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WTO與民族工業
WTO與民族工業一場從黑發到白發的談判,在2001年總算有了結果。其實WTO真的是一枝帶刺的玫瑰,也許這就叫作--痛并快樂著。
民族工業的定義
民族工業是在我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民族資本所辦的企業。現在我國已是完全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 并且已經加入了WTO,"民族工業"這一概念存在的歷史條件已完全不同。聯合利華對外事務董事曾錫文說,不能過于狹隘的理解"民族工業",在WTO背景下,"民族工業"不再是一個封閉概念,中國企業要以一個更廣泛的視野和國際化規則來描摹它。"民族工業"的概念將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變化 ,我們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quot;民族工業"的內涵和外延重新定位。
世界經濟一體化或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總趨勢 ,在這一趨勢的驅動下 ,各國的企業和產品紛紛走出國門 ,在世界范圍內尋求發展機遇。許多產品都已成為全球性產品 ,許多支柱產業也成為國際性支柱產業 ,而不是某一國的產品或產業。
民族工業的內涵不僅包括由本地人出資發展的工業,而且包括整個炎黃子孫,如港澳臺、海外華人等出資興辦的工業,它不再是單單以本國人的資本創辦的盲目排外的企業,它是整個民族的整體工業能力和整體工業水平。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民生產能力及國際綜合競爭能力的工業 ,都應該屬?quot;民族工業"的范疇。
民族工業的外延不僅包括在本國國內由本國居民經營 (國有、集體、私營或個體 )的工業 ,而且包括中外合資、合作工業。但外商獨資 ,如果基本技術、品牌完全是外國公司的 ,資金的調用、調控都控制在外商手中 ,那么該工業不是"民族工業"。在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并不一定要中方控股才能使其成為"民族工業",只要國家對企業擁有調控權,該企業就能稱為"民族工業"。而國家的調控并不完全通過控股來實現,一方面 ,國家可以通過價格、稅收等宏觀手段來管理這些項目 ;另一方面 ,中方可以通過談判 ,經過協調 ,在原材料供應與采購權、產品定價權、產品銷售權、人事安排權、重大問題決策權等方面 ,用非控股方式來取得對合營企業的實際控制權。
民族工業的提法有助于鼓舞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心,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企業家奮發圖強的精神?偠灾,"民族工業"是指吸收各國有利條件在本地進行生產 ,或單純本地成份 ,或綜合本地、外來成份 ,有利于提高整體工業能力、整體工業水平及綜合國際競爭能力的工業。
對進入WTO的理解
當今世界,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支撐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世貿組織被認為"經濟聯合國" ,它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標志。加入WTO是保證國民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的國家發展戰略。根據對世貿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的發展歷史分析,許多國家都因積極參與這一多邊貿易體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希臘,瑞典,芬蘭,丹麥,意大利,德國于1950-1951年,日本于1955年,西班牙于1963年,韓國,阿根廷與1967年,新加坡于1973年,泰國于1982年,墨西哥于1986年加入關貿總協定后,各國的經濟普遍的到了較快增長。1947年關貿總協定簽署是僅23個締約方,截止1999年5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有135個成員,其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102個占成員國的75%。世貿組織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占到了世界貿易總額的90%,我國與世貿組織成員國的貿易額占我過對外貿易額的90%,我國的貿易地位列世界第10位,這樣的貿易大國,卻被世貿組織拒之門外。中國不僅不能享受世貿游戲規則的益處,而且經常遭到無端的報、制裁。美國每年一度的對中國最惠國待遇的資格審查,嚴重影響了中美貿易的正常運行,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另外,近年來在我過外貿中,一些國家動輒以中國商品有傾銷行為而立案調查,而我們又投訴無門,為此蒙受了沉重的損失。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發展,越來越證明了,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沒有中國的加入,世貿組織的世界性是不完整的。同時,中國石油"入世",才能更好的與世界經濟接軌,才能擺脫我國在外貿中的不利局面。前任世貿組織總干事魯杰講,中國已經是相互依存的全球經濟的重要一員,中國越來越需要世貿組織體系的機遇和選擇,以滿足其增長和發展的巨大潛力,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不能沒有有保證的進入全球市場的機會!
