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根源
青少年九成心理問題源于家長
昨天,來自世界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名國際學校心理學專家,在杭州召開主題為“心理健康與教育———學生、教師、家長”的第28屆學術年會。這次年會由省科協、國際學校心理學會、省心理學會共同主辦。
如何看待學校心理學,我們就一些例子請教了與會的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副教授、省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宏飛。
父親要做女兒最好的朋友。
一位朋友女兒早熟,不喜歡和同齡的同伴玩;加上父母關系不和,她特別喜歡和大男孩玩。父親覺得她有早戀傾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說歹說,就是沒效果。許多父母都面對這一尷尬的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的心理學家提出一個觀點:父女關系的好壞與女兒進入青春期的早晚相關。父女關系好的,女兒進入青春期較晚;父女關系差的或缺失的,女兒進入青春期較早。父女關系糟糕或缺失的女孩想要早點離開父母去尋找另外一個男人,而父女關系良好的女孩則不急著離開溫暖的家庭去面對不測的外部世界。
專家建議:父親要遵守兩個原則。第一:“從父女關系檢查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父女關系出了問題,不要馬上把責任推在女兒頭上,而要勇于把責任挑起來,以女兒做自己的鏡子,看看自己在女兒這面鏡子里到底有哪些毛病。單方面的反思還不夠,要請女兒對父親做直率的評價甚至批評。第二個原則就是“做女兒最要好的朋友”。
火車上,媽媽給12歲的女兒洗臉。
前幾天,記者坐火車時發現這樣一幕:早上在火車上洗臉時,一位婦女拿著毛巾,給長得和她差不多高的女兒洗臉。我看了非常不解,忍不住問:“多大的孩子,還不會洗臉?”媽媽說,12歲了,不是不會,是怕她在洗臉時,碰到車上的盥洗用具,染上病菌。
這樣長大的孩子,心理問題肯定會有的。專家指出“與其說是孩子出了問題,不如說是父母出了問題,至少青少年9成心理問題來源于家長!痹囅胍粋中學生,從未做過家務,甚至于自己的衣服、鞋帶都要家長代勞的孩子,如何指望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展身手,游刃有余呢?
專家建議:許多家長在說出“這孩子問題大著”時,更應該反思的是“家長的問題出在哪兒”。
“為什么她不漂亮卻有人喜歡?”
為什么老師讓他當學習委員,而我成績比他好卻沒選上?”“為什么同桌并不漂亮,卻有那么多人喜歡她?”“鄰桌近日老和我作對,說話不大友好……”當家長聽到孩子這些嘀咕時,就應該意識,孩子正在承受一種心理壓力。
為什么小學生就有這樣的壓力?專家認為是“疲勞教育”傷了孩子們的心。在學校,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學校作業布置過多,在僅有的課余時間里,大部分家長仍不忘為子女請家教、送培訓班。長期的“疲勞教育”,將導致有的學生出現緊張、焦慮、自卑、恐懼等心理,有的還會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及逃避、說謊、破壞等不良行為。同時,學校里的不公平現象也有可能加重學生的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
專家建議:小學在校內也應開展心理教育。學校如果以小干部“輪換制”代替班干部“終身制”,將有效地消除學生中的嫉妒、不平衡心理;讓高年級學生、團干部和老師擔任“知心姐姐、哥哥”,讓學生有講心里話的地方;當然,最主要的是教育要減負。
婚姻維持:婚后必須跨過的五道坎
第一大難坎:蜜月期后的次年
婚姻是熱戀的直接產物,因為愛得熱烈,兩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從熱戀步入熱婚,準備和籌辦婚禮、拍婚紗照、布置新房、鄰結婚證等等這些充滿刺激和新奇的事讓夫妻感情加速升級,洞房花燭夜之后夫妻正式步入婚姻蜜月期,開始了一種不同于戀愛階段的全新夫妻生活,兩人如膠如漆,所謂新人新氣象。心理測試:你的婚姻會失和嗎?
可隨著蜜月一過,特別是到了新婚的次年,一切恢復原樣,生活開始了柴米油鹽,與新婚的甜蜜落差很大,毫無經驗和心理準備的新人極可能出現浮躁心態,特別是80后一代是崇尚個性自由和張揚的一代,對于婚姻的容忍度相對70年以前的夫妻總體上說稍有欠缺,如果處理不好,極可能在婚姻的次年就會觸礁。如何化解?
