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探析職院校德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3-03-19 11:38:57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探析職院校德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文章針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德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總結了課改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人文德育的高職德育理念和與之相適應的交往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程改革 人文德育 交往式教學

          在我國的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兩課”,即人們所熟知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有些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仍然稱其為“德育課”,本文遵照習慣使用“德育課”這一提法。高職院校的德育課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素質,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然而,隨著職業技術教育的不斷強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德育課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首先,在新的目標、形勢和任務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德育課的地位和效能,開始思考和質疑:德育何為?其次,外部環境的巨變加之德育教學本身存在的弊端也使課程教學在某種程度上陷于困境,甚至親身從事德育教學的工作者也感到迷茫:我們的德育有何意義?怎樣進行德育?這些問題折射出高職德育所面臨的困境。因此,反思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德育課程改革,尋求在職業教育的特定背景下,德育效能和價值的最大化,成為德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課題。
          一、當前高職院校德育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德育教學體制的弊端
          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直接導致德育實效性不強。首先,傳統的德育教育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極少實踐教學甚至完全忽略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又偏重知識的認知,往往以普遍化、客體化的知識割斷了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系。囿于特定的、固定的課堂教學空間和環境,教學活動只能在虛擬的情境中進行理論認知,遠離生活場景和社會實際,缺少體驗、感悟和踐行,課堂教學就缺乏活力,難有真正的效果。其次,課堂教學多抽象理論說教,缺乏生動鮮活的內容,更少參與和體驗。德育課程確實包含著確定的理論、知識和規范,但德育的目的絕非只是掌握和理解確定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社會發展的現實中,作為影響學生精神世界的一種力量,通過對話、交流和關懷,引領生命走向真善美,去體認生命的價值,顯現生命的意義。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以教材理論為“法定知識”,過分尊重其權威性而不去尋求發展與超越。同時,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是有形的、穩定的、成熟的,因而是易于把握的,相比之下,教材理論之外的鮮活材料則是無形的、不穩定的、缺乏組織性的,因而是不易捕捉和把握的。所以“法定知識”的說教和灌輸幾乎成為課堂教學的全部,沒有學生的參與,沒有師生的平等對話,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學生對德育課的首要印象便是“枯燥無味的理論”,他們也不會投人熱情去關注,甚至不聽講。
          2.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相分離,使得高職德育缺乏職業特色和吸引力。眾所周知,職業技術教育以培養訓練職業應用能力為重,是使學生能從事某種職業的專門化教育,又稱這種教育類型為就業教育、謀生教育、飯碗教育,意在強調其授人以謀生技能的特色。盡管談到職業教育,人們在理論上和政策上毫無例外地顧及到“德育為先”,但在以功利化為中心的教育背景中,面對社會功利化的評價,德育何去何從,仍然難以定位。高職院校德育課的設置是以我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和共性為前提的,職業教育的個性特點、專業特色不能得到直接的體現。
          如果德育教學實踐中對此狀況不能給以充分的考慮和扭轉,那么在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崗位需求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場景中,德育必然處于尷尬境地,甚至會產生與專業教育的矛盾。在突出專業特色的目標中,專業課程的學時很是緊張有限,既沒有直接效用,又缺乏學科吸引力的德育課,則顯得占用了過多的教學時間而成為專業特色建設的不利因素。如此現狀,如何實現德育的普遍共性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特殊個性有機結合?因此探索出有職業教育特色的德育模式成為高職德育的當務之急。
          (二)德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病
          1.封閉性。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中心,教材中是經過社會選擇的、預成的、具有權威性的所謂“法定知識”,教師嚴格遵循教材,以傳授書本知識為己任,學生無形中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方式封閉:德育的主要教學方式仍是課堂理論講授,不能擺脫說教和灌輸的定式,缺乏師生交流和互動;教學的環境封閉于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室,遠離生活實踐場景;考核評價的方式封閉保守,沿用其他知識性學科的考核手段,局限于書面試卷形式的考試、考查,忽略德育學習效果與教學效果的特殊性,將其等同于教學效果外顯、可測的純理論學科,德育智育化了。
          2.單向性。信息輸出是單向的,教師在課堂上掌有絕對的話育應該承擔起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主要職責。專業成才與精神成人是相輔相成的,德育與專業教育因此有著共同的目標和整合的基礎,二者不是相互矛盾和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統一和相互協調的。雖然德育還不能完全等同于人文教育,但在目前職業學院普遍缺少人文課程的條件下,德育要在現有的條件下擔當起人文教育的職責。但人文教育的內涵和領域博大精深,在職業教育的主題中我們怎么予以選擇和定位?這是首先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人們求職生存的現實需要中,知識教育和技能教育被強化,而人、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人的生存條件和意義、人的精神和心靈世界等等與人的存在同樣密切關聯的問題逐漸淡化、邊緣化了,教育中的人便也片面化了。德育要思考和面對的不正是這些問題嗎?我們的德育就應定位在這個意義的人文德育上,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既要專業成才,又要精神成人,那么德育的宗旨就應是,以人為出發點,強調人的和諧發展,致力于促進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幫助學生理解并重視人生的意義,以正確的態度認識自己、理解他人、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上各種復雜問題,善待我們今天生存的環境,并把個體人生意義與社會價值實現統一起來。
          (二)超越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交往式教學模式
          人文德育要面向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重視學生個體的人生體驗,在貼近學生生活的層面上作用于學生的人格成長,這就需要通過理解、闡釋、反思、交流、體驗、感悟等形式使學生受到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撞擊。而傳統教學模式的封閉性、單向性、被動性和程式化必然阻礙德育觸及學生的主觀世界,我們適應人文德育的思路,在實踐中嘗試采用了交往式教學模式。交往式教學突出教與學雙方互動,進行相互信息交換和交互作用,它不以學生獲得成熟認識成果為目標,而以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創造性、塑造自主自信人格為目的。交往式教學具有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的特征。
          1.交往式教學是開放性教學。教學活動形式是開放的,不再封閉于教室和課堂,而是以課外課的形式延伸到實習基地、報告現場、校園活動現場和網絡空間。教學內容以教材為參照,但不局限于教材,課堂的主題是開放的,課堂的素材來自社會生活實踐和學生的生活世界,一段社會紀實的視頻,一部愛國題材的影片,都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題。教學主題和素材可以由教師確定,更提倡由學生

        【探析職院校德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幼兒園課程管理的實踐與思考10-01

        《行政法學》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改革探析的論文06-26

        電工技術教學改革探析06-14

        水文學限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探討論文04-28

        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析05-16

        淺談課程改革的基礎教育論文05-31

        公共英語課程改革論文11-12

        小學美術傳統節日單元課程設計探析論文05-09

        現代司法理念與民事再審程序改革的理性思考08-28

        探析改進大專院校圖書館書目數據庫質量之我見06-0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