加入這個組織,不能期望立竿見影的得到看得見的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通過全面參與其活動,結合本國的經貿發展,積極作出戰略調整,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雙向過程,在我們對外國產品和企業開放國內市場的同時,也為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和產品帶來進入世界市場的商業機會。毋庸置疑,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對于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進入WTO的機遇與挑戰
毋庸置疑,加入WTO將會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首先 ,在國際市場上 ,我國出口的商品將享受到締約國的非歧視待遇 ,獲得自由貿易的好處 ,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這樣 ,我們只要一入關 ,將面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利于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對于我國擴大出口和改變自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外貿出口一直所處的低靡狀態 ,走出國內過剩經濟狀態 ,具有重大意義。在國內 ,擴大出口導致生產的擴大,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 ,對解決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 ,可以享受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 ,對我國具有發展潛力的工業 ,如汽車、電子、化工、計算機、生物制品等行業的保護 ,就可以使其成熟后走向世界市場 ,參與國際競爭。
另外 ,入關后有利于我們吸引更多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 ,進口急需的設備和原材料 ,加快企業技改。入關后 ,大幅度削減關稅 ,將有利于國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對打擊私運 ,增強社會道德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有:
1 吸納了大量國外資本 ,彌補了國有企業資本金的不足。
2 引進了先進技術與管理模式 ,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3 促進了產業與產品結構的重整和優化 ,使供給較快地適應消費者的選擇性需求。
4 在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 ,訓練了我國產業大軍。
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 ,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沖斥我國市場 ,無疑會對我國民族工業是個很大的挑戰。入關后 ,按照國際慣列 ,沿海等地按規定必須外銷的三資企業有可能擴大向內地銷售 ,國有企業將面臨更嚴竣的考驗 ,中國企業面對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而面臨生存危機 :在失去關稅和非關稅保護的條件下 ,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環境惡化 ,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下降 ,中國的新興產業發展可能受到挫折 ;中國企業將面臨經營人才和技術人才流失 ,中國企業成為外資企業的人才培訓基地 ;中國民族企業的就業會受到沖擊 ,下崗壓力會更嚴重等。我們現在在生產技術、管理水平、資金及信息等方面 ,總體上處于劣勢。如果重視不夠 ,或政策失當 ,處置不力 ,這些不確定因素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迎接挑戰
上:國家政策保護篇
保護的必要性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民族工業還很脆弱。面對國外的極富戰斗力的企業和優良的產品,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保護措施,那么中國的民族工業就會被扼殺在搖籃,國內的廣闊的市場將大部分被外國的企業所占領,我們的工業化夢想也就無法實現。
保護的具體措施
保護的具體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關稅方面的控制;二是對某個具體的產業有關數量、許可等方面的控制制定相關的制度。關稅下調以后,國外的產品走進中國,那么勢必對我國的工業,尤其是生產機電類產品等較國際水平相對落后的工業部門形成很大的沖擊。適當的提高關稅,給予這些站在WTO浪尖上的企業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上升空間,使其有足夠的時間適應WTO帶來的挑戰,發展自身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同時,考慮到某些行業的特殊性,實行必要的制度,有利于相關行業的發展,并且逐步納入國際軌道。與此同時,世貿組織原則所允許使用的手段,特別是給?quot;世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優惠措施,中國都要充分利用。
對保護的界定
首先,保護是在WTO所允許的范圍內的保護。WTO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和貿易自由化的基礎上,進入WTO就意味著中國著將接受貿易自由化原則,放棄已往的保護貿易政策。在這一前提下,保護就不再像從前那樣,而只能在世貿組織條款規定中允許的范圍內。事實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接受世貿組織條款的同時,采取各種各樣的保護政策來扶持本國的工業。因此,完全沒有保護的絕對貿易自由化是不存在的。
其次,保護的范圍有了變化。進入WTO以后,保護顯然不能帶有民族情緒的"憐香惜玉",保護要有選擇性,這是世貿組織本身決定的。因為市場經濟和貿易自由化不可能讓你把所有的行業都保護起來,所以對于保護的范圍要有很清醒的認識和很敏銳的判斷力。保護就要保護那些目前有一定實力同時又有很大上升空間的行業,例如機電類。雖然相對于國際一流標準,我們不得不承認還有差距,但是在很多方面,我們還是處于很有利的地位的。同時在技術方面,我國有不少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在未來幾年或十幾年內將很有希望成為極富競爭力的行業。但是如果現在沒有適當的保護,從一開始就面對來自國際的巨大沖擊,舉步維艱,更嚴重的被擠跨,無疑將是我們的巨大損失。同時,一些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無疑是我國的拳頭行業就不需要保護了。比如我國的服裝、食品和玩具行業。這些行業已經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王牌,進入WTO就等于放開了手腳,需要保護的似乎是其他國家了。另外,對于一些目前可能還沒有什么競爭力,但是有相當潛力的行業,也要有一定的關注和投入。