夫妻婚前就應對此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不能憑感性把婚姻想象成永遠的極樂和蜜月天堂,對于蜜月期后心理落差要要足夠和充分的認識,這樣出現落差就不會感到不適應;另外要把崇尚個性和適當的容忍與婚姻責任感結合起來,婚后與婚前不同,張揚個性必須與夫妻雙方的共性結合起來。
第二大難坎:妻子孕期
按理說,妻子懷孕對于婚姻應該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當然沒錯,但因人而異,而且整個孕期將近一年,時間不短,所以這個階段的婚姻之危主要緣于“性”,傳統觀念是一旦妻子懷孕,夫妻性生活基本終止,加之因為懷孕,妻子體態上的雍腫,這時候極可能是丈夫出軌的危險時刻,這當然主要是男人的責任,雖然這樣的男人不多,但確實存在,以前我也曾專文分析過“妻子懷孕時緣何成了男人出軌時?”,其中的原因有心理層面的,也有生理層面的,包括男人的家庭責任心和道德等。
如何化解?妻子孕期居然成為婚姻危險期,這當然有點讓人接受不了,妻子受苦,丈夫卻玩婚外情,但不管是否能接受這樣的事實,這確實是現實中存在的婚姻之痛,但必須理性面對和應對。——yjbys.com
首先夫妻對孕期性生活要有科學的認識,懷孕并不等于性生活的禁忌,避開危險的孕初期和后期,并掌握好技巧,夫妻性生活并不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絕忌完全禁止性生活,正當年華,誰能忍受十個月的無性生活?事實上也完全沒有必要忍受;其次要加強溝通,讓肚子里的孩子成為感情的紐帶和催化劑而不是障礙;最后,作為丈夫,要有基本的婚姻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妻子孕期婚姻出現問題主要責任在丈夫,為此做丈夫的要多作些犧牲。
第三大難坎:孩子出生后
孩子出生,夫妻當然幸福到極點,可同時可能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添了一口人,而且是“小皇帝”,首先就是經濟壓力加大,其次在享受幸福的同時,心理壓力也加大,還有就是孩子的出生使得夫妻的'注意力基本被孩子吸引去了,夫妻沒有了私生活,沒有了交流,性生活質量下降,所謂的 “二人世界”事實已經不存在了,孩子無形中成了“第三者”,夫妻關系容易緊張、淡漠甚至茫然,常常因為孩子的問題出現吵鬧,而事實上并非完全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孩子只是成了吵鬧的借口,弄不好會把婚姻推向死角。
如何化解?
夫妻要創造條件減少壓力,比如有條件的能否請保姆或者請長輩幫忙;要正視夫妻性生活質量下降的問題,恰當地分出部分精力在夫妻的私生活中,夫妻要特別注意不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盡量避免孩子從小與父母同床;夫妻要警惕孩子的“第三者”效應,把孩子的負性阻隔化為夫妻間的潤滑紐帶。
第四大難坎:婚后七年前后,即所謂“七年之癢”
隨著婚姻步入五至七年前后,進入所謂的婚姻之癢,生活的激情似乎慢慢褪去,一切看來都是那么的平淡乏味,夫妻沒有了閑情,沒有了卿卿我我,雙方對婚姻的滿意度降到最低點,夫妻沒有了交流,沒有了溝通,愛情淡了,友情沒了,僅存的親情似乎也難于維系,有煩惱不向對方傾訴,有快樂也懶得與對方分享,這個時段,出軌婚外情形成高峰。
如何化解?
夫妻要學會適應婚姻的平淡,理性看待婚姻的平淡,同時要積極創造機會重找舊日的激情,除了愛情,夫妻更應加強友情和親情,當丈夫或妻子把本應說給對方聽的知心話向別人傾訴時,夫妻雙方都難辭其咎。要化不利為有利,絕忌相互的指責,彼此的寬容與理解是這個時期夫妻尤其要注意的,夫妻雙方應以最大的忍耐、最多的關懷來幫助對方,以保證婚姻平安渡過“七年之癢”。
第五大難坎:夫妻進入更年期(婚后二十年前后)
歲月不饒人,當婚姻步入二十年左右,夫妻雙方也已四十多歲,生理與身體狀況不可避免發生一些變化,妻子進入更年期,極易變得煩躁,性格甚至有點偏執,一方面懼怕年華老去,另一方面擔心自已的魅力失去,同時丈夫精力也有所下降,精力不再充沛,事業也似乎到了頂點無法繼續創新取得新的突破,這一切都在無形中影響中婚姻的質量,處理不好,婚姻也極可能在這個時候翻船,雖是老夫老妻也應特別注意。
如何化解?
