長,最好是有一定文化層次的,讓家長了解本次活動的教育目的及教育程序,便于活動中的管理和指導;關于指導問題,一方面讓家長參與進來,另一方面為避免活動中指導的不足,教師可把活動的全過程拍攝下來,回來后再和幼兒一起進行回憶講述,并讓幼兒做有關記錄。
上述案例可見,隨著討論的深入,教師的經驗由點滴、零碎逐漸趨向成熟、系統,并最終達成共識。在這樣的研討活動中,大家以開放的心態取長補短,以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一種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的研究氛圍正在我園日漸形成。
三、課程審議后
通過集體審議的群體反思后,教師最終還需回到個體反思。教師在課程審議后要對審議中所獲得的經驗、問題進行認真回顧和梳理,填寫好課程審議表的“解決策略”一欄(見附表),進一步明晰問題,通過同伴援助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并最終形成個人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從各自的經驗和視角出發把握教材,對教材進行深人研究。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從教學目標到教學環節進行深人修改,明確增減的理由,從而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備課管理上,我們根據不同層面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別實行“全放權”、“半放權”、“部分放權”的管理策略,即年輕教師備詳案,有經驗的教師備簡案,骨干教師精備一科,使年輕教師在訓練中儲備經驗、嶄露頭角,骨干教師在鉆研中游刃有余、凸顯教學風格。
不難看出,我們設計此“課程審議表”的初衷就是為了做好課程審議前、課程審議中、課程審議后三環節的落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建立起民主、平等的研討、對話模式,建立起開放、互動的教科研管理體制。可以說,課程審議為教師營造了一個“相互支撐”的環境,通過群體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支持、溝通,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育理念、行為進行反思,促進其提高。
每一套課程都不是盡善盡美的,關鍵在于幼兒園管理者要以從容的心態、審視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套課程,深入領會其特有的課程內涵,并堅持不懈地深入鉆研,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課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出各自的優勢,最終實現園所的特色發展和教師個人風格的凸顯。
【幼兒園課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踐與思考11-24
班級動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03-18
淺談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02-28
探析職院校德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03-19
對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03-25
關于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程實踐的新思考03-26
對高校公共管理類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考03-04
高校公共管理類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考03-01
關于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考12-04
談高校資產管理實踐中的問題及思考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