最后,保護具有了時效性。過去的保護并無具體的時間限制,但是"入世"以后的保護多數都有時間限制。一些保護是暫時的,一些保護是過渡性的,一些保護是有階段性的。例如,如果中國利用保護幼稚產業條款對某個行業進行保護,按規定一般是3-4年的時間。如果中國援引保護國際收支條款采取保護措施,時間也不會太長;一旦國際收支狀況得到改善,為此而采取的保護措施就必須停止。
對保護的正確理解
國家對某個行業的保護,事實上是為了更加有利于該行業的發展,而不是把它包起來,不讓風吹不讓雨打。俗話說:救急不救窮。我們所說的保護,是具有很明確的目的性的保護,是為其發展提供的暫時的、局部的有利條件。對于有的行業的有些企業,內部運營機制腐朽、產品質量低劣、資源分配不合理。這樣的企業,即使保護起來也是沒有用的,總有一天"保護罩"會被拿掉,問題暴露出來,毫無競爭力,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作為企業來講,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我們現有的國家和世貿組織的優惠政策,如何提高自身的實力,看清形勢,認識問題,居安思危,放眼未來,而不是去爭取一時的安樂,沒有了以后的大好前景。
下:企業內部運營機制篇
(一)打好"民族牌"。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十分濃烈, 對民族工業的產品有一種出自本能的親近感。這就是內生于國人心靈深處的民族情結 ,也正是民族工業可以充分利用的有利條件。前幾年 ,長虹電器"以產業報國 ,以民族昌盛為己任"的廣告宣傳 ,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 ;創維電視"創維情 ,中國心"的廣告導語很快被人們所識記。這些貼近國人的民族情感且具時代特征的宣傳, 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二)實施"品牌戰略"。良好的品牌總是過硬的質量和完善的服務的同義語。創立品牌 ,首先必須狠抓產品的質量和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其次要善于利用多種媒體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介紹和宣傳。事實證明 ,具有民族性、人民性、人情味的廣告宣傳能夠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再次要對擬創立的品牌及時予以注冊 ,對其使用的新科技實施知識產權保護。
(三)實施企業創新工程。在知識經濟時代 ,創新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產品的競爭力 ,也將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為此 ,民族工業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
1 .建立精良的科研和開發機構。企業應獨立建立或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組建科研和開發機構。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前提。
2 .加大科研和開發投入 ,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
3 .建立靈活的運行機制 ,這是創新體系的核心。只有好的機制 ,才能吸引天下良才 ,并做到才盡其用。
4.重點引進外國先進的關鍵技術 ,并把引進與配套,引進與學習、改造、創新結合起來。好的機制的標志是 :科技與經濟的直接結合 ,科研成果的產出率高而且快 ,科研和開發人員的勞動成果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得到充分的肯定。
5.對外國的同類產品 ,有針對性地積極開發符合我國消費特點的品牌 ,并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及時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 ,這是企業創新工程的目的所在。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則具有更深遠的意義。企業的制度創新 ,就是要根據企業的生存環境的變化 ,建立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新機制和新體制。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企業制度 ,包括企業的產權制度和資本營運制度、公司的治理結構、企業的分配制度等等。企業的文化創新包括企業的形象戰略、品牌戰略、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的理念、領導藝術、員工的素質與追求等等。優秀的企業文化是形象好、品牌精、領導有力、凝聚力強的文化。
(四)主動出擊 ,積極防御。立足國內市場保護自己的市場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還必須要主動進入國際市場 ,這是一種積極的保護自己的戰略。民族工業應該有這份自信 ,一旦自己的產品成為國際名牌 ,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就不是問題了。
結語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中國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形勢下,入世已經是我們勢在必行的了。這既不是在趕什么時髦也不是一相情愿的徒勞,而是發展的必然。如果說我們要為了今后的強大而付出什么的話,那么入世將是我們最好的選擇。無可否認,過去的經濟體制對我們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然而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負面作用,使得一部分企業所存在的問題隱蔽了起來,漸漸失去了競爭力,失去了在國際市場的先機和主動。現在我們的入世,意味著我們的民族工業將面對真正的挑戰和洗禮,并且逐步納入國際軌道。萬事開頭難,剛剛入世的幾年,對于我們的民族工業來說,無疑是最艱難的。利用現有的各種優惠政策充實自己將是目前民族工業的首要任務,也是納入國際軌道必須要走的關鍵一步。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走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我們的民族工業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角,實現我們偉大民族的復興。
【WTO與民族工業】相關文章:
wto與民族產業03-21
WTO規則的國內適用03-19
國際WTO慣例仲裁規則03-03
“超WTO”義務及其對WTO法律制度的影響-中國入世議定書評析(03-18
加入WTO后的我國金融監管03-23
WTO與中小企業市場創新01-12
WTO與我國證券法制的發展03-19
加入WTO對我國公司理財的影響03-11
WTO電子商務貿易政策探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