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析道德的強制性

        時間:2023-03-20 12:38:18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道德的強制性


         論文摘要: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道德的強制性問題進行了探討。所謂道德的強制性,強調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約,即加大社會道德規范對人的制約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道德的強制性不同于法律的強制性,這表現在它們的適用范圍不同,它們的強制方式和力度不同。從理論上看,道德規范的提出一開始便帶有外在的強制性,而從實踐上看,道德規范的提出實源于調整人們社會生活的需要;就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來說,強調道德的強制性就是意欲通過外在的強制性的道德規范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倫理墓礎,為經濟主體建構一個規范化的行為模式,以此提升社會成員的道德境界。.

          論文關鍵詞:道德;道德規范;強制性;社會輿論

          道德是不是應該有強制性,這個問題似乎不值得討論。因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說“道德是指在人類社會現實生活中,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以善惡標準評價的,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俗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行為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這就是說,道德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社會輿論的評價、譴責,以及人的覺悟或德性,即道德自律實現的。然而仔細一推敲,卻不由產生了疑惑。倘若一個社會出現了道德失范,諸如當社會成員在價值觀、倫理觀等觀念傾向上以及道德行為取向上出現了偏差,個體越軌行為泛濫,或當社會的評價系統出現混亂時,那么,該如何保證道德的實施,道德的作用又該如何得以實現,由此,筆者認為道德可以有而且應該有強制性,這從時下討論道德的法律化、制度化等文章中已得到印證,因此,本文擬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道德強制性的含義、道德的強制性存在的理由等問題進行探討。
          那么,什么是道德的強制性呢,所謂道德的強制性,就是將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具體化,使其成為人們在道德活動時應當遵守的“當然之則”,通過這些“當然之則”對一些社會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陳規陋習的“強化”訓練,形成特定的行為“模式”,從而使這些陳規陋習絕跡。一句話,道德的強制性強調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約,即加大社會道德規范對人的制約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
          道德的強制性不同于法律的強制性,它與法律的強制性有原則的差別。首先,它們的適用范圍不同,道德的強制性比法律的強制性更寬泛。道德強制性的適用范圍是社會公共生活對社會個體的最基本的、是應該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行為要求。所以,法律懲治的是輕法、違法、犯罪的行為;而道德處罰的是法律調整范圍之外的缺德惡行。其次,它們的強制力度不同。法律的實施,由國家的強制力作保證,主要依靠軍隊、監獄、法庭等國家機器為代表的物質力量來實現;而道德的強制性實施則可由行政部門來執行,以經濟處罰為主,輔以其它處罰手段,它的強制力的力度明顯不如法律。
          在我國,道德一向強調的是自律,那么,在今天提出道德的強制性問題,是不是對道德的內在自覺性的否定,是不是歷史的倒退呢,答案當然應該是否定的。
          首先,從理論上看,道德規范的提出一開始便帶有外在的強制性。從道德認識本身的歷史而言,道德規范的提出是道德意識成熟的標志。在原始居民群體中,為維護生存而協調氏族內部的各種關系,及由此產生藉以協調各種行為方式的道德規范,這些道德規范蘊涵在自在自然的生存活動和約定俗成的禮儀之中,用這些具體化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協調人與人、氏族與氏族的關系,以達到調整人們的行為,保護社會利益、維護社會生活穩定的目的。道德規范是道德結構的中樞,是理性抽象形成的,是人們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社會對人們行為要求的普遍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系統一旦構成,便在宏觀、廣闊的社會系統內發揮能動作用,成為指導、調整、評價行為的道德體系。隨著人類道德意識的發展,道德規范在理性的抽象中不斷深化和擴展,人們才有可能開始進入自覺自愿的道德活動。所以,道德規范一開始就是作為道德要求而產生的,本身就代表了人類生活的內在愿望。道德規范不只是一種空泛的指稱,它表現著一種抽象的道德力量,給人以道德的約束力和實踐的沖動,F代人所談論的道德其實是一切人所應共同遵循的準則,而這些準則也或多或少地與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社會的實際利益有密切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的道德準則也帶有外在強制性的特征。
          道德規范的產生源自于調整人們生活的實際需要,它通過向社會成員昭示“不得如何”、“應當如何”,即要求人們自覺自愿地依據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能自覺自愿地以道德規范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尺度,他的行為就是道德的。一個人如果能在其行為中通過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再到自為地合乎道德規范,那么,他就能成為“從心所欲”的有道德的主體。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道德目標設定,是一種道德的理想狀態。因為,在一個充滿復雜利益關系的社會里,道德規范往往因缺乏權威性而難以實現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的功能和目標,甚至無法阻止、無法懲罰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試問,對一個不信道德的人,道德如何對他發生作用,對一個置社會輿論評價于不顧的人,社會輿論又如何約束他的行為,總之,對一個毫無榮辱羞恥感、毫無道德責任感的人來說,道德對他而言形同虛設,毫無意義。
          所以,一個人如果不能自覺自愿地以道德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那么,就只能以外在的強制性規范對他的不道德行為進行處罰,以此訓練和規范他的道德行為,使他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直到他能自覺自愿地把道德規范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這就是道德何以應該有強制性的理由。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道德的強制性作為道德教育和社會輿論評價體系的補充,是實施道德規范的有效保證。

        [1][2]下一頁

        【淺析道德的強制性】相關文章:

        淺析康德論有道德價值的行為04-12

        現代競技體育與生命道德意義關系淺析論文06-24

        淺析移情在網絡暴力游戲道德問題中的運用05-03

        淺析行政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論文(精選5篇)04-23

        淺析藝術的本質10-27

        淺析日本交通08-09

        淺析朱自清文字之我見05-30

        淺析電子證據論文04-28

        物權法定原則淺析06-05

        淺析組織公道的維度08-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