老夫老妻,這個時刻夫妻間的沖突更多的是緣于生理的原因,緣于力不從心,如果此時得不到對方的理解、寬慰,那么極可能到其他異性那里尋找新的激情和理解寬慰,因此彼此間的理解、相互的鼓勵與安慰特別重要,這個時候,夫妻彼此的心理的支持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戀愛可以短暫美麗,如電光一閃;婚姻卻必須切實平淡,似細水長流。這是愛情的法則,是婚姻的真諦,值得每對夫妻細細體味。婚姻是夫妻一輩子的事業,要付出努力去經營,婚姻正是在夫妻攜手跨越一次又一次的難坎之后才越發豐富有內涵,才越發顯現白頭到老的彌足珍貴,婚姻也才散發出她真正的魅力。
如何掌控消極的情緒
我們常常也會產生這樣一種傾向,不滿足自己獲得的生活經驗,而是要求別人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于是在價值觀與周圍相沖突時,自我認同感降低,習慣逃避到工作中去或產生恐懼。
如果你對如何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感到束手無策,請嘗試以下做法:
■積極的暗示
每天早晨起床,對著鏡子給自己一個最大的微笑,告訴自己:“我很棒!”
避免刻意去與他人比較。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一味參照別人而分出的優劣,只會讓自己在希望和失望間徘徊。我們應該學著給予自己在人生發展軌跡上所需要的東西,爭取“做最好的自己”。
學會感激,感謝生活所賜予你的,記得對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說“謝謝”。
■朋友的力量
你并不是孤立無援的一個人,經常和你的家人以及好友進行溝通,把你的內心想法用積極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如果你想宣泄或釋放一些情緒,不妨使用博客大聲地說出你的心聲吧,在寫作的過程中,敞開你的心扉,接受朋友們給你的建議,一些消極的想法也就隨之煙消云散了。
■興趣的轉移
當你的情緒沉到了谷底,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瑣事一點也打不起精神的時候,不妨重拾童年的樂事:進行繪畫創作;練習長久被你擱置的樂曲;自制一件小型的家具;甚至買一副拼圖把它們拼起來。
■運動的魅力
瑜珈動作中,身體向后彎曲是改善腦力使性情平和的最佳姿勢。
每周三次,悠閑地漫步半個小時,時時擁抱大自然,做個深呼吸。
空虛的預防和克服
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朋友和我這樣談到:“每天,我照常地工作、生活,可總覺得心里好像有點不對勁,似乎我不知道為什么工作、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彼粺o困惑地說:“看看其他同事,工作總是充滿熱情;玩也玩得瀟灑。 而我感覺什么都無聊,什么都沒意思。這種情緒讓我整天百無聊賴、心緒懶散、寂寞惆帳卻又不知該怎樣解脫。怎么別人就能過得那么充實而我自己就那么空虛呢?”
