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探索
摘要:數字化圖書館代表了當代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對圖書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數字化圖書館的基本特征和實施步驟出發,闡述了建設數字化圖書館的幾點要求和建設過程中應考慮的問題,旨在通過對數字圖書館特征的分析,明晰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整體方向。
關鍵詞:圖書館;基本特征;數字化
以數字化為先導的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迅猛發展,令人目不暇接。自1996年,以清華大學圖書館和IBM在第62屆國際圖聯大會上聯合展示的“數字圖書館方案”為標志,數字圖書館的概念正式進入中國。數字化的發展亦引發了一場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技術革命。伴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大幅度推進,作為知識的殿堂――圖書館正面臨著一次全方位的技術革新,一個嶄新的載體――數字化圖書館應運而生,它集信息儲藏、加工、交互與傳播于一體,并會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熟逐步代替傳統圖書館。因此,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勢在必行。
一、數字化圖書館的基本特征和實施步驟。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長期工作目標是以網絡為中心,建設一個分布式、規;陀薪M織的數據庫、知識庫系統,實現或部分實現收藏數字化、操作自動化、傳遞網絡化、信息存取自由化和資源共享化。其效果須體現在對讀者或用戶的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上。數字化圖書館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實體虛擬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傳遞網絡化及信息提供知識化。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實施可分三步走:
1、搭建基礎平臺。可從軟件平臺和硬件平臺兩方面著手。其中軟件系統平臺的總體要求包括:采用目前符合國家和地方技術標準和規范的主流技術,支持各種通用的元數據標準;采用簡潔直觀、可操作性強的圖形化窗口操作界面,功能設計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和用戶使用;模塊必須具備良好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充性;同時系統須具備很強的可移植性。
2、建設文獻資源。文獻資源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中心,我們要把館藏資源社會化,把社會資源館藏化:現實館藏是本館自己擁有的、可以為讀者和用戶開展服務的實體館藏,而社會資源寬泛無限,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圖書館,要把社會資源館藏化,實現社會文獻資源的整合。
3、開展廣泛深入的信息服務。數字圖書館的各種信息資源均是以數字化方式存儲于網絡之中,它打破了傳統圖書館讀者必須親自到圖書館才能借閱的局限性,為讀者和用戶提供了更廣泛深入的信息服務。
二、全面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有如下幾個要求:
1、先進的網絡和計算環境,實用可靠的應用服務系統
應建成特色數據庫的定位與主流數字化加工系統的無縫集成,包括自建庫、網絡數據庫、自動化系統數據庫、網絡資源在內的多樣化、多媒體等數字信息資源的整合;還包括資源種類、分類、檢索史等在內的個性化信息定制服務;開放的體系結構,遵循信息描述和資源互助操作的國際標準;同時應具備較強的可移植性,可在多種硬件平臺和操作系統下工作。
2、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
首先要開展數字化生產線建設,逐步建成集合3個特定對象的數字化工作流程:(1)網絡學術信息自動生成PDF系統。(2)教學參考書掃描、編輯系統。(3)多媒體資源格式轉換系統。其次要運用計算機技術,開展資源內容建設。這項建設工作量很大,如:數字化館藏的選擇與預處理;已有資源或將引進資源的整合;資源建設人員的儲備、組織等。這三項工作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新課題,要將其完全融合到原有的工作機制中,形成新的工作機制。
3、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
設置與數字化建設相匹配的崗位,如網絡軟件工程師、資源數據庫開發員、信息參考員、學科采訪員、目錄聯絡員、文獻傳遞員等。通過工作實踐,激發受聘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培養一支專業的數字化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使他們能夠勝任數字圖書館發展的迫切需要,從而使圖書館建設在諸多方面都邁上新臺階。
4、增強數字化服務的易用性
Google和Baidu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一方面是谷歌、百度的訪問不受限制,另一方面是其操作簡單,服務非常便捷,能夠被用戶所熟知和接受,不需要用戶進行深奧復雜的附加活動。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要吸取其中的經驗,無論是數字化平臺的界面還是功能元素,一定要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考慮其使用的便捷性,把功夫做到里層,把便捷的服務做到外層。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技術,如虛擬實景技術、虛擬參考技術、Blog和RSS等促進用戶與系統、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相互交流。
三、數字化建設中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1、標準化問題。元數據格式信息著錄規范及標準語義操作等的研究仍處于研究試驗階段,許多技術和標準仍需深入探討。
2、知識產權問題。無論是自建或者購買數據庫,都要慎重對待版權和著作權問題,特別是網絡傳播權問題,要時刻關注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的新法規、新技術及CALIS博碩士學位論文的發布和版權保護。
3、信息安全問題。需要從技術、管理和法律等各個方面建立完整的安全體系,如硬件設備、機房環境、網絡線路的安全性;操作系統、網絡結構和監控的安全性;數據庫系統和用戶認證的安全性等等。
4、特色資源的定位和開放協作。特色資源是指珍稀、臨近殘毀、需搶救的有保存價值和使用價值的資源或無版權問題的自有資源,這些資源須在相應機構或團體的統一規劃和指導下,合理選擇并分工建立標準化、可共享并獨具特色的網絡信息資源。開放協作指CALIS運作模式在區域、院校、院系之間,跨學科、跨行業間的開放互連,具有與其他合作項目應用系統的互操作接口。
四、結論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整合的過程,數字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使一線讀者和用戶充分享受圖書館的資源及服務,并借助圖書館來實現用戶的各種要求。發達國家有研究認為,2020年,紙質圖書將不再進入圖書館,而將主要以數字資源為主導,紙質圖書增加的比例將會越來越小,圖書館中紙型文獻占據的空間逐步讓位于數字文獻,讓位于讀者,從而真正地實現以人為本,形成信息共享空間,實現圖書館就在身邊的愿景。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技信息所.中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EB/OL]. [2008-11-15].
2、程亞男.數字化建設的目標及實現[J].圖書館建設.2003(4)
3、吳志榮.試論數字圖書館時代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圖書情報知識.2009(1)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探索】相關文章:
淺析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06-08
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探索與熟悉08-10
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深度剖析08-27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實證分析09-07
淺議高校圖書館檔案數字化建設10-19
成人教育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分析論文08-07
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探析07-16
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若干問題探析10-12
地方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若干題目的探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