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探企業技術創新激勵與約束機制
摘要:由于缺乏有效的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致使相當部分國有企業缺乏創新的熱情和責任,不能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只有盡快建立相對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才能保證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企業 技術創新 激勵機制 約束機制
在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之際,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咄咄逼人的國際國內競爭,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乃至國家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基礎。然而,我國企業至今還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相當部分的企業既缺乏創新的熱情,也缺乏創新的責任,致使國有大中型企業面臨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形勢相當嚴峻。目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主要專業生產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僅占26.1%;國有重點企業的關鍵設備,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僅占15%,近70%的設備屬于國內一般水平或落后水平,尚有15%以上的設備在“超期服役,,。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缺乏有效的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不能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內部動力則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加速建立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是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核心問題。
一、激勵與約束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機制
對市場經濟的理解,我們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認識過程,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不再簡單地認為市場經濟只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手段,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區別不僅在是否用價格實現資源配置,更本質的是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同,簡單地說,市場經濟通過制度安排給予廣大的人民對生產和對創新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激勵;同時它又對每一個經濟決策者有約束,這種約束使得他要對自己的經濟決策的后果負責。正是市場經濟特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構成了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的經濟活動包括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創新理論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的.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他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說是生產要素的一種新組合.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技術或工藝發明,而是一種不息運轉的機制。技術創新是科學技術成果商品化過程中的技術經濟活動,這一活動的實施,需要有良好的動力機制,即激勵和約束機制。激勵就是通過誘發企業內部的動力源.調動人們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過程的不斷加速。沒有積極性,一切經濟發展都無從談起。約束是指企業能自覺、主動、有效地制止技術創新活動中的一切不合理行為,保證創新活動的有效率和合理化。激勵與約束兩者缺一不可,但又是非對稱的,尤如汽車的動力機制一樣,激勵就像汽車的發動機,汽車要起動,須要有發動機,但是僅有發動機汽車照樣也不能開上路,還必須要有剎車裝置,這就是約束,所以激勵與約束機制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只有建立相對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才能保證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健康運行。
二、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的路徑選擇
激勵機制是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的主導部分,構成企業內部動力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經濟利潤驅動力、企業社會價值驅動力、經營管理者成就驅動力、創新人員社會價值驅動力等等。要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內部動力,關鍵是要建立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的建立涉及到企業內部因素和企業外部環境,以下主要從企業內部因素分析:
首先,通過企業生產經營目標—利潤最大化來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企業技術創新受利潤最大化經營目標的支配,即經營目標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機。企業創新動機并不是為創新而創新,也不是追求一般利潤,而是為獲取作為創新收益與創新成本之間差額的超額利潤。市場經濟存在兩個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法則:競爭法則和利潤法則,企業必須通過不斷地技術創新,把握和贏得技術機會和市場機會,向用戶推出所需的新產品,特別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高技術附加值和市場竟爭力的名牌產品,有利于替代進口和改變外貿出口結構的高新技術產品,才能開拓和占領市場,獲取相應的利潤。同時企業自身利潤最大化,企業的持續發展,既是經營管理者的成就,又是企業良好社會價值的體現,也與廣大員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要使所有企業形成一個共識,要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和持續發展,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從“要我創新”轉向“我要創新”,進而自覺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其次,企業應積極探索和設計自身的產權結構,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能有效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我國國有企業的產權不夠明晰,產權形式是國有產權,產權的轉移變化主要是經營權的變更,其產權的二重化所采取的是委托管理模式,即國家委托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再委托投資主管部門,各投資主管部門再委托企業,這種層層委托代理使各委托或受托主體僅作為代理人,并沒有與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建立真正聯系,自然也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激勵和監督機制。黨的十五大已明確把非公有制經濟納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并提出了公有制可以而且應該有多種實現形式,為企業進行產權結構的調整和探索新的產權形式奠定了理論基礎。為此,國有大中型企業應積極主動探索自身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權結構調整,尋求有效激勵創新的產權制度。近幾年,我們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法》的實施,使不同勞動者和股東擁有不同的產權,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對調動起各方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起到較好的效果。在這方面,合肥榮事達集團為我們提供了典范。榮事達集團面對日愈激烈競爭的家電市場,從資本運作人手,通過產權制度創新,先后與香港地區、日本、美國合資和引進技術,形成由內地單一投資主體向日本、美國、香港地區和內地多元投資主體的轉變,成功地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元化產權結構,尋求到有效激勵創新的產權形式,使集團走上“引進—消化吸收—獨創,的良性循環道路,資產規模從合資前的1.4億元猛增到25億元。1995年以來,連續三年居全國洗衣機行業產銷量第一。
第三,加快企業進人市場的步伐,使國企成為真正的獨立法人,通過市場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增強企業活力,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始終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尤其在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只有加速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真正的獨立法人,依據市場規律求生存和發展,惟有這樣,企業才能感到市場的壓力,進行技術創新。同時,也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使企業獲得技術創新收益,從而吸引企業進一步進行技術創新。云南玉溪紅塔集團從80年代中就以市場為導向,緊緊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搶占技術制高點,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創出一個個受市場歡迎的名牌香煙,集團也一躍成為亞洲第一,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現代化煙草企業。1998年實現利稅突破200億元大關,1999年紅塔山無形資產價值攀升到423億元,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第一品牌。形成了市場激勵企業創新,創新收益又不斷開
【淺探企業技術創新激勵與約束機制】相關文章:
淺探室內陳設05-29
《左傳》修辭方式淺探05-03
淺探作為自由的平等05-28
淺探音樂教育之路04-29
淺探具象與意象的深度連接05-29
淺探張之洞實業教育思想05-30
淺探適應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建設05-29
淺探電子時代藝術的異化05-31
“醉酒駕駛”量刑考慮情節淺探08-15
淺探巷道快速掘進影響因素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