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法對大陸架劃界問題的運用
中日兩國對國際公約關于大陸架劃界存在適用上分歧.由于東海大陸架油氣資源前景看好,雙方在 此問題上爭端日趨激烈.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國際法理論淺析大陸架劃界問題。理解“海洋劃界”與“領土主權”的區別與聯系。淺析大陸架劃界中的國際法運用,其中涉及自然延伸和公平原則,中間線原則,比例檢驗規則等,并分析我國如何就《公約》來保障本國的海洋權益,通過“共同開發”的過渡性方式,以及通過司法途徑,處理好大陸架劃界問題。
關鍵詞:大陸架劃界;外大陸架案;自然延伸;公平原則;中間線原則;島嶼劃界效力
一、前言
(一)海洋劃界與島礁領土主權
海洋劃界與島礁領土主權不同:島礁的領土主權→基點確定(部分島礁可劃定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成為劃界參照物)→各國根據《公約》劃界→現實復雜性(如海域面積狹窄,各國適用《公約》規定的不同的劃界規則等)→與鄰國所劃區域重合→劃界沖突產生。因此,正確理解海洋劃界問題和島礁領土主權問題,是正確運用國際法規則處理各國海洋劃界問題的基礎之一。
(二)大陸架
大陸架概念首次提出是美國總統杜魯門,1945年9月,其發布總統公告《杜魯門公告》,將地理地質學上的大陸架概念轉變成了全新的法律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為大陸架法律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1958年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與會國家簽訂的《大陸架公約》,成為大陸架制度建立的標志。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又進一步完善大陸架法律制度,成為現代國際海洋法的最主要淵源和權威文件,被稱為“海洋憲法”。
二、大陸架劃界
(一)問題產生
根據1982年《公約》76條大陸架的規定表明,大陸架是沿海國領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因此沿海國對其的主權權利是固有的。中國于1998年6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其第2條有關大陸架的規定,正是根據1982年《公約》做出的,完全符合國際法規定。但[1]“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以及中國海上鄰國依據《公約》競相主張最大權利范圍”使得中國與鄰國之間主張海域的重疊。
(二)外大陸架案
“外大陸架”是指《公約》82條規定:“沿海國對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200海里以外的大陸架”。沿海國如對其外大陸架提出權利主張,則必須在《公約》對其開始生效10年內,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劃定大陸架外部界限的資料,在中國這些資料被稱為“外大陸架案”。不同于大陸架對于沿海國的開發收益是歸各沿海國自己所有且自由分配的,而外大陸架的收益分配方式,基于海洋不僅僅是沿海國的海洋,為保障內陸國的海洋權益,《公約》規定對外大陸架上的“非生物資源的開發”應繳付費用或實物。而這里所指的“非生物資源”就是各國熱衷的油氣等深海礦藏。各沿海國不僅熱衷于大陸架上的深海資源,對外大陸架上可能得到的資源也是毫不放過,因此都充分利用《公約》以劃定自己更多的海洋權益。
三、大陸架劃界中的國際法運用
(一)劃界方法的運用
1.自然延伸和公平原則中國在大陸架劃界中,堅持自然延伸和公平原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第2條規定。1982年《公約》76條第1款就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第4、5款規定了劃定大陸架外緣的兩種規則,主要是在自然延伸的基礎上,根據大陸坡腳等地理地質情況選擇最大限度的大陸架劃界范圍?煽闯觥豆s》76條規定的是大陸架權利,我國堅持自然延伸原則,依次取得的大陸架主權權利是固有的。而《公約》83條規定的是大陸架的劃界制度,根據83條第1款規定的“以便得到公平解決”,海域劃界的結果公平是根本目標,或說公平原則“為了達到公平的結果而采取的劃界規則”。“公平”并不是所謂的“等份額”,而應考慮一切因素,結合特殊情況做出的。
2.中間線原則“中間線”概念的確定始于1958年《大陸架公約》,其6條第1款,是針對海岸相向國家作出的,內容如下:大陸架劃界以當事國之間的“協議”為基礎,若無協議,還要刨除“特殊情形”對大陸架劃界的影響,而后才可以運用“中間線”的劃界方法。從中可以看出《大陸架公約》并沒有賦予“中間線原則”一般國際法原則的地位,它存在著很多制約條件,并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3.協議《公約》83條第1款規定:“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大陸架的界限,應在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所指國際法的基礎上以協議劃定,以便得到公平解決”。而根據《公約》精神,在大陸架劃界中首先應當由爭議國通過“協議”的方式自行解決爭端。即大陸架劃界問題充分尊重當事國的選擇,只要當事國達成協議,不管采取什么樣的劃界方法,就是最為公正合理的。但在現實中,爭端國固守本國利益,往往不肯做出讓步,很難達成劃界協議。