這位朋友提出的問題恰似一片陰云籠罩在一些年輕人的心頭,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空虛”。在很多年輕人的印象里,它往往與“寂寞”“孤獨”等詞是通用的,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寂寞”、“孤獨”對于人并不總是消極的,有時甚至標志著一個人獨具個性。而“空虛”卻只能消磨人的斗志,侵蝕人的靈魂,使人的生命毫無價值。
但實際上,真正空虛的感覺往往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只有空虛者自己才能真切地體驗到,他人是難以深入體驗的。所以,這使得感覺空虛的人不太容易實現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如果自己再不積極努力的話,只會越來越緊地被空虛所包圍。
空虛是隨時可以產生的。留意一下周圍,有的中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的班集體,因沒有及時地被接受,就會產生不被理解、無所依托的感覺;有的中學生由于學習差、紀律不好、不被信任、不被尊重;有的中學生被沉重的學習負擔所束縛,就會覺得中學生活并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么詩情畫意……這些時候,空虛都可能會乘虛而入。如果你正好是個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人,就更容易被空虛所征服。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空虛是一種消極情緒。這是它最重要的一個特點。被空虛所乘機侵襲的人,無一例外地是那些對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對生命的意義沒有正確認識的人。他們或是消極失望,以冷漠的態度對待生活,或是毫無朝氣,遇人遇事便搖頭。為了擺脫空虛,他們或抽煙喝酒,打架斗毆,或無目的地游蕩、閑逛,耽于某種游戲,之后卻仍是一片茫然,無謂地消磨了大好時光。空虛帶給人的,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面對空虛,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俗話說“治病先治本”。因為空虛的產生主要源于對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樹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成為消除空虛的最有力的武器。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當你堅定地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前進時,空虛就會悄悄地離你而去。
面對空虛,還要培養對生活的熱情。我們常說,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它。一樣的藍天白云,一樣的高山大海,你可以積極地去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或者認認真真地學點本領,幫他人做點好事,也能對自己的成功頗感得意,從他人的感謝中得到歡愉。當你用有意義的事去培養你對生活的熱情,去填補你生活中的空白時,你哪還有心情和閑暇去空虛呢?
面對空虛,還要積極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有時候,人們生活在同一環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質不同,有人遇到一點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輕易為空虛所困擾,有人卻能面對困難毫不畏縮而始終愉快充實。因此,有意識地加強自我心理素質的訓練,就能夠將空虛及時地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給它以進一步侵襲的機會。
當你和空虛頑強斗爭的時候,請記住普希金的這句詩:“生活不會使我厭倦!
上班經常遲到背后的心理原因
上班遲到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遲到的原因,除了有的人確實有實際困難外,常常還有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如果員工對工作興趣大、熱情高,即使上班再路遠,也會克服困難早起保證準點上班,而如果對工作缺乏熱情、缺乏興趣,或是跟老板、同事鬧意見,卻又不擅長或無力直接用語言表達不滿,就容易出現莫名遲到或消極怠工等無意識現象,這種心理機制在精神分析學中稱之為“被動攻擊”,也就是用被動消極的方式來象征性地表達對別人的不滿。
至于找借口的心理,有的人只是想通過找借口來避免尷尬和懲罰而已,心里還是明白自己遲到的真正原因。而有的人,則認為遲到只是那些客觀原因的結果,意識不到自己遲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心理沖突,這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合理化”。
對于部份過度使用“被動攻擊”和“合理化”心理機制的人,如果有條件,看看心理醫生,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心理醫生會幫助您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潛意識的奴隸。經常遲到,別找借口,不妨去反思自己,做一個尊重工作也尊重自己的人。
你了解自戀嗎?
自戀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幾乎每個人都會表現出一點兒自戀的傾向。近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健康專欄的心理專家吉恩·特溫吉撰文指出,多數人對自戀人格障礙存在幾個誤解:
誤解一:自戀就是極度自尊。很多自尊心強的人并非自戀者。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自尊心強的人會注重人際關系;而自戀者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做什么,從不考慮對方感受。
誤解二:自戀者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研究表明自戀者經常認為自己了不起。所以不要再給自戀者提建議讓他們提升自信。
誤解三:自戀是天生的。自戀者也是普通人,只是“蜷縮”在自己的意識里,認為自己很優秀。
誤解四:有一點兒自戀有利健康。自戀者或許在短期內獲得自我安慰,但長此以往,他的各種社會關系會搞得一團糟,最終導致沮喪、抑郁。
誤解五:自戀只是一種精神空虛。造就自戀型人格的原因不只是精神空虛,還包括物質原因、社交障礙等各種問題。
誤解六:只有自戀才能成功。人們會這么想,一方面是因為大家認為自我欣賞是種好品質,另一方面,那些成功的自戀人士頻頻見諸媒體,造成錯覺。其實這兩者沒啥關系。
誤解七:先“戀”自己才能“戀”別人。事實是,如果你太“戀”自己,你就沒有多余的愛去“戀”別人。自尊心不特別強的人通常才是完美的伴侶。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根源】相關文章:
關于青少年的心理問題05-04
關于青少年心理問題剖析06-01
關于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05-23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嚴峻07-04
關于治療青少年的關鍵心理問題05-23
克服青少年自負的心理問題方法10-25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04-25
青少年為什么會出現心理問題10-12
道德教育根源問題探究11-14
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心得體會05-25