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國財務報告的改進
現行財務報告仍是以受托責任為目標的財務報告體系,它強調的是數據的可驗證性,對信息的披露更側重于真實性和可靠性,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資本市場日趨發達,會計報告受托責任這一目標的地位正在下降,人們關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同時,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則是弱相關性。強真實性和可靠性,加之經濟業務的日趨復雜,使得提供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更差。因此,現行財務報告所披露的信息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具體表現在:大量的軟性資產未能得到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的財務業績未能得到全面反映;忽視了非財務信息;忽視了責任信息;財務報告的時效性較差;財務報告模式單一。針對上述現有財務報告的不足,我們必須根據加入WTO后新的經濟環境對財務報告的要求,對我國財務報告的目標、、模式等不斷地加以拓展與創新,以適應報表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
一、拓展財務報告目標,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及時性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術與的廣泛運用優化了會計的客觀環境,從會計假設來看,會計主體多樣化、小型化、虛擬化、多變化;會計分期短距化。從會計對象看,價值運動仍然在周而復始地循環周轉,知識和人才的競爭使價值運動的構成項目及其比重有了明顯變化。同時,由于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提高處理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從而可以突破手工的限制,以多維的數據全方位地、及時地提供各種信息,包括預期的、未來的可供決策的相關信息等,因而,會計目標的著重點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原來的重真實性、可靠性,輕相關性,拓展為可靠性。相關性并重?煽啃、相關性應是信息有用性的同等重要的兩大質量特征。只有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報表使用者及時地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才能贏得使用者的青睞,才能使使用者適時作出決策,從而成為競爭中的強者。
二、拓展財務報告內容,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
(一)完善報告體系,編制全面業績報告。綜觀各國會計準則,英國早在1991年提出的一整套改進的財務報表中,就建議企業增加一個“利待表”,通過期末與期初凈資產的增加來反映財富的全部變動,并在次年10月發布的財務報告準則第3號《報告財務業績》中規定,一個企業的財務業績應由“收益表”和“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共同表述。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10多年的基礎上,于1997年6月正式發布第130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報告全面收益》,該公告將一個企業的全面收益定義為某一主體在報告期內,除與業主間的交易(股東投資、股利分派)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導致的權益(凈資產)的增減變動。認為全面收益應包括兩部分:已確認及已實現的凈收益和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其他利得及損失。并就此提出3種不同的處理:1.擴充收益表,以包括財務業績所有項目;2.單獨編制全面收益表,作為收益表的補充;3.同權益變動表合并,共同報告全面收益的各項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在其 1997年修訂的 IAS NO.l中要求企業補充編制“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或在股東權益變動表中詳細披露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利得及損失。
(二)拓展知識資本信息。知識資本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無形資產信息和人力資本信息等智力資本信息。傳統財務報告不反映人力資本的價值,從而低估了企業資產總額,忽視了勞動者對企業的經濟貢獻。因而,在以后的財務報告中應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資源這項企業十分重要的資產及其有關的權益和費用。
(三)提供社會責任信息。在新的經濟,企業只有通過社會效益的實現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經濟效益目標。在以后的財務報告中增加社會責任信息,即增加有關企業污染環境的狀況、治理污染的資料和對整個社會的貢獻等信息,有利于整個社會維護生態平衡,并保持經濟可持續,同時也向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促使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四)披露非財務信息。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業的經營思想,彌補財務數據信息的不足。非財務信息主要包括企業背景,企業關聯方信息,企業主要股東、投資者以及企業管理人員對財務數據的報告等。
(五)披露未來信息。未來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發展前景、盈利性預測、管理當局的遠景規劃、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等。
(六)反映公允價值信息。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已使成本失去其本身的意義。以后的財務報告,將更多以公允價值和歷史價值相結合反映企業所擁有的資產,是一種以多種計量模式反映信息的報告。
(七)反映分部信息。企業集團的綜合信息反映了集團的整體情況,但由于集團各公司行業不同,所在國家或地區不同,其利潤率、物價水平、發展機會。未來前景和投資風險等都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按行業、地區等的分部信息所反映的收益或現金流量往往比整個企業集團的更為有效。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國際會計準則以及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已對企業所應提供的分部信息的內容作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企業披露行業分部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等。