4.其他規則比例檢驗規則:[2]“當事國鄰接劃界海域的相關海岸線長度與當事國通過劃界方法得到的相關海域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可以通過數學比率的方式來表達”。但國際法院判定“劃界的不公平”往往以“顯著不成比例”為前提。但現在并沒有相關法律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且比例檢驗規則本身也并非是獨立的劃界規則,僅是一種輔助的判斷標準。特殊情況及應考慮的其他因素。如地理因素;實際案例中,第三國的利益也是應考量的因素等。
(二)島嶼劃界效力
1982年《公約》121條對“島嶼”做了明確的規定,“四面環水并在高潮時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公約》121條2款又規定“除第3款另有規定外,島嶼的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應按照本公約適用于其他陸地領土的規定加以確定。”而第3款講的是,“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巖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島嶼在大陸架劃界中常以“劃界基準”的形式出現。此外,“海洋劃界當事國的意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3]“存在主權爭議的島嶼往往在海洋劃界時賦予其零效力,不考慮該島嶼的存在”。
四、解決
(一)全面出擊
中國應綜合利用各方面因素,創造一個解決本國的大陸架劃界爭端有利的國際環境。如大力發展經濟,在外交談判中以掌握更多籌碼。另外,中國需加快發展海底資源勘探、開采技術,實現本國的海洋權益。[4]“中國主張,任何爭端都應當在自愿的基礎上,由有關國家通過協議或其他和平方式加以解決”,在大陸架劃界問題上,可通過爭端解決機制,采取司法途徑解決大陸架劃界問題。當然通過強制程序解決是建立在訴訟雙方自愿采取此方式的基礎之上的基于大陸架劃界問題的現實復雜性,在長時期協商無果的情況下,運用司法途徑解決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應該是最終方式。
(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爭議擱置期間,中國應加大爭議島礁的主權宣示力度,如做好爭議島礁上的主權標識等。在劃界問題尚且難以解決時,應考慮“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大陸架權益中,較為重要的就是對大陸架資源的開發利用,也符合國家利益。且1982年《公約》第83條的規定也鼓勵爭端國,基于“諒解和合作”的精神,達成“過渡性”協議。因此“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合乎國際法要求,不失為當下緊急處理大陸架劃界問題較合理的方式。
[參考文獻]
[1]余民才.中國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J].現代國際關系,2012(10):57.
[2]馮學智.中國海洋權益爭端的國家法分析[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3:18.
[3]王一帆.島嶼在海洋劃界中的效力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3.3(上).
[4]張海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中國[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4,10:25.
【國際法對大陸架劃界問題的運用】相關文章:
劃界與批判03-18
企業運用ERP的問題與對策03-20
作業成本法的運用及應注意的問題03-20
淺析移情在網絡暴力游戲道德問題中的運用12-20
國際法論文提綱范文12-10
小規模企業審計指南及其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03-21
國際法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1-01
運用電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研究和實踐03-06
淺析淡水資源的國際法保護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