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科學內涵、現代形態及當代意義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現代形態 當代意義
論文摘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前提仍然存在,當今時代遠沒有超越勞動價值論,F代勞動在內涵上的擴大與形式上的改變使勞動創造價值的機理呈現出新的特點,表現為勞動價值論的現代形態?茖W認識并堅持勞動價值論對于當代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以19世紀英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為模本的,近一個半世紀之后,勞動在內涵與形態上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創造價值的機理也不可能一成不變。簡單地以理論原則去裁剪發展變化了的現實,或是不加分析地否定勞動價值論,都不是馬克思主義對待問題的科學態度。只有從無限豐富與生動的現實與實踐出發,去分析與研究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有科學與完整的認識。
一、當今時代遠未超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歸結到一點,即勞動創造價值,并且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勞動價值論的邏輯起點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龐大的商品堆積現象中抽象出最普遍、最基本的元素—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即商品(不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所耗費的人類勞動則不屬于價值范疇),外形千差萬別的商品世界則立刻呈現出單純的商品兩因素即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對立統一。商品的交換在形態上是使用價值的交換,然而使用價值卻無法完成相互之間有意義的比較藉以確定交換時的量的比例,只有拋開使用價值具體屬性的代表勞動一般屬性的價值才能成為商品交換的真實基礎,生產商品的勞動隨即也呈現出兩類勞動即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對立統一;物的交換、使用價值的交換只是商品交換的物質外殼,其掩蓋下的真正本質是使用價值還原為價值即價值交換,是具體勞動還原為抽象勞動即通過物的人與人之間的勞動交換;生產商品的勞動有簡單與復雜之分,但一般情況下,所耗用勞動量并不直接而是間接地通過交換過程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形成決定商品的價值量,生產商品的勞動效率提高意味著生產等量商品所需勞動量的減少,導致商品價值量減少;勞動力成為商品之后,生產商品的勞動就有了必要勞動與剩余勞動之分,必要勞動用于彌補勞動力的價值,剩余勞動創造的價值則無償地為資本家占有;雇傭勞動是價值與剩余價值的源泉,也是資本的源泉。
近年來對重新認識勞動價值論問題爭論很多,歸根到底是懷疑勞動是否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勞動價值論是否過時。的確,在勞動價值論創立之后的一百多年來,世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先后演變經歷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階段,新科技革命、知識經濟、后工業社會、經濟全球化等已不僅僅是未來學家的天才設想,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也一度在歐亞大陸等許多國家建立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商品生產不僅作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或主要形式,而且具有了全球普適性意義。那么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真的過時了嗎?馬克思主義不是不容設問的教條,勞動價值論也并非窮盡了一切真理。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檢驗方法為實踐,勞動價值論是否過時也只能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說明。
首先,勞動價值論賴以建立的基本前提在當代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仍然是人們普遍擁有的經驗事實。勞動,即人類借助一定的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過去是、現在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仍然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唯一手段,人遠沒有超出對物的依賴;人類生存、生活和發展需要的多方面性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按照社會需要的一定比例分配勞動的必要性更加突出;社會分工依然存在,并且由區域性的垂直分工逐步演變為全球性的水平分工,但社會產品的所有權仍然分屬不同的生產主體,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依然是社會生產普遍而必然的形式;作為勞動產品,自然的因素和勞動是商品不可或缺的兩個因素,由于自然不可能向人索求報酬,人類使用純粹的自然是無償的,商品生產中只有人類勞動因素的凝結,人們在商品交換中所比較的實際上也就是交換雙方物化于商品中的勞動的多少;人們在現實中取得自然資源時所付出一定量的代價只不過體現了一定生產關系中法權的要求,它構成商品生產的成本,但與商品價值的創造并非是一個層面上的的問題,因而與勞動創造價值并不矛盾。商品的價值唯一的源泉只能是生產商品過程中人類活勞動的凝結。盡管勞動的內涵與外在形態在當代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勞動仍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只要社會分工依然存在、勞動產品仍舊分屬不同的所有權主體,商品生產與交換就依然存在,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仍然發生作用,勞動價值論就不可能過時,在這個意義上,當今時代并沒有超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范疇。
實際上,對勞動與價值之間關系的探索并非始自馬克思,至少在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配第那里就開始明確商品價值的源泉是人的勞動的觀點,“作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把交換價值決定于勞動時間的這一規定作了最透徹的表述和發揮,區分出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勞動創造價值并且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則是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基礎之上得出的科學結論。在論證方法與過程上,勞動價值論從抽象到具體層層展開,從資本主義龐大的商品堆積中抽象出商品,分析商品兩個基本因素(屬性),從價值與使用價值到創造價值的抽象勞動與形成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從商品二因素的內部對立到貨幣的外在統一,再到資本總公式的矛盾與剩余價值的生產等等,每一個邏輯環節都嚴密不隙,試圖從邏輯上找到勞動價值論的破綻是圖勞的。
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勞動價值論占有不可移易的重要作用,勞動價值論為前提才有剩余價值論對資本剝削本質的揭示,才有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揭示,才有對整個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滅亡的客觀規律的揭示。否認勞動價值論,不僅從根本上背離了唯物史觀,而且消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引起思想混亂。但是理論要能說服人,理論就必須徹底;理論要能指導實踐,理論就不應停留在原地。只有從生動的現實物質生活出發,分析現代勞動形態上的變化與現代勞動形態下的勞動創造價值新的機理,才能真正做到堅持、豐富與發展勞動價值論。
二、現代勞動形態下的勞動價值論
當代關于勞動價值論爭論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勞動是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其余的問題在嚴格意義上只具有與勞動價值論相對的從屬意義。應該說這并不是什么新問題。馬克思在批判“三位一體”公式時已經對以薩伊為代表的要素價值論、效用價值論進行了清算,如果以“創新”、“發展”為名重提要素(效用)創造價值,無論在哪種程度上都只能是一種理論上的倒退。但是必須看到,有關勞動價值論的爭論起因于現代勞動形態的新變化與資本、管理、技術等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等當代社會的經驗事實。因而,只有對現實生活中具體的經濟現象作出分析,闡明現代勞動形態下勞動創造價值的新機理,才能從根本上厘清理論上的紛爭。
[1][2][3][4]下一頁
【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科學內涵、現代形態及當代意義】相關文章:
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思考03-19
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三題03-19
試析“以人為本"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03-18
試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視閥下的分配公正問題03-19
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