(八)反映衍生工具信息。一些銀行、證券公司不斷推出一批新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頂、保底”、“加固”、“互換期權”、“匯價幅度期匯”等。金融工具創新呼喚財務會計報告的創新。若將這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排除在財務報告之外,將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構成了潛在風險,其決策。反映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數量、價值、風險、未來收益可能性將是新環境下財務報告反映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財務報告模式
(-)多欄式報告模式。即對同一業務按多種加以處理,并將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財務報告中予以披露,使單一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使用這一報告模式時,要防止信息超載。如何有效給使用者提供精煉的、能直接用于決策的信息仍是界與實務界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實時報告模式。機及技術使的內外環境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INTERNET技術在商業中的,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以形式直接存在于網絡與計算機中,會計信息系統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原手工系統中表現為一定周期的會計循環能以實時方式完成,不同期間的會計報表可以隨時產生,實時提供財務報告。企業內外部人員可以動態得到企業財務與非財務信息。
(三)多樣化報告模式。隨著數據庫技術、超文本和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高新技術的,以后的財務報告可以是形式多樣的報告。多樣化報告仍以報表、文字信息為主,輔之以圖形、圖像、聲音等更生動的形式,從各個角度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交互式報告模式。在手工操作環境下,只能由各種不同類型的信息需求者去適應傳統財務報告模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廣泛運用,企業則可提供各種財務報告,反映多樣的會計信息以滿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猶如計算機語言的交互式執行方式,對財務報告的提供也可采取交互式報告方式。各報告公司均可與如 INTERNET之類的計算機網絡聯網,這樣使報告公司直接通過網絡與信息使用者緊密相連。報告公司可以在網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種會計報告與信息,信息使用者則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根據系統內存放的標準化基本數據項,借助軟件技術,可以依據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選擇快速產生各種定義了的會計報表。這種方式下提供的會計報告既全面充分,又有針對性。同時,財務報表的用戶也可以通過網絡主動提出信息需求。
(五)差別報告模式。差別報告可以考慮采取兩種類型模式。一種類型是從信息使用者角度,由報告單位為不同使用者提供(或在時間上)有差別的財務報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途徑或方式各不相同,企業可以有選擇地、有重點地對外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團特殊需要的信息。在、制度允許的前提下,這一類型的差別報告應能盡快加以運用,它對解決“外行使用者”和“內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求的矛盾,有一定的幫助。
另一類型是從會計規范角度,建立有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它實際上是由一國政府通過有關的準則或法規的規定,對不同規模或類型的企業在編制與提供財務報表的種類以及要求其披露的會計信息的格式、內容、數量、詳盡程度等方面實行有差別規定的一種制度安排。在這一制度下,對小企業實行某些會計信息揭示的豁免,允許其按簡略形式提供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而不必提供現金流量表;對于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則必須按規定提供內容詳盡的一整套財務報告;中等企業可以視自身具體情況在上述兩種報告中作出選擇或是提供詳盡程度介于二者之間的財務報告。不同規模企業的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存在不同要求,有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這一要求。我國財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頒布實施了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并計劃將類企業、小企業作特別考慮,因此我國也將推行有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差別報告模式有助于滿足不同用戶不同的信息需求。
四、改革財務報告傳遞方式,提高傳遞速度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與提高,企業將會取消紙質(書面、報紙)財務報告的印刷與傳遞,而是網上發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取閱財務報告,可以在網址上隨時調閱會計信息,大大提高會計信息傳遞的速度,降低傳遞成本。因此,新的經濟環境下的財務報告應是在網絡上傳輸的、表式信息與音像化信息相結合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實時報告。證監會在2000年1月l日發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證監會指定的報刊上登載年報摘要外,還必須上網公告,而且對于在網上發布的年報信息要承擔同樣的責任。這也預示了我國財務報告在存儲介質與傳遞方式方面的發展方向。
【加入WTO后我國財務報告的改進】相關文章:
加入WTO后我國財務報告如何改進03-20
加進WTO后我國財務報告的改進03-21
加進WTO后我國財務報告如何改進03-22
加入WTO后的我國金融監管03-23
加入WTO后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策略03-18
加入WTO對我國公司理財的影響03-11
加入WTO對我國保險業的挑戰及對策03-22
試論加入WTO后我國會計高等教育創新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